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親子早教派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留言轉發分享。(公眾號:親子早教派 ; ID:zaojiaopai)
最近,爸爸去哪兒第6季開播了,隨之衝上熱搜,眾多網友心疼楊爍的兒子,紛紛留言吐槽楊爍的教育方式。楊爍本人回應教育爭議:你們的批評教育我會虛心接受。
到底發生了什麼?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
1,下車時,楊雨辰沒有按爸爸的路線走,楊爍莫名發火,要求兒子重新再走一次;
2,下坡時,楊爍一直緊盯著兒子的走姿,發現不對就大聲喝斥,咬牙切齒的表情好像恨不得要把孩子生吞活剝:「包背好了嗎?」「不會走路了嗎?」
3,選房時,兒子沒有接受楊爍的建議,選了5號。結果房子位置又高又遠,楊爍一臉不樂意,還不停地對兒子冷嘲熱諷……如此等等。
一向以嚴父著稱的陳小春看到楊爍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感慨說:「真的好像軍訓,他太兇了吧」。
有網友說,楊爍的教育是窒息式的教育;也有網友說,這父子關係好像我爸和我的翻版呀。
確實,有多少權威打壓式父母,說一不二,對孩子一味打壓,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如果不打壓你,你就飄了。事實上,越打壓,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在傳統打壓式教育模式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什麼樣的性格?
1.心理脆弱,自卑,缺乏自信
父母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長期被打擊壓迫,孩子就會關上心門,開始變得內向,心理脆弱,自卑。
楊爍說,我當然是愛孩子的。是啊,我們也看到了,只是,愛的很隱蔽。當他們父子倆一起爬5號樓樓梯時,哪怕還在氣頭上,楊爍還是悄悄地伸出手護在孩子背後,擔心兒子摔下樓梯。
現在都已經快0202年了,這種含蓄的愛子方式,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一下?愛,就要大聲說出來,否則愛的再濃烈,孩子也無從感受。就像兒歌裡唱的:愛我,你就抱抱我。
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底色。孩子在童年時期,能夠感受父母滿滿的愛,那他就是一位幸運兒。他擁有的是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福氣。
相反,無法感受父母關愛的孩子,就如同缺少陽光雨水滋潤的植物,長大後也會孱弱而先天不足,或許表現在孩子的心理上,也或許表現在孩子的為人處事上。
2.聽話,無條件的服從,缺乏判斷力
這一點,楊雨辰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每當爸爸無端衝他發脾氣、提無理要求的時候,他都會一聲不吭、毫不猶豫地去接受、去執行。
看到小雨辰即使強忍淚水,也要戰戰兢兢地對爸爸說一不二,相信很多人都會為他心疼,這孩子太乖順了。他的行為處處透露出:爸爸說的就是對的,爸爸要求的就要去做。
反觀Jasper,當爸爸陳小春無故發脾氣,他會大聲堅定地說:「What's wrong with you?Can you stop angry now?」以此讓爸爸冷靜下來。內心堅定的孩子,是有力量的,不論是對人還是對己。
聽話的孩子,看似讓人省心,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反抗的能力。長大以後,就算遇到不公平的對待,他們也只會一聲不響、逆來順受,毫無招架之力。
這難道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3.不懂得表達,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父母說一不二,聽不進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想要表達的出口堵死,時而久之,他們就會習慣性地保持沉默,不再形成屬於自己的看法、觀點。這種被忽視、被否定的習慣,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一種消極心理:反正我說的都沒有人會聽,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孩子小不代表孩子沒有想法,經常性被忽略,他們就會慢慢喪失思考與思辨的能力。
嚴父式的教育已經不合時宜,我們還要延續下去嗎?我不禁想,在當下,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更好的選擇?
1.有效溝通,重視孩子的想法,不要當一言堂家長;
2.平等對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同事來溝通對待;
3.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屬於父母,只屬於他自己;
4...
還有呢?歡迎補充。
寫在最後
有什麼樣的爸爸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古人說的好: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就好像一個咒語,很少人能夠逃脫得開。
據說,楊爍14歲時,因為跟父親水火不容,賭氣離家出走,北漂去了。現在大家都在罵楊爍,從另一方面來講,他也只是一位可憐的受害者,估計他從小也沒有從父親身上體會過正義意義上的父愛,以至於當他從兒子轉變為父親的角色時,他會不自覺地重複父親的那一套管教方式。
沒有被父親愛過,又如何去愛孩子?有一對好爸爸好媽媽,對孩子來說,真的是莫大的幸運。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很大,哪怕一時看不出來,當他們長大、為人父母后,也會通通顯露無遺。
當我們在手機這一頭責罵嚴父楊爍,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比楊爍做得更好了?
喜歡小派媽媽的文章,請關注、分享、留言!如果對文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聊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