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拉大峰谷差、優先風光發電並放寬要求(附各省電力負荷...

2021-01-2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主管部門、電力企業、交易機構要高度重視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做好省內和跨省跨區電力中長期交易(含優先發電)合同籤訂的組織協調,努力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年度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

賦予中小用戶自主選擇是否籤訂分時段合同的權利。對具備條件的、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鼓勵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下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可自主選擇是否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

明確優先發電計劃分時段電量。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在制定本地區年度優先發電計劃時,鼓勵根據本地區中長期交易時段劃分,確定優先發電分時段電量,實現優先發電與市場的銜接。對於風電、光伏發電和水電等較難精準預測的電源,可適當放寬要求,但應在分月生產計劃安排之前完成時段電量分解。跨省跨區的優先發電計劃和市場化送電,也鼓勵通過送受雙方協商,確定分時段電量。

以下為通知原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的通知

發改運行〔2020〕178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委、工信廳、經信廳、工信局)、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監管機構,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強電力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更好發揮中長期交易「壓艙石」作用,保障電力市場高效有序運行,現對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抓緊籤訂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

各地政府主管部門、電力企業、交易機構要高度重視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做好省內和跨省跨區電力中長期交易(含優先發電)合同籤訂的組織協調,努力在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年度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

二、保障足量籤約

(一)充分發揮電力中長期合同的規避風險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鼓勵市場主體籤訂中長期合同特別是年度及以上中長期合同,結合實際確定2021年年度及以上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目標,力爭籤約電量不低於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的80%,並通過後續月度合同籤訂保障中長期合同籤約電量不低於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90%—95%。未參與市場的經營性電力用戶、優先發電企業也需參照中長期合同籤約的相關要求,由電網企業與用戶或發電企業籤訂合同。

(二)鼓勵市場主體及時、高比例籤約。建立和完善中長期合同籤約履約的激勵機制,對2020年度中長期交易履約比例以及2021年度中長期交易籤約比例達到要求的用戶側市場主體,可優先安排合同轉讓、調整,部分減免偏差考核費用等。

(三)保障未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經營性電力用戶用電。未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經營性電力用戶由電網企業承擔保底供電責任,仍執行目錄銷售電價。退出市場的電力用戶在重新參與市場交易前,由電網企業承擔保底供電責任,執行規則確定的電價。

三、推動分時段籤約

(一)結合各地實際合理劃分時段。鼓勵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通過協商,分時段約定電量電價,籤訂電力中長期合同。電網企業應為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提供歷史用電數據查詢服務,並不斷擴大市場主體範圍,公布更加詳盡的歷史用電曲線。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區歷史發用電曲線,制定並公布時段劃分標準。起步階段,對時段劃分數量不做強制要求,區分為峰、平、谷段籤訂即可,也可以分成六段到十段,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逐步細化時段劃分。有條件的地區可考慮按照季節性差異將一年各月劃分高峰月、平段月和低谷月。

(二)提高分時段籤約服務水平。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會同電網企業,在本地區2020年典型工作日、節假日電力負荷曲線(見附件)的基礎上,積極提供省內更多行業或地區的電力負荷曲線,加快建立電力用戶歷史用電信息查詢機制,供市場主體籤約時參考。鼓勵電力用戶自行提供電力負荷曲線,籤訂電力中長期合同;鼓勵售電公司、綜合能源服務機構等提供更細更精準的電力負荷曲線,幫助市場主體更好地參與市場交易。

(三)賦予中小用戶自主選擇是否籤訂分時段合同的權利。對具備條件的、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鼓勵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下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可自主選擇是否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

(四)明確優先發電計劃分時段電量。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在制定本地區年度優先發電計劃時,鼓勵根據本地區中長期交易時段劃分,確定優先發電分時段電量,實現優先發電與市場的銜接。對於風電、光伏發電和水電等較難精準預測的電源,可適當放寬要求,但應在分月生產計劃安排之前完成時段電量分解。跨省跨區的優先發電計劃和市場化送電,也鼓勵通過送受雙方協商,確定分時段電量。

