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女性角色裡,周芷若就算不是爭議最大的那個,也是爭議頗大的一個。
《倚天屠龍記》裡一男四女的感情線,著實有點瓊瑤有點亂,偏偏男主還偏軟。
所以,本該是男主體現擔當的選擇伴侶的戲份,只好交給幾個嬌滴滴的女主來演了。
金庸自己說過,張無忌是他寫的所有武俠人物當中,最像自己的人物。
金庸自己經歷了三段婚姻,一場單戀。
估計金庸認為男人一生只愛一個人這種思想太過童話,很多男人心中紅玫瑰白玫瑰的,也許還有黃玫瑰藍玫瑰呢。
男人心指南針,碰到磁鐵就轉圈圈。
所以他給張無忌安排了四女,所以他讓張無忌自己都不明白到底愛著誰。
這種安排挺扯淡的,但是挺真實的。
不扯張無忌了,我們來說周芷若。
小昭是金庸四女裡最喜歡的一個,但小昭月是故鄉明遠走西域回故土了,退出戰局。
殷離因為違反《婚姻法》近親不得結婚的規定,金庸想了想,就安排她堅持初戀不動搖,只愛那個稚氣未脫傲骨錚錚的少年張無忌,不愛長大後的張無忌,也退出了戰局。
最後只剩下蒙古公主敏敏特爾穆(趙敏)和出身貧寒的周芷若來PK,周芷若與張無忌是青梅竹馬,趙敏出場晚了周芷若好幾個身位,而且還是敵對陣營裡的高層,但她後來居上,再加上周芷若的黑化助攻,成功地搶走了張無忌。
這種操作挺魔幻的,讓人費解,至少我初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感覺很懵很魔幻。
就像本來以為是盤土豆燒牛肉的,結果端出來的是一盤大盤雞。
《倚天屠龍記》有三版:連載版、修訂版、新修版。
連載版嘛,在報紙上一天一篇地發,金庸當時也沒存稿,想一篇,寫一篇,發一篇。
依照我的推測,金庸本來應該是想讓周芷若做女主的,出場也好,各種配置也好,都帶著妥妥的女主光環的。後來不知何故,金庸棄周用敏了,但周芷若戲份挺足,人氣也高,把她寫死不太現實;而張無忌性格又十分軟弱,指望他來做抉擇也不現實。
沒辦法,金庸只好在趙敏出場後,出手把周芷若給抹黑了,這樣大家就不用糾結了,用書中張無忌自己的話說,原來周趙兩女善惡顛倒了。
但是,作者就好比是一名廚師,作品完成後就像端上桌的菜餚一樣,廚師心目中的主菜當然有人欣賞有人捧,但是配菜也有可能喧賓奪主,深受別人喜愛的。
有的人就是愛吃大盤雞中的土豆勝過雞塊,感覺土豆才是大盤雞的靈魂。
周芷若就是大盤雞中的土豆。
她人氣頗高,粉她的,黑她的,憐惜她的,都不少。
三版《倚天屠龍記》,周芷若被改來改去,結尾的命運也不盡相同,但弱化、黑化是一個趨勢。
連載版結尾,周芷若將峨眉掌門人的位置傳給張無忌,自己出家為尼,與青燈古佛長相廝守,把歲月靜好留給了張無忌與趙敏,雖然讓人惋惜,但充分體現了江湖兒女的浪漫與擔當。
修訂版結尾,在張無忌與趙敏歸隱江湖,張郎執筆為趙敏畫眉時,周芷若忽然出現,並且問張無忌還記不記得答應自己的事情,明顯有要糾纏介入之意,嚇得張無忌手中的眉筆都掉了。
新修版結尾,在張郎執筆為趙敏畫眉時,周芷若又出現了,這次張郎眉筆握得很穩,沒掉。周芷若蠻橫地要求張無忌與趙敏不許拜堂,張無忌答應了,但稱會和趙敏做夫妻、生娃娃!周芷若說: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
金庸如此修改,感覺是把周芷若越改越不堪,想慢慢地毀了周芷若這個角色。
由於這幾個版本對於周芷若修改的地方挺多的,導致許多人在討論周芷若時,其實說的都不是一個版本裡的事情。而且就算看全了三個版本,除了記憶力超人者之外,估計也會串場的。
各種影視劇版本就更多了,對於周芷若的人設和戲份改動也比較多,幾乎就沒有照著原著拍的。
如此一來,天下大亂。你說你的周芷若,我說我的周芷若,宛如平行時空一樣。
周芷若這個角色其實蠻接近現實中的普通女性,她有顏值,有能力,她自卑、掙扎、有缺點、有各種各樣世俗的煩惱。她想歲月靜好,但是環境逼迫、壓力太大,她經常生活在矛盾與旋渦之中,迫使她使出種種手段。
她想改變自身的困境,想更好地生活下去。
然後被金庸生活一次一次鎮壓。
她當然不算一個好人,但是也沒壞到哪裡去。
周芷若出身不好。
《倚天屠龍記》裡面,女性角色眾多,但只有周芷若是真正的出身貧苦。
敏敏特穆爾,汝陽王千金,朝廷郡主,皇親國戚啊,擱到現在就是副國級幹部的女兒;小昭,明教紫衫龍王的女兒,波斯聖女,波斯摩尼教教主,至少也是阿拉伯大酋長級別的了;殷離,天鷹教教主的孫女,殷野王的女兒,比敏公主和昭聖女差一些,但起碼也是個江湖大佬的女兒吧?
