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地為牢的贍養:91歲老人禁錮在養老院5年,一度想吃安眠藥輕生

2020-12-28 培dada看眾生

贍養老人是我們每個為人子女義不容辭的義務,可是對於「贍養」一詞,很多子女僅僅認為老人能吃飽、穿暖就是贍養,保障老人基本的生活就是盡孝心,可在很多情況下,事實並非如此,老人也有精神需求和自由的權利。

上海91歲的孫奶奶2015年不慎在家摔傷後,孫奶奶康復出院就被三子一女強制送到了養老院,美其名曰讓老母親能得到更加周到的照顧,甚至還和養老院籤訂安全協議,不允許老人獨自外出,結果從2015年至今的5年裡,養老院成了孫奶奶的牢房,即使自己身體硬朗,卻有家不能回,為了擺脫這種孤寂的生活,孫奶奶一度想吃安眠藥自尋短見。

看到這就令人不得不深思,將老母親送到養老院「坐牢」,這究竟是不是對母親的盡孝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養老院的名字裡面有「養老」二字,但這二字的含義還是比較淺薄,僅僅停留在維持老人生存需求層面上,至於老人的其他需求則往往很難滿足。

子女花錢將父母送到養老院,雖然有各種讓人理解的理由,但從本質上說來,子女是花錢買贍養和孝心,讓外部養老機構替自己履行義務,從而可以讓自己得到解脫,似乎這是一種雙贏合作,養老院得到了利益,子女免去了贍養的勞煩,可這一切最終卻是需要由老人來承受和買單。

將心比心,市面上有很多託兒所等機構,父母每天都迫不及待去接孩子,有條件的甚至請私人保姆在家照顧小孩,以便於自己能每天看到孩子,但反觀養老院,子女會把定期去養老院看望父母當成是一種負擔,並不是從內心自發地想去探望,而是一種道德和輿論壓力下的被迫行為,所以民間也就有一種通俗的說話:一個母親能養活10個子女,而10個子女卻不一定能養活一個母親。

孫奶奶拿出平時積攢的兩瓶安眠藥,哭訴自己平時在養老院太過苦悶,這種坐牢的日子讓她一度想一走了之,自己住了五十多年的家不能回,卻只能每天待在這種「牢房」,從老人在紙條上寫下的內心獨白,我們作為旁觀者都能很強烈地感受到老人那顆因苦悶而痛苦不堪的心,我們何曾想到,不自由母寧死的口號竟然在養老院真實上演了。

老人的四個子女肯定正在享受生活的美好,自己的老母親卻在每天備受煎熬,老人的要求並不過分,自己有手有腳,出院後身體硬朗,自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老人想念自己居住了五十多年的房間,思念房間裡面掛著自己去世丈夫的相片,看到這讓人的心都有一種揪起來的感覺。

有人想不明白一般老人在家也很少出門,在養老院還有專人伺候,居住條件不錯,飲食起居也能得到按時保障,怎麼就不如自己的小破屋了?其實我們之所以無法理解老人的想法,源於彼此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立場不同。

子女單單從老人生存保障上去考慮,而人老了更多的是需要一種精神歸屬感,或者說需要精神寄託,自己的老房子雖然不如養老院舒適,但是那裡有幾十年的生活記憶和氣息,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生活意義,待在自己熟悉的房間裡,看著自己從年輕到老年的物品,房子和物品承載了老人一生的生活場景,讓人有一種「家」的回歸感和親近感,但是養老院呢?再豪華的裝修也不過是空洞的房子,人來人往充滿著忙碌的商業氣息,沒有絲毫生活的印記可供老人回憶,這就是家和養老院的區別,正因為此,很多老人對於自己養老的歸宿有這麼一種堅持的說法: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年紀越大,對家的執著也就越深,作為子女需要全面考慮到老人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自己的父母是活生生的人,並不是一日三餐吃飽就沒事的動物,老人的自由權應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不能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去犧牲父母的自由,在老人身體能獨自自理生活的時候,這種強制扭送養老院的行為恐怕只是一種畫地為牢的禁錮,與贍養很難直接劃上等號。

有句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句話在多子女的家庭體現得尤為明顯,對於為什麼不顧老人苦苦哀求,非要將老人送到養老院,老人子女下面一番回應就讓人嗅到不一樣的感覺。

