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福州11月2日電 題: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記者褚萌萌、餘俊傑

  對於近日在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髮髻技藝表演,11歲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

  在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舉行的這場演出中,不到一個小時,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學讀六年級的林涵熙,就為同校的一年級小妹妹梳好了一個狀似帆船的媽祖髻,領先於現場很多小夥伴。

  媽祖髻是媽祖故裡湄洲島當地女性的傳統髮髻,相傳為媽祖所設計,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髮髻也稱為「帆船頭」,所謂「盤發為海,插簪為槳,青絲做纜,豎髻做帆」,寓意一帆風順。從古至今,當地女性通過這樣裝扮自己,來為向海謀生的親人祈福。

  兩年多前,林涵熙聽說學校和少年宮合辦了媽祖髻興趣班,便興致勃勃地讓媽媽給自己報了名。「我們湄洲島有很多特色,我也想親身體驗體驗。」林涵熙說,每周她都會專門上一兩次課,平時做完作業後也會經常練習。

  對於女兒這個「復古」的愛好,媽媽魏蘭和表示「很開心」。「我奶奶這一輩人都會梳媽祖髻,但是到我這一輩,會梳的人就不多了。」魏蘭和惋惜地說。

  媽祖髻技藝複雜,熟練者也需至少半小時完成,因此一度不再流行,甚至少有年輕人掌握個中要領。近年來,當地通過在學校開辦興趣班等形式,推動這種傳統技藝在年輕女孩中傳承。此次活動的30餘位表演者中,大多是當地中小學生。

  率隊參加表演的莆田媽祖中學團委書記鄭麗娥介紹,兩年前該校成立了媽祖髻社團,邀請媽祖祖廟的工作人員來教授技法,目前社團已有20餘名成員,學生們都很開心能夠參與其中。

  莆田媽祖中學校長曾亞林說,希望以學習媽祖髻為契機,讓孩子們體會「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培養更為文明的言行舉止。該校還編寫了《澎湃的新信仰》《走進媽祖》等多冊校本教材,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媽祖文化。

  「看到越來越多後輩人會梳媽祖髻了,外婆也很開心的。」家住湄洲島東蔡村的高秀金說。她的外婆蔡秋蓮今年77歲,是此次年齡最大的表演者,且已經連續三年參演了。每年村裡組織報名參演,梳得一手好髮髻的蔡秋蓮總是主動請纓。

  「對於我外婆這代人來說,梳媽祖髻就是日常,好像一天不梳就沒法出門似的,甚至連睡覺也不拆。」高秀金說,此次作為外婆的模特,當外婆在舞臺上給自己梳頭時,她竟感動得紅了眼眶。「我當時就覺得,一定要學會,以後自己來表演。」高秀金說。

  媽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時期莆田的一位女子,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死後由鄉親於湄洲島上立廟奉祀。千百年來,這位海內外華人的「海上女神」,給予航海者戰勝災難、開拓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逢年過節,湄洲島女性都會穿上海藍衫、紅黑褲的媽祖服,梳起媽祖髻,身體力行地傳承媽祖文化。

  林涵熙正是其中的一名小小傳承者。一開始,她讓媽媽當模特,給媽媽梳頭作為練習;後來梳得熟練了,她還教會了媽媽。「我特意買了頭模,就為了跟她學呢。」魏蘭和說,「等涵熙四歲的妹妹長大點,我也會帶她去學梳媽祖髻。」

