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頻繁看到馬保國刷屏,本不在意。流行一時,終會過去。可看到朋友圈也在刷且出現渾元太極四個字,不由愣神。混元太極這支流派較小,年份尚短,不如楊氏陳氏廣為人知。且音同字不同,似乎有些不對。然而看到譜系圖,就很是難過了。
他宣稱的那位太極師父,我是見過的。曾有幸跟隨了一個暑假,學了完整的一套拳和一門功法。那段時間,每日早晨六點練到下午五點。除了吃飯睡覺,全在練拳,很累,很辛苦。我從小就吃不了苦起不來床,壓腿扎馬步站樁都堅持不下來,小初高踩鈴黨,大學起床上課全靠同學拎著走。那是唯一一次,能起這麼早,學這麼久,硬是一天不拉的跟下來了。原因無他,唯師父爾。那是一位德行出眾的老者,讓人不由得心生敬意,心悅誠服稱其為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那是生平第一次看到像書本上描述的師父那樣的人,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不僅因其武藝,更因其品行。
師父為人低調、謙遜,待人寬厚,平日垂眉低目,宛如菩薩。發勁之時眼放精光,明淨澄澈,完全不似70多歲老人渾濁模樣。他講授太極,不僅教授拳法,講解拳理,還反覆強調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強調習武之人要以德為先,做好人,行好事,與人為善,不與人爭。練武先修德,是他反覆強調並特別看重的事情。因為如果你的德行不好,你學了武,會怎樣?
彼時懵懂,只知道師父人好,品性好,教徒很用心,卻不知道他講的東西與別人有何不同。直到多年後看到市面上的書和視頻中只講架勢,不講拳理,不談內裡運行。方知師父真的教了很多很多。他不會拘泥於動作形式的好看與否,只是在意你是否掌握了內在機理。外在的動作給你講實戰中的運用,內在的運行跟你談穴位和氣血。老爺子當時已是七十幾歲高齡,不遠千裡前來異地授徒,真心只為傳播太極武藝。
後來我疏於練習,怕被校考,總也不敢登門,只是逢年過節時打個電話問聲好。老爺子知道我考上了研究生,也挺高興的。我總想著,等再長大一點,再大一點,有出息了,再去見老爺子,也讓他高興高興。可是,天不等人。不等我學好做好,老爺子已經去了。那樣一位可親可敬真心教徒不求名利的老人,已經去了。
所以看到這些視頻文章提到師承,我真的很難過。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我這種只是偶爾有個機緣跟隨過一陣子。畢竟老爺子已經去了。而其一生,教徒眾多,凡是真心學拳者,皆願教授。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他老人家還在世,是絕對不會贊同這種沽名釣譽的行為的。師父一生清貧,不貪口腹之慾,不出書不賣課不藉此揚名立萬,只用心教徒,弟子遍及港澳海外。生前不愛張揚,身後更不會在意這些。但我在意。我沒見過別的武術流派是怎麼做事的,也沒見過別的師父是怎麼帶徒弟的。我只見過這一位師父。哪怕我根本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並未正式拜師入門,他都肯如此帶我,如此用心教我。彼時我功底差基礎薄,師父也沒有嫌棄,仍然一招一式,一點一滴,悉心指導。哪怕時間過去那麼多年,師父的音容笑貌依然在眼前。這次看到網上照片中,師父熟悉的模樣,忍不住眼淚就落了下來。所以我沒有辦法容忍別人說,馬保國不行,所以太極不行,所以中華傳統武術不行。太極,包括很多中國傳統武學,絕不僅僅是平日看到的一招一式像做廣播體操一樣的花架子,動作招式學會了就算會了的。很多內在的東西是有拳理可講、可論、可探究的。外在的動作與內在的運行是相結合且相互作用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涉及肌肉、骨骼、筋骨、筋脈,而且與中醫理論、中華傳統文化都是一一對應的上的。與健身、舞蹈、運動基礎理論等很多內容,都有相同相通之處。太極的精妙,中華傳統武術的源遠流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織融合,需學得越久,接觸的越多,不停發現其內在關聯的時候,方能領悟到。絕不是哼哼哈嘿打那麼幾下子就是真功夫的。現在武者多以自身修煉養生為主,一般不參與比賽和表演。不是每個習武之人都像馬保國一樣圖出名和博眼球的。這世上是有人認認真真,一心練拳,不惹是非的。
附註:
1、武者重師承,未正式入門,不敢妄稱弟子,師父一詞僅是尊稱。一直以來,我都是叫爺爺的。
2、混元太極全稱陳氏混元心意太極拳,是由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馮志強老爺子創立。師父是其親傳二代弟子。馬保國的渾元形意太極名稱雖然相似,卻完全不同。縱使的確跟隨師父學習過太極拳,現在也可以算是另立門戶。
3、師父為人謙遜,個性低調,一生只在暮年出過一本書《怎樣修煉混元太極拳》,再無別的宣傳視頻,且其稿酬全部捐出。
4、始終不提師父名諱,是因為沒有必要藉此宣揚。有興趣的網上自可查證。此文只為澄清正名,並非所有習武之人都如馬保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