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要反三俗,別單單盯著郭德綱,聽聽馬三立先生的這段相聲如何

2020-10-05 北展溜溜球

前些時候,姜昆的反三俗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因此也出現了主流和非主流的相聲隔閡。何為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也。

郭德綱也榮幸地參加了會議,並且深有感觸,連夜創作了《我要反三俗》、《我要高雅》等數段相聲,表達自己的深刻思考。

只是,這個會議沒有實質性效用。從此之後,郭德綱也沒有了震驚寰宇的相聲段子,倒是繼續說著所謂三俗的相聲。郭德綱的青春期,因為這一場會議的無疾而終,斷送了郭德綱的藝術生涯。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你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黃段子,就把它認定為俗;也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歌頌優秀人物,就把它斷定為雅。如果一個段子中兩者都有,那這直接沒法看了。

在社會意義上來說,雅俗都是有存在價值和受眾的。無論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最終的落腳點都是雅俗共賞。與此同時,文化發展的最高要求就是在獲得經濟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顧及到社會效益。



就像是曾經的公式相聲一樣,相聲包袱極其高雅,也能準確地算出觀眾笑的時間,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研究意義。但是他不成功,為什麼?只有一點:觀眾不認可!

郭德綱也說過,判斷一個演員的標準只有一點,那就是商演。這也成為了許多相聲演員和普通觀眾的定律,也早已不關心其中錯誤的部分了。商演紅火沒錯,但判斷的是非主流的演員,主流演員倒不需要這些界限。

像是馬志明先生的專場,在天津地界也是滿坑滿谷,出了天津甚至可能賣不出票去。你可不能說是相聲能力不行,也不能因此說少馬爺不紅火。



有些人努力的為郭德綱辯駁,其實也無需辯駁,郭德綱曾經的相聲段子就擺明了自己的態度,近些年來的相聲演出也彰顯了自己的看法。倒不是說郭德綱不三俗,而是把老先生也拉下水。

被落下水的是被稱作相聲泰鬥的馬三立先生,熟悉馬先生的人,可能知道他的一個經典段子叫做《搖煤球》,就用其中的一些段子來表明馬三立先生所說的也是三俗的相聲,其中的句子也有:「進來啊,就我一個人」這樣的話,也就成為了被指摘的原因。



不懂相聲的人聽得自然是熱鬧,自然會成為三俗的幫兇。馬三立的《搖煤球》,表達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女人坑人,找了一個不要錢的免費勞力。其中也沒有一些低俗粗鄙的話語,無緣無故的中槍,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而三俗所表達的都是倫理哏,也就是所反對的一種類型。倒是在會議之前,並沒有這樣的一種錯誤。像是郭德綱先生早期的作品《學評書》,《學戲曲》等,都有著極高的藝術水準和價值。



同時,相聲段子的魅力是針砭時弊,也是從整個段子來影響觀眾和剖析社會。我們也不能以一個段子中某些低俗的包袱,就否認這個段子的價值;也不能將段子的價值認定為對觀眾的教育和感化,整篇都是說教式的大話空話,又何必稱之為相聲?

姜昆先生也做過解釋,說這些並沒有指向郭德綱。而鬧得紛紛揚揚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觀眾的錯誤認知,另一方面是郭德綱先生的相關經營。


