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逗人笑的相聲泰鬥哭了?馬三立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

2020-07-22 小屁妞愛娛樂

01

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可能在很多人來看這門藝術並沒有像音樂美術那麼高雅。

然而,它卻是一門充滿江湖氣,非常接地氣的藝術。

有人開玩笑說「一入相聲深似海,從此爬不出相聲的坑」。

確實是這樣沒錯,在他們的一個個包袱中總是逗的人哈哈大笑,從生活中取材的題材才是精髓。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現在,提起相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德雲社 、郭德綱、李菁。

在老一輩藝術家相繼退出舞臺後相聲藝術也算沒落了一段時間。

然而,1979年投身藝壇的郭德綱可謂是讓相聲重獲新生。

在郭德綱、李菁等人經營下,德雲社也出現了一批可以獨當一面的新鮮血液了。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然而總有一些人覺得這些年輕人說的相聲少了那麼一些味道。

其實提起相聲的代名詞非馬三立莫屬。

馬季先生曾說:相聲就是馬三立,馬三立就是相聲。

馬氏相聲在中國相聲界中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

他為後輩留下的不止是精彩絕倫的表演,更是一輩子學不完的精髓。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什麼馬先生被稱為相聲界的泰鬥?如果你聽過他的相聲就會了解。

除了相聲這接地氣的「小市民」味兒和令人回味悠長的包袱。還有馬先生的態度。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上臺表演前,馬先生對於每一個動作、眼神甚至轉身的角度都會反覆推敲。

每一個包袱都是精心挑選、推敲,以最佳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生都在逗人笑的老前輩,卻在臺上哭了不止一次。

關於這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馬三立別傳》中馬三立提起當年舊事,「我不是不愛上學,至今我愛看書......我當時就是認為自己的命不好,一個大兒子說一段的命!」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02

1914年,馬三立出生於北京,三歲時隨父母遷到天津居住。

馬三立所出生的家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曲藝世家。

他的祖父馬誠方是著名評書人,父親馬德是「相聲八德」之一,母親是京韻大鼓演員。

從小耳濡目染的馬三立,也對說學逗唱有些許了解。

然而在舊中國,相聲、評書藝人的地位都非常低下,名聲甚至不如「戲子」強。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正是在這種觀念下,馬三立的童年也可謂是受盡了委屈。

馬三立的母親去世的早,十歲前他都跟著嬸嬸一起生活。

直到十歲,父親重新娶了一門親事,馬三立才得以「回家」。

自此,馬三立終於可以讀小學了。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舊社會相聲演員的地位低下,父親本不想讓兒子走自己這條路便想供養兒子讀大學。

然而,事與願違,家庭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撐不起馬三立的學費。

無奈只能邊上學邊和父親出去撂地攤,此時12歲的馬三立也算正式與父學藝了。

1927年,馬三立考進匯文中學,不久便因為學費的事情徹底退學了。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與父學藝不久,16歲的馬三立便獨自登臺演出了。

隨後馬三立拜「相聲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為師,憑藉著與父學藝的功底很快便出師了。

出師後,馬三立便在天津聲遠茶社、南市等相聲園子演出。

本以為日子就會這樣簡單的過下去,然而1933年的變故給了馬三立當頭一棒。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03

33年,父親借了高利貸給馬三立成了家,新婚不久,變故就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哥哥不知從哪裡染上了吸鴉片的惡習,因此欠下了很多債。

隨後父親因病死去,繼母也偷偷跑了。

突如其來接二連三的變故讓馬三立一下子病倒了,這一病就是大半年。

但是想到高額的外債和哥哥的生活,馬三立不得不振作起來到外流浪賣藝。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他晚年的一份回憶錄裡他提到外出賣藝的情景:

