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流感"是如何入侵好萊塢的?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2020-09-22 環球銀幕

1918年可謂人類歷史長河中的至暗時刻。彼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割據、各自為戰的混亂年代;歐洲大陸經歷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陣痛的同時,一種可怕的流感病毒正悄然襲來。

大洋彼岸的美國倒是挺平靜,電影業發展迅猛,試圖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為了擺脫「專利流氓」愛迪生,電影人選擇遠離紐約紮根西海岸的好萊塢;派拉蒙完成了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產業鏈的整合;據統計當時全美院線已經多達兩萬家,電影的默片時代,前景一片光明。


這時候,一個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大反派,粉墨登場了。


1918年電影業迅猛發展,卓別林是當時的行業標杆


1918年秋天,波士頓迎來了一批從歐洲返鄉的美軍士兵,他們帶回了早已在歐洲蔓延開的流感病毒(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直接導致了該病毒在美國徹底爆發。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剛開始洛杉磯人不以為然,以為這只是東海岸的麻煩,然而隨著流感西進,院線成為第一個倒黴蛋。1918年10月初,美國電影行業協會宣布,從14日起一個月之內,院線禁止放映任何新電影。10月11日,洛杉磯市政廳下令暫時無限期關閉影院、劇院和娛樂場所,83家影院不得不關門送客。


好萊塢各大片廠很快被牽連。10月16日,Lasky公司高層表示,由於影棚很快就要被封閉,正在加緊加急趕製三部電影。The Metro、Mack Sennett等公司同病相憐,也處於緊張的製作周期中。恐慌開始蔓延,對中小片廠而言,即便不關門,也無事可做。幾家企業聯名給國會議員寫信祈求援助。儘管疫情仍未緩解,但電影拍攝逐漸恢復。


接下來就該演員和工作人員遭殃了。11月,大明星麗蓮·吉許在拍戲時患上流感,她的演員妹妹多蘿西·吉許一同被感染。


不過兩人痊癒後沒受影響,妹妹活到70歲,姐姐更是直到99歲才離


儘管如此,資本的力量依舊無人可以撼動,明明次年春天美國疫情才得到緩解,但12月2日《洛杉磯時報》已經迫不及待地宣稱影院重啟,一周可要損失一百萬美元呢!


當全世界都籠罩在流感病毒陰影下的時候,也有人因禍得福。


阿道夫·朱克,這個首創了故事長片拍攝模式的派拉蒙影業創始人,此時又開啟了新的頭腦風暴,他希望併購電影院,從而將製片、發行和放映的大權通通攬進懷裡,獨享一部電影所能帶來的所有利潤。對他而言,病毒來得正是時候。



朱克派人打著「考察」的名義前往各大城市,聲稱要在此地蓋一座更豪華的影院。消息一出,本就被疫情搞得人人自危的院線老闆們更加不知所措,拿什麼和派拉蒙玩?


一切都在精明的朱克的意料之中,他甚至無需真的花錢蓋樓,小影院的老闆們紛紛投降,甘願被收購。


大約兩年之後,派拉蒙在全美已經擁有超過300家電影院,成就了一番壟斷式霸業,爾後其他幾家大片廠也紛紛效仿。直到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打擊壟斷,要求大片廠賣掉旗下院線,整個行業才迎來新好萊塢時代。當然,這是後話。



這場流感疫情,還陰差陽錯地「保護」了迪士尼——


1918 年,16 歲的沃爾特·迪士尼,還沒成為動畫師,一心只想前往歐洲前線為國效力。謊報年齡參軍遭識破後,他報名加入了紅十字會,結果出發前被診斷出患有流感,只得回家休養。


待迪士尼身體痊癒,德軍已經腹背受敵——不僅是協約國的兵力,還有流感病毒的威力。倘若沒有西班牙病毒,沃爾特·迪士尼上了前線,世界上便可能少了一個動畫帝國。這場疫情為世界留住了沃爾特·迪士尼,也算陰差陽錯地帶來了許多歡樂。



美國學者伊莉莎白·烏特卡(Elizabeth Outka)認為,正是經歷了西班牙流感的文化人,締造了後來大行其道的殭屍文化。


烏特卡將恐怖小說先驅H.P.洛夫克拉夫特出版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赫伯特·韋斯特——屍體復生者》(電影《活跳屍》的靈感來源)視為殭屍文化的起源。


小說中的某些情節,便源自洛夫克拉夫特家鄉羅德島在1918年流感爆發時的慘狀,當時羅德島的殯葬業無力負擔激增的死亡人數,屍體便一直被堆在壕溝裡。


而小說主人公見到一具巨大黑人屍體時「他活著時絕對比死了更可怕」的議論,也在日後成為殭屍片教父喬治·羅梅羅的創作母題——他最著名的電影《活死人之夜》的主角由黑人杜安·瓊斯飾演,影片中的警察便常常將其誤認成殭屍。