四、拉大峰谷差價

交易雙方籤訂分時段合同時,可約定峰谷時段交易價格,也可參考上一年平均交易價格確定平段電價,峰谷電價基於平段電價上下浮動。上下浮動比例由購售電雙方協商確定,也可以執行政府主管部門推薦的相關標準。峰谷差價作為購售電雙方電力交易合同的約定條款,在發用電兩側共同施行,拉大峰谷差價。市場初期,為保證市場平穩健康有序,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制定分時段指導價,指導價的峰谷差價應不低於已有目錄電價的峰谷差價。

五、鼓勵籤訂多年電力中長期合同

各地可結合市場規則,對一年期以上長期交易合同予以優先安排、優先組織落實、優先執行。

六、實現信用機構見籤和信用信息共享

引入信用機構見籤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提高電力市場交易信用信息的歸集和應用水平,各地應明確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過電力交易機構的電力交易平臺見籤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由電力交易機構提供其所見籤合同的相關信息,並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電力信用監管,促進電力中長期合同籤約履約。

七、規範籤訂電力中長期合同

各地可參考已有規則籤訂中長期合同,確保不因交易規則影響12月底前完成2021年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已有規則需要修訂的,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修訂。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合同各方應根據推薦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示範文本,考慮不同市場主體、不同交易類型,積極推廣應用,做到規範籤約。各地政府主管部門要指導電力交易機構和有關企業,抓緊完成交易平臺的適應性技術改造,保障合同籤訂工作順利實施。

八、鼓勵籤訂電力中長期電子合同

全面推進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平臺化、電子化運轉。完善各地交易平臺功能和技術手段支撐,鼓勵市場主體利用交易平臺籤訂要素齊全的電子合同,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流轉成本。

九、建立健全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配套機制

(一)完善電力中長期合同市場化調整機制。各地原則上要按月以雙邊協商、集中交易等方式組織開展合同轉讓交易,並逐步縮短交易周期、增加交易頻次,為市場主體調整合同電量及負荷曲線提供市場化手段。在合同方事先約定或委託的前提下,可在市場規則範圍內對電力中長期合同負荷曲線進行靈活調整,為提升年度中長期合同籤約比例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建立偏差電量結算機制。各地市場規則中,應對合同電量與實際執行的偏差建立偏差結算機制。偏差結算機制應有利於鼓勵市場主體按照合同電量安排發用電計劃,偏差結算價格機制應在市場規則中予以明確並提前向市場主體發布。對分時段籤訂的中長期合同,充分考慮市場主體市場經驗不足的實際,適當放寬分時段偏差電量考核要求。

(三)理順中長期交易價格機制。各地應嚴格執行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電力交易原則上採用順價方式,即市場用戶的用電價格由電能量價格、輸配電價格、輔助服務費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構成。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應明確過渡期,儘快由價差方式轉為順價方式。

十、保障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落實

(一)建立合同籤訂進展跟蹤機制。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應會同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及時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報送中長期合同籤訂情況,反映有關問題,統籌做好中長期合同籤訂與電力現貨銜接工作。電力交易機構要建立中長期交易跟蹤機制,按月跟蹤並向政府有關部門、監管機構報送各類市場主體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與履約情況,做好向市場主體的信息披露。

(二)完善合同籤訂工作保障機制。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抓緊制定中長期交易方案,做好組織實施;電力交易機構按照交易規則和方案組織做好中長期市場運營組織工作;電力調度機構做好中長期交易安全校核、計劃執行和偏差調整說明等工作;信用機構做好合同見籤;市場主體應依法依規做好中長期合同籤訂和履約。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應尊重市場主體意願,嚴禁出現指定交易價格、交易規模和市場主體等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保障市場規範運行。