周芷若呢?連載版中周芷若是周子旺的女兒。周子旺是明教裡的不起眼的一員,他造反稱帝,然後兵敗身亡,估計也就是蝦兵蟹將瞎胡鬧的水平。所以說周芷若是和明教有淵源的,出身是「反賊之後」,天然就和趙敏不對付。
兵敗身亡的反賊之後,這不僅是低到塵埃裡去了,都要低到井裡去了。
出身不好,沒關係,咱努力奮鬥就是了。
但是,周芷若的出場其實就奠定了她一生悲苦的基調。
常遇春是周子旺的手下,他帶著一男一女跑路,男的是周子旺的兒子,被元兵射死了,女的就是周芷若。張三丰出手從元兵手裡救下他們後,看到周芷若趴在船夫屍體上哭。估計船夫也是周子旺的舊部、常遇春的手下,為了掩護周芷若中箭而亡。
周子旺的兒子作為重要人物,當然由武功更高的常遇春來掩護了,可惜還是沒護住。
原文:那女孩約莫十歲左右,衣衫敝舊,赤著雙足,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胚子,坐著只是垂淚。張三丰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我爹爹說我生在湖南芷江,給我取名周芷若。」
後來版本裡,常遇春說周芷若是「漢江船夫的女兒」,但這是常遇春的一面之詞,縱觀全書,關於周芷若是船夫之女,就這一個「證人證言」,擱到現在,這個叫證明效力低下的孤證,是沒法採信的。反正金庸在後來的版本裡,可沒直接說過周芷若是船夫之女。
張三丰聽說這小姑娘名叫周芷若,便心裡瞭然。
要知道,那個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的年代,窮人都沒什么正經名字的,男狗蛋女翠花才正常的。芷若芷若,白芷杜若,沅有芷兮澧有蘭。船夫的女兒叫這個名字?簡直是汙辱張真人的智商。
張真人雖然不拘泥於正邪之分,但還是比較討厭明教(魔教)的,這從他發現常遇春是魔教之人後,有點後悔出手搭救的心理活動就能看出。
窮苦的明教反賊之後,而且還生得極美,這是很不幸的組合。
連載版中,張三丰認為得提防周芷若,否則張無忌就可能重犯張翠山的錯誤。
張翠山犯了什麼錯誤?他和魔教天鷹教教主的女兒殷素素結婚;張無忌重蹈舊轍就是和魔教反賊周子旺的女兒周芷若結婚,
張三丰看破不說破,但是內心肯定不喜歡周芷若的。
可憐周芷若個小人精,當時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高手「常遇春」對張三丰口稱「張真人」,十分尊敬,她還以為自己碰到了命中的貴人了呢,一心想要討好張三丰。
沒錯,當時的周芷若只是名十歲左右的小女孩,本性善良,但她確實已經表現出頗有心計的樣子。從她配合常遇春的表演,之後與張三丰、張無忌的對話,就可以看出她是個很精明的人。
很多人因此而討厭周芷若,認為她不單純。
我卻覺得周芷若很可憐,要不是生活所迫,十歲的少女不是應該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嬌賣萌吃果果嗎?可憐周芷若卻要開始看別人的臉色,一心討好別人。