《活死人之夜》


除了可能為殭屍文化的誕生做出貢獻,西班牙流感還有些別的「功績」。禁酒令期間,美國湧現了一群推動政府改革的意見領袖,他們對電影院衛生環境以及影片道德標準問題十分關注。


1915年D.W.格裡菲斯執導的宣揚白人至上主義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讓審查制度壓力空前,疫情的爆發使得影院自覺改善了衛生和通風問題,而內容審查之爭也暫時因流感的侵襲不了了之。


幾年後,美國電影協會誕生並出臺了各項守則,以平息內容審查和社會道德之間的矛盾,直到這些規則最終形成了如今的電影分級制度。


格裡菲斯版《一個國家的誕生》引起的爭議,曾險些令好萊塢電影進入另一個「平行世界」


可見,一場災難帶來的也不盡然全是壞事兒。不知當後人回看2020年發生的新冠疫情時會作何感想,它能為電影業創造新風尚嗎?

相關焦點

  • 面對新冠肺炎,我們可以從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學到什麼
    與今天驚人相似的是,當初,許多政府最初對病毒的嚴重性輕描淡寫。當時,像德國、美國、法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在一戰的陣痛中不想打亂士氣。(美國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護士們在奧克蘭市政禮堂裡照顧病人。)而西班牙是中立國,它的報紙報導不受戰時審查,所以最早報導這場流感。它應該爆發於美國,並由美國大兵傳播到了歐洲和北非。
  • 「名不副實」的西班牙大流感疫情,為何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悲劇
    人類歷史上不乏瘟疫肆虐的災難性事件,比如中世紀的黑死病大爆發曾使歐洲人口銳減,天花更是幾乎滅絕印第安人,而霍亂橫行的19世紀,數千萬人死於非命。而在這些歷史上的著名災難中,離我們最近的可能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事件。這次流感爆發,在1918~1919年間造成了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5千萬人死亡的慘烈結局。
  • 藝術家筆下的西班牙流感和當前COVID-19
    借古喻今地通過當年留存的藝術品畫作為我們娓娓道來感染西班牙流感後的樣子,邀請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從藝術家和我們這些藝術欣賞者的角度——回想過去,思考一個世紀前可怕的大流行如何預示了我們目前的處境。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對該論文進行了解讀,旨在與廣大科研人員深入分享該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未來的展望。
  • 新冠第二波與1918大流感有何相似?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西班牙流感」系誤傳,第二波死亡率更高】1918年大流感與一戰有何關聯,為何又被誤稱為「西班牙流感」,如何在同一年發生了第二波?作為精品化的通識核心課程,黃鋼在講課中不僅「復刻」疫情之中畫作如何誕生,也模擬歷史場景。有畫說畫,有史說史。30多年前,華盛頓州立大學圖書館裡,一位歷史學家隨手翻開標著1917的年鑑,書中記載1917年美國人人均壽命51歲;他又拿起1919年的那本年鑑,那一年美國人人均壽命同樣是51歲;但他拿起1918年年鑑的同一書頁,當年美國人均壽命只有39歲。
  • 有聲有色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相似的曲折中國的入世談判是關貿總協定、世貿歷史上談判時間最長的一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徵程需要擔當者去開拓,新奇蹟需要奮鬥者去創造,新氣象需要有為者去展現!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原標題:《【有聲有色】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閱讀原文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電影《徵途》會重蹈《阿修羅》的結局嗎?
    這並沒有激起二八我太大興趣,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兩年前的《阿修羅》號稱——歷時六年,投資近7.5億,特效鏡頭多達4800個,好萊塢團隊操刀。同樣也是相當的自信:破三十億隻是個小目標。兩者同為奇幻電影,前者以上映兩天尷尬離場,後者以疫情原因匆匆上場。他倆的結局還會是歷史上驚人的相似嗎?二八的觀點是:不會。
  • 「西班牙流感」百年後,全球流行病再次重構電影產業
    「西班牙流感」最終造就了「派拉蒙法案」在全球幾大重要票房來源地區電影院仍舊沒有開放的時間表,或許是時候要問一個問題,電影及其衍生產業電影院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如果答案依然是肯定的,那麼我們更需要看到這次全球性的流行病可能會對這種藝術形式以及這一產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回顧歷史,或許我們能從102年前那場知名的「西班牙流感」肆虐之後好萊塢發生的種種故事中略窺一二。
  •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RunningMan李光洙經典重現
    上周播出的最新一期RunningMan中,經典遊戲強勢來襲,李光洙又一次成為最慘的那一個,觀眾不禁感嘆:歷史總是驚人得相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一戰過後,病毒肆虐,百年前的好萊塢如何挺過影視寒冬?
    今天,記譯君就帶大家回顧當年西班牙流感對美國電影業與好萊塢的巨大衝擊,看看百年之間,在同樣席捲全球的無情病毒面前,有什麼變了,又有什麼是似曾相識。西班牙流感——一戰後的無聲死神1918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世界似乎就要回歸一種正常狀態,經濟也呈現蓬勃向好趨勢,整個美國自然開始瀰漫一股樂觀的氛圍。
  • 【健康】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和流感病毒的分類
