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也算是看了20多年相聲的人了,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小編發現,在欣賞相聲節目及演員的時候,很多觀眾容易走入一定的誤區,從而對演員和節目本身有了偏頗的看法。今天,小編就在這裡跟大家討論看相聲的三大誤區。
1、馬三立不會「唱」,侯寶林不會「說」
馬三立會唱麼?那得看唱的標準是什麼了。例如有的觀眾看到馬三立晚年學唱鄧麗君的歌曲《你怎麼說》,以及其節目《改行》中模仿李多奎唱《四郎探母》,從這一點來看,馬三立當然是會唱的。可問題是,唱的標準真的就是僅僅會麼?就像郭德綱說的:「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你讓觀眾花錢買票聽你說話,那是什麼?那是能耐」。因此,唱的標準應當是專業且具有一定的特點。從這一點上來說,馬三立先生顯然不能算一個柳活較好的相聲演員。就連馬志明在送侯寶林去火車站的時候,侯先生也對少馬爺說,「你別學你父親,你父親沒嗓子,我感覺你還有點。」而後來少馬爺在節目中將此事說出來,可見馬三爺沒有嗓子,應當算是公認了。
搖滾馬三立
因此,既然馬三立先生沒有嗓子,而相聲又是一個張揚演員個性、顯示能耐的藝術,其又為什麼不揚長避短呢?即便從其後來的學唱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到,其不是學的形神,而是通過其特有的嗓音特點將這些曲藝或音樂以幽默的方式表現出來。換言之,馬三爺不是為了顯能耐,也不是為了讓觀眾覺得他和誰像,而是更多地為了幽默。
因此,有另一派喜歡馬氏相聲的觀眾中的部分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侯寶林先生雖然唱得好,但是在說方面顯然是不行的。譬如,有觀眾質疑,例如《誇住宅》、《大保鏢》、《報菜名》、《地理圖》、《開粥廠》等貫口活是侯寶林所沒有演過的。這裡的一個誤區是,當下的觀眾欣賞侯馬二人的相聲,更多地都是通過電視錄像、錄音這一渠道,從這一點來看,並不能因為找不到侯寶林演上述節目的影像或聲音資料就認為其不能說或不會說。換言之,對於他們而言,電視和電臺都是展現自己的一個重要渠道,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揚長避短呢?
侯寶林
再者說,作為一個相聲演員,說學逗唱是基本功,對於傳統節目,應不存在會不會的問題,只存在誰更適合、某個節目表演水平更高的問題。例如,侯寶林先生的風格是沉穩大氣,因而讓他扮演「馬善人」就多少讓觀眾有些出戲,正如同馮遠徵在演完《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後,其一度被觀眾認為是變態那樣。
2、商演是檢驗演員水平的唯一途徑
這是郭德綱常說的一句話,其原話是,「能辦商演的未必是好演員,不能辦商演的一定不是好演員」。但這裡似乎給了觀眾一個錯覺,中國相聲界,除了德雲社,剩下的相聲演員都沒有商演市場。這個結論顯然是錯誤的。
郭德綱、于謙《汾河灣》
不得不說,德雲社也好,郭德綱也好,活躍了全國的相聲市場,在其之後,無數的相聲團體如雨後春筍紛紛在各地生長。經過幾年的市場競爭,儘管有大部分的相聲團體解散乃至消亡,但依然有不少民間相聲團體能夠攏得住觀眾,從而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從這一點來看,這些相聲演員都算是好的相聲演員。可問題是,我們知道交通大學的李宏燁博士也算是能辦商演,有一定商演能力的人,可他算是好的相聲演員麼?如今不少看了幾年相聲的觀眾下海演出,也能吸引一部分觀眾,他們既不會唱,甚至不會快板等基本功,那麼他們算是好的相聲演員麼?
郭德綱與李宏燁
另一方面,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是否就不能商演,沒有票房號召呢?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絕大多數的體制內相聲演員都應該是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好演員,否則,體制也不會去養著他們。換言之,如果你是一個演員,總讓你領死工資去慰問演出,你也是不願意的。誰還會跟錢過不去呢?因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諸多相聲演員都會去走穴,在部分地區也有很好的票房號召力,只是跟郭德綱比起來,相去甚遠罷了。
《我愛我家》某集和平在外走穴就是體制內演員在外走穴
而且,是否票房不好,就不是好演員呢?作為四大鬚生之一的楊寶森先生,活著的時候, 其票房就基本上沒有好過,與同時期的很多演員比起來,其經濟效益極差。可在他死後,卻造成了「十生九楊」的局面,可見,對藝術的欣賞和判斷,不僅僅要基於其經濟價值,也要看到其歷史與藝術價值。
3、三分逗、七分捧
《論捧逗》是個經典的相聲節目,其中關於逗哏演員和捧哏演員誰更重要的爭論引發了許多笑料。尤其是於大爺的「于謙捧一切」爆火之後,大家似乎覺得捧哏演員真的非常重要。因而,這句「三分逗、七分捧」也就成了大家的一個固有認識。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捧哏真的很重要麼?
真的!
僅舉一個例子,相聲《大保鏢》中,最後逗哏有一段貫口:「我這一口刀磕開賊的鐵棍,一口刀使了個海底撈月。只見得紅光乍現,鮮血橫流,鬥大個腦袋在地上嘰裡咕嚕亂滾......」
這時捧哏的墊一句:「你把賊殺了!」逗哏的一使相:「我把牛宰了!」最後捧哏說:「去你的吧!」
少馬爺的《大保鏢》
某次演出,到底的部分,逗哏依舊說:「我這一口刀磕開賊的鐵棍,一口刀使了個海底撈月。只見得紅光乍現,鮮血橫流,鬥大個腦袋在地上嘰裡咕嚕亂滾......」
捧哏:「你把牛宰了!」
逗哏:「??????????????????」
所以,要是捧哏故意在臺上使壞,逗哏真的下不來。
可是,捧哏是七分麼?
絕對不是!
就大多數的相聲節目來說,主要賣的都是逗哏,主要說話的也都是逗哏,逗哏是掌握節奏和走向的重要方面。換言之,沒了捧哏可以自己給自己過,甚至可以說單口,可沒有了逗哏,就什麼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