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於每個人的影響都是重大的,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個這樣的願望,等我長到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不像我的父母那樣對待我的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就不寫,不願意上特長班就不上,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等到我們真的長大了,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父母的影子,甚至會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都孩子的身上。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下一代教育孩子的方式。
曾經出演過眾多知名電視劇的演員楊爍就是這樣一位家長,在參加《爸爸去哪兒6》的時候,完全就是照著自己的樣子在教育孩子,方式非常專橫,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因為他小時候就是在爸爸的棍棒底下被教育出來的,甚至還因此離家出走過,所以他的身上有自己父親的樣子。
然而,他的兒子看起來怯生生的,跟他的性格不像,也不怎麼親近。連節目組都勸楊爍要跟孩子親近一點,要表揚孩子。最後,楊爍不大情願地說了一句:「兒子你真棒。」短短的五個字,讓兒子崩潰大哭,因為這五個字太難得了。
觀眾們對楊爍兒子的大哭都感到很心酸,可見,教育並不是簡單地複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孩子的意願,哪些是你想要強加給孩子的意願,什麼教育方式才適合孩子。
父母會經常青紅皂白地教育孩子。
貝貝媽是一名知名的育嬰自媒體人,她在網絡上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有用的育嬰乾貨,受到了很多寶媽的喜歡,她曾經在一期節目當中,就說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自覺的就會帶著父母的影子。
貝貝才只有不到三歲,正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平時在家裡就喜歡摸摸這裡,動動那裡,通常情況下,貝貝媽都會正確的引導和保護孩子,讓孩子能夠在探索世界的時候,不受到傷害。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子的精力是非常旺盛的,一個成年人想要和他們比拼體力,真的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因此,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真的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的。
有一次,貝貝好心要將媽媽吃完的外賣盒子拿到垃圾桶裡去,由於盒子裡面都是麵湯,貝貝拿不動,直接就撒了,桌在上和地上到處都是麵湯,貝貝媽剛剛打掃的衛生就這麼毀於一旦了,脾氣接著就上來了。
「我有沒有告訴你不要亂動媽媽桌子上的東西?你為什麼就是不聽?你看看你弄的這亂七八糟的。」貝貝媽一邊收拾一邊開始大聲指責貝貝。
貝貝對於媽媽一長串的問題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知道媽媽生氣了,貝貝有些害怕,因為媽媽平時很少大聲說話,於是小心翼翼地吐出幾個字:「幫媽媽。」
收拾桌子的貝貝媽愣了一下,停了下來,坐到貝貝旁邊,柔聲問:「你說什麼?你說你是在幫媽媽?」
貝貝點了點頭,怯生生地用手分別指了指外賣盒子,又指了指垃圾桶。
貝貝媽這時才反應過來,原來貝貝是想要幫助自己,根本不是來搗亂的,是自己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了孩子。
我們總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當初父母教育我們的樣子。
看著貝貝怯生生的樣子,再想想自己剛才的行為,貝貝媽感覺自己剛剛兇貝貝的樣子,和母親當年兇自己的樣子一模一樣。
她想起自己5歲那年在鄉下外婆家發生的一件事。小時候一家人去了外婆家玩,外婆家裡有一個大院子,她的母親只要來到外婆家,就會幫著劈點柴。貝貝媽看到自己的母親在辛苦劈柴,就跑到廚房下給母親端凳子。
抱著凳子的貝貝媽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踩空了,下巴磕到凳子上,立馬就流血了,受傷的貝貝立刻大哭了起來。母親聽見聲音跑了過來,撈起貝貝媽就往診所走去,聞聲趕來的外婆開始哭泣,而母親則不停地大聲埋怨貝貝媽只會貪玩給自己惹事。具體說了什麼,貝貝媽不記得了,但母親生氣的嘴臉和哭泣的外婆,這一幕卻始終留在她的腦海裡。自那之後,她就乖巧了許多,做事情也變得小心翼翼,就怕被母親說她惹事。
回過神之後,貝貝媽把貝貝抱在懷裡,跟貝貝道歉:「是媽媽對不起貝貝,原來貝貝想要幫助媽媽,但是媽媽錯怪貝貝了,以後媽媽會先詢問貝貝,好嗎?」
貝貝又點了點頭,笑著親了媽媽一口。
貝貝媽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聽懂自己的道歉,但是從貝貝親自己的行為來看,她是原諒自己了。如果自己像當初母親那般一味地責怪孩子,可能貝貝之後也會跟自己的童年一樣,做事小心翼翼,出現一點錯誤就很慌張,對於大人稍微大聲說話的語氣就會緊張不已,而她也擁有了一個非常壓抑的童年。
貝貝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複她當年的悲劇,幸好自己及時地認清到了這一點,也從自己的原生家庭裡得到了一些經驗,及時地呵護了孩子的童真,也為自己的育兒知識上增加了經驗。
原生家庭能夠為自己提供一定的經驗,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麼去運用,如果自己按照原生家庭的老路去教育孩子,那這個孩子會變得跟自己差不多。但如果在原生家庭的基礎上「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就能為教育孩子帶來更多的幫助。
今日話題: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會受到你父母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