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道明給孩子立「家法」看「嚴父慈母」的教育是否可取

2020-11-12 南百姓

陳道明是著名的影視明星,在我國有很多人都嘆服他的演技。他對女兒的教育非常嚴厲,曾經訂立"家法",對他女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的女兒陳格13歲便隻身到英國讀書,今已是一名出色的越劇團演員兼舞蹈演員。在討論陳道明"嚴父慈母"教育前,先講一段他的教育往事。


陳道明


陳道明平時忙於拍戲,難得一次一家人相聚。他拿起一本書,問女兒:"這個字怎麼念?"女兒玩得正高興,調皮地躲開了,不回答爸爸的提問。"格格,過來!"陳道明說。"就不。"格格笑嘻嘻地回答。"靠牆站著去!"陳道明覺得女兒太兒戲,不聽自己的話,突然發起了火。見爸爸火了,格格不敢再調皮了,乖乖地靠牆而立,眼裡已經是淚汪汪的了。

為了懲罰,陳道明決定不帶格格出去吃飯,讓她待在家裡。

在去飯店的路上,妻子杜憲對陳道明說:"你剛才怎麼這麼大反應?不應該呀!"陳道明說:"我說話,她不聽,這不能遷就。"杜憲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孩子不是跟你玩嘛!幹啥當真了?"

在車上,朋友們一致對陳道明此舉提出批評,陳道明回過頭來一想,也覺著自己似乎是嚴過頭了,讓格格受委屈了。於是,車子掉頭,又去接格格。

格格見到爸爸來接她了,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下就紅了,撲進爸爸的懷裡。瞬間,這父女倆好不親熱。

陳道明一家


通過這件事,讓陳道明更加堅信了"慈父嚴母"的教育方式是可行的,同時他也體會到,嚴厲要有度,而孩子母親的適時調和也很重要。

"嚴父慈母"是中國家庭教育傳承悠久的一種教育方式。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也是這樣。父親以強勢的形式承擔了孩子的品行教育,而母親也大多以大愛包容的狀態去薰陶孩子的情感教育。所以俗語裡就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通俗地說,"嚴父慈母"說的就是指家庭中有一個嚴厲的父親和一個慈愛的母親。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職責分工越來越模糊,出現了各種顛覆性的做法。比如有的家庭母親很強勢,父親則很柔弱,雖有所不足,但仍算平衡;有的家庭父母親雙方都很強勢或很柔弱,導致孩子很壓抑或無從管教;而更有甚者,父母親為孩子教育問題互相推託,最終沒有一個有效的教育模式。一個家庭陷入這樣的一些教育困境,就可以認真理解一下"嚴父慈母"的教育內涵。

"嚴厲"是指家庭教育中需要一個角色堅持原則

一個教育成功的家庭往往都有良好的家教家風,它可以通過家規等方式存在,這就是教育的原則。有了教育的原則,就需要有人來堅持執行。不同的家庭執行者不一樣,有的家庭是德高望重的爺爺;有的家庭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母親;而更多的家庭則是父親在承擔這個角色。


戒尺:嚴厲的家風


為何相對母親而言,父親更適合這個角色?因為一般來說父親更加理性、抗壓能力更好也更有威信。這對孩子的認知和性格養成還有薰陶的作用——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尤其男孩子會從父親身上學會陽剛理性。

"嚴厲"並不是冷漠,嚴厲需要用愛來調和

父親一味地嚴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疏遠自己,最終也會物極必反,孩子越長大越會反抗父親的嚴厲,最終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嚴與愛結合

嚴厲不等於冷漠,如果父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管理者"、"規範者"的話,就本末倒置了。對孩子的愛應該是教育的根基,該嚴厲的時候堅持原則,在平時則要給孩子加倍的愛,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嚴厲"才能更好地被孩子理解接受。

母親的"慈愛"往往是父親"嚴厲"的補充,有助於孩子豐富情感的培養

當父親堅持原則,父親和孩子之間必然會產生衝突,而衝突結果很明顯,肯定是父親佔據上風,孩子情感上覺得沮喪挫敗。如果任由孩子沉浸在這些負面情緒中,孩子往往不能冷靜下來反思己過,而且有可能把這種負面情緒轉化為對父親的憎恨。