這種原生態的出身,導致周芷若其實是名可憐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一直活得小心翼翼的人。
周芷若的機巧聰明,是其一貫的本質,只不過黑化前,她主要用這些手段自保,黑化後,主要用這些手段害人。
常遇春接下來要去蝴蝶谷看病,要帶張無忌一起去。常遇春說,張真人若是不放心,他治好病後可以去武當山當人質。
張三丰一代宗師,怎麼會稀罕常遇春呢?常遇春那有自己徒弟的兒子張無忌珍貴呢?再說,張無忌還勾連著謝遜和屠龍刀的秘密。
於是,張三丰表示,張無忌,你帶走,周芷若,歸我。
張三丰認為周芷若是常遇春的主公周子旺之女,比常遇春值錢。
沒想到常遇春重男輕女;或者周芷若本身就不是正室所生,來路不正(這也能解釋為何她小小年紀就得處處看人臉色);又或者常遇春埋怨該死的(周芷若)活著,不該死的(周子旺的兒子)卻死了;不管什麼原因,孤兒周芷若就被自己信賴的常遇春當人質押給了張三丰,而且以後再也沒去找過她。
周芷若被帶上了武當山後,張無忌音訊全無,謝遜也沒出現,張三丰當然不爽了,他就以武當山不便收留為由,把周芷若送去了峨眉。
峨眉就不用了說了,是大家極喜歡的清新文藝範的郭襄郭女俠所創設的門派,但到了滅絕師太這裡,卻不知怎麼成了一堆心理扭曲的婦女扎堆的門派。
滅絕師太性格剛烈到執拗,她能一掌拍死紀曉芙,動輒和人叫板,殺人如喝水,罵人如呼吸。諸多弟子如丁敏君之流能好一些,但也不是良善之輩。
還是小女孩的周芷若要在這樣一群人中討生活、學本領、求上位,能不機靈點、能不示人以強嗎?
當小白兔,分分鐘被吃掉。須知,落後就要挨打,甚至被逐出師門。
連載版裡滅絕師太先後兩任情郎都死於明教之手,所以她對明教怨念深重;而且滅絕師太的哥哥被人殺時,兇手在牆上留名為成昆。當時謝遜殺人時也到處留名成昆,所以,滅絕師太認為是謝遜殺了他哥哥。
如此一來,對於明教教主兼謝遜乾兒子的張無忌,滅絕師太肯定是恨之入骨的。
所以在光明頂,滅絕師太對阻撓她圍剿明教的張無忌欲除之而後快。
在她自己出手失敗以後,她命令對她惟命是從的周芷若殺了張無忌。
原文:周芷若望向師父,只見她神色漠然,既非許可,亦非不準,一剎那間心中轉過了無數念頭:「今日局面已然尷尬無比,張公子如此待我,師父必當我和他私有情弊,從此我便成了峨嵋派的棄徒,成為武林中所不齒的叛逆。大地茫茫,教我到何處去覓歸宿之地?張公子待我不錯,但我決不是存心為了他而背叛師門。」忽聽得滅絕師太厲聲喝道:「芷若,一劍將他殺了!」。
很多人認為這一劍代表著周芷若心狠手辣,根本就不喜歡張無忌,是在利用張無忌。
錯矣。
當時,周芷若還並未傾心於張無忌,只是覺得「張公子待我不錯」;而峨眉派是周芷若的立身之所,她作為一個孤兒,擔心「成了峨嵋派的棄徒,成為武林中所不齒的叛逆。大地茫茫,教我到何處去覓歸宿之地?」
她因為害怕無處容身,也因為多年來對滅絕師太絕對權威的服從,就對「待我不錯」的張無忌刺了一劍。
這當然不是什麼值得提倡的美德善舉,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不曾做過些違心的事情呢?