生意不好,不住店,在火車站候車室湊合一晚上,天亮再走。不管生意好壞,我也是經常不斷的給家裡寄錢,恐怕我老伴孩子沒錢吃飯。

有時存了兩元錢,也趕快給家裡寄去,我自己的吃喝費用,儉省到了可憐的程度。

身處「江湖」,馬三立也沒少挨過騙、挨過打,而作為小藝人他也總是能忍則忍。

終於在1940年,馬三立在天津為師逐漸站穩了腳跟。

本以為可以過上好日子的馬三立再一次被命運所戲弄。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好不容易在天津衛視要嶄露頭角的時候,他卻被當時的漢奸袁文會拉去劇團。

在劇團一呆就是五年,然而劇團的生活是馬三立先生一生的辛酸回憶。

在劇團裡當時的安排是他不可以演相聲,只能排話劇,並且都是些反串的角色。

這五年是馬三立最後悔的五年,「沒辦法,只好跟女藝人一起反串,而且我總是演醜婆子」。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04

抗戰勝利,馬三立終於迎來了出頭之日,在劇團受了五年苦的馬三立終於自由了。

新中國的成立也讓馬三立的所有都煥然一新。

1947年,他登上了天津大觀園劇場,並且逐漸受人追捧小有名氣。

1950年,他重新回到天津衛視,給同行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終於在十年間,馬三立為家庭購置了像模像樣的家具,孩子們也穿上了新衣服。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命運就愛捉弄人,當你覺得一切都要編號的時候,老天突然就會給你開個玩笑。

1958年,反右開始了,馬三立因為相聲《買猴》被打成了右派。

在一次批判大會上馬三立為了抗爭甚至開窗跳樓,幸虧被旁邊一個藝人抓住一隻腳才得以救命。

不久他就被下放了,在下放的過程中,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他仍不放棄自己的所愛。

背詞兒,揣摩角色包袱,在繁勞的雜役時間外他一次也沒有落下。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直到1961年3月24日,馬三立終於有機會登臺演出了。

在臺上表演完後,臺下的的觀眾們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馬三立見此不停的向觀眾作揖,並且他的聲音帶著哽咽,他說:

老沒見我了吧,我——病倒了。

說完不禁流下兩行熱淚。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1970年5月,馬三立全家下放天津南郊北閘口村。

儘管條件艱苦,但馬三立依然樂觀,還練就了一門手藝——木匠活兒。

其實在這19年間,馬三立只有三年時間上臺演出,剩餘的時間不是在下放就是關牛棚。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05

直到1979年平反,馬三立才在此重新回到舞臺上。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馬三立創作了至今都膾炙人口的單口小段兒。

其中《逗你玩》、《檢查衛生》、《八十一層樓》最為有名。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平反以後,有一次馬三立在黃河戲院重新演出當時為他招致禍端的《買猴》。

演畢,觀眾集體起身為馬三立鼓掌。

這位站在臺上的古稀老人又一次潸然淚下。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1年,87歲高齡的馬三立先生舉辦了告別演出。

第一次開萬人商演的馬三立老師站在臺上問觀眾:我值嗎?

場內迅速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並回應「值」!

這就是&34;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是個苦命人,生活上的可憐蟲。

這是馬三立老師在1993年對自己做的總結。

回首馬三立老師的一生,艱辛辛酸不可勝數。

03年,馬三立老師還是離開了我們,告別了愛他的觀眾們。

然而馬三立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將永遠存於世上。

敬用此文紀念馬三立老師!