撫慰孩子


這時候就需要母親這個角色去撫慰孩子情感,讓孩子得以宣洩,然後站在父親的立場曉之以理,這樣孩子更好理解父親教育的"原則",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慈父嚴母多忠孝,嚴父慈母多敗兒
    現在社會有人主張「嚴母慈父」,還有人主張「嚴父慈母」。到底哪一種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呢?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逆子」,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沒有父親疼愛的孩子多可憐啊!從此,孩子的母親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甚至孩子做了錯事也捨不得責罵。 母親細心呵護著兒子成長。就在兒子六歲那年,兒子和母親去集市趕集,回來的時候,兒子偷回了一小把吃食。母親感到很高興,我的兒子真聰明! 就這樣,一來二去養成了兒子小偷小摸的習慣。
  • 為什麼中國的家庭是嚴父慈母?和子女相處可以做朋友嗎?
    中國傳統家庭是嚴父慈母搭配,這是一種陰陽的配合,智慧的結果。而西方的很多父母可以和子女做朋友,所以有人就說,我們中國的父母也學西方的父母那樣,和子女做朋友吧。我覺得沒有深入了解別人的文化,而簡單的、不加以思考的去模仿別人,這樣做,很容易吃文化差異的虧。
  • 是該「慈父嚴母」還是「嚴父慈母」?答案是都不行,小心傷害孩子
    很多家長覺得夫妻中有一個對孩子嚴厲點,另一個對孩子寬鬆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培養他,綜合寬容教育和嚴厲教育的壞處,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成長。但這種看法顯然有些想當然了。為什麼很多家長會採用一人嚴厲一人寬鬆的教育模式1、 覺得家庭教育就應該是『嚴父慈母』許多家長聽到這句話後,就會認為所謂的『嚴父慈母』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 慈母和嚴父哪個重要?三國當中的他們會告訴我們答案
    慈母形象成為了恆古不變的基調,嚴父如何很少被人提及?到底慈母和嚴父哪個重要?三國當中的他們會告訴我們答案。 讀三國這段歷史,我們會找到許多困擾我們的答案。三國是段英雄輩出,群雄逐鹿的年代。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可貴的歷史資料,是任何一個中華兒女成長路上無法繞開的話題。
  • 陳道明獨女「隱藏身份」35年,不拼爹不炒作,今育有一女幸福美滿
    陳道明夫婦誰也沒想把孩子往「公主」上培養,一切都由著孩子自由成長。陳格從小就很懼怕陳道明,因為家中的教育方式是典型的「嚴父慈母」,母親對陳格溫柔愛護,但父親對陳格則要求嚴厲不過習慣低調的陳道明夫婦對女兒也是一樣,從不向外界透露家裡情況,18歲時,陳格從藝術學院畢業,成為越劇團的一名演員。02陳格憑藉自身的努力,在圈子逐漸有了名氣,也有了自己的圈子,當她的身份被曝光後,很多人都表示不相信,因為在陳格身上,一點看不出「星二代」的作風。
  • 郭德綱于謙扮嚴父慈母,郭麒麟「一封家書」表白于謙,大林很通透
    郭德綱于謙扮嚴父慈母可以深入了解郭麒麟之後,很多人都說他和老郭相似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可見郭德綱和于謙一人扮嚴父一人扮「慈母」,給大林影響很深。,郭麒麟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自然也是離不開他的父親和師傅的教育。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
  • 從相聲演員到綜藝達人,慈母嚴父的少班主郭麒麟,為何與眾不同?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一、家有後媽,卻是慈母寒暑假,王惠還會給他和爺爺奶奶買去日本的機票,為的就是讓他去看親媽。再到後來,郭德綱聲名鵲起,德雲社如日中天,有人問王惠怎麼還不要孩子?王惠則說:因為有郭麒麟,怕傷了孩子的心。直到郭麒麟成年,王惠才要了自己的親生兒子郭汾陽。而此時,王惠已經是有心臟病的三十九歲大齡產婦。
  • 盤點那些低調的星二代,陳道明篇
    陳道明,1955年4月26日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紹興,中國影視男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廣電總局頒發優秀電影表演藝術家,2006年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 楊爍回應教育方式爭議,嚴父式教育,孩子會出現什麼性格?
    (公眾號:親子早教派 ; ID:zaojiaopai)最近,爸爸去哪兒第6季開播了,隨之衝上熱搜,眾多網友心疼楊爍的兒子,紛紛留言吐槽楊爍的教育方式。楊爍本人回應教育爭議:你們的批評教育我會虛心接受。一向以嚴父著稱的陳小春看到楊爍和兒子的相處方式,也感慨說:「真的好像軍訓,他太兇了吧」。有網友說,楊爍的教育是窒息式的教育;也有網友說,這父子關係好像我爸和我的翻版呀。確實,有多少權威打壓式父母,說一不二,對孩子一味打壓,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如果不打壓你,你就飄了。事實上,越打壓,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 《率真集》:嚴父慈母還是亦師亦友,百般教法都抵不過一顆真心
