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山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三個一以貫之」,既是對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把握和高度凝練,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偉大實踐的生動寫照,更是我們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遵循。
鮮明的時代主題: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黨的十八大後,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需要研究和思考一個重大問題,即如何推動新時代成為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成為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成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些新情況新變化、新使命新徵程,給我們黨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即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回答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根本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緊圍繞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著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推動全面開放形成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進入「十四五」,我們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實現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做到志不改、道不變,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百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鮮明的政黨特徵: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我們黨歷來重視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創造性地提出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強的決心、巨大的勇氣、空前的力度、強大的定力,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全黨理想信念,堅持以「兩個維護」引領全黨團結統一,堅持以正風肅紀反腐凝聚黨心軍心民心,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係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黨的十九大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強體魄於偉大的自我革命,堅決清除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因素,堅決割除一切滋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堅決防範一切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促進了全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為我們黨統攬「四個偉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有力動員,產生了深遠歷史影響。
回望走過的路,遠眺前方的路,我們不難發現有一個被理論和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科學結論,即「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歷史的經驗,也是面向未來的根本政治保證。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的重要節點上,我們必須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始終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鬥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鮮明的問題導向: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
我們黨誕生於民族危難時刻,危機意識與生俱來,憂患意識貫穿黨的全部奮鬥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把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次警示全黨要認識到「四大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四種危險」是尖銳的嚴峻的,多次告誡全黨要樹立底線思維,多次引用「木桶原理」說明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強調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決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黨的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2018年1月,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列舉了8個方面16個具體風險,其中特別提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範」;2019年1月,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就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這些重要論述,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體現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頑強的鬥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既要高度警惕和防範自己所負責領域內的重大風險,也要密切關注全局性重大風險,第一時間提出意見和建議」;「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這些重要論述,必將引領全黨全國人民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奮力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鄧玉嬌]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