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他給馬三立捧哏是站著聽相聲,當年的楊少華果真那麼不堪嗎?

2020-09-03 89開心開心

2001年的冬天,在天津人民體育館舉辦了馬三立從藝八十周年的告別演出,楊少華、楊議父子有幸作為助演嘉賓參與了這場相聲界的盛會。當時,年近古稀的楊少華站在臺上說的第一句話是:「馬三立先生,我拿他當我親爸爸一樣。」可能有些人聽完會發出揶揄的笑聲,但更多熟悉楊少華的都會因為這句肺腑之言而為之動容。

在楊少華生活困難的時候,是馬三爺力排眾議將他的名字寫進《相聲師承關係譜》,並列於郭榮起先生門下。在楊少華年過半百還默默無聞時,是馬三爺提攜晚輩讓他為自己捧哏。 關於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合作至今還時常被人提起,每每提到此事,都會給楊少華貼上「站著聽相聲」的標籤。不過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當時楊少華的表演技藝果真那麼不堪嗎?

這次「賞飯」的臨時搭檔,發生在80年初北京的一場曲藝專場演出上。當天的演出照例是馬三立攢底,不過給他捧哏的卻不是王鳳山先生,而是換成了楊少華。讓楊少華臨時給自己捧哏,並不是心血來潮。其實馬三爺早有提攜提一下他的想法,因為知道他家裡孩子多,生活條件困難,希望能通過這次臨時合作讓他響蔓,無形中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幫助。故而在演出前,馬三立特意找到了演出的負責領導,告知希望今天讓楊少華來捧一回。但楊少華聽到這個消息卻絲毫沒有心理準備,加上在後臺侯寶林等人對他的一番叮囑,「上了臺少說話,賣的不是你」,上臺後才有了這段近乎於單口的《開粥廠》。

與馬三立唯一合作的這版《開粥廠》,楊少華確實沒什麼臺詞,除了給逗哏演員必要的墊磚遞腿外,幾乎連「嗯、哎、這、是」的話佐料都不敢多接。可以說當時的他是誠惶誠恐的站在桌子裡面給馬三爺做陪襯。在當年的這場演出上,馬三立正活使完《開粥廠》之後,返場還使了個相聲小段《練氣功》。在使返場活時,由始至終楊少華幾乎一言未發,屏氣凝神的看馬三爺使完這段「單口」。回到後臺,楊少華如釋重負,而馬老才說出了那句:「寶貝兒,你給我站過這一次就算有飯了。」

在這次臨時合作之前,楊少華也從藝數十年,難道捧哏捧了大半輩子就只能落個「臺上聽相聲」嗎?平心而論被貼上這樣的標籤的確有點冤枉。原因有幾點:其一,馬家的表演風格向來是使一頭沉的活,本身捧哏的詞就不多。王鳳山晚年時也給馬三爺捧過這段,通過對比不難發現,臺詞同樣寥寥無幾。其二,上臺前各位名家大蔓的這番叮囑,讓本來就心裡沒底的楊少華更不敢在臺上造次,他也怕自己言多語失。其三,楊少華自知水平一般,論能耐根本不配給人家捧哏。馬老找他捧哏是為了給他抬蔓的,真要給攪和了,傷的可是馬三立大師的蔓兒。至於為什麼返場的《練氣功》最後使出了單口的效果,或許主要還是楊少華根本沒有這塊活。這段是馬三爺親自創作的,在此之前也從未跟他合作過。

客觀來說,成名之前的楊少華,捧哏水平在同輩分的相聲藝人裡實屬一般。但他貴在有自知之明,敢於正視自己的藝術水平。雖說楊少華後來是因為趙偉洲創作的《枯木逢春》一夜走紅,但在此之前,他蔫哏的表演風格早已形成多年。沒有這幾十年的舞臺閱歷和藝術積澱,即便遇到了好的作品,遇到了好的搭檔,也很有今天的成就。