    」這句話也作為教育名言廣為傳頌。在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下,各類新教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在千般探索之後,教師們是否還記得,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老師也曾經是學生。請您回想一下,在這麼些年的求學過程中,有遇到過自己的啟蒙老師甚至是人生導師嗎?——我有。
  • 嚴父出孝子?你是這樣的嗎
    以前很多的家長乃至於現在的有些家長都信奉於「嚴父出孝子」,都覺得的孩子是不嚴成才,那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嚴父出孝子」。「嚴父出孝子」是我國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原句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出自《增廣賢文》。
  • 陳道明全家近照,央視主播妻子端莊有氣質,32歲演員女兒沒人敢娶
    陳道明,對於他,只想用一部劇來表達——《康熙王朝》,一代帝王的崛起,一代帝王的沒落……他的一舉一動,都向世人傳遞了什麼是演技!連續獲得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和群眾最受歡迎的男演員,足見陳道明超高演戲實力。陳道明和老婆杜憲夫妻兩人非常的低調,曝光率非常少。對自己的家庭也是非常的保密,與妻子杜憲認識的時候,陳道明只是天津人藝的一個不知名的演員而已。
  • 打罵教育不可取,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人生走向
    我們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走向很多誤區,比如說經常打罵孩子衝孩子喊叫,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棍棒下出孝子,而且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長大伴隨著打罵是非常正常的,但事實上就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才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 隱藏了35年的爸爸竟是陳道明?多年來全憑自己,網友:太低調
    遺傳父母優良基因的陳格,從小就是大人們口中常提起的別人家的孩子。兩夫妻對於女兒的教育方式也大大不同。杜憲是十分的心細照顧,關懷備至,屬於慈母類型。而陳道明則是嚴父類型不過兩人對於陳格的教育也更多的是放養。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明朝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曾提到:「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要知道簡單的將「敗兒」歸咎於「慈母」這件事,帶有非常濃厚的封建色彩,在以往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環境中,人們似乎都在刻意迴避「養不教父之過」。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沒有弄清楚後半句「慈母」的「慈」究竟有啥含義,就很容易極端化,多數母親為了躲避「敗兒」的結局而刻意「不慈」,感情忽視或者是嚴加管控,最後親子不睦。
  • 慈母不一定多「敗兒」!這幾種性格的媽媽,才容易「毀掉」孩子!
    古人講: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這裡的「慈母」指的是寵溺孩子的母親們。他們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很自私和任性,「慈母」們也沒有教過孩子或是沒有用對方法教孩子,做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大概率不會受到歡迎,甚至會誤入歧途。
  • 慈母未必多「敗兒」,這3種性格的媽媽,才是毀掉孩子的真正原因
    在儒家思想影響嚴重的中日韓三國,人們總是有一個固有觀念,認為女主內,男主外,家庭的把持和孩子的教育都是媽媽的活,因此三國都有一樣的說法,認為「慈母多敗兒」,意思就是母親對孩子大多是溺愛的,溺愛的結果會讓孩子沒有出息,甚至認識不到錯誤。
  • 哈佛媽媽親授:如何執行家法——打屁股!
    相反,如果父母疏於管教,就要常常背負憂慮的重擔——擔心孩子今天又打了誰,又抓咬了誰,是否又要被老師「請」到學校訓話。所以,在管教的時候,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做父母的即使矛盾、不舍,也要按照規矩執行懲罰。陳怡文,哈佛大學教育碩士,從事教育30年,四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已畢業任教,二女兒將從美國大學畢業。著有《都是餵了愛》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