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孫子登臺說相聲!遇冷場仍晉級引質疑

2021-02-08 騰訊娛樂

馬三立孫子



(視頻:馬三立孫子挑戰經典段子 遭遇冷場仍晉級,時長為7分鐘。)


騰訊娛樂訊 在上周日晚東方衛視播出的《笑傲江湖》中,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孫子馬小川帶著爺爺的經典相聲來到了《笑傲江湖》的舞臺,卻遭遇了冷場的尷尬場面。最終觀察員們卻網開一面,給出三盞綠燈令馬小川成功晉級。而這樣的結果也引起了一些觀眾的質疑。


宋丹丹:你真的不太適合說相聲 馮小剛:我依稀聽到了馬三立的影子


一身紅色長衫,面前擺著一張相聲講臺,這位選手一上臺便被劉儀偉猜中了底:「看來是您是說單口相聲的。」這位相聲演員名叫馬小川,來自天津。他坦言自己是一家養老公寓的負責人,而相聲只是他的興趣愛好。被問及何時開始學說相聲,馬小川表示自己是從2013年底開始正式學習。雖然是初學乍練,馬小川的抱負可不小:「我的目標是把天底下老頭老太太都逗樂。」對此,宋丹丹調侃道:「你先把我這老太太逗樂再說!」


此番來到《笑傲江湖》,馬小川重新演繹了馬三立的經典相聲——《查衛生》。他在相聲中穿插了頗有節奏感的音樂,令相聲帶上了說唱的色彩。儘管學習相聲不到半年,馬小川的表演卻是四平八穩,絲毫沒有怯場;而觀眾與觀察員們的反應也是四平八穩,幾乎沒有笑場。整個段子說下來,觀眾們反響平平,觀察員們也是聽得索然寡味。


聽完馬小川的相聲,劉儀偉難掩的失望之情:「馬先生,我覺得你膽子夠大,你學了四個月相聲就敢挑戰馬三立先生最經典的段子;但是你與馬三立差得好遠!」被問及為何要表演馬三立先生的段子,馬小川抖出了全場最大的包袱:「馬三立是我的爺爺。」


馬小川坦言,由於深知做相聲的辛苦,馬三立先生不允許子孫們再幹相聲這一行。出於尊重爺爺的願望,他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金融方面的工作。但是馬小川也坦言自己對相聲這種表演形式始終有著莫名的喜歡:「我去年辭職,一邊經營著爺爺留下的老年公寓,一邊學說相聲。就是想爭取把爺爺相聲的精髓學習下來。」


馬小川的一番肺腑之言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而對於他的表演,宋丹丹則給予了客觀的評價:「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現是真的有難度。你真的不太適合說相聲,不管你是誰的後代,你站在這兒我就當你是個普通人。我覺得你想把老頭老太太逗笑有一定難度。」對此,馮小剛則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坦言自己從馬小川的腔調裡依稀聽到了馬三立的影子:「我是馬三立先生忠實的聽眾,我特別喜歡他。我給你一個通過,希望你能夠把爺爺的幽默感和精氣神找回來。這是衝馬三立先生。」說罷,馮導便拍下了綠燈。最終劉儀偉與吳君如也網開一面,給了馬小川通過。


網友質疑公正性 總導演回應:選手潛力也是考量因素


節目播出後,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有網友認為除了拍下紅燈的宋丹丹,其他三位觀察員都有失公正:「一個不好笑的節目能通過,全憑著表演者與某位大師的血緣關係,這讓我不得不對《笑傲江湖》的公正性產生了懷疑。」「敢問節目晉級的標準是什麼?」


對此,《笑傲江湖》的執行總導演朱慧進行了回應。她表示馬小川的相聲雖然效果一般,但是其穩定的表演節奏對於一個僅僅學習了四個月相聲的人來說卻是難能可貴的。「他在傳統的相聲的表演中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這種創新的意識也頗符合《笑傲江湖》的節目精神。」


而對於觀察員們是否會因為選手的身份從而對其網開一面,朱慧進行了否認。「觀察員們評判的依據不僅僅是選手目前的表演效果,還要看選手未來的可塑性。馮小剛說在馬小川的聲音裡聽到了馬三立先生的影子,就是對其潛力的肯定。」另外,朱慧認為馬小川半路轉學相聲的行為也是觀察員們給其通過的原因之一:「出於對相聲的熱愛,他放棄了前景大好的金融工作轉投相聲事業,這樣的勇氣也值得鼓勵。」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觀看本期《笑傲江湖》完整版。

