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若,你逃不過丨淺談周芷若與金庸女主定律
文/彼人君
這三個月來,一直在讀簡奧斯汀。
看她筆下的女主角,走馬燈似的上演人生的悲歡離合,同時也佔據著全本書的絕對主角地位。男性在簡的故事裡,往往淪為女主角的陪襯,鮮有達西先生能與伊莉莎白平分秋色的幸運——他們被創造出來的最大價值,就是陪簡的女兒們走上婚姻的聖壇,為一個花好月圓的故事添上最後一筆。
放落了《勸導》,讀簡的日子,也暫且告一段落。手邊是《倚天屠龍記》,於是就順理成章地被勾引走了,一頭又栽進了金庸的江湖裡。
簡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此番重讀《倚天》,男主角張無忌的身影常被我不經心地跳過,目光卻投向了那些與他有著種種糾葛的女子——周芷若、趙敏、小昭、殷離……也是讀簡成痴,明知金庸寫的是男人的武俠,卻總希望他筆下的女子們,除了愛上男主角或被男主角所愛之外,能夠有其它的憑依,讓她們無愧女主角的地位。
男主角張無忌的生命裡,曾有四女同舟。這四個女人,他自認為都是「愛我極深、很想嫁我的」。就算是後世那坐擁七美的韋爵爺,說話的底氣也未必比他足。
貴為明教總教主的小昭,為他做著「丫鬟生涯夢」,等到夢醒了,她也就從書中消失了。
就算是最終舍下了張無忌,去尋那「短命狠心的小鬼」的殷離,說到底還是被同一個男人的愛情,牽絆了一本書。
最終和他在一起的趙敏,本好端端地當著郡主,害著六大派,但見了他後,也就「若為愛情故,一切皆可拋」了。後半本書裡,她的一切動向,全隨張無忌而定——好一個眾星拱月的男主角!
無論金庸把這些女子寫得多麼美好,但她們總是他手下的愛情棋局裡的一子,再也難跳脫。
並不是反對她們愛張無忌。愛不愛是她們的人生選擇,我無權指手畫腳。但以上講的三位女主角,她們的文學生命,在我看來,就是依靠著張無忌而存續的。金庸筆下的女人,和簡筆下的男人,在書中的地位何其相似。
但周芷若與她們都不同。
她獨特到了什麼地步呢——我甚至不想讓她與趙敏、小昭、殷離再比較下去,而要讓她與張無忌一較高低。
當然,這是一場必輸無疑的比賽。
要聊周芷若的角色定位,先要說說《倚天屠龍記》,它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我的理解是兩個字:抗元。
「筆下江湖,意上江山」,這是金庸最出類拔萃處。《倚天屠龍記》寫名劍寶刀,寫英雄美人,寫正邪黑白,但最終旨歸,卻落到了波瀾壯闊的抗元鬥爭上。
我們的男主角張無忌,在全書中做的最重要的兩件大事——救明教,救八大派。明教被武林目為邪魔外道,但它的宗旨卻是反抗蒙元暴政,因教中變亂,又與八大派勢成水火,竟不能貫徹這一宗旨。而張無忌憑藉一身絕世武功與仁愛之心,會當凌絕光明頂,救明教於危亡之中。又從蒙古人手中救出了八大派門人,緩解了武林這兩大勢力的矛盾——明教在張無忌手中,從一盤人人都想往上吐口唾沫的散沙,凝成了一股無後顧之憂,堪稱抗元主力的強大力量。
在書的結尾處,倚天劍和屠龍刀到了張無忌手裡,這個情節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作用。
倚天劍和屠龍刀,自有淵源。它們是郭靖黃蓉抗元事業的象徵。畢竟正史中並無張無忌這號人物,金庸也不好讓他真箇從明教教主升格成了真龍天子,只得讓他把武穆遺書交付傳承給了徐達。這才讓張無忌功成拂衣去,由著朱元璋陳友諒等人來逐鹿中原。
莫被張無忌在愛情上的優柔寡斷迷了眼。作為男主角,他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全書最大的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作者交給他的任務。「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讚譽,他實當得起。
但我們不要忘記,除了張無忌,同時擁有過倚天劍和屠龍刀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我們今天話題的女主角——周芷若。
對於峨嵋弟子來說,從郭靖和黃蓉的女兒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峨眉武學和倚天劍,還有縱使襄陽城破,身死殉國也抹滅不去的英魂遺志——「逐走韃子,光復漢家山河」。
峨嵋弟子,打從一拜入師門,便開始了一段徵程,將光復的使命烙入了骨血。從接下掌門鐵指環的那一刻起,這重擔也就加倍地壓在了周芷若身上。
人們往往認為,在萬安寺那個舉火燎天的夜晚,才是周芷若背負使命的開始。
之前的她,不過是漢水之畔的船家女孩,拜入峨眉門下後,最大的煩憂也不過是丁敏君之流。若不是滅絕身死,她的人生何來如此重擔?
