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全國三成,多部京產影片登頂票房紀錄

2021-01-17 京報網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聚焦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全國文化中心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取得新成效。1月13日,在「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上,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在2019年達到9.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個百分點,始終居全國首位。

政策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人民大學和新華社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文化消費指數及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中,北京「十三五」期間連年蟬聯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2849.7億元、增加值3318.4億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7倍。

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系列政策的保駕護航。僅市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北京在三年時間就出臺了51項政策,形成了「1+N+X」的政策體系。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出臺了「北京文化28條」,幫助網絡視聽、文藝演出、廣播電視等行業抵禦疫情衝擊。去年1-11月,北京的內容創作生產領域同比增長了38.1%,顯示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4872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413家。去年,完美世界、光線傳媒、保利文化3家企業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歌華傳媒、北京演藝集團等4家企業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北京入選企業總數居全國首位。其中,完美世界自2011年至今已是第9次登榜。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的營收與淨利潤已雙雙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

「文化+」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五年來,北京市大力實施「文化+」戰略,積極培育文化新業態、新模式,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十三五」期末,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到全國三成。其中,中文在線2015年1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數字出版第一股」,「十三五」期間實現收入增長156%,服務用戶增長200%。這樣的發展離不開「文化+金融」戰略的引領,「優政策、搭平臺、建體系、強服務」的文化金融融合北京模式已經結出碩果。

北京還圍繞「文化+科技」出臺專項政策,建設國家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推動5G、大數據、AR、VR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不斷打造文化新產品、新體驗,科技正在為文化產業迭代裝上「加速器」。例如,作為全球領先的短視頻社交平臺,快手APP日活用戶已突破3億,庫存短視頻內容超過260億條,近五年來,快手積極打造線上數字文化產業,形成了涵蓋歌曲、舞蹈、戲曲、民樂等八個品類的文化演出直播業態。

「十三五」期間,北京還順利完成了文化和旅遊部門機構改革,推出「漫步北京」「北京禮物」「暢遊京郊」「最美鄉村民宿」等系列文旅精品。不斷更新的「網紅打卡地」榜單,正在成為北京市民的文旅消費新指南。

城市文化新地標不斷湧現

在空中庭院遠眺CBD,到木木美術館看一場展覽,逛文創市集感受國潮風……有著600年歷史的隆福寺從沉睡中甦醒,成為北京近兩年來最具人氣的文化園區。未來,著名的長虹影院將變身飛行影院,故宮將在這裡打造數字文化體驗館,英國V&A博物館、設計博物館等國際知名博物館也將把創意空間在此落地。

隆福寺的蝶變只是眾多文化園區轉型中的一個亮點。五年來,北京將文化軟實力與城市空間布局有機結合,推動老舊廠房騰籠換鳥、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先後制定實施了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服務包,形成市級示範園區、示範園區(提名)、市級園區三類市級園區管理體系,搭建起市級園區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智慧園區建設。「十三五」期末,共認定市級文化產業園區98家。

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系列政策,進一步激發了首都存量資源的活力,讓越來越多的工業遺存與現代文化產業融合重生,湧現出北京坊、798、郎園、首鋼等城市文化新地標,各具特色的文化沙龍、文創市集、演藝活動、文藝展覽、讀書會遍布各個園區,文化產業園區正在成為城市更新的承載地、優質文化企業的集聚地、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市民文化獲得感日益增強

「春天,來北京看全世界最好的電影。」這不僅是北京國際電影節打出的宣傳語,也是每一位北京影迷發自內心的自豪感言。在全國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就佔了7家,而京產影片《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不僅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紀錄前三名,更為國產片贏得了好口碑。

這正是過去五年北京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碩果之一。過去五年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使得文化產品和服務極大豐富、品質提升,北京市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北京人藝的《茶館》永遠一票難求、最美書店鍾書閣火到需要限流、國家大劇院去年線上演出的點擊量突破12億次……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場所正在成為首都的靚麗名片。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北京實體書店數量達到1938家,比2019年增加639家,北京每萬人擁有0.9個書店,已超過紐約、巴黎、東京、多倫多、首爾、雪梨、莫斯科這七個國際城市平均萬人0.85個書店的水平。