也因為周芷若良知並未泯滅,她「問心有愧」,所以她下意識地刺偏了。
原文:周芷若手腕發抖,心想:「難道我便刺死了他?」迷迷糊糊之中手腕微側,長劍略偏,嗤的一聲輕響,倚天劍已從張無忌右胸透入。
這一劍沒有刺中張無忌的心,卻刺中了周芷若的心。
一劍之後,周芷若就一直對張無忌「問心有愧」,放不下張無忌了。
再以旁人的視角來看看一劍。
宋青書看到了周芷若對張無忌動了心。
原文:宋青書自見周芷若後,眼光難有片刻離開她身上,雖然常自抑制,不敢多看,以免給人認作輕薄之徒,但周芷若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他無不瞧得清清楚楚,心下明白:「她這一劍刺了之後,不論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從她心上抹去了。」
滅絕師太和丁敏君看到周芷若營私舞弊,沒完全聽從師命。
後來丁敏君逼宮時說就說周芷若這一劍「不痛不癢」。
原文:那日在光明頂上,先師叫你刺他一劍,他居然不閃不避,對你眉花眼笑,而你也對他擠眉弄眼,不痛不癢的輕輕刺了他一下。以倚天劍之利,怎能刺他不死?這中間若無私弊,有誰能信?」
宋青書看得很準,丁敏君也說得很對,周芷若已然因這一劍對張無忌「動了心」、「有了私弊」。
愣頭青宋青書能看到的,小青年丁敏君能看到的,老江湖滅絕師太當然也能看到。
當周芷若愛上張無忌後,張無忌在她心中的分量就越來越重,她其實已經未必願意為了滅絕師太而放棄張無忌了。
當金花婆婆逼周芷若吃下毒藥的時候,周芷若內心的想法就是不願為了師父而欺騙張無忌。
原文:
金花婆婆原本已料到此事,借劍之言也不過是萬一的指望,但聽周芷若如此說,臉上還是掠過一絲失望的神色,突然間厲聲道:「你要保全峨嵋派聲名,便保不住自己性命……」說著從懷中取出一枚丸藥,說道:「這是斷腸裂心的毒藥,你吃了下去,我便救人。」
周芷若想起師父的囑咐,柔腸寸斷,尋思:「師父叫我欺騙張公子,此事我原本幹不了,與其活著受那無窮折磨,還不如就此一死,一了百了,甚麼都不管的乾淨。」當下顫抖著接過毒藥。
在這個時刻,夾雜在滅絕師太和張無忌之間的她已經很難做了,甚至有放棄自己生命的打算。
瞧,被一些人黑成「居心不良、自私自利」的周芷若此時其實看重愛情勝過看重自己的生命。
滅絕師太如果有其他選擇,就不會選已經開始春心萌動、動搖不定的周芷若做革命接班人的。
但一則峨眉弟子確實大都資質平庸、無人可用;二則周芷若對她也算忠心耿耿了(畢竟刺出了一劍);最主要的是滅絕師太不知道周芷若和明教的淵源,認為周芷若也是想要滅絕明教的。
所以,滅絕師太還是把峨眉掌門傳給了周芷若。
也因為滅絕師太對明教對張無忌的刻苦仇恨,再加上滅絕師太也看出了周芷若對張無忌的芳心暗許。為絕後患,滅絕師太讓周芷若發下一個十分惡毒的毒誓,用周芷若的父母、師父、子女來詛咒立誓。
原文:小女子周芷若對天盟誓,日後我若對魔教教主張無忌這淫徒。心存愛慕,倘若和他結成夫婦,我親身父母死在地下,屍骨不得安穩。我師父滅絕師太必成厲鬼,令我一生日夜不安,我若和他生下兒女,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小說裡的世界裡人們都是信奉鬼神輪迴的,周芷若顯然也信這個,要不也不會在武功大成之後,還被殷離的「鬼魂」嚇得酥軟,嚇得落荒而逃。
所以說,以現代人的心態和科學素養來衡量這個毒誓對周芷若的壓力與制約是極不公平的。
這個毒誓和周芷若對張無忌的愛情之間的衝突,就是周芷若此後餘生的主要矛盾、根本矛盾。
在峨眉派多年後,服從、討好滅絕師太已經被訓練成周芷若的本能了,她無法擺脫;但一生中幾乎沒有暖色的周芷若,對於唯一的暖色張無忌也是十分在意看重的。
另外,周芷若認為她和張無忌的結合簡直是有利無害的:青梅竹馬、互有好感、都是明教人、都是教主、都要反元、國讎家恨一起報、搞不好還能做皇后。
周芷若確實是有野心的人,她想出人頭地、想做皇后,這在現在看來算優點,叫「有上進心」。但在一些黑周芷若的人看來這就成了缺點。
你看你看,周芷若很自私,她綁架一心想閒雲野鶴的張無忌,想要做皇帝!
你看我們家敏敏,她甘願拋棄所有,只想和張無忌廝守,這才是純粹的愛情!
