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一期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店長黃渤自曝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曾經走失,又死活安排不了阿姨,為了讓父親得到周全的照料,他想將父親送去養老院,可這並不是有錢就能辦到的事,他害怕道德的譴責,旁人會說,黃渤的父親都被送到了養老院,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黃渤不孝順啊?
將老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嗎?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我的姥姥和三姑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深知照顧這類病人的困難,因此想就這個問題談一談,到底該不該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01為什麼人們不接受送老人去養老院
中國人對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在認知上有一定的誤區,很多人認為養兒防老就是父母老了,做子女的要在身邊端茶倒水的伺候,老人過世後,讓老人入土為安,這才是盡孝。
事實上,當下社會讓子女不工作,陪伴在老人身邊,照顧老人,是非常不現實的,當然,若是農村全職的家庭主婦是可以做到的,但非常辛苦。
我的姥姥生育了三個女兒,上了年紀後,就輪流在三個女兒家中居住,姥姥80歲左右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患者連自己的子女都不認識,不會說話,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俗稱老年性痴呆。
那年我讀大一,放寒假的時候回家,一家人圍坐在桌旁準備吃早飯,姥姥突然用筷子夾餐桌上的「花」(餐桌上的圖案),把嘴巴裡送,我制止她,她就一個勁地和我傻笑。我將油條遞到姥姥手裡,她卻不吃,兩隻手使勁地在油條上蹭,蹭得兩隻手上全都是油,然後往頭髮上塗抹。聽媽媽說姥姥年輕的時候就愛美,患上了老年痴呆依然不忘美。
媽媽是個家庭主婦,每天都要花大部分時間照顧姥姥和姥爺,姥爺癱瘓在床,姥姥腿腳不好,還痴呆了,兩位老人吃飯完全靠喂,還要給他們換尿片,翻身擦洗身體,非常辛苦。照顧兩位老人兩年,老人在同一天去世了(相隔不足兩個小時),就如他們生前說的,要走一起走,不給女兒們添負擔了。
我的三姑健在,今年才59歲,但已經患病三年了,三年多前,三姑父自殺,給三姑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從那以後三姑就變得有些傻,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時而記得時而不記得,洗完澡,經常不穿衣服就出來,方便的時候也不去廁所,就在院子裡解決,有的時候還會突然脾氣暴躁,拿起剪刀、棍子就要打人。
三姑有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既要工作,照顧孩子,又要贍養老媽,日子過得很不舒心,親戚朋友也會說三道四,說兩個兒子、兒媳對老人照顧得不周到,我媽媽卻很理解,她深知照顧老年痴呆的老人是多麼不容易,何況三姑還不到60歲,不知道要照顧多久,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又這麼大,很不容易。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年輕人,既要生活,又要照顧老人,往往分身乏術,所謂的盡孝應該是讓老人享受好的晚年生活,而不是以是否親歷親為作為標準,若將老人送到養老院,老人能在養老院得到很好的照顧,豈不比在家裡無人照看好得多嗎?
02老人去養老院到底好不好
老人去養老院到底好不好?這取決於老人自己。我姨奶今年70多歲了,與兒子一家三口共同居住,平時兒子、兒媳上班,孫子上學,一個人在家也過得自在。因為疫情,兒子一家三口在家裡呆了三四個月,大家同處一室,矛盾逐漸顯露出來,老人看不慣兒媳管孫子,覺得兒媳太嚴厲,可又不要插手,只能自己生悶氣。
一天,姨奶向兒子提出要去養老院,兒子、兒媳不同意,他們覺得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就如同把老人趕出家門,是大不孝。姨奶見當面直言不行,就另外生出一個計策,趁著兒子上班,假裝自己摔倒在家中,然後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摔倒了,起不來了。
兒子火急火燎地從單位趕回來,看到老母親就坐在地上,哪裡都沒有摔壞。姨奶藉此機會對兒子進行攻心,萬一哪一天自己要摔死在家裡都沒有人知道,要是去了養老院,就不會沒人發現。
兒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母親的用意,但還是猶豫不決,姨奶便提出先去養老院試住,住進去之後就不再出來,催促兒子趕緊交錢。事先說明一下,姨奶有退休金,加上自己早年做生意,有一定的儲蓄,但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不是太好,把錢全交給了兒子保管。
我們經常說孝順老人,何為孝順?我認為順著老人的意思就是孝順,所以說,送老人去養老院好不好,關鍵在於老人自己,若他喜歡養老院的生活,能結交同齡朋友,有共同話題,其實也不為一種不錯的老年生活,不一定非要居家養老。
中國的老齡化會越來越嚴重,養老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問題,改變傳統觀念,順著老人的意願,讓老人的晚年得到更好的照顧,就是最大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