但這並不是起點。
在老版的《倚天屠龍記》中,幾乎是一出場,她就背上了那一生的擔子。
相比於後來那位我們所熟知的漢水船夫,在最初的故事裡,金庸給了周芷若一位不平凡的父親——抗元殉難的義軍首領周子旺。
她的出場,依舊在漢水之濱,但她身後卻是追殺而來的元軍。父親兵敗身死,兄長又慘死於她眼前——與元朝的深仇,就此結下。可以說,芷若的一出場,就和「抗元」脫不開關係了。
漢水,一個「漢」字,值得留意。
但在此後的版本中,金庸輕輕巧巧,便一筆抹了芷若的這段身世——他究竟要幹什麼呢?目前還不太好說。
且讓我們循著芷若的成長軌跡,往下讀去,自見分曉。
縱觀全書周芷若的一路成長,幾可亂真傳統武俠的男主角的人生軌跡——
身世悲慘,自幼背負國恨家仇(雖然這隻專指第一版),
得遇高人相助,拜入武林大派(有沒有想起《碧血劍》中的袁承志),
資質過人(峨眉門下第一,滅絕師太認為她可煉成《九陰真經》),
被託付重任(振興峨眉;驅逐韃虜),
忍辱負重(應對丁敏君與金花婆婆),
終奪回師門秘寶——冰火島上,倚天劍與屠龍刀刀劍互斫,《武穆遺書》與《九陰真經》再見天日之時,也是周芷若在書中最輝煌的時刻。
絕世武學,嶽王兵法——她這一路的艱辛危難,終於有了報償。
「…擇一個心地仁善、赤誠為國的志士,將兵書傳授於他,要他立誓驅除胡虜。那武功秘笈便由你自練…」
師父的臨終之言猶在耳,希望的曙光在眼前冉冉亮起。
此刻是她,而不是男主角張無忌,承載起了全書主題的重量。
倚天屠龍「,屠的就是蒙元這隻盤踞在中原大地上的惡龍。
」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恥辱,人分四等的悲涼,再加上父兄慘死的血海深仇,竟能由她這弱女子洗刷乾淨麼?
周芷若來了,挑戰著金庸女主的命運定律--金書的女主角們,她們在書中的座次,幾乎由不得自己,而是要依恃著她們命定的那個男人。
無論他是劫是緣,掂一掂她在他心裡的輕重,與和他有牽纏的各色女子比一比,才分得出高低上下。
縱使英豪如翠羽黃衫,在金庸筆下,也得屈居於香香公主之後,便是這定律作怪了--誰和男主角糾葛越深,誰戲份越重。
最終和男主角在一起的那一個,更是我們這幫看客眼中的人生贏家,還包郵一個女一號的寶座。她們被金庸創造出來,賦予家世、武功、智慧,以及那無以倫比的美麗,但說到底,她們就像上天要贈予男主角的一份大禮,只等他拱手收下。
任蓉兒怎樣的絕頂聰明,還不是全用來為郭靖打算操持;任趙敏怎樣的金尊玉貴,還不是為張無忌棄家離國;任程靈素怎樣的超然世外,還不是把整條命整顆心都給了胡斐……
這些女人,假若沒有遇上男主角,各自的生命也應十分精彩,但自從金風玉露一相逢,也只好與他同呼吸共命運,讓自己的人生軌跡與他牽纏甚至重合,再也分不開。
但至少,我們的芷若,現在還不是這樣。
但金庸微微一笑。
他就這麼看著這個女人,她在他的筆下,掙扎著,奮鬥著,試圖證明她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負起比嫁給男主角更崇高的使命。
但她依然只是一個女人,對張無忌的感情依舊是她的阿喀琉斯之踵。他利用她這最大的弱點,以及自己身為作者的權利——一次次修改他的作品,而讓她徹底失敗。
金庸開始懲罰她,懲罰她的「僭越」。張無忌的歸宿,峨眉的榮光,抗元的大業,她想要的,卻都讓她用錯誤的方式來拿,自然一樣都拿不到。
她與張無忌訂下了婚約——其實從純理智的角度來說,這婚約並沒錯。
