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聊齋》主題曲《說聊齋》,李娜演唱

2021-02-08 忘不了的經典

聊齋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 

 其中"神狐鬼精魅故事"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

2、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

3、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

簡介:《聊齋》是根據我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改編、攝製成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系列劇。《聊齋》劇中薈萃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生動故事。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衝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聊齋電視系列片》又名《聊齋》,是中國內地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系列劇,由福建電視臺編劇李棟於1987年初提出設想(注:長期以來流傳的"1986版"說法錯誤)

得到臺長俞月亭批准,之後成立錄製總部,並由福建電視臺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於1987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拍攝,邊拍邊播,到1990年10月拍攝結束。

該劇以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為題材,薈萃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50個左右生動故事。

原計劃拍攝60部,實際拍攝大約49-51部,共77-79集,最終播出47部共72集(分上下兩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兩部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

相關焦點

  • 電視劇《聊齋2》
    首播創收視新高  一部由《蓮香》、《胭脂》、《嬰寧》、《粉蝶》、《義犬》和《羅剎海市》六大單元組成的古裝電視劇《聊齋2》在上海東方電影頻道黃金檔登錄以來,收視率一直穩步上升,近日更是傳來捷報:由韓雪主演的《胭脂》再創收視新高!
  • 李娜影視歌曲精選15首,無人能超越的經典!
    說到李娜,真的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在李娜的眾多影視金曲中,今天為大家整理出了15首經典歌曲,一起來聆聽欣賞。
  • 美人皮-聊齋
    你是否還記得這句歌詞: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這是1987年《聊齋》系列電影的主題曲,現在聽起來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坐電視機前看聊齋的片段。
  • 聊齋電視劇大集合,劉詩詩、李冰冰、楊冪竟然都演過聊齋
    《聊齋奇女子》《聊齋奇女子》是由李國立執導,王莉、湯湯、歐根、威廉和力高編劇,吳奇隆、范文芳、陳曉東和劉詩詩、何建澤等主演的神話劇。該劇分《連城》、《俠女》、《辛十四娘》、《宦娘》四個篇章,通過幾位奇女子富有傳奇色彩的命運,講述了四段悽美動人的奇幻故事。該劇的題材看起來雖然驚悚,但實際上是借人、鬼、狐宣揚人間正道,歌頌真善美的偉大情操,社會效應良好,加上製作精良,因此廣受觀眾喜愛。
  • 根據小說《聊齋志異》改編的影視劇和戲曲一覽
    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被改編成許許多多的電影,電視劇和戲曲。其中有些故事被反覆重拍,可見它們非常受歡迎。這些故事包括:胭脂,聶小倩,嬰寧,連鎖,魯公女,花姑子、嬌娜,小翠,伍秋月,翩翩,張鴻漸,阿繡,等等。  86年版的電視劇《聊齋》非常接近原著,拍攝的藝術水平也非常高。
  • 「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開機
    10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新編之畫皮新娘》:原汁原味的聊齋來也
    而《畫皮》作為《聊齋志異》中的重要章節,也是迄今為止被改編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圖書、電影、電視劇、話劇、豫劇、歌曲、舞臺劇等各個方面的改編與創作比比皆是。定於11月11 日登陸全國影院的《聊齋新編之畫皮新娘》,則是一次原汁原味的改編,將書中的情節和故事全面高度還原,在電影業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當下,堅守著認真講故事的路線,在故事、情節、演技、特效上做足功課,用真實的演繹來觸動人,無疑更值得影迷期待。
  • 淄博聊齋俚曲:蒲松齡繼《聊齋志異》之外的另一大創作
    聊齋文化,是一張舉世皆知的名片,是山東淄博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日前,「六藝秀淄博」系列活動之「寫淄博」媒體採風活動拉開序幕,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淄博淄川夢幻聊齋城、蒲松齡紀念館品讀聊齋文化,穿越時光的輪迴與一代文豪蒲松齡相遇。