大家手機上的熱門文化應用,從看新聞的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到看視頻的快手、愛奇藝;從旅遊達人的掌中寶去哪兒網、馬蜂窩,到年輕父母的好幫手凱叔講故事、作業幫等,都來自北京。

「十三五」期間,北京地區版權登記數保持年均新增10萬件的高速增長態勢,圖書《北上》、歌曲《不忘初心》、電視劇《大江大河》、評劇《母親》等18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上新了·故宮》《遇見天壇》《我在頤和園等你》等一批優質節目受到觀眾追捧。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文博會、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電競北京等文化品牌活動不斷升級,更把北京的文化影響力傳遞到國際舞臺。

原標題 「十三五」成績單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全國三成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李俐

流程編輯 u011

相關焦點

  • 聚焦「文化+」融合創新 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全國三成
    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增長態勢,2019年佔比達到9.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個百分點。「十三五」期末,北京內容創作生產、新聞信息服務等核心領域營業收入佔比達到91.6%,比全國高約30個百分點。質量也持續提升,在中國人民大學和新華社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文化消費指數及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排名中,北京「十三五」期間均連年蟬聯第一。
  • 國慶檔票房前四均是京產電影,高票房背後是一條龍多方位的「管家服務」
    這家影院當天票房達到43.7萬元,在全國排名第四,而這一天全國影院的大盤票房為7.4億元,刷新了今年的單日票房紀錄。華人文化院線、UME集團市場部副總監蔡曉雪算了一筆帳,UME影城北京3家門店國慶檔票房佔全國54家門店的7%,而2019年北京門店在全國所有門店的票房佔比就更高了,約為17%,北京電影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把時代賦予的表達責任完成好 京產電影:聚力成光
    所謂京產電影,一般指由北京影視製作企業出品,在市屬電影管理體系備案、製作的電影作品。翻看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就會發現,《戰狼2》《紅海行動》《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近幾年創造國內影史紀錄的現象級作品,都來自北京。這些電影作品在市場上取得豐厚回報,收穫了觀眾好評。匯聚多方力量、砥礪奮進的京產電影,已形成一束亮眼的光芒,投射在中國的大銀幕上。
  • 押中春節檔票房黑馬《你好,李煥英》 北京文化節後首日漲停
    依靠此片,賈玲出道即登上巔峰,打破劉若英《後來的我們》13.6億的紀錄,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止至2月18日下午15點,《你好,李煥英》票房已經突破30億,此前,首日票房為2.9億,首周票房為10.4億。
  • 2014內地票房破50億國產片佔7成 11部影片過億
    2014內地票房破50億國產片佔7成 11部影片過億 時間:2014.02.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瑋 分享到:
  • 83個央企京企混改項目擬融資金額超600億 高新技術企業項目佔比超60%
    12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指導、北京市國資委主辦、北京產權交易所承辦的「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項目聯合推介會」在北京召開, 來自在京中央企業、北京市地方企業共83個混改項目在推介會上聯袂登場,擬融資金額超過6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數量佔比超過60%。
  • 《八佰》登頂票房全球冠軍,國慶檔來襲,影視股有望起飛?
    疫情來襲,帶來了最沉寂的影視春節檔,影院復工之後,華誼兄弟最先放大招,9月20日晚,電影《八佰》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宣布該片累計全國票房達28.83億元,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這也是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
  • 《金剛川》即將上映或刷新票房紀錄
    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將在10月23日上映,目前,影片已正式開啟全國預售,佔據預售榜第一名,頭部影視機構和優秀演員組成的超強陣容或將再次引燃電影市場,市場也普遍看好該電影的票房,有望刷新今年票房紀錄。電影《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共同執導,張譯、吳京等領銜主演,影片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將在10月23日上映。
  • 國慶檔多部影片集體發力!中國內地票房有望超美國登頂全球TOP1
    不是因為哪部影片大放異彩,而是多部電影的集體發力和添磚加瓦。9月26日,隨著《奪冠》拉開國慶檔序幕,美國Deadline電影網發文:隨著《八佰》拿下全球票房年冠與中國國慶檔的臨近,中國票房有望首度超越北美票房。
  • 粵「十三五」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45家