    流感與一戰,德國是輸掉戰爭還是輸給病毒?1917年復活節,德國秘密情報部門正在操辦一件影響人類歷史的大事,他們知道,如果搞定了這件事,德意志帝國和沙俄帝國在東線持續了四年的血腥廝殺將有望結束。隨後,如他們所願,列寧上臺後立刻和德國談判,宣布俄國退出戰爭。
  • [中華讀書報]卡夫卡與西班牙大流感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Spanische Grippe)是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傳染病,在全世界有5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其中德國就有22.5萬人死亡。全球平均死亡率為2.5%-5%。這次流感因為首先由西班牙媒體報導出來,因而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其實流感最初是在美國軍營中爆發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未能倖免,也感染了這種流行病。
  •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暴發》熱播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暴發》熱播  這部高分紀錄片 讓我們深思疫情和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抗擊疫情的鬥爭也處於關鍵階段,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我們曾經歷過多起肆虐的流行病,這些疫情串聯起來的不僅僅是人類歷史上悲痛的過往,還有無數醫護工作者抗擊病毒的無聲史詩。
  • 殺死5000萬人的世界瘟疫——西班牙大流感騙局!
    這場大流感將殺死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人數還多。從帶著病毒前往西方戰線的士兵,到對病毒發起反攻的醫生,這部紀錄片將講述這段震撼的歷史背後的人類故事。紀錄片將首次公布新證據,回顧這場阻止病原體傳播的激烈戰鬥。對於1918年那個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來說,西班牙大流感可以說就像一場全世界的噩夢,感染人數高達5億,是當時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你們知道嗎?
  • 這部講流感的紀錄片,讓孩子也能理解「現在怎麼了?」
    比如現在的疫情是如何產生的?流行病是什麼?病毒是如何進入並侵佔人體的?歷史上人類都經歷過哪些流行病,它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多大的影響?該如何看待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我希望能啟發孩子,以一個更開闊的視野和格局,來看待這次的公共衛生事件。
  • 二刷紀錄片《非典十年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人們總是會把這次大規模的肺炎疫情和十七年前的非典做比較,今天二刷紀錄片《非典十年祭》並且認真的做了筆記。本文我們就以對比非典的眼光看一下此次疫情。可當時電視上報導仍說「北京是安全的」,患者回憶「可怕的無知,可恨的盲徒,如果當時社會上即時宣傳如何避免傳播該多好啊」,非典的到來完全打的人們措手不及,醫護人員的治療方式也是盲人摸象式的治療,發生了就治療什麼,從來預料不到結果。毫無疑問,隱瞞與非典患者的接觸史是致命的   17年後人們再次面對從未見到過的病毒,顯然比第一次有經驗的多。
  • 嘉樹: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非農怕是要白給!
    據朝日電視臺,日本東京新增超240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日本新增超7000例確診病例,皆為單日增幅歷史新高。21:30將公布美國12月失業率,市場預期為6.8%,以及美國12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市場預計增加7.1萬人,周三公布的小非農錄得負值,需警惕今晚非農也跌入負值的風險。
  • 牙醫、股市、「西班牙流感」,我對美國疫情的思考|三明治
    牙醫仍在恨恨地念叨著股市。 正像此時此刻,一九一八年也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那一年,除了北平證券交易所,還有始於美國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 「西班牙」流感 雖名曰「西班牙流感」,現有的醫學資料表明,其實最早出現的病例是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清晨,這個軍營的一位士兵感到發燒、頭疼,嗓子疼,隨軍醫生給他開了幾片普通的感冒藥。
  • 書摘| 致命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我們並不知道病毒是如何演變發展的,但我們知道它們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病毒存在於生命的邊緣,挑戰我們對生物的認知。石頭沒有生命,但是細菌有,病毒則介於兩者之間。 病毒是一系列不具備基本細胞結構的化學物質組成的盒子。病毒不能自行代謝或再生。為了繁殖,它必須入侵活體細胞。病毒能夠感染細菌、植物、爬行動物、魚類、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病毒與人類的進化密不可分。
  • 看到忙碌的背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看著這個忙碌的身影,就感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為什麼飛行嘉賓來做的第1件事情都是洗碗筷?後來想明白了,可能就是因為baby他們晚上睡的很晚,早上就起床也很晚,所以沒有太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
  • 顧長衛8個字宣布了電影《遇見你真好》改檔,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作為一個已經工作多年的老阿姨,我最想看的就是顧長衛導演的《遇見你真好》看呆萌可愛的張文生和古靈精怪的陳珊妮,畢竟青蔥少年總是最美好的。《遇見你真好》的改檔,也是在鄭州觀影結束後,為什麼歷史總是這樣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