相關焦點

  • 都說「富貴無三代」,馬三立的一個決定卻意外讓孫子告別相聲舞臺
    正是他將馬氏相聲的表演梳理成清晰可見的藝術體系,雖然在他之前還有大哥馬桂元、父親馬德祿、祖父馬誠方以及外祖父恩緒,但可以說沒有馬三立,就沒有如今獨樹一幟的馬氏相聲。然而有意思的是,馬氏相聲雖歷史悠久,但幾乎輩輩「單傳」。和常家「蘑菇」遍地相比,馬家的確顯得人丁不旺。正如馬志明所述:「我們家有個特點,一代就出一個說相聲的。」
  • 孫子參加相聲大賽,馬三立打招呼:「堅決不能讓他進入決賽!」
    德藝雙馨,相聲演員馬三立對得起這個稱號。馬家世代說相聲,他之後,兒子馬志明早已聞名全國,孫子馬六甲也算是後起之秀。但馬三立從來沒有以他的聲望為子孫搭橋鋪路行方便。馬三立說他臉上「沒買賣」,並阻止兒子入行。他認為,兒子如果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相聲演員,從小裡說,是糟蹋了馬家的相聲;往大裡說,是糟蹋了相聲這門藝術。
  • 一生逗人笑的相聲泰鬥哭了?馬三立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
    01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可能在很多人來看這門藝術並沒有像音樂美術那麼高雅。然而,它卻是一門充滿江湖氣,非常接地氣的藝術。有人開玩笑說「一入相聲深似海,從此爬不出相聲的坑」。確實是這樣沒錯,在他們的一個個包袱中總是逗的人哈哈大笑,從生活中取材的題材才是精髓。
  • 馬三立不會唱,侯寶林不會說?我們到底有多少相聲欣賞誤區?
    1、馬三立不會「唱」,侯寶林不會「說」馬三立會唱麼?那得看唱的標準是什麼了。例如有的觀眾看到馬三立晚年學唱鄧麗君的歌曲《你怎麼說》,以及其節目《改行》中模仿李多奎唱《四郎探母》,從這一點來看,馬三立當然是會唱的。
  • 馬三立深夜歸家對愛人說「瓤了,滾子夯」,4歲女兒:別以為我不懂
    對於馬三立一家,相聲就是吃飯的手藝,但是日常的文化學習還是必不可少的,馬德祿儘管知道馬三立有著極強的相聲天賦也不急著讓他登臺表演,反而送馬三立去上學。可惜後來馬家收入越來越低,馬三立讀完初中後家裡實在沒辦法再讓他繼續讀書,只好讓馬三立自己選擇要不要繼續說相聲學這一門手藝。
  • 相聲史上的擺知儀式,馬三立的拜師禮可謂典型,馬季拜師禮很隆重
    擺知,也有人寫作擺枝,是曲藝界的一種儀式,並不為相聲所獨有。到底是擺知還是擺枝?其實第一種說法比較妥切,進行一個儀式,廣而告之。與之相對的情況叫「口盟」,顧名思義是師父口頭承認弟子,但有名無分,不能入相聲的家譜。像是郭德綱將歐弟列入《德雲家譜》口盟弟子的行列,雖有師徒的名分,但並不為相聲界所承認。
  • 還原姜寶林拜師現場,馬三立講話變單口相聲,帶出不少江湖恩怨
    關於相聲名家姜寶林的師承問題,網絡上很多人都在以訛傳訛,雖然他在1988年天津燕春樓拜了馬三立為師,但很多網友都認為馬三立那是隨口一說,甚至還搬出了馬志明,說少馬曾否認過姜寶林是馬三立徒弟其中一前一後兩位的發言主要是應景,駱玉笙的發言有點兒內容但也主要在說大鼓行業,馬三立和姜寶林的發言內容最多,尤其是馬三立,他一個人講了二十多分鐘,幾乎把講話變成了單口相聲。
  • 馬氏相聲再折一員大將,他是趙靄如「過繼」給馬三立的高徒!
    繼去年馬三立大師親傳弟子常寶華、尹笑聲相繼病故後,時隔不到一年時間,馬氏相聲傳人再損一員大將。
  • 當年電視劇《馬三立》拍攝為何一波三折?相聲圈有人使壞
    這一點也確實是汪洋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郭德綱說他從小騎著三輪車賣汽水確實沒錯,汪洋比一般相聲演員的商業頭腦都要先進很多,這也成了他後來備受詬病的原因之一。二、馬三立親自發聲明《馬三立別傳》在拍攝籌備當中出現了資金問題,拍攝進行不下去。
  • 相聲大師常寶華!
    9月7日上午10點46分,88歲的常寶華永遠退出了相聲舞臺。臨終之時,他神態安詳,宛若安睡,家人及徒弟等皆隨侍在側。他的孫子常遠在訃告中稱,爺爺福滿歸去,未曾留有遺憾。出身相聲世家,拜師馬三立1930年12月,常寶華出生於天津。常家是相聲世家,常寶華的父親常連安是常氏相聲的創始人,擅長單口相聲。
  • 馬三立徒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尹笑聲去世
    ▲2016年1月3日 天津茶館上演相聲表演相聲大師馬三立的高足尹笑聲從藝70周年演出。(圖源:視覺中國)                                       津門相聲名家尹笑聲於12月8日凌晨4點3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1歲。天津著名相聲演員、天津眾友相聲藝術團團長尹笑聲,1938年出生,父親尹壽山(藝名「尹傻子」、原名尹福增)是他的啟蒙老師。