對一個人的未來最具決定意義的是一個人的出身,其次是運氣,個人努力相比之下則是最不重要的。
——弗蘭克.奈特
問題是,趙敏之前除了愛情什麼都不缺,所以碰到張無忌能豁得出去,敢於放手一搏,敢於「我偏要勉強」。
再說句誅心的話,身為元朝郡主的趙敏拉攏腐蝕了反抗軍的首領張無忌,讓他無意於稱王稱霸,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朝廷的穩定和諧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吧?
所以,趙敏看似放下一切,實則是政治正確、沒有什麼太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久居朝堂的汝陽王和統帥三軍的王保保才沒有死命阻攔。因為趙敏的父兄知道,趙敏這種行為對大元、對朝廷都是有益的,是在曲線救國。
而問心有愧的周芷若呢?
滅絕師太死後,把峨眉派扔給她,她當時年歲小,武功也不算高,身前是尖酸刻薄的丁敏君和一幫半斤八兩心懷鬼胎的師姐師妹,旁邊是深情款款的三腳貓功夫的武當愣頭青宋青書。拿到屠龍刀倚天劍,振興峨眉,這些任務對於當時的周芷若而言,都太沉重了。
除了中興峨眉之外,作為周子旺的女兒,周芷若的全家都是被蒙古人殺害的,滅門之仇必須報,所以周芷若自始至終都想要驅除胡虜,恢復中華,而最有能力推翻蒙古人的勢力,無疑就是本就和她有淵源的、彼此有好感的張無忌擔任教主的明教。
所以,青梅竹馬、武功高強、寬厚溫柔的張無忌就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暖色和依靠,但偏偏還有滅絕師太逼迫下發的毒誓作梗。
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周芷若都覺得張無忌是自己此生最好的良配,她背負著令人髮指的毒誓之下,最終仍然決意孤注一擲地去愛張無忌。
周芷若的愛不可否認有功利的東西,貌似不如趙敏的愛「純粹」,但芸芸眾生,誰不是愛得有所羈絆有所牽掛?拋下家國一切,痴狂如趙敏者,能有幾人?
論起愛的痴狂,周芷若其實並不輸趙敏。
但因為她出身貧苦,沒有趙敏的貴氣與大方,反而因為自有的根深蒂固的討好型人格,因為在峨眉派練就的示人以強,因為開始就有的「問心有愧」,因為太過自卑,因為瞻前顧後,因為平生最怕被別人恥笑了去,只好愛得隱忍、愛得沉重、愛得沒有安全感。
她把自己僅剩的不多的賭注一點點拋出,一點點幻滅,卻始終沒有勇氣梭哈。
都說周芷若是「事業腦」,其實周芷若是典型的「愛情腦」。
周芷若接手峨眉掌門人之後的表現:下藥迷暈大家,「殺死」殷離,放逐趙敏,嫁禍於趙敏,從倚天劍屠龍刀中拿到秘籍,開始練功。
除了殷離之死,其他在周芷若看來,都是在遵從師命罷了,都是在捍衛自己的愛情與夢想。
罪無可恕,但情有可原。
江湖兒女,誰手上沒點血腥?四女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都殺過人。
只不過周芷若因為「殺了」殷離,所以看上去顯得很壞,但這種壞也是站在男主張無忌的視角去看的,因為殷離是張無忌的表妹,還有些絲絲縷縷的情愫。
周芷若既不能也不想違抗師命,也不願意丟失屬於自己的愛情,哪怕違背曾經發下的毒誓,她也一心一意想要和張無忌成親。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沒有,這本來就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可是周芷若偏偏要勉強,偏偏想要兩全。
她的人生悲劇就此開始。
要實現兩個有衝突有矛盾的目標,還要在江湖這個大染缸裡,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何其艱難?
最終,出身、境遇、環境、教育都不如意、都有短板的周芷若終於不可避免地置身染缸中,慢慢黑化。
到得趙敏「偏要勉強」搶婚一節,雖然我同情周芷若,但也不討厭趙敏,這次搶婚搶得好,是周芷若該受的報應。
一報還一報,騙來的東西總歸是要還的,蒼天可曾繞過誰?
