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可謂人類歷史長河中的至暗時刻。彼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割據、各自為戰的混亂年代;歐洲大陸經歷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陣痛的同時,一種可怕的流感病毒正悄然襲來。
大洋彼岸的美國倒是挺平靜,電影業發展迅猛,試圖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為了擺脫「專利流氓」愛迪生,電影人選擇遠離紐約紮根西海岸的好萊塢;派拉蒙完成了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產業鏈的整合;據統計當時全美院線已經多達兩萬家,電影的默片時代,前景一片光明。
這時候,一個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大反派,粉墨登場了。
1918年電影業迅猛發展,卓別林是當時的行業標杆
1918年秋天,波士頓迎來了一批從歐洲返鄉的美軍士兵,他們帶回了早已在歐洲蔓延開的流感病毒(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直接導致了該病毒在美國徹底爆發。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剛開始洛杉磯人不以為然,以為這只是東海岸的麻煩,然而隨著流感西進,院線成為第一個倒黴蛋。1918年10月初,美國電影行業協會宣布,從14日起一個月之內,院線禁止放映任何新電影。10月11日,洛杉磯市政廳下令暫時無限期關閉影院、劇院和娛樂場所,83家影院不得不關門送客。
好萊塢各大片廠很快被牽連。10月16日,Lasky公司高層表示,由於影棚很快就要被封閉,正在加緊加急趕製三部電影。The Metro、Mack Sennett等公司同病相憐,也處於緊張的製作周期中。恐慌開始蔓延,對中小片廠而言,即便不關門,也無事可做。幾家企業聯名給國會議員寫信祈求援助。儘管疫情仍未緩解,但電影拍攝逐漸恢復。
接下來就該演員和工作人員遭殃了。11月,大明星麗蓮·吉許在拍戲時患上流感,她的演員妹妹多蘿西·吉許一同被感染。
不過兩人痊癒後沒受影響,妹妹活到70歲,姐姐更是直到99歲才離
儘管如此,資本的力量依舊無人可以撼動,明明次年春天美國疫情才得到緩解,但12月2日《洛杉磯時報》已經迫不及待地宣稱影院重啟,一周可要損失一百萬美元呢!
當全世界都籠罩在流感病毒陰影下的時候,也有人因禍得福。
阿道夫·朱克,這個首創了故事長片拍攝模式的派拉蒙影業創始人,此時又開啟了新的頭腦風暴,他希望併購電影院,從而將製片、發行和放映的大權通通攬進懷裡,獨享一部電影所能帶來的所有利潤。對他而言,病毒來得正是時候。
朱克派人打著「考察」的名義前往各大城市,聲稱要在此地蓋一座更豪華的影院。消息一出,本就被疫情搞得人人自危的院線老闆們更加不知所措,拿什麼和派拉蒙玩?
一切都在精明的朱克的意料之中,他甚至無需真的花錢蓋樓,小影院的老闆們紛紛投降,甘願被收購。
大約兩年之後,派拉蒙在全美已經擁有超過300家電影院,成就了一番壟斷式霸業,爾後其他幾家大片廠也紛紛效仿。直到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打擊壟斷,要求大片廠賣掉旗下院線,整個行業才迎來新好萊塢時代。當然,這是後話。
這場流感疫情,還陰差陽錯地「保護」了迪士尼——
1918 年,16 歲的沃爾特·迪士尼,還沒成為動畫師,一心只想前往歐洲前線為國效力。謊報年齡參軍遭識破後,他報名加入了紅十字會,結果出發前被診斷出患有流感,只得回家休養。
待迪士尼身體痊癒,德軍已經腹背受敵——不僅是協約國的兵力,還有流感病毒的威力。倘若沒有西班牙病毒,沃爾特·迪士尼上了前線,世界上便可能少了一個動畫帝國。這場疫情為世界留住了沃爾特·迪士尼,也算陰差陽錯地帶來了許多歡樂。
美國學者伊莉莎白·烏特卡(Elizabeth Outka)認為,正是經歷了西班牙流感的文化人,締造了後來大行其道的殭屍文化。
烏特卡將恐怖小說先驅H.P.洛夫克拉夫特出版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赫伯特·韋斯特——屍體復生者》(電影《活跳屍》的靈感來源)視為殭屍文化的起源。
小說中的某些情節,便源自洛夫克拉夫特家鄉羅德島在1918年流感爆發時的慘狀,當時羅德島的殯葬業無力負擔激增的死亡人數,屍體便一直被堆在壕溝裡。
而小說主人公見到一具巨大黑人屍體時「他活著時絕對比死了更可怕」的議論,也在日後成為殭屍片教父喬治·羅梅羅的創作母題——他最著名的電影《活死人之夜》的主角由黑人杜安·瓊斯飾演,影片中的警察便常常將其誤認成殭屍。
《活死人之夜》
除了可能為殭屍文化的誕生做出貢獻,西班牙流感還有些別的「功績」。禁酒令期間,美國湧現了一群推動政府改革的意見領袖,他們對電影院衛生環境以及影片道德標準問題十分關注。
1915年D.W.格裡菲斯執導的宣揚白人至上主義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讓審查制度壓力空前,疫情的爆發使得影院自覺改善了衛生和通風問題,而內容審查之爭也暫時因流感的侵襲不了了之。
幾年後,美國電影協會誕生並出臺了各項守則,以平息內容審查和社會道德之間的矛盾,直到這些規則最終形成了如今的電影分級制度。
格裡菲斯版《一個國家的誕生》引起的爭議,曾險些令好萊塢電影進入另一個「平行世界」
可見,一場災難帶來的也不盡然全是壞事兒。不知當後人回看2020年發生的新冠疫情時會作何感想,它能為電影業創造新風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