兩人的婚姻,愛情與政治意味並存——明教教主與峨眉掌門的婚約,是正派明教握手言和的最好象徵。這是一杯天下武林都盼著喝下的喜酒,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而張無忌的武功品性,又是她交付武穆遺書與降龍十八掌的最佳人選。他們本可以並肩而立,共同承載起抗元的重任,何況兩人一路行來,溫柔恩愛,張無忌也早把她視作他的正室愛妻。濠州城裡張燈結彩,張三丰親題的「佳兒佳婦」也裝裱好了,她的幸福似乎就在眼前。
只有她知道,這幸福建築在怎樣的基礎之上——那日在冰火島上,殷離殘破的容顏上,劍鋒的寒光閃過,她也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加害殷離,嫁禍趙敏,她說出了第一個謊言,就要用更多的謊來圓。一個個謊言,在她和張無忌之間,埋下一道道裂痕,也一點點毀去了前半本書她在讀者心裡樹立的美好形象。
她的形象不但被毀損,內心也得不到平靜。白日她是那個天人般的周姑娘;但午夜夢回之際,張無忌的搖擺不定,殷離鬼魅般的影子,師父臨死前望著她的雙眼,以及自己當日立下毒誓時的語聲。
她總逃不開這些。而它們日積月累,也就將她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可以說,後半本書的芷若,從內而外散發的,是一股戾氣——從「新婦素手裂紅裳」開始,金庸對她的描寫,非鬼即魅,在屠獅大會上,在張無忌的眼中,她已成了這個模樣——
他初時只道峨嵋派中另有邪門武功,但此時看了她猶如鬼魅的身手,與滅絕師太實是大異其趣,心下隱隱竟起恐懼之感。
範遙忽道:「她是鬼,不是人!」這句話正說中張無忌的心事,不禁身子一顫,若不是廣場上陽光耀眼,四周站滿了人,真要疑心周芷若已死,鬼魂持鞭與殷梨亭相鬥。他生平見識過無數怪異武功,但周芷若這般身法鞭法,如風吹柳絮,水送浮萍,實非人間氣象,霎時間宛如身在夢中,心中一寒:「難道她當真有妖法不成?還是有甚麼怪物附體?」
金庸這一段,寫得真好,也真狠。
比起一個女鬼來,張無忌自然覺得,身邊的趙敏顯得那般地真實而美麗。更何況周芷若做的種種錯事,總有被揭露的一天。到那時,他就是想愛也不敢愛了。
她的幸福,終是如泡沫般破滅。
除了愛情,周芷若在另一塊陣地——復興峨眉上,也是大敗虧輸。
在屠獅大會上,她力壓群雄,當上了武林盟主,表面上風光無限,「峨嵋派武功領袖群倫,蓋過少林武當,成為武林第一大門派」——滅絕師太的心願,似乎轉眼就能達成。
周芷若站在場中,山風吹動衫裙,似乎連她嬌柔的身子也吹得搖搖晃晃,但周圍來自三山五嶽的數千英雄好漢,竟沒一人敢再上前挑戰。
那達摩堂的老僧走了出來,合十說道:「峨嵋派掌門人宋夫人技冠群雄,武功天下第一。有哪一位英雄不服?」
金庸筆下女主,到這一層的,能有幾人?
待到第二日,在渡字輩的三位高僧手下,她自然是不敵的;神秘的黃衫女子,更是讓她顏面掃地,最狠的是那黃衫女子的一句話,竟將她肩上的擔子,她與張無忌並肩而立的憑依奪了去--
黃衫女子躍回松間,向張無忌道:「張教主,屠龍刀和倚天劍就在你們曾待過的小島之上,請你派人去找一找。」張無忌一怔,道:「難道……」黃衫女子道:「這對刀劍以後就由你保管吧!號令天下,驅除胡虜,保障生民,正該善用此刀此劍。」
倚天劍和屠龍刀,金庸終是要給張無忌的,而不是她。
說到底,金庸給她的,都是些水中月,鏡中花。似乎都在她眼前,誰也奪不去。但終不是真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嫌她要得太多:既想走自己的路,又想要男主角的心,魚和熊掌豈可兼得?