趙敏「偏要勉強」的是愛情,她贏了。
周芷若「偏要勉強」的是宿命,她輸了。
周芷若的一生幾乎沒有暖色,唯一的暖色就是張無忌,所以她其實是非常在意這段感情的。
她的打算估計是中興峨眉,給滅絕師太和峨眉一個交代,然後和張無忌反元抗蒙,雙飛雙宿。
趙敏不跟周芷若搶張無忌,周芷若也和趙敏是天生的仇敵。
何況趙敏還要和周芷若搶老公。
但是請注意搶婚這節的一個細節,張無忌走的時候並沒有悔婚,只是要求延期舉行婚禮。
原文:周芷若霍地住手不攻,說道:「張無忌,你受這妖女迷惑,竟要舍我而去麼?」張無忌道:「芷若,請你諒解我的苦衷。咱倆婚姻之約,張無忌決無反悔,只是稍遲數日……」周芷若冷冷的道:「你去了便休再回來,只盼你日後不要反悔。」
之後,是周芷若自己把事情做絕的,聲稱「和姓張的恩斷義絕」、要「雪今日之辱」。
原文:周芷若霍地伸手扯下遮臉紅巾,朗聲說道:「各位親眼所見,是他負我,非我負他。自今而後,周芷若和姓張的恩斷義絕。」說著揭下頭頂珠冠,伸手抓去,手掌中抓了一把珍珠,拋開鳳冠,雙手一搓,滿掌珍珠盡數成為粉末,簌簌而落,說道:「我周芷若不雪今日之辱,有如此珠。」殷天正、宋遠橋、楊逍等均欲勸慰,要她候張無忌歸來,問明再說,卻見周芷若雙手一扯,嗤的一響,一件繡滿金花的大紅長袍撕成兩片,拋在地下,隨即飛身而起,在半空中輕輕一個轉折,上了屋頂。
越是自卑的人越敏感,激憤之下的周芷若瘋魔了。
進度條過了60%才出場的蒙古郡主在「黑哨」金庸的幫助下,一波操作就帶走了周芷若的愛情、她的野心、她的顏面、她報仇雪恨的寄託所在、她一生中唯一的暖色——張無忌。
周芷若輸得一塌糊塗:愛情沒了,地位沒了,夢想也破滅了。
人慘到這個地步,是什麼事都做的出來的,她自己把自己流放了,她徹底黑化了。
周芷若苦練武功,處心積慮地籌劃了一年,不惜收留人渣宋青書,不惜自毀名譽(成了宋夫人),終於用計重傷了張無忌。
但是世界上有些東西就是不可理喻的,比如感情。眼見就可以報仇雪恨了,周芷若突然下不了手了,這導致她一年來的心血功敗垂成。
她終究還是愛他的呀……
原文:周芷若右手五指跟著便要進襲,其時俞蓮舟被她一腿踢倒,正中穴道,動彈不得,殷梨亭撲上要救援,也已不及,眼見張無忌難逃此劫。周芷若一瞥之下,忽然見到他胸口露出一個傷疤,正是昔日光明頂上自己用倚天劍刺傷的,五指距他胸膛不到半尺,心中柔情忽動,眼眶兒一紅,竟然抓不下去。
事後張無忌為了搭救謝遜之事主動前來找周芷若,並且低聲下氣地央求她一起聯手來破金剛伏魔圈。
這時,周芷若自己說出了自己的「宿命之詞」,竊以為是《倚天屠龍記》裡動人心魄的一段。
原文:周芷若冷笑道:「咱們從前曾有婚姻之約,我丈夫此刻卻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沒傷你性命,旁人定然說我對你舊情猶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罵我不知廉恥、水性楊花。」
張無忌急道:「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旁人言語,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張無忌一呆,接不上口,只道:「你……你……」
剛剛擊敗張無忌獲得「天下第一」的周芷若,應該正是不可一世趾高氣揚之時,加上之前她揚言要「恩斷義絕」、「一雪前辱」的張無忌主動找上門來讓她羞辱,正該敲打質問刁難張無忌才對,為何她會在此時突然說出這樣一句「倘若我問心有愧」的話來呢?