  • 本文及配圖均為趣頭條自媒體用戶上傳,不
  • 相關焦點

    • 都說他給馬三立捧哏是站著聽相聲,當年的楊少華真就那麼不堪嗎?
      當時,年近古稀的楊少華站在臺上說的第一句話是:「馬三立先生,我拿他當我親爸爸一樣。」可能有些人聽完會發出揶揄的笑聲,但更多熟悉楊少華的都會因為這句肺腑之言而為之動容。在楊少華年過半百還默默無聞時,是馬三爺提攜晚輩讓他為自己捧哏。 關於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合作至今還時常被人提起,每每提到此事,都會給楊少華貼上「站著聽相聲」的標籤。不過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當時楊少華的表演技藝果真那麼不堪嗎?
    • 相聲界僅存寶字輩相聲演員楊少華
      2003年,楊少華為了相聲刻苦學習英語、以及電腦等一系列新名詞,他常纏著兒子一練就是一宿,後來與已經在首屆央視相聲大賽獲得大獎的四子楊議搭檔參加了第二屆央視相聲大賽表演了《肉爛在鍋裡》,並獲得CCTV相聲大賽一等獎。
    • 88歲楊少華近況,與楊議拍段子潮範十足,年輕時曾捧哏馬三立
      日前,88歲楊少華可以說是活到老玩到老,這段時間,一直和兒子楊議一直都在拍段子,看起來身體非常健康,潮範十足,盡顯大師風採。當年,楊少華和馬三立也是一起合作過相聲,能夠給馬三立捧哏,算是無上的榮耀,當時,馬三立的老搭檔趙佩茹剛剛去世,馬先生一時也沒找到新的搭檔,於是就先讓楊少華頂替一下,侯寶林囑咐楊少華少說話,楊少華頗有些緊張,整場演出下來沒說幾句話,但是演出非常成功,觀眾反響也非常好,從此楊少華也就有了一定的名聲
    • 馬三立一句「寶貝兒,今後有飯吃了」,讓楊少華受益終身
      「相聲泰鬥」馬三立去北京演出,北京觀眾聽說馬三立要來,都十分期待,都想現場感受下老爺子的藝術魅力。>《開粥廠》,要楊少華給他量活捧一下。當得知馬三立要和楊少華上臺表演時,後臺像侯寶林,常寶霆等相聲名家都感到吃驚。楊少華當時並沒有名氣,相聲說的也不好,並且還喜歡開玩笑,都怕他影響馬三立的表演。當天楊少華還沒有帶大褂,臨時借了侯寶林的大褂。
    • 侯寶林做壞人叮囑楊少華少說話,馬三立曾因拍照位置爆粗口
      當年馬三立、侯寶林、楊少華、劉文亨四人一同去合影,合影人員一開始拿了一把椅子給馬三立,也拿了一把給侯寶林,可這時候楊少華一看侯寶林都到前排坐了下來,也自己搬來椅子坐下。馬三立看到楊少華坐了下來就問你怎麼坐這?
    • 相聲歷史十大捧哏榜單(標新立異版)
      趙佩茹就是在捧哏界沒有爭議的第一人,常寶堃,李壽增,馬三立都跟他合作過。趙佩茹最牛叉的地方,在於風格靈活多變,可以根據逗哏演員的節奏任意調整。當年跟馬三立合作《開粥廠》,可以說是老楊捧哏史上的汙點,因為侯寶林先生打招呼讓他收斂一點,結果老楊一賭氣乾脆不接話了,弄成了馬三立說單口的效果。
    • 本是寶字輩演員,相聲界老前輩,楊少華的師承卻為何不被認可?
      相聲界對師承是非常看重的,想要學相聲,首先得拜師,而且要有正式的拜師儀式,即擺知。否則,不但入不了門,還會遭受同行的排擠和打壓,相聲說得再好也沒用。郭德綱當年進京的時候,由於沒有師承,在相聲界舉步維艱。
    • 楊少華越老越紅,卻引來更多質疑,相聲說了一輩子卻沒有個師承嗎
      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屬於老來俏型的演員。辛苦了大半輩子基本上都是默默無聞,但老了老了,發現自己忽然就紅了。不但自己紅了,竟然連自己的師承都引來了非議。接下來又拍電視劇,又上春晚,80多歲臺詞都記不住了,還能和兒子在央視說相聲。
    • 楊議和郭德綱的相聲水平誰更高?楊少華如此回應笑哭裘英俊
      裘英俊問楊少華「您喜歡郭德綱的相聲嗎?」,老爺子說喜歡,愛看。裘英俊繼續問道「您覺得是郭德綱的相聲好 ,還是您兒子的相聲好?」楊少華沒有正面的回答到底是郭德綱的相聲好,還是自己兒子的相聲好。而是用玩古玩來比喻說相聲。說的是,郭德綱如果玩古玩的話肯定玩不好。但是,話外之意就是郭德綱說相聲比較好。人老奸馬老滑,俗語不會騙人的。
    • 相聲演員調皮起來有多厲害,楊少華白全福侯耀文堪稱皮中之王
      郭德綱常說相聲演員「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也就是舞臺表演可以隨心所欲,但到了臺下就得尊長有序。但這也是在德雲社這種等級觀念比較強的社團行得通,其實很多老相聲演員到了臺下比臺上還不正經,很多經典的相聲段子就是老藝人真實生活改編而來,而現實中他們玩得比段子還high。
    • 相聲界輩分很嚴格?真這麼排的話,那郭德綱的輩分真的很小
      裡面有很多知名的相聲演員。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的相聲界裡,郭德綱無疑是最有實力的。如果沒有他,相聲界會失去一批觀眾。不過在相聲界裡,似乎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要遵守。有時候聽他們講相聲的時候,就說起過德雲社裡面有很多規矩,這是一定要遵守的。不僅如此,就連輩分排的也是嚴格的。以前看過楊少華父子上過的一個節目,楊議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 馬三立的相聲聽上去絮絮叨叨,其實每一句臺詞,都是他有意設計