"瞞了"觀眾87年的《相聲界泰鬥》馬三立,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
    這樣的事情在娛樂圈不是很常見,甚至可以說是罕見的事情,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原因有下面幾個:一、馬三立作為老藝術家,不會為兒子炒作:馬三立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受到大家喜歡的相聲演員。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最近大家都不會忘記。
  • 郭德綱的相聲聽膩了,我有點想念相聲泰鬥馬三立了
    說相聲,最講究使「包袱」,經過嚴絲合縫的鋪墊,最後不著痕跡地將「包袱」抖露出來,讓觀眾恍然大悟,樂到回味無窮,才算成功。這是馬三立有生以來說的第一個「段子」。在他一生說過的千百個「段子」裡,這是唯一一個讓人笑不出來的段子。
  • 馬三立的相聲聽上去絮絮叨叨,其實每一句臺詞,都是他有意設計
    馬三立晚年的時候被稱為相聲泰鬥,一方面是他的輩分高,年歲大,另外更主要的,還是他一生表演過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言傳身教,都令人折服,讓人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馬老的個人魅力。八旬馬三立如是說在這段採訪中,馬三立的年歲已然不小,應該在80歲以上,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老人、曲藝老人,說了一輩子相聲。面對鏡頭,馬三立是這樣說的: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
  • 馬三立兒徒、84歲相聲前輩去世,相聲界集體噤聲!只有他發悼文
    前德雲社成員、相聲演員徐德亮隨後發布了一則悼文:「任笑海先生千古。」據任笑海先生親友、北京評書連派傳人梁彥微博消息,任笑海先生於7月14號晚上九點二十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去世,享年84歲。上周,王玥波、應寧等業內晚輩曾赴家探望,不想竟成最後一面。
  • 當年電視劇《馬三立》拍攝為何一波三折?相聲圈有人使壞
    汪洋從小算是馬三立的街坊,長大了以後又和馬三立是一個單位的同事,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他靠模仿馬三立成名,也是馬三立的超級粉絲,順理成章就成了電視劇《馬三立》的主演,在電視劇中塑造了馬三立的一生(14-70歲)。只是,因為這部《馬三立》,汪洋可沒少遭非議,等於他是費了力反而沒討好,這話怎麼說呢?
  • 郭德綱張雲雷動不動就提太平歌詞,那麼相聲泰鬥馬三立會唱這個嗎
    馬三立是壽字輩的相聲老演員,經歷過長時間在舊社會撂地演出的歲月,而那時候的相聲演員一般來說都是會演唱太平歌詞的。馬三立留下的太平歌詞錄音並不多,比較容易看到的版本,就是2001年馬三立告別演出時,專門唱了一段太平歌詞。
  • 【笑匠評選】陳佩斯對陣馬三立,贏家與周星馳爭冠
    [1號]馬三立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國已故相聲泰鬥,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之子。回族,甘肅省永昌縣人。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顧問、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是五、六、七、九屆天津市政協委員。
  • 還原姜寶林拜師現場,馬三立講話變單口相聲,帶出不少江湖恩怨
    關於相聲名家姜寶林的師承問題,網絡上很多人都在以訛傳訛,雖然他在1988年天津燕春樓拜了馬三立為師,但很多網友都認為馬三立那是隨口一說,甚至還搬出了馬志明,說少馬曾否認過姜寶林是馬三立徒弟那天姜寶林收了四位徒弟,其中有一位叫李志強,大家可能乍一聽覺得陌生,說一個小品你就知道了,2007年春晚上,李志強和馮鞏表演了《咱村那些事兒》,他也是戰友文工團的,因此拜同單位的前輩姜寶林為師。
  • 相聲門最純血脈?馬三立回憶相聲祖師爺,當時要拜長鬍子唐明皇
    相聲泰鬥馬三立,出生於1914年,是相聲世家的第三代。他回憶說一八六零年,也就是清朝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鹹豐皇帝逃到熱河;當時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鬧得很兇,所以民間又有「長毛趕鹹豐」之說。兵荒馬亂,運河上的糧船燒的燒,沉的沉,我的曾祖父賴以幹活謀生的路也就斷了。
