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還原歷史名人的真實性格狀態,詮釋「亂世出英雄」的真正含義。
來源:傳媒內參影視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
作為陝西文化的金字招牌,由著名作家孫皓暉的歷史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即將再度回歸。
這部歷史大戲,講述了在第二部《縱橫》之後,秦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達五十六年的君王秦昭襄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和其舅魏冉的扶植下,從稚嫩的年輕君王到威震天下真正王者的成長過程,鋪展了秦國由一個勢力一般的二流強國,一躍崛起為傲世諸侯列國的超級大國的雄壯歷史。
整部劇中不僅宣太后、縱橫家蘇秦等仍然有著眾多戲份,「戰神」白起也將橫空而出。一部《崛起》也將拉開八十六年後嬴政統一中國之霸業的宏大序幕。
戲骨壓陣演繹璀璨歷史名人
《大秦帝國之崛起》除了保留導演丁黑等主創陣容以外,在演員陣容方面延續了前兩部大量啟動實力派演員的風格,包括金雞獎影后寧靜、當紅明星張博、實力派影星邢佳棟等都在劇中飾演不同的重要角色。
而根據西漢人劉向所輯《戰國策》33卷中,在這個縱橫捭闔的時代出場人物則更是多達600餘人,縱使《大秦帝國之崛起》只是截取從秦昭王即位後的幾十年歷史,但競相登場的歷史名人也不在少數,除了臨朝稱制四十一年的宣太后、霸道總裁秦昭襄王以外,諸多在青史留名的歷史名人也競相亮相。
從戰神白起,到縱橫大家蘇秦、老將廉頗、名士藺相如以及戰國四公子魚貫而出,《崛起》以完整的筆觸將諸侯、學者、隱士、縱橫家、遊士、俠客、兵家、名將的形象都鮮活生動,飽滿濃豔的完整呈現。
在禮崩樂壞的大背景之下,各國戰事外交改革變法之頻繁,刺激了名士將相、下層卿士為功名利祿改換門庭、權力嬗代,志向高遠的雄主為問鼎天下而縱橫捭闔,《崛起》通過完整的還原這些歷史名人的真實性格狀態,完整的詮釋了「亂世出英雄」的真正含義。
嚴謹考證還原歷史真相原貌
《大秦帝國》系列從第一部就被業界公認為圈內所罕見的品質歷史正劇的重要原因,正是主創人員嚴謹的歷史觀。
事實上,原著《大秦帝國》也正是以史實考證嚴謹、內容深邃宏偉的風格連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等重量級大獎。
電視劇的主創人員在對《大秦帝國》進行改編時,也是在充分尊重原著和歷史的基礎上完成藝術化的處理,將充滿精神神力的「大秦」完整展現。
除了聘請秦文化禮儀專家從風俗禮制、人物儀態、舉手投足、文言對話等各方面對演員進行培訓,真實還原當時從人物的著裝束髮、交往禮節等細節狀態之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團隊對於細節的考究和史實的精益求精,並不會單純為了觀眾的趣味點而戲說。
最為典型的則是對於戰國兩大名士蘇秦和張儀鬥法博弈的撥亂反正。雖然有關於張儀、蘇秦兩大縱橫家以三寸不爛之舌平定天下的傳說故事有很多,但根據《睡虎地秦簡》、《戰國縱橫家書》等史料佐證這兩個被訛傳訛當作鬼谷子門下師兄弟的蘇秦、張儀其實並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照面,也更加談不上有過神乎其神的鬥法。
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對於這兩大縱橫家的呈現則是以張儀已與公孫衍上演合縱連橫,蘇秦掛六國相印赴齊「死間」,上演最最古老的無間道,最後在車裂中結束了傳奇一生的手法來還原歷史。
可以說,《大秦帝國之縱橫》以儘可能完整忠實的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在這片社會土壤之上生長的具備當時社會性格的歷史人物。
通過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時代烙印,完整的還原兩千多年前影響至今的大秦文化,也彰顯了《大秦帝國之崛起》作為一部歷史正劇的時代品格、美學氣質與史詩意韻。
謀略詭譎再現跌宕起伏
從史學角度而言,戰國時期無論是從思想、文化還是軍事等各方面,都是最為星光璀璨的一段。那是諸子百家放言、士子縱橫天下的時代,那是群雄並起大無畏的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裡,每一個人物都迸發出絢爛奪目的光彩。
作為「戰國時代」,這個時期並不會缺少「武」的殘酷和激烈。僅以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期間,秦國東徵戰役就不在少數,《崛起》以大量電影的拍攝手法,再現了名將白起發動的伊闕、郢都、華陽、長平四大戰役的龐大戰爭場面,歷史的厚重感和戰爭的慘烈性在《崛起》中演繹到極致,堪稱冷兵器時代的教科書。
在「智」方面諸多名士也不遑多讓,除了廟堂之上的權位之爭、利益平衡之外,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謀略攻伐之驚心動魄讓後世都嘆為觀止。
如今大家所熟悉的諸如雞鳴狗盜、毛遂自薦、完璧歸趙這些成語背後,匯聚的都是一段段風起雲湧、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這一步一驚心的劇情跌宕起伏之中,觀眾所能領略到的,則是滿滿的歷史厚重感。
點擊「閱讀原文」穿越秦國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傳媒內參TV+研究群,要實名(註明姓名、工作單位)才能加入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