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新"這一概念被提出來之後,整個國內網際網路圈呈現出一種新的"向下"趨勢,作為線上的網際網路企業從來沒有如此熱情地擁抱線下,線上和線下更緊密的結合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新發展趨勢。
以往線上和線下被看作是相互競爭的關係,然而當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在逐漸走到瓶頸的時候,線下的價值被重新發現。一時風靡的網際網路+以及 O2O 的概念,帶動了第一波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實踐,並證明了以虛擬發展帶動實體發展,不僅可以完成線上給線下單向導流,同樣可以通過線下活動完成對線上的引流支持,線上線下融合所能帶來的化學反應遠超人們的預期。正因如此,一時間大量極具個性創意的線下活動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案例也自此脫穎而出。
就在這個 11 月,知乎在年輕人的潮流聖地三裡屯太古裡舉辦了名為"不知道診所"的創意體驗館,在周末的三裡屯引起了一番熱潮,烏央烏央的人群似乎比剛剛過去的雙 11 大搶購還要熱鬧。現場維護秩序的保安也表示:"這是最近三裡屯排隊最長的活動了。"
筆者在親自體驗過一次之後發現這個活動確實太有魔力,而這種魔力源自於將"知識"轉化為了更流行、有趣的具象化實體。比如,你可以聞到西瓜味棒棒糖的香水到底是怎樣的,還能親眼看到已經被奉上神壇的絕版 Air Jordan 是什麼樣子的,以及現場教學的手機拍照技巧,這都是單純看知乎線上回答所不能直觀給你的內容。在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是"你買過最後悔的衣服是哪一件",筆者此前在瀏覽這個問題時,被一雙魚狀的陶瓷拖鞋給笑到了。但是遠遠比不上我在現場看到那雙鞋的實物所帶來的巨大"震撼效果"。其實比實物帶來更多震撼效果的是給予你心靈的東西。
在"心理科"有一面抽屜牆,牆上的每一個抽屜都貼了一張紙條,回答了"讓你感到幸福的一句話"。當你翻開抽屜看到:放心吧有我、你又瘦了 10 斤、檢查結果沒問題等諸如此類讓人滿心歡喜的回答,不管你當時是什麼樣糟糕的情緒都會讓自己的心感覺到無比地溫暖,現場也有不少女生滿臉幸福地翻開每一個抽屜,讀取令人心動的文字,體會著每一張能帶來的驚喜,何嘗不能把排隊的煩惱拋在腦後,帶著笑容離開?
知乎"不知道診所"所能代表的是知識分享平臺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探索中最具代表性的實踐,它是當前時代下"新知識"概念的體現。
所謂"新知識",可以說是知乎在重新定義知識,是重構知識授予者和知識接受者關係的一種全新方式,它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打通了承載知識的內容在線上和線下之間的自由流通,大眾能夠更大規模地、隨時隨地地、成本更低地獲取、反饋、修正知識內容並獲得沉浸式體驗。
"新知識"相對於傳統知識社區有兩種主要的特徵,即知識的互動性和普惠性,讓知識變得更加流行、有趣而多元。
首先來談談知識的互動性,也就是知識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間的關係。知識授予者和知識接受者之間的關係大概有三個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在紙上,知識的接受者主要通過閱讀圖書或者學校教學的方式來獲取知識,雖然接受者也有選擇接受何種知識的主動性,但更多是知識授予者給予什麼樣的內容,接受者接受什麼樣的內容,接受者只能通過被動和延遲的方式與授予者互動(比如通過讀者寫信反饋以及出版社在新版中添加勘誤表的方式);這是一種純粹線下之間的交流,而且這種模式下的接受者是小部分的,受限的且需要有一定的門檻。
第二個模式是像知乎這樣的知識平臺,接受者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他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需要來獲取知識,從而藉助網絡的實時互動性與授予者進行體驗更加良好的交流互動。這種模式與上一種模式正好相反,純粹是線上之間的互動,在這種模式下的接受者則是大規模存在的,獲取知識的成本很低,更受到大眾的歡迎。
*知乎Live優秀主講人"張皓翔"現場演講分享第三種模式則是也類似於"不知道診所"這樣的活動,也就是"新知識"下的模式,它不僅可以讓知識的授予者和接收者充分零延遲的互動,而且還能夠讓知識"看得見摸得著",不僅是"實物"能夠有這樣的體會,就連"情緒"也能夠通過打開柜子等具體互動方式讓參觀者"感受"到。這種模式是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模式。