  • 這四位相聲大師,一生只上過一次春晚
    是全國各地精英聚集的大舞臺,幾乎每一年都缺少不了相聲這一門藝術,其中就有這麼四位相聲大師很罕見的登上過這個舞臺,並且一生只有一次。①馬三立登1985年春晚1985年是第三屆央視春晚,當年春晚節目組盛情邀請相聲泰鬥馬三立加盟。
  • 深度解析:馬三立馬季沒能合作之謎
    馬三立被譽為相聲泰鬥,無派不宗馬的聲音由來已久,且其輩分之高,影響之遠鮮有人與之媲美。馬季是眾所周知的相聲大師,1985年被評為十大笑星之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兩位相聲大師未能合作相聲呢?小編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①風格不同相聲泰鬥馬三立是出了名的「相聲秀才」,他是相聲界少有的學歷高的人,相聲特色是耐人尋味、寓教於樂,擅長單口。而相聲大師馬季是集中了四位老師的精華,自成一派,不管是單口、群口、對口相聲無一不擅長。
  • 馬氏相聲再折一員大將,他是趙靄如「過繼」給馬三立的高徒!
    繼去年馬三立大師親傳弟子常寶華、尹笑聲相繼病故後,時隔不到一年時間,馬氏相聲傳人再損一員大將。
  • 姜昆要反三俗,別單單盯著郭德綱,聽聽馬三立先生的這段相聲如何
    從此之後,郭德綱也沒有了震驚寰宇的相聲段子,倒是繼續說著所謂三俗的相聲。郭德綱的青春期,因為這一場會議的無疾而終,斷送了郭德綱的藝術生涯。,相聲包袱極其高雅,也能準確地算出觀眾笑的時間,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研究意義。
  • 拿燒雞收買高英培,請出泰鬥馬三立,侯寶林為收師勝傑煞費苦心!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提到師勝傑先生,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不但相聲說得好,而且人品也是得到圈裡圈外人的交口稱讚。師先生的相聲總是能夠與時代、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反映時代特徵,反映民情民意,像《郝市長》、《小鞋匠奇遇》等作品,即便今天聽來,也具有時代意義。
  • 馬三立一句「寶貝兒,今後有飯吃了」,讓楊少華受益終身
    「相聲泰鬥」馬三立去北京演出,北京觀眾聽說馬三立要來,都十分期待,都想現場感受下老爺子的藝術魅力。馬三立表演傳統相聲當得知馬三立要和楊少華上臺表演時,後臺像侯寶林,常寶霆等相聲名家都感到吃驚。楊少華當時並沒有名氣,相聲說的也不好,並且還喜歡開玩笑,都怕他影響馬三立的表演。當天楊少華還沒有帶大褂,臨時借了侯寶林的大褂。
  • 原來相聲藝人的藝名都是這麼來的,馬三立有文化,閻鶴祥嚇一身汗
    原來相聲藝人的藝名都是這麼來的,馬三立有文化,閻鶴祥嚇一身汗在過去的時候,為了行走江湖方便,很多跑江湖的人都會給自己取個化名。
  • 郭德綱于謙在史上所有相聲名家裡能排第幾?盤點史上五大相聲組合
    相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曲藝。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相聲界能人輩出,百家爭鳴。 而侯寶林的侯派,馬三立的馬派,則是其中的佼佼者,現代相聲亦多受他們的影響。那麼與歷史上的那些名人大家相比,郭德綱于謙又能排在第幾位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相聲歷史前5的組合。
  • 誕辰 馬三立:我畢生只想把笑留給人民
    2001年12月8日,天津人民體育館,在馬三立從藝80年告別演出上,相聲泰鬥馬三立的眾多弟子和3000名觀眾前來捧場,現場氣氛非常活躍,他的表演讓世人難忘曲藝界認為,是馬三立真正將相聲從撂地擺攤帶進劇場殿堂的
  • 馬三立孫子登臺說相聲!遇冷場仍晉級引質疑
    騰訊娛樂訊 在上周日晚東方衛視播出的《笑傲江湖》中,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孫子馬小川帶著爺爺的經典相聲來到了《笑傲江湖》的舞臺,卻遭遇了冷場的尷尬場面。最終觀察員們卻網開一面,給出三盞綠燈令馬小川成功晉級。而這樣的結果也引起了一些觀眾的質疑。
  • 中國相聲界,馬三立實力能排第一嗎?很多人覺得他更厲害
    ,百年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相聲大師,天津的馬三立先生,顯然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馬三立先生從小開始學說相聲,1930年登臺演出,此後的幾十年,他逐漸成長為中國相聲界的泰鬥式人物。,對馬三立先生和其他相聲演員而言,都是不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