    至今年9月,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4000家。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上市公司數量第一大省的廣東,「十三五」期間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同樣結下碩果纍纍。廣東證監局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2016年初至2020年10月22日,下同),全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45家,較「十二五」期間增長超60%;截至今年10月22日,廣東有境內上市公司664家,總市值達14.5萬億元。
  • 廣東省2020年票房25.93億「十九連冠」,全國佔比12.7%
    據國家電影局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204.17億元,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年度票房收入冠軍。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以31.1億的成績奪得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冠軍。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531部,影片總產量為650部。全國共有影院11856家,同比增加495家,增長4.4%。
  • 轉型升級有活力 提質增效有亮點(「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湧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一個個新增長點。
  • 25家影視上市公司,10家年利潤不及騰訊1天獲利 | 三文娛
    三文娛發現,淨利潤下滑的這幾家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並非來自影視業務。東方明珠是一家綜合文化企業,影視收入僅佔7%不到,儘管如此,去年毛利率卻同比增加了13.93個百分點,這也預示著影視娛樂行業仍大有「錢」途。 相比之下,以電視劇投資發行作為主營業務的華策影視、歡瑞世紀、唐德影視倒是賺得滿盆滿缽。
  • 國慶檔電影預售票房破4000萬,大片聯袂登場助行業「回血」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國慶票房能有多少取決於電影的質量和口碑。「觀眾是有喜歡的片子就去看,像七夕的時候限座50%也能到5億多票房。」電影博主溫特在22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2019年國慶檔期間,全國總票房達到了44.65億,其中10月1日創下了單日票房最高8.15億的紀錄。而對於今年的票房成績,不少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
  • 票房過百億!12部影片帶火國慶檔 A股影視板塊迎來金秋?
    根據貓眼統計數據,截至10月4日16時,國慶檔總票房已達23.5億元,今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已突破100億元。從 9 月 25 日《奪冠》上映開始,今年國慶檔共有12部影片上映,涵蓋了劇情片、動作片、喜劇片、動畫片等不同類型,其中以《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等最受矚目。
  • 光線傳媒上半年淨利下滑八成 多部影片定檔能否復甦
    (原標題:光線傳媒上半年淨利下滑八成 頭部影片定檔助力影業復甦)光線傳媒交出了史上「最慘」的一份中報。8月17日晚,光線傳媒披露中報稱,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2057萬元,同比下降80.46%,營收2.59億元,同比下降77.86%。受疫情影響,光線傳媒上半年多部影片上映擱淺。
  • 國慶檔首日票房破7億!姜子牙刷新動畫電影紀錄,與家鄉二分天下
    導讀:不同於往年的大檔期,有著穩定的「三強爭霸」陣容,今年國慶檔嚴格意義上,只剩下「兩強」。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大假第一天,多部影片集中上映,票房刷新復工以來新記錄,截至24:00,全國單日票房已達到7.28億元。
  • 帶來40億票房的「李煥英」,能否帶領北京文化在2021年扭虧為盈?
    終於,在21日晚總票房突破了40億元大關,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五名。這個春節,在大家被賈玲狠狠賺了一波眼淚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再次注意到了這部電影的製作公司——北京文化。北京文化的問題並不止一個5億和一個鄭爽。其實在《戰狼2》和《流浪地球》創下超高票房紀錄之時,北京文化的帳面卻並沒有很喜人。據其年報顯示,2019年,北京文化營業利潤共計虧損23.28億元,同比下降1144%,而這還是在產出了《流浪地球》這樣的高票房成績的前提下。
  • 影院復工首日,全國票房收入二百萬,北京仍未開工
    截止今日上午11時,全國票房收入已破100萬,上海、杭州、成都分居城市票房TOP10,但北京仍未復工。截至7月20日早晨,全國預售分帳票房近150萬。2020年74家文化傳媒公司一季報中,有近40家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虧損,院線類上市公司承壓尤其明顯。
  • 八佰登頂2020票房全球冠軍,竟被吐槽庸俗,為何會有這種猜疑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昨晚,電影「八佰」順利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全國票房高達28.83億,該部華語電影也是首次登頂全球的票房冠軍,然而背後竟然被吐槽庸俗,又為何會有這種猜疑呢?,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該影片取材 1937 年淞滬會戰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