相關焦點

  • 世興堂傳承珠珍媽祖文化
    2020年10月8日(歲次庚子年八月二十二日)晉主開光系列活動完畢,恭請媽祖金身迴鑾安座,由華陽珠珍祖廟媽祖文化董事會董事長吳寶明、副董事長吳烈升、吳烈青、秘書長吳永清、副秘書長吳烈欽率全體人員陪同
  • 傳承華陽媽祖珠珍娘娘信俗非物質文化
    2020年12月16日(歲次庚子年十一月初二日),華陽鄉松仔腳社理事成員詣珠珍祖廟恭請媽祖珠珍娘娘、天后聖母薪火到社頭舉行一年一度籌神謝恩活動,為弘揚媽祖立德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 廟祖珍珠陽華 媽祖文化是全國非遺保護項目,大家都知道,媽祖通常指的是:美麗、善良、救苦救難助人為樂而後化身為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林默娘,也稱:天后聖母。不過在潮汕各地敬奉的三位護嬰女神卻另有傳說,而且也另有典故。
  • 桂林平樂推出大型巡遊活動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桂林5月4日電(記者夏軍、何程)桂林市平樂縣4日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媽祖文化巡遊活動,數萬名遊客前來感受濃厚的媽祖文化氛圍。  當日,平樂縣舉辦了隆重的「太婆出遊」活動,幾乎萬人空巷,許多市民和遊客紛紛前來觀看這場隆重的媽祖巡遊活動。按照傳統習俗,人們製作了特色糕點,殺雞宰羊,歡迎親友們到來。
  • 了解媽祖文化現狀、梳理媽祖文化概況 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
    審核通過了《關於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工作的報告》,《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章程》。大會還舉行了揭牌儀式。2019年6月,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工作全面鋪開,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省民政廳牽頭的多部門指導和支持下,籌備工作有條不紊展開,籌委會組織專人以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已取得的經驗為依託,前往山東省各地市進行調研,對當地的媽祖文化的歷史淵源進行挖掘,了解媽祖文化現狀,梳理出山東省內媽祖文化概況。
  • 第一部媽祖文化電影《媽祖回家》將登銀幕 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宣布定檔
    而在明日,將舉行電影《媽祖回家》的定檔發布會以及小範圍點映場活動。此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地方政府領導、湄洲媽祖祖廟及莆商代表等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與葛玟希等主創也一同出席,一同見證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
  • 大型系列電視片《媽祖信俗在傳承》在莆田湄洲島開機
    2020年10月31日上午,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與京視網手機臺聯合拍攝的大型系列電視片《媽祖信俗在傳承》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舉行隆重開機儀 式 。中國僑聯顧問、中國僑聯原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原副會長林兆樞宣布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京視網手機臺大型系列電視片《媽祖信俗在傳承》正式開機。
  • 民俗信仰——媽祖文化
    媽祖簡介: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代現代。世界「非遺」媽祖壁塑。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
  • 《媽祖回家》將登銀幕 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宣布定檔
    此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地方政府領導、湄洲媽祖祖廟及莆商代表等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與葛玟希等主創也一同出席,一同見證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媽祖文化成為兩岸人民不可割捨的文化紐帶,這也是媽祖文化在人文交流中的重要意義。其實,媽祖本來作為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也是歷經千年才成為國人普遍知曉的文化象徵。早在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就對媽祖文化的傳播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
  • 媽祖文化走向世界 電影《媽祖回家》「將歸故裡」定檔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即將在媽祖故鄉莆田湄洲島舉行。而在明日,將舉行電影《媽祖回家》的定檔發布會以及小範圍點映場活動。此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地方政府領導、湄洲媽祖祖廟及莆商代表等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與葛玟希等主創也一同出席,一同見證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