大兒子:「我媽媽現在這個狀況不是很合適回家,如果她獨自住在家裡,我們子女是絕對不放心的。」

二兒子:「別聽我媽的,她已經是90歲的人了,腦子不清醒。如果回去可以,幾個子女一人一個月,這是我和他們說的,有誰同意?大家都負不起這個責任的。」

從這兩個兒子的回應中答案就一目了然了,不放心老母親回家獨自生活只是一個託辭,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子女各自的小算盤在作祟,大家都害怕伺候贍養老人,畢竟相比於每個子女輪流照顧一個月,送到養老院是最減輕自己負擔的選擇。

如果老人能得知自己子女如此看待自己的養老問題,想必老人必定十分傷心,在老人的心中,四個子女是自己一生的驕傲,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心中最牽掛的孩子,然而,在子女眼中,老母親的贍養卻成沉重的負擔,對於盡孝,每個子女都只盯著屬於自己的那四分之一的責任,劃清責任的界限,算計得分毫不差,不得不說,老人不會想到讓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子女卻有一天成為自己的悲哀,含辛茹苦將子女養大成人後,自己竟然成了每個子女唯恐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著實令人心寒。

就事論事,老人有自己的自由權,子女如此禁錮老母親的自由,於情於法都站不住腳,僅僅是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就和養老院聯手禁錮老人,子女的自私被暴露得一覽無餘,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再者,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贍養父母應該內化成自己自主的行為,這是反哺父母養育之恩的應有之義,也是對自己下一代最好的現身說法,不要因為一己私利,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無法後悔的現實。