  • 各版聊齋大盤點,真是群星匯聚,你能找出沒有演過聊齋的演員嗎?
    若論神鬼小說第一作,當屬《聊齋志異》。小說成書於清朝,自此便開始流傳於世,從我國電影事業萌芽開始,就被搬上了熒幕,至此,有無數個版本的《聊齋》與觀眾見面,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拍成影視作品的聊齋劇說到聊齋,就不得不提「聊齋先生」——作者蒲松齡,蒲松齡一生才高八鬥,但屢試不第。在考場失意的窘境中,他醉心於民間軼事和狐鬼傳說,經典名著《聊齋志異》便由此而作。
  • 聊齋高能新編《聊齋變異》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世界奇妙物語,導演把聊齋的概念跟現代元素相結合,不違和,有驚喜,今天小編呢,就介紹這部《聊齋變異》,這是愛奇藝的網絡電影
  • 聊齋系列電影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 即時新聞 - 華聲娛樂...
    11月20日,聊齋系列院線電影「聊齋新編四部曲」(《聊齋新編之畫皮人》《聊齋新編之嬰寧》《聊齋新編之辛十四娘》《聊齋新編之鴉頭》)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音樂人Lay的《聊齋情緣》
    《聊齋情緣》這首歌早在2018年製作完《我的家鄉在淄博》後就有了這個想法,當時感覺淄博的風土民情和歷史文化,一首歌的篇幅是根本講不完的。作為一提到淄博就會想到的《聊齋志異》,也一直有融入新想法創作成歌曲的計劃,就把「我的家鄉在淄博這有聊齋狐仙的故事」這句歌詞獨立再創作成了歌曲。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根據聊齋改編的電視劇名錄:《無雙譜》,1981年,香港,主演:《罵鴨》,1981年,大陸,京劇電視劇、青海電視臺電視劇《聶小倩》,1981年,大陸,浙江電視臺電視劇《瑞雲》,1983年,大陸,山西電視臺電視劇
  • 86版《聊齋》純天然美女雲集:陳紅何晴鄭爽茹萍李媛媛
    除了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一部可以和這四部劇相媲美的,那就是《聊齋電視系列片》。》改編的電視劇根據蒲松齡撰寫的文言文小說《聊齋志異》改編,高度還原了原著,擷取書中47個故事拍攝而成。
  • 《聊齋新義》:汪曾祺是如何改寫《聊齋》的
    蒲松齡《聊齋志異》手稿「繁筆」「簡筆」及故事改寫止庵認為,《聊齋志異》是寫作風格很蕪雜的小說,主要有兩種寫作路徑:一路是用繁筆,比較接近於唐人小說;一路是用簡筆,接近於魏晉小說:「比如《閱微草堂筆記》用的就是簡筆,是魏晉小說的路數,當時清朝人認為用簡筆是正路,《聊齋》在當時的地位就不如《閱微草堂筆記
  • 從《美人皮》說起,淺談聊齋故事經久不衰的魅力
    說到聊齋,簡直是小時候的噩夢。我到現在還記得電視的主題曲,「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那還是1988年播出的聊齋電視劇,兒時的記憶有點模糊,但記得裡面有很多驚悚的鏡頭:人身獸臉的怪物,所到之處,牆都倒塌了。
  • 說聊齋|花之戀
    說聊齋:花之戀         劉濤 蒲松齡身上凝結了一種古怪的敘事力量,「聊齋」就是一個極具爆炸力的想像的結果,世界的腦垂體之外果真就有這樣一座茶攤?或者說,在想像與現實的僵持中,蒲松齡努力從中找到一個支點,「聊齋」這一空間地理的誕生從潛意識中反映了蒲松齡希望獲取更多的現實意義,以支撐諸多花妖狐魅故事的成立。夜讀《黃英》,仍感到那麼多美好的人間故事溫暖了2021年冬夜,伴著一絲莫名的憂愁——只為三郎不復化為人形,調弄黃菊。蒲松齡寫道:「(黃英)奔視之,根株已枯。」之所以會滌蕩讀者的心靈,是因為蒲松齡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賦予人性。
  • 看了這麼多年聊齋,你不去聊齋城看看?7月13日,《好客山東》節目送淄博聊齋城門票啦!
    小時候看的第一部鬼片,應該就是《聊齋》,這部根據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改編的神話劇,故事情節精彩、刺激,你還記得美麗的狐仙嗎?你想親身體驗聊齋文化嗎?那就來淄博聊齋城吧!  聊齋城是以聊齋故事為主題的組群式的大型旅遊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蒲松齡故裡蒲家莊,世界唯一鬼狐仙境、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江北民俗風情旅遊勝地,山東省五大旅遊景區之一。
  • 老版《聊齋》,隱藏著好多的明星,陳紅、徐少華都參與了其中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電視劇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很多的名著被搬上了螢屏。繼《水滸》、《西遊記》、《紅樓夢》等電視劇出品的大火,《聊齋》也不甘寂寞,隨之與觀眾見了面。這部《聊齋》系列電視劇是由福建電視臺與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於1987年至1990年,聯合製作而成。
  • 蒲松齡故裡:三百年「高齡」的聊齋俚曲重新唱起來了
    「聊齋俚曲在內容上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畫卷,塑造了社會各階層中的典型人物,可以說是《聊齋志異》的延續。300多年前的俚曲唱起來了,蒲松齡他老人家該放心了。」蒲松齡第11世孫蒲章俊感慨地說。蒲章俊是第二批聊齋俚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從7歲跟著太祖父蒲人潤學唱聊齋俚曲。「一到晚上,睡覺前,太爺爺不是給我講故事,就是教我唱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