附件:各省級電網典型電力負荷曲線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 家 能 源 局

2020年11月25日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最全|各省電力負荷曲線圖!(附能源局2021年最新電力政策)
    對具備條件的、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鼓勵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年購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下的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可自主選擇是否籤訂分時段電力中長期合同。對於風電、光伏發電和水電等較難精準預測的電源,可適當放寬要求,但應在分月生產計劃安排之前完成時段電量分解。
  • 兩部門劃定明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約目標
    記者 | 席菁華1對於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的籤訂工作,兩部門對電力企業等相關單位做出了明確要求。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籤訂工作量的通知》(下稱《通知》)。
  • 電力現貨市場信息如何披露?國家能源局確定發布規則!
    (七)預測信息,包括系統負荷預測、外來(外送)電交易計劃、可再生能源出力預測,水電發電計劃預測等,任何預測類信息都應當在實際運行後一日內發布對應的實際值。 第七節 其他 第二十七條 徵得電力用戶同意後,電網企業和市場運營機構應當允許售電公司和發電企業獲取電力用戶歷史分時用電數據、用電信息等有關信息,並約定信息開放內容、頻率、時效性,以滿足市場主體參與現貨交易的要求。
  • 核電適應電力市場改革的思考
    2020年6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於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快放開發用電計劃,進一步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政策,拉大電力峰谷價差,逐步形成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電力市場格局。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逐年提升(見圖1),包括核電在內的各種電源品種將更加廣泛地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 ...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和《2019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能源局,有關省(直轄市)發展改革委,各派出機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電規總院、水電總院,各有關企業,各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為引導風電、光伏發電企業理性投資,推動建設運營環境不斷優化,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將各省(區、市)2020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和2019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 國家能源局表態新能源發展無需補貼,2030年碳達峰投資劃重點
    但是,當前風電光電的「窩電」現象依然不少,風光電能佔比的提升對電網系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還要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納入地方考核體系等。非化石能源將貢獻投資增量的70%《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顯示,我國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能源消費結構也在加快向清潔低碳轉變。
  • 分省電力系統之山西:能源基地、改革試點
    總體來說,山西電力供應狀況寬鬆,以山西省能源局公布的2019年3月份數據來看:省調發電日最大負荷3338.1萬千瓦,日平均發電負荷3196.72萬千瓦。省調用電日最大負荷2676.9萬千瓦,日平均用電負荷2563.33萬千瓦。當月,山西省能源局公布的電力外送數據:3月份,全省輸出電量90.86億千瓦時,輸入電量16.86億千瓦時,淨輸出電量74億千瓦時。
  • -資訊-北極星電力會展網-電力...
    火電靈活性改造要求燃煤機組實現在超低負荷(20%~25%負荷)下安全穩定運行、機組負荷快速升降、低負荷脫硝投入,改造主要集中在鍋爐側。主要涉及以下系統:1 )脫硝系統:受脫硝催化劑活性溫度窗口限制,很多電廠在低負荷運行時脫硝入口溫度低於320℃,需強制退出脫硝系統,這一做法與環保監測部門要求的全時段數據達標相矛盾。
  • 國家能源局:將出臺強制標準要求建築物上裝光伏
    來源:光伏能源圈近日,在2020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正在測算「十四五」「十五五」時期光伏發電的目標。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十四五」的光伏發電需求將遠高於「十三五」。
  • 電力系統靈活性提升路徑多(電力觀察)
    對此,有電力行業專家指出,各省電力結構特性疊加天氣情況變化、負荷高峰期「風光」難出力、靈活性資源和容量資源建設不足等問題,導致電力負荷峰谷差不斷拉大,對電力系統「向上」「向下」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新能源發電在電力系統中佔比快速攀升,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成為保障電力系統低碳且安全高效運行的前提。
  • 今夏電力供需平衡偏緊 最大負荷將達2840萬千瓦