相關焦點

  • 德雲社郭德綱先生的相聲真的很俗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德雲社在早期最受爭議的話題就是雅俗問題,主流相聲界為此還專門開展了一場反三俗的大討論。郭德綱老師當時也因此備受輿論影響,同時也就此創作了《你要高雅》《我要反三俗》等相聲作品。郭德綱先生的相聲偏向於馬氏相聲,但又拜入了侯門,可以說融侯馬於一爐。首先說郭德綱先生的第一位恩師是金文聲先生,也是郭德綱最親的一位老師。金文聲的師傅是馬三立的捧哏搭檔王鳳山,再加上郭德綱從小一直在天津長大。當時有句話說,北京的侯家,天津的馬家。
  • 郭德綱的相聲是「三俗」?那一票難求的觀眾是三俗「受害人」嗎?
    相聲演員郭德綱出道很早,三出三進北京後最終出名在2004年底,草根相聲演員在小劇場突然爆紅了, 一時之間郭德綱和德雲社是如日中天,德雲社變得一票難求。在一些看來,一個民間相聲藝人突然紅了,相聲界就有人不淡定了,「三俗」的帽子突然就「戴上」看郭德綱的腦袋上,伴隨著郭德綱混跡相聲江湖多年,他至今還是「三俗」的標誌性人物。
  • 當年姜昆提出反三俗,是誰站出來力挺郭德綱
    而相聲演員就從手藝人變成了藝術家了。沒有經歷過最底層小劇場演出歷練的他們認為舊的東西都是糟粕,一定要拋棄掉。前些年姜昆組織京津兩地的相聲代表發起過一個倡議書,號召觀眾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等相聲界的「三俗」現象。而且還總結「三俗藝人」必將遭到老百姓的拋棄。並提出要整頓相聲市場。當然矛頭非常清晰的指向郭德綱。殊不知,很多活躍在大型晚會以及電視上的藝術家們自己早就拋棄了大眾。
  •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真理還是幌子,郭德綱沒愧?
    姜昆反三俗沒錯,雅俗共賞是幌子還是真理,郭德綱有愧不?,無論姜昆老師針對的是人還是事,那麼可以肯定的說,姜昆老師這樣做沒有錯,即便他帶有私心,即便他另有目的,但姜昆打出來的「反三俗」的這個大旗是喜人樂見的,不僅僅是相聲,如今很多娛樂節目都應該反,不僅是語言的表達上,還應該包括各種動作、穿著服飾上,也許這些辣眼睛的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正常的,但對於兒童來說就是一種汙染,因為我們的所有節目都沒有等級的劃分,所有節目都是大人孩子一起看的。
  • 當年的「反三俗」大會到底怎麼出來的,姜昆與郭德綱最後誰贏了?
    只是這一次的會議內容有些特殊,主要是為了呼籲同行的曲藝家們一起」反三俗「。參會的人頗多,幾乎都是相聲小品界的泰鬥和名家,大家也挺配合,在《反三俗倡議書》都籤了字。 可是別的人不會就這麼放過他,一個個到他面前說些陰陽怪氣的話,表面上叮囑著他以後好好說相聲,實際上都在暗示他可能要倒黴了。因為誰都知道這次開會的目的,這次要反的「三俗」,就是以郭德綱為主的德雲社等一群不主流的相聲人。
  • 曲協主席姜昆相聲功底如何?有人說他靠反三俗出名,這點不是真的
    文/娛樂圈說相聲提起相聲二字,繞不過去的總是姜昆和郭德綱兩位。今天咱們不說郭德綱,從客觀的角度聊一下姜昆,讓我們走進一個比較真實的姜昆,了解一下他對相聲的貢獻和如今的口碑。說起來,姜昆他的相聲水平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初出茅廬,堪稱經典其實,稍微有點年齡的觀眾在剛知道相聲時並不是從郭德綱那裡,而是從姜昆的相聲開始的。別看現在郭德綱是紅遍國內外,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姜昆相聲的影響力不比現在的郭德綱弱。
  • 德雲往事:從著名的反三俗事件說開去
    都說郭班主和姜昆老師是倆不對頭的人物,但其實小編翻查資料很久也並沒有找到什麼關於他倆「不對頭」的真憑實據,要說恩怨,從「反三俗」事件開始說幾句吧。「反三俗」事件之所以影響深遠,在於它並不是一波落地,其中經過了幾次的高潮迭起,而每次「反三俗」郭德綱必被「推」至風口浪尖。
  • 相聲演員姜昆對相聲的貢獻除反三俗之外,還有其他擺上檯面的嗎?
    提起相聲二字,繞不過去的總是姜昆和郭德綱兩位。今天咱們不說郭德綱,從客觀的角度聊一下姜昆,讓我們走進一個比較真實的姜昆,了解一下他對相聲的貢獻和如今的口碑。郭德綱那裡,而是從姜昆的相聲開始的。別看現在郭德綱是紅遍國內外,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姜昆相聲的影響力不比現在的郭德綱弱。
  • 姜昆節目中極力否認「反三俗」事件,後腳就被網友拆穿,尷尬嗎?
    走向式微的傳統相聲又復甦了,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也火了,於是德雲社的班主和曲協的領導姜昆在相聲的發展上產生了分析。姜昆是曲協主席,是國內曲藝家協會的領導者,郭德綱是江湖人封的「相聲大師」,由於兩人身處的位置不同,導致看待問題的觀點也不同,這麼多年來積累了很多的恩恩怨怨,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了。
  • 當代著名的十位相聲名家,郭德綱倒數第一,第一名無人能撼動
