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深入傳統製造業腹地,WAIC透視AI新方向

2020-12-23 瀟湘晨報

正在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會上,包括馬斯克、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產學界大牛「雲」聚一堂,暢談對AI的灼見。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多位企業家不約而同提到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提升。

例如,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表示,人工智慧對中國製造、中國實體經濟賦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工業與人工智慧的融合將會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的主航道;在消費級晶片地位舉足輕重的高通公司總裁安蒙也表示,5G和AI將推動實現新一代可重新配置、靈活性的生產製造;上海本土科技企業深蘭則表示,用新一代AI再造工業現代化。

很明顯的是,在此次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會唱歌、回跳舞的人工智慧少了,而應用於專業領域,助力醫療、教育尤其是傳統工業領域的人工智慧多了,人工智慧向製造業滲透也愈加得到重視。

人工智慧帶來的效果不言而喻,例如,可以幫助應對客戶個性化需求日益豐富、產品配置大幅增加、產品生命周期顯著縮短的挑戰,能夠在生產效率、庫存降低、按時交付方面帶來大幅提升和直接經濟效益。在工業網際網路改造中,人工智慧在柔性智造領域成效顯著。

毫無疑問,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無論在技術、人才、投融資、專利數量方面,中國都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如果細細分析,人工智慧發展依然有不平衡的地方。

網際網路金融、安防、交通貢獻了超過50%的人工智慧市場份額,緊接其後的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消費電子、教育、醫療等。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佔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製造業人工智慧市場份額只有5%。

從不同行業來看,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布局較快的是高端製造業,例如汽車、機械、工具機等,這些行業本身經歷上一兩百年的發展,自動化、信息化早已完成,在人工智慧基礎構建數位化也就水到渠成,而相當多的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則是連最基本的數據搜集都沒有完成,人工智慧也就無從下手。也就是說,我國的製造業智能化水平可以直接對標德國工業4.0,但又有大量的製造業還停留在2.0到3.0之間。

而在製造業內部,又存在著分布非常不均的現象,例如,在幾年前,計算機視覺技術逐漸成熟,工業生產的生產環節自動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幾乎不需要人。但是在後段品質的檢驗和包裝等環節,幾乎都是依賴人工在做,很多高品質的產品靠人眼已經滿足不了檢測的需要。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對於中國製造、中國實體經濟的賦能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國家在這方面也不斷政策加碼。6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提升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這些,都離不開人工智慧這個抓手。