    若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全省最大負荷可能達到2890萬千瓦,同比增長15.6%。迎峰度夏期間,高溫環境下火電因機組缺陷、煤質差等因素發電能力受阻599萬千瓦,火電最大發電能力2757萬千瓦;水電因來水不足,最大發電能力171萬千瓦,全網水、火電最大發電能力2928萬千瓦。
  • 南方多省市錯峰「限電」上熱搜 供應吃緊電力、煤炭股發威大漲
    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回應進入12月,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數據顯示,湖南、江西用電需求高速增長,位居全國前列。二是督促發電企業將保供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加強機組運行維護工作,確保機組穩發穩供,避免因重要設備臨時停運造成電力缺口。三是部署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工作,切實做好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四是督促各地區電力主管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做好防範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準備,指導電力企業做好搶修復電應急準備,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對電力系統運行造成的影響。
  • 「缺的不是電量,而是電力」,湖南限電暴露大面積缺電隱患
    早在2002年,全國範圍內先後就有12個省區執行「拉閘限電」,彼時全國發電裝機不足3.6億千瓦;此後十餘年間,我國電力裝機容量迅速增長。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1億千瓦,已告別本世紀初工廠「開三停四」、用電高峰期「商場停電梯,路燈開一半」的電荒局面。
  • 河南:入冬以來電力負荷大幅增長,這些地區存在備用缺口
    為加強河南電網2020-2021年迎峰度冬電力調度運行監管,確保電力安全穩定和保障供應。近日,河南能源監管辦專題聽取河南省電力公司迎峰度冬工作匯報,全面掌握電網發展形勢、調度運行、電力負荷、供需形勢和保電措施,深入研究分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供應存在的問題,提出工作要求和監管意見。河南能源監管辦有關負責人和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 國家能源局下發《2021年能源行業標準計劃立項指南》
    一、總體要求堅持需求導向。緊密圍繞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以及推動能源治理體系及能力現代化和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根據國家能源局及相關部門工作需要,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要求,研究提出能源行業標準計劃。強化體系引領。
  • 國網蒙東電力:風光無限好 綠電新生活
    風光無限好 綠電新生活——國網蒙東電力探索清潔能源消納新途徑陳鋅 曹美超  12月的內蒙古大地已被白色覆蓋。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主動順應能源轉型趨勢要求,積極探索清潔能源消納途徑,著力提升終端能源消費的電氣化水平,讓智慧綠電點亮蒙東百姓的新生活。
  • 電力強國理應告別「拉閘限電」
    「拉閘限電」罕見地在多地重現,揭示出我國能源電力清潔轉型必須解決的矛盾:如何用經濟性可承受的方式保障電網安全、滿足社會用電需求。首先需要明確,湖南等地在負荷尖峰時段內的有序用電,與曾經因發電能力不足造成的大面積、長時間缺電有質的區別。2002年「廠網分離」,被視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座裡程碑。
  • 我國規模最大光熱示範項目實現滿負荷發電
    中國船舶集團供圖記者12月22日從中國船舶集團獲悉,內蒙古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導熱油10小時儲能光熱發電項目近日實現滿負荷發電。這是國家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儲熱時長最長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在冬至前後光資源最差、環境溫度最低和大雪後空氣溼度最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利用太陽能集熱實現滿負荷發電,是該項目建設的重要裡程碑節點。該項目由中國船舶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設、調試和運維,於2018年6月正式動工。
  • 湖南:電網負荷創冬季歷史新高 多措並舉保電力平穩有序
    來源:紅網原標題:湖南:電網負荷創冬季歷史新高 多措並舉保電力平穩有序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記者 劉玉先)入冬以來,湖南因多重因素疊加,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2月18日,紅網時刻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湖南省已統調火電機組全額併網發電,甘肅、三峽等特超高壓線路滿負荷送電湖南,水電保水運行,電力供應平穩有序。氣溫驟降造成用電增加2020年,湖南較去年提前26天入冬,氣溫低於常年2.2℃,居民取暖用電需求大幅增長。
  • 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
    就我國新能源發電消納問題,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基本已不需要國家補貼,消納問題主要由市場決定。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我國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