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姜昆的反三俗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因此也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的相聲隔閡。何為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也。
郭德綱也榮幸地參加了會議,並且深有感觸,連夜創作了《我要反三俗》、《我要高雅》等數段相聲,表達自己的深刻思考。
只是,這個會議沒有實質性效用。從此之後,郭德綱也沒有了震驚寰宇的相聲段子,倒是繼續說著所謂三俗的相聲。郭德綱的青春期,因為這一場會議的無疾而終,斷送了郭德綱的藝術生涯。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你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黃段子,就把它認定為俗;也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歌頌優秀人物,就把它斷定為雅。如果一個段子中兩者都有,那這直接沒法看了。
在社會意義上來說,雅俗都是有存在價值和受眾的。無論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最終的落腳點都是雅俗共賞。與此同時,文化發展的最高要求就是在獲得經濟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顧及到社會效益。
就像是曾經的公式相聲一樣,相聲包袱極其高雅,也能準確地算出觀眾笑的時間,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研究意義。但是他不成功,為什麼?只有一點:觀眾不認可!
郭德綱也說過,判斷一個演員的標準只有一點,那就是商演。這也成為了許多相聲演員和普通觀眾的定律,也早已不關心其中錯誤的部分了。商演紅火沒錯,但判斷的是非主流的演員,主流演員倒不需要這些界限。
像是馬志明先生的專場,在天津地界也是滿坑滿谷,出了天津甚至可能賣不出票去。你可不能說是相聲能力不行,也不能因此說少馬爺不紅火。
有些人努力的為郭德綱辯駁,其實也無需辯駁,郭德綱曾經的相聲段子就擺明了自己的態度,近些年來的相聲演出也彰顯了自己的看法。倒不是說郭德綱不三俗,而是把老先生也拉下水。
被落下水的是被稱作相聲泰鬥的馬三立先生,熟悉馬先生的人,可能知道他的一個經典段子叫做《搖煤球》,就用其中的一些段子來表明馬三立先生所說的也是三俗的相聲,其中的句子也有:「進來啊,就我一個人」這樣的話,也就成為了被指摘的原因。
不懂相聲的人聽得自然是熱鬧,自然會成為三俗的幫兇。馬三立的《搖煤球》,表達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女人坑人,找了一個不要錢的免費勞力。其中也沒有一些低俗粗鄙的話語,無緣無故的中槍,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而三俗所表達的都是倫理哏,也就是所反對的一種類型。倒是在會議之前,並沒有這樣的一種錯誤。像是郭德綱先生早期的作品《學評書》,《學戲曲》等,都有著極高的藝術水準和價值。
同時,相聲段子的魅力是針砭時弊,也是從整個段子來影響觀眾和剖析社會。我們也不能以一個段子中某些低俗的包袱,就否認這個段子的價值;也不能將段子的價值認定為對觀眾的教育和感化,整篇都是說教式的大話空話,又何必稱之為相聲?
姜昆先生也做過解釋,說這些並沒有指向郭德綱。而鬧得紛紛揚揚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觀眾的錯誤認知,另一方面是郭德綱先生的相關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