  • 郭德綱張雲雷動不動就提太平歌詞,那麼相聲泰鬥馬三立會唱這個嗎
    馬三立是壽字輩的相聲老演員,經歷過長時間在舊社會撂地演出的歲月,而那時候的相聲演員一般來說都是會演唱太平歌詞的。馬三立留下的太平歌詞錄音並不多,比較容易看到的版本,就是2001年馬三立告別演出時,專門唱了一段太平歌詞。
  • 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先生去世,曾與孫子常遠參加《歡樂喜劇人》
    回顧生平,自幼跟父學藝,弱冠之年師從相聲泰鬥馬三立大師,一生創作作品一百七十餘段,為大眾帶來了無數歡聲笑語。在相聲這個行業裡講究師承流派,對輩分比較看重,算下來郭德綱還得叫常寶華一聲師爺。常寶華出生於相聲世家,父親常連安是老一輩相聲演員。他自幼跟隨父親學藝,曾在北京一個相聲大會當學徒。後入朝為志願軍慰問演出,歸來後參軍進入文工團,21歲時拜相聲大家馬三立為師。
  • 都說他給馬三立捧哏是站著聽相聲,當年的楊少華真就那麼不堪嗎?
    當時,年近古稀的楊少華站在臺上說的第一句話是:「馬三立先生,我拿他當我親爸爸一樣。」可能有些人聽完會發出揶揄的笑聲,但更多熟悉楊少華的都會因為這句肺腑之言而為之動容。關於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合作至今還時常被人提起,每每提到此事,都會給楊少華貼上「站著聽相聲」的標籤。不過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當時楊少華的表演技藝果真那麼不堪嗎?
  • 馬三立的相聲聽上去絮絮叨叨,其實每一句臺詞,都是他有意設計
    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 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
    這樣的事情在娛樂圈不是很常見,甚至可以說是罕見的事情,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原因有下面幾個:一、馬三立作為老藝術家,不會為兒子炒作:馬三立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受到大家喜歡的相聲演員。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最近大家都不會忘記。
  • 馬小川:不說相聲做話劇,「這個孫子當的不易」
    說過相聲、出過書、當過主持人、組織過相聲社,馬小川在經歷了一片喧囂後,反而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馬小川,相聲大師馬三立的親孫子,這個標籤給他帶來便利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壓力到底有多大,用他的話說,「我這個孫子當的可不易」。
  • 都說他給馬三立捧哏是站著聽相聲,當年的楊少華果真那麼不堪嗎?
    當時,年近古稀的楊少華站在臺上說的第一句話是:「馬三立先生,我拿他當我親爸爸一樣。」可能有些人聽完會發出揶揄的笑聲,但更多熟悉楊少華的都會因為這句肺腑之言而為之動容。在楊少華生活困難的時候,是馬三爺力排眾議將他的名字寫進《相聲師承關係譜》,並列於郭榮起先生門下。
  • 相聲門最純血脈?馬三立回憶相聲祖師爺,當時要拜長鬍子唐明皇
    相聲泰鬥馬三立,出生於1914年,是相聲世家的第三代。他回憶說一八六零年,也就是清朝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鹹豐皇帝逃到熱河;當時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鬧得很兇,所以民間又有「長毛趕鹹豐」之說。兵荒馬亂,運河上的糧船燒的燒,沉的沉,我的曾祖父賴以幹活謀生的路也就斷了。
  • 馬三立兒子說自己輩份最高,馬家「四輩兒」作藝是從鹹豐年算起
    馬志明,相聲大師馬三立之子,被尊稱為「少馬爺」,2020年已經75歲。光看外表,少馬爺年輕得很,實際上,這位少馬爺的輩分在當今相聲界,算得上是最高的。在2018年謝天順先生、尹笑聲先生病逝以後,健在的寶字輩的相聲演員應該不到二十人,比如楊少華等,能登臺演出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