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021-02-08 活法


儒家強調的是真誠。任何事情,都應該「師出有名」。


如果「師出無名」而憑藉一己好惡做出判斷,就不太可能取得成功。


本文節選自陳綺萍《真假孔子》。

文丨陳綺萍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

子路問:「如果衛國國君請夫子去主持國政,夫子想從哪兒著手?」

孔子說:「首先幫助國君像個國君,父親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

子路說:「有這個必要嗎?夫子太迂腐了!為何要先正名?」

孔子說:「怎麼這樣粗野,仲由呀!

一個有智慧的人對於自己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思而後言,不會遽然妄下判斷。

為政者要是名不副實,說起話來就不會理直氣壯;

說話不能理直氣壯,做事就不會順遂;

做事不會順遂,就不能正常教化禮樂;

不能正常教化禮樂,刑罰施行就會失當;

刑罰施行失當,人民言行舉止就不知所措。

所以有智慧的人為政,首先要做到人人名副其實,然後才可以言,可以行。

有智慧的人對於自己說的任何一句話,都不可以苟且隨便啊!」

本意緣由:

衛國國君靈公夫人南子,好淫,與嬖臣彌子瑕有染。

兒子蒯聵欲殺之,遭驅逐國外。

靈公死,立蒯聵之子為衛出公。

蒯聵回國欲與兒子爭奪權位。

是時,衛出公派人請孔子為政。

子路迷惑,乃有本章出現。


人,是群體動物。欲相安,必具若干條件。

 首要在「正名」,即「名副其實」。

人倫有五,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名。

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順;

兄友弟恭;朋友義,就是各自的實。

名正,實符,國泰民安;反之,國破家亡。

一、弟子子張性格好高騖遠,誤認達人即聞(名)人。

夫子告以二者差異,達人視富貴如浮雲,人生態度,有所為,有所不為。

聞(名)人,外表扮成好人、仁人,行起來唯利是圖。

前者名副其實;後者名不副實。

二、人的稱謂,要如其分。

衛靈公夫人南子,因對方身份而出現不同的稱謂。

國君稱她為夫人,自稱為小童……名實相符;相悖,危。

如有人稱別人妻子為老婆,就成了社會問題。

三、紫與朱相似,但不相同。

鄭聲與雅樂,雖都是音樂,卻有雅俗之分。

自有人類以來,這種似是而非,混淆是非、善惡的新聞,無日無之。

而到了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今天,更是助長這歪風盛行。

《金瓶梅》裡的西門慶,便是掛著善人招牌行強奪拐騙之勾當的地方名人。

四、孔子講人際關係,採互重、互敬,是名實相符的相對主義。

即君(領導)先要求自己「克己復禮」待臣,然後才能感化臣子以忠回報;

父先以慈待子女,子女才會因感恩回報以孝;

夫先以義待妻,妻則以情回饋;

兄友而後弟恭;朋友以義互存。


《禮記·曲禮》的「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即是孔子貴平等思想的歸納。

漢董仲舒為了討好皇帝,卻擅自改用「三綱」思想,把臣、子的義務絕對化,而君、父卻不承擔任何道德約束。

孔子努力倡導的「名副其實」的權利與義務對等關係,從此壽終正寢。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成聊備一格的具文。

「正名」是孔子遺留給子孫各守其分的倫理規範,卻不幸成了他的預言:

人人名副其實,國家興盛,百姓豐衣足食;

相反,國亂民困。春秋、戰國、秦朝,是亂世,人民賤如螞蟻。

進入漢朝初期,漢高祖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節用愛民,乃有文景盛世。

黃巾之亂,漢亡,三國興,乃至魏、晉、南北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證據。

循史而下,莫不因名不副實而禍患不斷,唯到了唐初李世民,重正名,乃有「貞觀盛世」。

而魏徵的「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貞觀政要·論任賢》)的一席話,

道出能成為盛世,端賴「君君(君待臣以禮),才有臣臣(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名副其實」。

本文選自《真假孔子》

陳綺萍丨著

東方出版社丨出版


傅佩榮丨著

東方出版社丨出版

< 以上圖書在微店均有銷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輕鬆購買> 

本期編輯:花尚君

 審     校:相     松

本文版權歸東方出版社所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談談對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理解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我認為當今這個世界的局面很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的時候想了解當今這個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從春秋戰國的許多事例當中會有啟發和借鑑!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徵伐,互相口誅筆伐,都說春秋無義戰!
  • 名不正則言不順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If names be not correct, languag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th of things.
  • 名不正則言不順,改名會影響我們的人生運勢嗎?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改名真的會影響我們的人生運勢嗎?一起來了解看看。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就是名字只是一個人的身份符號,真的會影響運勢嗎?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名字當中都暗藏著陰陽五行,也就是木、火、土、金、水。而且每一種五行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它們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會具有吉兇的分別。而且自然界中的「數」也有吉兇的意義,對人的姓名也是有影響。
  • 金鷹獎聲明清理刷票:趙麗穎重回第一,宋茜或將成最尷尬金鷹女神
    對於宋茜成為此次的金鷹女神,網友一直是不認可的,認為其「名不正,言不順」,雖然宋茜前段時間憑藉《下一站幸福》逆風翻盤,演技上留下了不錯的口碑,網上熱度很高,但是與趙麗穎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10月15日,金鷹獎組委會發布一則聲明,該聲明表示觀眾最喜愛的男、女演員獎存在著水票的現象,並且針對這些水票要清理刷票,在此次清票中,宋茜所受到的衝擊是最大的,作為榜首的她清理刷票之後排名直接下降到第三,從九十多萬票到三十多萬票,也不知道是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