這句話,其實是周芷若對張無忌的示弱和表白了。
素手裂紅裳之後的周芷若公開與張無忌做對,也做了許許多多傷害張無忌的事情。但是周芷若的內心還是深愛著張無忌的,估計她自己也沒發現,直到那一記九陰白骨爪距離張無忌胸口不到半尺時。
獲勝之後,周芷若一時沒了目標,感到無比的空虛和疲憊。
張無忌走後,她一定在心裡將往事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她想起張無忌對她的種種,她想起自己飄零的身世與不堪的境遇,那不可計數的無奈和不忍,千頭萬緒湧上心頭,五味雜陳,難以言說。
這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是周芷若對自己和張無忌恩恩怨怨的總結,也是周芷若在和張無忌「恩斷義絕」之後的第一次表白。
說這句話時,她依稀還殘存著漢水舟上相逢時的期許與忐忑,她在心上人面前那點從來都放不下卻偏要強行掩飾的卑微,有著她對張無忌那句問心無愧的憤懣與委屈,還有著一點點放不下的驕傲與不甘心。
周芷若黑化後何曾這樣和張無忌說過話?她一直都是又冷又硬的,話也不直說,句句都刀光劍影,藏著掖著。
今天我氣也出了,今天我面子也有了,我就想問問你是否對我有情?延期的婚禮是否還可以舉行?
只要你開口,什麼峨眉掌門,什麼天下第一,什麼師父遺命,什麼家仇國恨,我統統都可以拋下,一切都依你。
你進,我陪你刀光血影。
你退,我伴你清茶淡蔬。
此時此地,周芷若,以峨眉掌門、天下第一的身份能說出這樣一句示弱的、小兒女態的話,應該是鼓足了勇氣的。某種意義上,這是周芷若向張無忌最深情的一次表白。
以前她也說過不少情話,還可以說是有功利心,在利用、欺騙張無忌。
可此時此景,周芷若自認已經沒有必要騙張無忌了,所以這句話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一句情話了。
然而,張無忌呢,他顯然準備不足,沒搞明白狀況;也許他搞明白了狀況,但還是一如既往地優柔寡斷,既不接話,也不明確拒絕,只會「你……你……」。
至此,周芷若終於對張無忌絕望了,這個男人像空氣一樣,無可依靠。
所以後來,張無忌對她下跪,她也無動於衷。
但她最終還是去了,哪怕知道救出謝遜可能要拆除她在荒島的陰謀惡行,她還是去了,她不想張無忌為難的。
痴兒,早知如今,何必當初?
我們回到周芷若出場的時候,從張三丰對她沒有好感那時,十歲的周芷若就輸了。
張三丰無疑是《倚天屠龍記》裡武功最高的人,又是男主張無忌的太師父,他看不慣周芷若,就註定了周芷若在這本書裡的悲劇底色了。
書的最後,周芷若自己也終於明白了。
快結尾時,周芷若向張無忌坦白一切時,提到了如果張真人當年把她收入武當,或許一切就大不一樣。這其實已經是在後悔了,有對命運無常的怨恨與不甘,有對師門以及師父的不滿與憤懣。
原文:周芷若低聲道:「張真人送我去峨嵋派,自是為了我好,但如他老人家收留我在武當山上,讓我歸入武當門下,今日一切又是大不相同。唉,恩師對我何嘗不好?可是……可是她逼我罰那些毒誓,要我痛恨明教,要我恨你害你,可是我心中……實在……實在愛你……」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好了,文章寫到這裡,我認為在周芷若心中,最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就是她的愛情,就連光大峨嵋與驅逐韃虜,也都不及也。
可惜了,造化弄人,她不僅遇到了軟弱被動的張無忌,還得罪了兩個她根本無力對抗的大佬:書外的作者金庸,書內的宗師張三丰。
問心有愧周芷若,一言難盡周芷若。
不瞞諸位,當初我看《倚天屠龍記》時,是把周芷若當成和張無忌同等重要的主角來看的,碰到有周芷若的章節,就看得分外認真,她悲隨她悲,她喜隨她喜。
後來看了周海媚主演的那版周芷若,也非常喜歡,覺得那版《倚天屠龍記》劇集裡,周芷若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光芒勝過了張無忌和趙敏等所有人。不信你看本文的配圖大都是周海媚版的周芷若。
這版趙敏的顏值確實輸給了周芷若
新版《倚天屠龍記》讓周海媚演滅絕師太,挺殘酷的,但也符合生活真相。
每個周芷若都會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滅絕師太。
不過周海媚版的滅絕師太也美的滅絕人性啊
最後聲明一下,我不是周粉,也不是周黑,我是屬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那一派。
《倚天》最憐周芷若,可憐的憐,憐惜的憐。
備註:本來只想寫兩千字左右,最後寫了近萬字,畢竟我在和周芷若出場時一般大的年紀(十歲)時就想寫這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