    在傳統相聲被商業文化擠兌幾將淪陷之際,他的用功和堅持,確實也為傳統相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代表作:《我要反三俗》。:從藝30餘年,姜昆創作和表演了上百段相聲作品。第六、侯耀文:我國著名相聲作家、相聲大師。侯耀文先生既是中國傳統相聲的繼承人,又是中國新相聲的開拓者,為中國相聲的振興和發展開闢了道路。代表作:《小站聯歡會》。
  • 馬三立不參加春晚錄製,和姜昆的主持沒關係,郭德綱與之原因類似
    1985年,在姜昆的盛情邀請下,馬三立同意了參與央視春晚錄製的請求,並且專門寫了一個新本子,輪廓是《起名字的藝術》,但加入了幾個精彩十足的包袱。馬三立沿用著馬家相聲的表演風格,前面鋪平墊穩,到最後用幾個大包袱獲得滿堂喝彩。但之後,馬老就再也不參加春晚的錄製,原因不一而足,甚至於轉移到主持人姜昆的身上,這倒是主觀臆造的產物,毫無根據可言。
  • 【相聲第十一話】郭德綱是受害妄想症嗎?
    說完定場詩,我們繼續說郭德綱,前文書我們說到有人說郭德綱就是受害妄想症,因為我們總是聽見他在相聲裡面說同行是如何擠兌他,如何迫害他,我們也經常會在他的相聲裡面聽見「同行之間的仇恨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這句話。其實好多人說他是受害妄想症和藉此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打擊了同行就是抬高自己嘛。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最後郭德綱在張永熙先生那裡聽到一點,又到天津相聲名家杜國芝收集了一點資料,但都不全。偶然得知,鄭文喜先生還會這個大段,兩人約好,郭德綱去學這段節目。1950年,馬三立先生的徒弟侯寶林參加了相聲改革小組,成為「新相聲」的代表,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相聲界的地位。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這幾天西安相聲演員鄭宏偉發的微博引起很大的爭議,替已故父親相聲名家鄭文喜,把青曲社班主苗阜的搭檔王聲逐出師門,原因是王聲狂妄自大。郭德綱應該特別理解王聲的感覺,多年以前,侯耀華在北京臺的節目中,宣布要替弟弟侯耀文,把侯門相聲徒弟要一個大清理,把一部分品德不行的人逐出師門,暗指郭德綱。
  • 那些抵制主流相聲抬高反三俗的,真的有那麼高雅嗎?
    那為什麼後來覺得姜昆的不好聽了呢?這個問題先放著!郭德綱的相聲好聽嗎?絕對有,而且也很多。那麼反過來姜昆去德雲社說相聲,郭德綱上電視說相聲,還會出現姜昆說的不搞笑,郭德綱說的很搞笑這種情況嗎?答案就不一定了!為什麼不一定?因為郭德綱沒有把劇場的相聲原搬到春晚去說!為什麼不搬?這個原因就是你們覺得姜昆相聲不好聽是一樣樣的。
  • 你只知他是郭德綱的死對頭 卻忘了他也是相聲大師
    甚至有很多鋼絲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恐怕現在相聲已經成為了博物館裡面的一件擺設了。我們都知道,姜昆是曲協主席,是郭德綱口中經常調侃的主流相聲界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姜昆本人也是旗幟鮮明地反三俗的一位領軍人物。
  • 「老藝術家」戴志誠:勾引郭德綱師娘,稱姜昆是「神」一樣的人物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在戴志誠、姜昆等人的成長階段,是不允許有相聲童子功出現的,多少老藝術家都被下放?馬三立之子馬志明,在鄉下餓得半夜偷蘿蔔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怎麼可能出現童子功,按部就班的學習?為什麼郭德綱說,相聲行當裡都是外行,尤其是廚子居多。
  • 又一相聲大師吐槽郭德綱,那個曾批評郭德綱的姜昆,如今怎樣了?
    會議中,曾經和姜昆、戴志誠合作過的趙津生,訴說了自己與師父的一些過往。 但講完了這些,他又調轉話鋒,點名郭德綱。 因為都是相聲演員,迅速引起了熱議。
  • 郭德綱尷尬無比!天津相聲節姜昆敲鑼開幕,苗阜發文相聲要有品位
    ,曲協主席姜昆親自敲鑼開場。。可以說這一場開在曲藝重地天津的相聲節,已經舉辦了十年了,可是讓人無語的是,整整十年的天津相聲節,卻總也逃不開的一個人就是郭德綱,因為雖然天津相聲節舉辦了十屆了,可是郭德綱卻一次都沒有參加,甚至這個天津相聲節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用來寒磣郭德綱的存在。
  • 郭德綱無緣相聲大會,主流與非主流之間水火不容,馮小剛一語中的
    2005年起,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異軍突起,使公眾重新關注相聲這一藝術門類,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 2006年於解放軍歌劇院舉辦德雲社相聲專場,同年於天津人民體育館舉行德雲社省親相聲專場,創下連續25次返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