當語言落下時,現場的觀眾會報之以歡笑和掌聲
而這,就是「落語」這兩個字的由來
北野武與二宮和也合作的日劇《紅鱂魚》,講述了一對落語師徒追逐夢想的艱辛旅程,這部日劇的大熱,讓「落語」這種日本的傳統曲藝再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紅鱂魚》裡的北野武大玩落語藝術,看慣了他的電影的我們容易忘記北野武早年曾經是一個優秀的搞笑藝人,甚至早年也有著豐厚的落語學習功底
落語
日本的傳統曲藝形式之一。
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期
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內容,落語都與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相似。
日本動漫《昭和元祿落語心中》,一部以落語藝術家為主角的作品和服,坐墊,手絹,扇子
四大件
加上一位巧舌如簧的落語師
嬉笑怒罵
亦莊亦諧
這就是落語藝術的全部內容所在
落語發展到今日,可分為滑稽說、人情說、戲劇說和怪談說4類
滑稽說是通過表演小笑話,最後抖出包袱逗觀眾發笑。
人情說則反映一些世間的人情冷暖,有時令人苦笑,有時令人落淚。
戲劇說來自於歌舞伎等其他傳統藝術,又說又唱,有時還會使用大一些的道具。怪談說場內昏暗,
表演者有時會模擬鬼怪,諷刺人世間的醜惡。
狹義的落語指的就是滑稽說。
但與中國單口相聲式的從容不迫相比,落語這個島國的藝術有著它獨有的特點。落語師大多語速極快,談吐機智狡黠,但是又有著一股子怪誕的韓厚氣,裝傻充愣無所不為,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大喊大叫,一驚一乍,而落語風格本身的荒誕氣息,就算是沒有看過落語的觀眾,看到這些話都會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甲:「昨天傍晚,西邊的米鋪裡進了賊。聽說了嗎?」
乙:「等等!西邊沒有米鋪啊!」
甲:「啊?是嗎?啊,對對對。是東邊的。」
乙:「東邊也沒有啊!」
甲:「那就是南面的。」
乙:「沒有!」
甲:「北邊。」
乙:「都說過啦!沒有!」
甲:「(自言自語:難道這裡的賊都不吃米嗎?)都沒有嗎?
它是不是讓你想到了……
《日和搞笑動漫》?
或者是讓你想到了……
日式冷吐槽?
而日本落語的趣味正在於此,在一本正經,漫不經心的冷幽默裡,忽然甩出包袱,讓人哄堂大笑
日本電視劇《虎與龍》正是以落語為核心情節講述的故事
而落語怪誕、嬉皮的演藝方式
恰巧契合著日本人的精神狀態。
重度壓抑下的日本人
他們亟需這种放肆,癲狂和荒誕的娛樂方式
對於他們而言
落語中荒誕不經的笑料,表現的正是他們的生活本身
《女子落語》,一部講述五個少女勇敢闖入落語界,振興落語的故事不過說的再多,還不如來個真槍實彈更來得過癮!
✄ 素材採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