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是最常見的題材,我們都有過很多拍攝經驗,用的焦段也是五花八門。今天和大家探討的是不同的焦段拍攝人像都有哪些規律性的東西。
【1】、標準焦段:標頭,是人像首選,最適合拍人像。近可拍半身像和頭像特寫,遠可拍人景交融的作品。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鏡頭不會產生透視變形,可以展現主體的自然真實之美。下圖是用50mm 的標準鏡頭在不同距離上拍攝的人像作品,其中包括了特寫、中景和全景人像,大家看有什麼不同。
用標頭時,與主體的距離不同會得到不一樣的畫面效果,如1米左右,拍攝出來的作品,更具有人像特寫的感覺。主體的面部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如果遠離主體到2米以外,這時模特可以更放鬆一些,攝影師也可以去關注重點的構圖、用光、瞬間抓拍等技術環節。
繼續拉遠距離到4米以上,主體和景物就會在畫面中得到平衡,並增加畫面的深度。
拍攝人像作品時,構圖通常選擇以豎幅取景來拍攝,因為人的身體線條,頭部的豎長橢圓,非常適合於直立長方形的畫面。人身體或臉正面對著鏡頭,畫面就會顯得呆板不生動。讓主體側身、扭頭,是調整主體姿態的極佳方法。構圖法最好採用上下的三分法,半身像時,主體的頭部位於上1/3 處,頭像特寫時,眼睛位於上1/3處。
【2】、中長焦段
在用80mm以上中長焦拍人像時,不但可以讓主體充滿畫面,佔據更大比例,從而起到突出主體主體的作用,還可以帶來淺景深,虛化背景和前景。
焦距在100mm以上的鏡頭,可以更好的在遠處拍。這樣因為被拍攝人不注意,會流露出自然的表情和動作。
用長焦頭在遠處拍人像時,環境的影響很突出。拍攝者要避開外界吸引,更關注拍攝主體。本頁兩幅作品中,一幅中心構圖法,利用明暗對比突出主體;另一幅三分法構圖,通過虛實對比來突出主體,各有精彩之處。
【3】、廣角鏡頭
象焦距35mm左右的小廣角頭很適合拍「人像+環境」。這類作品中景的佔比更大,環境背景更需要花些心思處理。比如景物是否與主體個性協調,自然光線是否合適,等等。在用廣角拍攝時,常用構圖是橫幅三分法。比如讓主體整體在畫面的一側,而在畫面的另一側安排環境背景,這樣的構圖方式左右均衡,主體和環境均有較好的表現。
35mm的小廣角有著靈活的構圖。我們看下圖的兩張照片,背景因素簡潔,突出色彩光影的變化。環境襯託了整幅作品。再與人物的身體姿態相得益彰,體現了人像作品的味道。
為了避免背景中雜亂因素的影響,可以靠近主體,讓主體佔比更大。
最後要提示一下的是,在拍攝人物時,背景選擇要與人物衣服氣質搭配。要是沒合適背景,那麼找最簡單場景,如樹林、舊牆、藍天等,這樣場景不挑衣服,而且可以讓觀賞者更集中於你拍攝的主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