其實並不是所有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都能歸屬到"新知識"的範圍,比如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這樣場所依舊可以獲得同樣的體驗,"新知識"的核心在於可以實現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比如在不知道診所中,當我對某一個知識感覺到意猶未盡的時候可以立刻通過掃碼獲取更多的答案以及相關內容,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回答,這些都是在博物館所沒有辦法體驗到的,雖然現在在博物館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獲得展物的介紹,但從此獲得的消息是固定而不流通,只是把介紹的內容從紙上搬到了線上而已,缺少互動性。
"新知識"通過知識線上和線下的充分互動,不僅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親民,也可以通過線下讓用戶對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感興趣,也能夠提升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另外知乎用戶通過線下活動反饋到線上內容,可以進一步補充知乎社區的活躍度,從而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激發用戶潛在的使用產品的需求,提供給用戶全天候無縫融合的體驗及服務。
而此次的"不知道診所",更像是知乎這個"專業、有趣、多元"的知識平臺的線下場景化呈現。活動現場展示各種趣味提問:有沒有香水給人感覺是"森林中的薄霧"?你吃過哪些直擊靈魂的食物?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哪些電影要趁年輕看?而這些問題的知乎優秀回答者,包括李松蔚、鄧柯、雲天外、小爝、小紅拖拉機等人在內,大家都可以在活動現場見到本尊,並在各個診室跟大家做面對面交流。
新知識的另外一個特徵則是普惠性,眾所周知網際網路加速了信息的流動性,使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更低。另外,在一個經濟發展繁榮的時代,知識平臺更重要的使命是讓"知識"更加普及和繁榮,它需要用一種更親近用戶的方式去傳播,與"知識"充分體驗和互動,從而提起用戶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更何況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用戶對"知識"的渴求也越發強烈,不僅體現出對高質量知識的需求,還進一步對知識的接受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擺脫過去枯燥無味的接受方式,用一種輕鬆愉快有趣的方式去接受。知乎則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讓擁有知識的人和渴望知識的人都能夠獲得獨特的需求,多樣化的需求則吸引了多樣化的用戶,多樣化的用戶則進一步激發了多樣化的需求。
一直以來,知乎"專業"的品牌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而隨著知乎從知識社區向知識平臺的轉化,知乎從原本外人眼中的小眾社區轉型為大眾化的知識平臺。在此過程中,知乎需要進一步向用戶展示知乎"有趣、多元"的另一面。
而此次的"不知道診所",更是把知乎"專業、有趣、多元"的品牌形象作出了場景化的展示。通過模擬診所,將知識做場景化的內容輸出,力求讓"專業"的知識變得"有趣",讓"有趣"的話題展現"多元"。用體驗式的場景,讓知識擺脫了教科書式的枯燥生硬,觸達好奇心的多個層次。
長期以來,人們對知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知識是什麼?在知乎看來,網際網路時代的知識早已不再是書本,知識也不僅僅只是存在於老師、專家的口中。知識的定義發生了變化:凡是對大家有用、有價值的信息,都可以被稱之為知識。
"新知識"帶來"新創意" 重構"事件-場景-人"的關係知乎當下的品牌策略,正是要用場景化的方式,實現對於知識的重新定義,這也是一種"新創意"下的營銷方式。如果說新零售重構了"人-貨-場"之間的關係,那麼"新創意"則重構了"事件-場景-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體現在知乎的創意營銷領域。不管是新營銷還是傳統營銷,最重要的是能夠打動消費者的心理,在恰當的場景給予恰當的人群以恰當的事件,才能夠形成一場成功的創意營銷事件。
傳統的營銷中,消費者總是處於被動型的,不管是通過何種媒介,包括電視也好,網絡也好,消費者只是通過"看",最多是通過點擊屏幕參與到其中,並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不能夠讓消費者很好地產生"購物情緒"。而通過線下的創意互動營銷,能夠讓消費者充分地感受到商品/品牌本身的"溫度",能夠感受到其"氛圍",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情緒"。
從"鹽 Club"到"不知道診所",知乎通過一系列線下活動對外界表達了它追求變化的態度以及它自己的使命,即知識是有價值的,有趣的,是普惠的,是互動的。知乎正在通過一系列創意營銷活動,讓知識得以跨界、生動、流行起來。在幫助用戶"發現更大的世界"的同時,實現"知識連接一切"的品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