你們如何看待老人四個子女將其禁錮在養老院的做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91歲老人「我想回家」不該成奢望
    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孫奶奶還拿出兩個小瓶子,裡面都是她平時攢下來的安眠藥。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孫奶奶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多年前老伴去世後,她便獨自居住。
  • 4子女為老人安全將91歲母親送到養老院,老人說自己像「犯人」
    孫奶奶今年91歲了,她有3子1女,老伴已經去世,她一直自己住。但是,自從在2015年她在家摔跤之後,為了她的安全考慮,她的子女們就把她送到了養老院,到現在已經5年了。這5年間,老人的子女們會經常來探望她,也會給她送保健品之類的,還會經常把老人的衣服帶回家去洗。
  • 91歲老人哭訴被兒女送去養老院:我有錢,我不是犯人,我要回家
    視頻中的老奶奶今年91歲了,是一位離退休老幹部,幾年前因為摔了一跤,被兒女送進了療養院,就這樣一住就是六年,可是老人始終惦記著要回自己的家。 老人說自己有一套兩室一廳房子,住了50多年了,特別有感情,家裡朝陽的大客廳裡還掛著自己老伴的照片,想想就感覺很親切,自己就盼著能回家。
  • 91歲老人被4個子女送進養老院,哭訴只想回家!一張...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 孫奶奶還拿出兩個小瓶子,裡面都是她平時攢下來的安眠藥。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 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
  • 91歲老人哭訴被子女關在養老院,這張小紙條更讓人...
    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孫奶奶還拿出兩個小瓶子,裡面都是她平時攢下來的安眠藥。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
  • 子女為自己的自由剝奪她的自由,被「困」養老院的老人如何回家?
    「求求你,救救我吧,我想回家……」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她立馬提出了幫她回家的請求。2015年,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受傷,隨後被子女送到醫院救治,出院後她就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幾個月後,孫奶奶的身體完全康復,她想回家居住,沒想到卻遭到了子女的堅決反對。5年來,孫奶奶越來越苦悶,她感覺子女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剝奪了她的自由。
  • 《喜喪》:86歲老人服藥自殺,6個子女、無人贍養,原因讓人深思
    進養老院的前一天晚上,86歲的老人服藥自殺,她有6個子女,竟沒有一人贍養她,晚年獨守空房,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電影《喜喪》也側面的反應了現代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窘境,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部悽慘卻又現實的電影。《喜喪》是一部由張濤執導,鬱鳳雲、王士蘭、李寶明、阮鳳鳴等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該片於 2016年7月中國上映。
  • 92歲「編花環的女孩」?上海有座神奇養老院,老人扮演世界名畫人物...
    人活到90歲,住進了養老院,還能做什麼?還可以玩Cosplay(角色扮演),可以坐著旋轉木馬吃棉花糖,可以乘著小火車去看風光明媚。在上海,有這樣一座神奇的養老院,住在這裡的老人們會刷抖音,會編美篇,對各種年輕人愛玩的新鮮玩意兒司空見慣,面對鏡頭稀鬆平常。最近,他們拍攝了一組《老人版名畫Cosplay》,在抖音上徹底火了。
  • 青島一小夥深夜服下百片安眠藥 跳海輕生又後悔遂報警求助
    半島記者 孫桂東6月22日晚11時許,20歲的小夥子宋毅(化名)。因工作不順產生輕生念頭,欲在八水河景區的海邊跳海自殺,當一隻腿邁入水裡後突然後悔,放棄自殺念頭。但因岸邊太陡無力上岸,遂報警求助。近年來,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有些人因工作、感情等問題產生輕生想法,嶗山警方已救助多起輕生案例。6月18日上午,嶗山警方相繼接報轄區某咖啡店員工在朋友圈留言割腕自殺和某小學家長吃安眠藥自殺兩起警情。
  • 瀋陽一72歲老人因偷吃養老院室友餅乾,被對方用拐杖打死
    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孤寡老人年紀大了以後是沒人贍養的,對於這樣的老人,最好的安身之處就是養老院。在養老院裡有很多年紀相仿的老人,在裡面大家可以一起安度晚年,其實也是挺不錯的。但是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會有矛盾。
  • 春樹律師葛樹春:拒不贍養老人可能會構成遺棄罪
    近日,網傳湖南省 武岡市一名老人因身患癌症,子女不在身邊,他挖坑等死。有媒體從武岡市委宣傳部獲悉,確有此事。該市鄧家鋪鎮某村一名79歲老人,因身患淋巴癌,多次治療沒有治好,身體很疼痛,其不想連累子女,所以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 老人要去養老院,兒子害怕被罵不孝不肯送,老人假摔騙兒子
    看來一期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店長黃渤自曝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曾經走失,又死活安排不了阿姨,為了讓父親得到周全的照料,他想將父親送去養老院,可這並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事,他害怕道德的譴責,旁人會說,黃渤的父親都被送到了養老院,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黃渤不孝順啊?
  •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喬志峰 最近的熱播劇《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爸爸跳樓,奶奶失去兒子,蔣媽媽重獲新生,建議將奶奶送到養老院。此劇情也引發了廣泛探討。
  • 贍養父母必須把他們送去養老院?面對生活,陪伴與工作總難兩全
    可養老不能局限於讓老人吃飽喝足,在衣食無憂之外,做兒女的更應該關注老人的精神生活。而這一點,恰恰是現代社會中年輕人很難滿足老人的。7月9日,河南周口,47歲的胡雙喜每天帶著80歲的母親跑出租,在車上後座張貼告示「因母親年邁無人照顧佔用前座,請體諒謝謝!」胡師傅說,母親患有老年痴呆,妻子在市場打工,女兒在讀書,只能將母親帶在身邊。每天10點就收車,定時會帶母親下車走動。胡師傅就這麼一路帶著母親風雨無阻,雖然母親已經記不得兒子,但胡師傅臉上一直掛著笑臉。
  • 「求求你,救救我吧,我想回家……」上海九旬老人哭訴被子女「關...
    「求求你,救救我吧, 我想回家……」 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 見到記者 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
  • 【64歲老人寒夜遭遺棄】家人或面臨3年監禁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1日報導,一名64歲的巴西老人在寒夜裡遭遺棄,其家人或將面臨3年監禁。
  • 襄陽:化解贍養糾紛 喚回久違親情
    近日,在市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家調委」)、歐廟鎮婦聯、某村委會的調解下,一起贍養老人糾紛案成功調解,當事人陳老太一家連連向調解員表示感謝。因贍養起糾紛年過九旬的陳老太有五個子女,老伴去世多年。現在,陳老太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人贍養,兩個兒子卻因既往瑣事不斷推諉,不願履行贍養義務。
  • 內容太過真實:老人兒女成群,卻無人贍養,葬禮上跳豔舞
    通俗解釋就是,家中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亡故,如果死者德高望重、福壽雙全、家族興旺,那老人的葬禮就是喜喪。兒孫們不會太過悲傷,而是大擺宴席,歡歡喜喜舉辦喪事。現實生活中,很多葬禮也都舉辦得熱熱鬧鬧的。只可惜,喜的只有「甩掉包袱」的兒孫。2015年,張濤執導並編劇了電影《喜喪》。
  • 81歲老戲骨夏萍去世,跌倒2天才被發現,子女不孝被迫住養老院
    夏萍可以說這一生的事業輝煌無比,但感情上的她一度不順,甚至晚年生活被子女嫌棄,最終在養老院悽涼離世。1937年的夏萍出生在香港,原名盧少萍,在她18歲的時候便成為了一名演員,年輕的時候的她是個劍眉星目的大美女,也常常因為自身的獨特氣質接到主角的劇本,但是在她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也只能做配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