      馬三立晚年的時候被稱為相聲泰鬥,一方面是他的輩分高,年歲大,另外更主要的,還是他一生表演過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言傳身教,都令人折服,讓人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馬老的個人魅力。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 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
      這樣的事情在娛樂圈不是很常見,甚至可以說是罕見的事情,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一輩子不給兒子馬志明捧哏?原因有下面幾個:一、馬三立作為老藝術家,不會為兒子炒作:馬三立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受到大家喜歡的相聲演員。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最近大家都不會忘記。
    • 「壞老頭」楊少華寶字輩分飽受爭議,為何相聲同行並不承認
      目前,在世的相聲演員中,輩分最高的就是寶字輩的老藝人。有一位寶字輩相聲名家的輩分一直飽受爭議,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壞老頭」楊少華。在中國相聲大系中把他排在寶字輩,屬於相聲名家郭榮啟的徒弟。
    • 2008年,「一代捧哏大師」李文華,為何臨終前拜師馬三立
      想來這個手術是極為殘忍的,作為觀眾我們聽之,都為李先生感到深深的惋惜,而作為一個尤其熱愛相聲表演的老藝術家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病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別人都說老先生得了重病,還能活26年,讓人羨慕不已,但其實若不是李文華不聽醫囑,他的病情也不會惡化得這麼快。
    • 馬三立不會唱,侯寶林不會說?我們到底有多少相聲欣賞誤區?
      就像郭德綱說的:「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你讓觀眾花錢買票聽你說話,那是什麼?那是能耐」。因此,唱的標準應當是專業且具有一定的特點。從這一點上來說,馬三立先生顯然不能算一個柳活較好的相聲演員。這裡的一個誤區是,當下的觀眾欣賞侯馬二人的相聲,更多地都是通過電視錄像、錄音這一渠道,從這一點來看,並不能因為找不到侯寶林演上述節目的影像或聲音資料就認為其不能說或不會說。換言之,對於他們而言,電視和電臺都是展現自己的一個重要渠道,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揚長避短呢?
    • 88歲楊少華罕露面,3層豪宅裝修堪比故宮後花園,院子大到要騎車
      楊少華是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聽過楊少華的相聲的人對他肯定不會陌生吧。楊少華剛進入到相聲圈初期時,他和郭德綱一樣都遭受到不少人的擠對。馬三立已經是圈內的知名相聲演員了。登臺演出的楊少華曾被告誡一定要少說話,他的臺詞大部分都是嗯啊哦。作為捧哏的他,一直未能被相聲圈認可。
    • 相聲圈輩份最大也遭「暗算」,馬志明搭檔被挑唆,當年好捧哏被拆
      作為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演員之一,馬志明屬於寶字輩演員,他合作過三位捧哏,每個人都各有特色。不甘一頭沉的楊少華馬志明先生回憶說,大約在1980年左右,怹就回到了演出隊,那時候場不夠,場不夠就讓他:「要不你還上臺吧」。
    • 誰能讓郭德綱的捧哏風格變得喧賓奪主?「德雲男孩」就是最終答案
      從古至今,說相聲的學徒都是既學捧哏又學逗哏。出師之後,大部分人逐漸角色固定,開始術業專攻。當然,這其中也有捧逗兩門都可稱業界翹楚的,比如趙佩如先生。無論給小蘑菇、馬三立、蘇文茂捧哏,還是與李壽增合作逗哏,都表現出極為鮮明的藝術特點,且形成個人風格化符號。
    • 馬氏相聲再折一員大將,他是趙靄如「過繼」給馬三立的高徒!
      起初決定拜師學藝時並沒想到要拜天津的馬三立先生。早年間,任笑海跟羅榮壽住街坊,羅榮壽的舅舅是京城壽字相聲老藝人趙靄如。當時經羅榮壽引薦,任笑海想拜趙靄如先生為師。奈何一節,趙先生只收拜門徒弟,門下弟子皆是有一定相聲表演經驗且小有名望的,正所謂帶藝投師。但此時年僅十餘歲的任笑海還是一張白紙,既不是門裡出身,也沒有娃娃腿的功底。即便趙靄如答應了自己拜師的請求,也很難在藝業上有所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