  • 《媽祖回家》曝角色劇照「媽祖文化」登大銀幕
    ,以求媽祖的保護。」時至今日,媽祖文化傳承已有千年。對於中國沿海地區的百姓來說,「媽祖」不僅僅是神明庇佑著他們,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這種文化信仰託起了每個揚帆遠行的中國人對家國情懷的精神力量。作為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映單元備受好評的一部影片,《媽祖回家》讓影迷們領略了沿海地區人民對於華夏文化的守護、尊敬與傳承。
  • 媽祖文化小故事進校園
    莆田網訊 日前,湄洲第二中心小學開展媽祖故事進校園活動,為每個學生分發《媽祖文化小故事》。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激發學生對了解媽祖故事的興趣(如圖)。  為了讓少年兒童通過閱讀媽祖故事,了解媽祖其人其事,學習和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今年7月,在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的資助下,由莆田學院牽頭主編的《媽祖文化小故事》正式出版發行。全書20個篇目,分為「湄洲的女兒、媽祖的精神、親親的媽祖、世界的媽祖、心中的媽祖」5個主題,以時間、空間的推進、交錯相結合的脈絡開展。
  • 助力媽祖故裡建設 共繪媽祖文化藍圖——湄洲媽祖祖廟交流團赴廣東...
    7月1日至2日,林金贊率交流團一行來到汕頭拜訪粵潮媽祖文化交流中心會長黃松慶,並前往貴嶼天后古廟開展交流活動,與貴嶼天后古廟名譽會長楊鎮喜、會長陳文波親切交流。在黃松慶的陪同下,祖廟交流團先後拜訪了祖廟老朋友、優秀媽祖人陳啟光、陳才雄等人,就媽祖文化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長期以來,潮汕地區媽祖人與湄洲媽祖祖廟往來頻繁,情誼深厚,交流密切。
  • 惠安縣媽祖文化研究會赴湄洲祖廟恭請分靈媽祖
    莆田網訊 日前,惠安縣媽祖文化研究會會長黃荷山一行15人,赴湄洲媽祖祖廟恭請分靈媽祖返回惠安縣城會址。  當日上午10時,黃荷山率眾抵達祖廟,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副董事長吳國春在祖廟寢殿迎接,並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吳國春陪同來訪者向媽祖行莊嚴的三獻禮。禮畢,雙方互贈紀念品併合影留念(如圖)。  吳國春與研究會一行在祖廟思懿亭舉行座談會,眾人就如何更好弘揚、傳承媽祖文化進行深入探討,氣氛熱烈。
  • 《媽祖回家》講述千年傳承:「鄉思融情」定檔發布會於湄洲島舉行
    作為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邀請到影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葛玟希出席,參加論壇的有關領導、海內外嘉賓出席發布會並觀看了影片。 《媽祖回家》作為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藉助小人物的故事講述媽祖傳承千年的精神脊柱。此次官方宣布定檔,也給一直關注與傳承媽祖文化的信眾們極大振奮,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精神,這也是作品所勇於表達的。
  • 【媽祖】媽祖大愛惠蒼生—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赴臺交流側記
    2015年12月24日至30日,應臺灣媽祖文化等機構邀請,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榜先生為團長,組團赴臺進行為期五天的媽祖文化交流。一路上,各種媽祖文化活動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臺灣地區參加這次活動的人數以萬計。整個活動莊嚴、肅穆、熱烈,跨度大,影響廣,意義深,充分體現了媽祖「靈光普照」,「澤佑蒼生」的深厚意涵。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媽祖文化的莆田傳承 改革開放後,莆田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隨著沿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尋根謁祖熱潮的掀起,推動了媽祖信仰迅速興起。 1994年,莆田恢復完善了《湄洲祖廟祭典儀注》和《祭典儀程明細表》,後來又對祭典樂舞不斷進行藝術加工。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新聞發布會
    最後,真誠邀請海內外廣大媒體朋友來到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參加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參與傳承弘揚媽祖文化,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建設,為促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為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謝謝大家!
  • 淺談媽祖信仰在曹妃甸地區的傳承、表現與發展
    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隨著蠶沙口天妃宮整體復建與曹妃甸區域媽祖信仰的蓬勃復興,引起了當地政府及許多有識之士的極大關注與思考。而以蠶沙口為代表的曹妃甸區域的媽祖信仰,如其傳入時間以及相關傳承、表現、發展,整體呈現斑駁紛雜,各種說法撲朔迷離,亟待辨析釐清,以期與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發展更加及時緊密地結合,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