他讓她一敗塗地,他也讓她沒資格去要那麼多。先是一筆抹了她與抗元息息相關的身世,讓她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船家女兒,在那場鬧劇般的屠獅大會上,她更成了一位因愛生恨,挾怨報復的小女子。
先是張無忌這般想,
」芷若是一派掌門,千金之體,我這般欺負凌辱於她,怎不叫她切齒惱恨?今日峨嵋派倒行逆施,實皆種因於我…芷若抓住了這個關節,便來誣陷我和敏妹。唉,千錯萬錯,總是那日我在婚禮中舍她而去的不是…」
後來他又讓周芷若親口喝問,「張無忌,你在濠州城棄我而去,可曾想到有今日?」
她這話一出口,我只能搖頭嘆息:毀了,真的毀了!
她千錯萬錯,原來還是因為他。
金庸的新修版,將周芷若全書的所作所為隱去不寫,只留到全書第三十七章處,才由她的心理獨白道出——通篇都是張無忌,讓人讀之鼻酸。
就連書的結尾,金庸也沒放過她。
《倚天》初版,周芷若的結局令人動容,不惜長篇累牘,引述如下,請各位看官原諒:
周芷若刷的一聲,從腰間抽出半截倚天劍,左手握住自己頭上一把青絲,回劍一掠,萬縷柔絲竟是一劍割斷。眾人都吃了一驚,齊道:「你——你——」周芷若道:「我罪孽深重,早有落髮出家之意,張教主,我問你,你曾答應過我,我有一事求你,你務須做到,是也不是?」
.
周芷若與本門弟子也拜過了,除下手上的鐵指環,轉身說道:「張無忌張教主,峨嵋第四代掌門人周芷若,謹將掌門之位,傳授於你。」
.
張三丰一怔之下,突然哈哈大笑,聲震屋瓦,說道:「周姑娘,真有你的。單憑你這一手,便不枉了滅絕師太的託付之重。峨嵋派交在無忌手中,發揚光大,那是的了。」周芷若從懷中取出一本黃紙薄本,連著兩截倚天劍的斷劍,交給無忌,說道:「這是郭女俠手書的本門武學,劍掌精義,盡在其中。」
.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周芷若削髮為尼,不問世事,自此一盞青燈,長伴古佛。
何等乾淨利落,就算前文她敗得再慘再難看,也都在這最後一局扳了回來。
她依舊是她,那個有資格與張無忌一較高低的女子。斷,舍,離,她拋去了與張無忌的千般糾葛,但卻贏得了金庸女主角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初版周芷若珠玉在前,再讀三聯版,新修版,不由得心傷。
三聯版:
忽聽得窗外有人格格輕笑,說道:「無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聲音。張無忌凝神寫信,竟不知她何時來到窗外。
窗子緩緩推開,周芷若一張俏臉似笑非笑的現在燭光之下。張無忌驚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麼了?」周芷若微笑道:「這時候我還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趙家妹子拜堂成親,只怕我便想到了。」
張無忌回頭向趙敏瞧了一眼,又回頭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時之間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憂,手一顫,一枝筆掉在桌上。
新修版:
周芷若緩緩地道:「一報還一報!那日在濠州,趙敏不讓你跟我成親。此後你到蒙古,儘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趙敏在一起,卻不能拜堂成親。」張無忌一驚,問道:「那為什麼?」周芷若道:「這不違背俠義之道吧?」
張無忌道:「不拜堂成親,自然不違背俠義之道。我跟你本來有婚姻之約,後來可也沒拜堂成親。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後,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張無忌奇道:「你這樣跟我們為難,有什麼用意?」周芷若嫣然一笑,說道:「你們儘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這就夠了。」說著身形晃動,飄然遠去,沒人黑暗之中。
金庸終是用他的筆,殺死了那個獨特的周芷若。可憐她苦苦掙扎,終究還是被金庸,寫成了繞著張無忌轉的小女子。
惜哉,芷若!
簡書 & 新浪微博@彼人君,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授權。
聽說,喜歡一篇文章的最高境界,就是給作者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