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熱劇《三十而已》刷爆網絡,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話題性的電視劇,網友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林有有綠茶 出了新高度,許幻山渣 出了新境界,顧佳接手茶廠太草率。
「顧佳與茶廠」的劇情更是帶領觀眾領略了一波深山的茶葉之景。
最新劇情中,聰明能幹的顧佳接手了李太太的茶廠,其接手茶廠的目的,一是為了掙錢,二是為了讓村民致富。
為了把問題茶廠做好,顧佳親自去茶廠學習半個月。
但我卻不看好顧佳的茶葉生意。為什麼這麼講?
茶廠不正規,沒有嚴格的制茶工序,很難做出真正的有機茶;而且純手工也需要相對規範的管理和運營。
從劇情來看,這個坐落在湘西地區的「茶廠」,其實非常不正規,怎麼看都是個家庭作坊。
另外,手工制茶 產能低、效率慢,產量都跟不上,想扭虧為盈,放在現實裡恐怕有點懸。
這裡來重點說說「有機」的概念。茶農認為他們茶園裡的是正宗的有機茶葉,但並不是不管理茶園、讓茶園天然生長就叫有機,符合出口的茶葉,也不是說沒打農藥沒施肥。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在可控範圍內合理施用肥料,為土壤提供營養補給,進而提升茶葉的品質和產量,這才是最科學的管理,才有可能生產出真正高質量、「有機」的茶葉。
茶廠,顧佳看到茶葉最原始的種植手採技術感動於村子裡人們淳樸的內心。茶葉雖然看似普通,卻要經過採茶、水篩、揉捻、乾燥、脫毛、壓制一系列過程,這個過程講究的是茶與人的完美融合。
※手工茶與機械茶的區別
機器制茶的優勢
第一是可大批量生產;
第二是可以明顯減少天氣等因素對制茶的限制;
第三是可保證同一批次的茶品不會參差不齊。
機器制茶的劣勢
第一機器殺青,茶葉數量龐大,可能存在殺青不均的現象,影響品飲口感;
第二是大批量的生產忽略了許多細節;
第三是不具備人文情懷。
傳統手工制茶的優勢
第一是茶葉中豐富茶質被保留;
第二是使得所製成的茶品具有人文情懷;
第三是茶品量少,茶的品質較優質;
第四是茶品在口感上有比較豐富的層次變化。
傳統手工制茶的劣勢
第一是由於制茶人的不同,所做茶品也參差不齊;
第二是殺青過程中火候掌握不當,會出現有的茶葉被炒糊的情況影響茶品口感;
第三是無法大批量生產;
第四是天氣等因素對手工制茶限制較大。
其實說到底,茶不是藝術品,只是一種飲品。手工茶還是機械茶,更多的是需要考量這個茶的源頭是否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好的茶樹種。
做一款真正的無汙染的茶,不在於使用的製作方式如何,而在於茶樹種的生長環境是不是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