當然,市場有需要,就意味著巨大的富礦有待發掘。據普華永道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得益於人工智慧推動的經濟增長高達15.7萬億美元,而中國就有7萬億美元,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人工智慧在企業流程自動化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增強智能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機器輔助智能提高企業勞動力水平。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寧波:傳統製造業聚力轉型「破繭成蝶」
    原標題:再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寧波傳統製造業聚力轉型「破繭成蝶」 寧波是全國先進的製造業基地,有著紮實的產業基礎。但你或許想像不到,寧波同樣也是一座傳統的製造業城市,傳統製造業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60%。如何革故鼎新、實現「老樹發新枝」成為寧波製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道難題。
  • 疫情衝擊全球製造業 半導體產業或好於預期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日前表示,德國製造業許多部門在未來幾周內將面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的供應短缺,受影響的產業包括機械、汽車、製藥和造紙,並稱德國在華5000餘家企業目前在採購、製造和銷售方面都受到了嚴重製約。不過,歐元區2月份經濟活動增速出人意料地達到了六個月最高點。
  • 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未來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人工智慧改變未來(關注·透視新一代人工智慧①)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 賽迪院長張立:智能化將成製造業改革主攻方向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在參加主論壇發言時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結構正發生調整,機遇與挑戰並存。傳統製造業在應急保障、產業鏈協同、生產管理等方面顯現出不足,將促進以創新為核心的智能製造快速發展、傳統製造模式迭代升級、推動製造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 用現代產業體系構築洛陽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
    近年來,洛陽市立足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轉型發展更進一步,結構調整「優」、質量效益「好」、發展後勁「強」,在構建「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中,把先進裝備製造業作為重要戰略性支撐產業,致力於打造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
  • 從代工走向品牌 數字轉型成傳統產業新舞臺
    過去中國被稱為製造大國,誕生許多隱形冠軍,但當面對數位化帶來的經營環境巨變,這些產業也不得不踏上轉型之路,甚至從代工走向品牌。資策會產業分析師王琬昀經過長期觀察傳統產業數字創新現況,歸納目前三大挑戰。 首先是代理模式的轉變。
  • 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落戶 智能微波爐業內領先 佛山製造業厲害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 作為全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的佛山,加快傳統製造業數位化改造升級的同時,瞄準工業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加速布局,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單線每6.7秒,就能生產出一個微波爐腔體,生產過程完全由雲端數位化管控,生產精度達到0.1毫米。
  • 王菲: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四川君安天源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美裕鋁材深加工產業園項目、林豐鋁電綠色水電鋁材一體化項目、零八一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等,了解製造業企業車間建設、技術研發創新、拓展市場銷路等情況,學習借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聚集發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 智能創新 製造業「扛大旗」——「十三五」的綿陽答卷·先進位造業
    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看到,快速發展的綿陽正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從結構看,全市製造業產值佔工業比重2019年達到96.5%,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重點產業產值佔工業比重達68.5%;從成效看,綿陽成為全國2019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市(州),是西部地區唯一獲獎城市。
  • 高技術製造業增長的新空間與新動力
    20世紀70年代,美國處於向後工業化轉型時期,在保持擴大金融業優勢和對跨國資本掌控的同時,將中低端傳統製造業進行全球化轉移和布局,而美國本土則大力發展高端電子製造業、電子信息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德國產業結構轉型後,在發展中國家人口紅利優勢與市場開放推動下,呈現去工業化態勢,將本國產業發展聚焦在製造業產業鏈的中高端環節,包括機械、汽車以及電子電氣產業。
  • 2021年河南製造業將做好八個重點任務,都是啥
    會上,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濤作了題為「貫徹新理念 融入新格局 闊步奮進位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新徵程」的工作報告,全面回顧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方向,加快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堅定推進位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
  • ...中國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9)…
    《中國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9)》重點對兩年多來十大重點領域以及新增四個傳統產業領域所取得的主要進展及未來幾年的重點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和解讀。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周志成院士介紹了技術路線圖(2019年版)的編制修訂情況,並展望了2030年重點領域技術發展趨勢。
  •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在數字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產業轉型升級迎來重大突破口之際,數位化技術越來越多地深入製造業領域並帶來深刻影響。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全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工業總會會長吳光權在致辭中表示,工業化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製造業為全球經濟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新工業革命帶來新挑戰,同時也激發了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
  • ——全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側記
    在成都市市長羅強看來,成渝兩地的「一處」就是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為此,成都將加強與重慶和省內市(州)製造業協同,把握產業鏈重構和產能轉移機遇,深入開展工業穩鏈補鏈強鏈行動等。「閉門造不出好車。」
  • 蒼南:「追雲逐浪」開闢產業新路子
    隨著日前蒼南浙閩商務數字中心(蒼南雲港)項目的啟動,以及目前168黃金海岸線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蒼南正以「追雲逐浪」的步伐開闢產業發展新路子,為「重整行裝再出發」培育新動能。這些培訓活動,便是為蒼南壯大電商產業作鋪墊。  浙閩數字商務中心(蒼南雲港)副總經理陳佐介紹,浙閩數字商務中心(蒼南雲港)包含麒麟閣跨境電商孵化中心、1688源頭產地蒼南服務中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直播電商實訓基地等板塊,為蒼南數字商務發展培養專業人才、搭建數字平臺、拓展國內外市場,引領和助推蒼南數字經濟再上新臺階。
  • 李振佑:全面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我們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甘肅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點,著力培養引進人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落實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機制,建立有利於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體制機制。
  • 紹興市對越城家用電器、柯橋紡織等6個傳統產業聚焦五大轉變
    今年以來紹興市上下按照《紹興市2020年度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作要點及工作清單》(紹市工轉升辦〔2020〕10號)要求,統籌抓好越城家用電器、柯橋紡織、上虞化工、諸暨銅加工、嵊州家電(廚具)、新昌軸承6個省級分行業試點,項目化、清單化、績效化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 蘇州高新區:智能化改造傳統製造業 40秒生產時間縮短到9秒鐘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培育出100多家智能製造企業,2019年智能製造及相關產業銷售收入達943億元。製造呈現新形態傳統製造業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煥發新的生機蘇州力神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馬洪越曾在電池工廠的老化車間實習過。當時有一道電池出廠前的工序,需要在45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作業。
  • 聊城茌平區打出製造業升級「組合拳」
    項目負責人東升軍介紹,目前項目車間主體工程已進入尾聲,新設備正在安裝調試中。「正在安裝的這條生產線,是國內第一條9英尺寬幅門板連續平壓生產線。」東升軍介紹說,與之前的多層壓機生產線相比,新生產線不僅將產能提高了2倍多,而且還能節省30%的人工和5%以上的原料成本。
  • 「茌平」打出製造業升級「組合拳」
    項目負責人東升軍介紹,目前項目車間主體工程已進入尾聲,新設備正在安裝調試中。「正在安裝的這條生產線,是國內第一條9英尺寬幅門板連續平壓生產線。」東升軍介紹說,與之前的多層壓機生產線相比,新生產線不僅將產能提高了2倍多,而且還能節省30%的人工和5%以上的原料成本。同時,通過對原有鍋爐進行改造,增設蒸汽發生器設施,公司生產環節實現了蒸汽自給,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