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企業家老闆最喜歡的公眾號之一《企業家故事》
劉家良師傅70歲的作品《醉猴》
劉家良的「最佳拍檔」
劉家良的電影生涯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跟隨父親進入影壇,在粵語片中做龍套、武師、武術指導。
第二階段,與唐佳合作,在張徹麾下擔任武術指導,拍攝新派武俠片、功夫片。
第三階段,由武指轉型導演,組建「劉家班」,執導並演出了多部「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形成了「正宗國術」路線的個人作品風格。
在第二個階段,他與唐佳密切合作,時間長達十年,他們的組合可以用一部電影的名字來形容,是「最佳拍檔」。
唐佳是袁和平之父袁小田的徒弟,是地道的「北派」正宗。他和劉家良自拍攝《南龍北鳳》一片開始搭檔,因在影片《雲海玉弓緣》中創新設計而聲名鵲起,後進入「邵氏」,成為導演張徹的左膀右臂,十年間可謂「秤不離砣,砣不離秤」,被評論家視為南北合作的典範。張徹到臺灣期間,唐佳與劉家良分手,用他的話講是「我們不是關係不好分手的」。他說自己非常欽佩劉家良,不僅因為他是兄長(劉比唐大三歲),更因為他的武功造詣和武術指導能力。一貫不那麼謙虛的劉家良提起唐佳來也表現得很尊重,說自己從他那裡學到了北派的很多技巧。
有人評價說,劉、唐二人特點分明,相得益彰。唐佳擅長鋪排多人大場面的武打,劉家良在兩兩過招的設計上更加優秀。這是二人受到出身影響而各自形成的特點。武術無寓於大戰之技,招術主要用於一對一的相搏;戲曲動作花巧虛套,要靠場面氣氛來烘託,這註定了二者各有所長。
唐佳為人謙虛低調,香港武俠電影中使用「威亞」營造動作奇觀的做法,很多人認為是由他首開,他卻不願貪功。事實上,他對於「威亞」的運用嫻熟精妙,在他導演的三部功夫片中尤其明顯。
1983年,因電視業和「嘉禾」等競爭對手的崛起,而受到嚴重衝擊的「邵氏」,也想在時興的「少林熱」中分一杯羹,無奈手下眾將均各有狀況,無暇顧及,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導演。於是,「邵氏」主帥只好去動員一直做武術指導的唐佳。唐佳起初並不願意,卻又無法推辭,勉強出馬,接連執導了三部電影——《少林傳人》、《三闖少林》和《洪拳大師》。如今看來,這三部唐佳僅有的導演作品,都是當之無愧的功夫片佳作。
片中最為精彩且與眾不同的,是唐佳設計的武打動作場面。
在此之前,唐佳一直為楚原、古龍、狄龍的「鐵三角」武俠片,擔任武術指導。在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時,其武打設計思想,最初並沒有太大調整,仍以飄逸、輕靈、灑脫、美觀為追求。在具體的武打動作中,還出現了國內武術套路的表演元素,如連續的旋風腳、旋子和旋子轉體等。
影片進展到一半時,情況出現了變化,畫面中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群鬥場景。在這裡,唐佳的獨到構思與精心編排,將他長於表現多人動作場面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先是達摩堂十二護法圍攻爾東升一場,激烈、火爆,但多是一對一、一對二在前場對打,其他人在後面作勢,沒有太多新鮮。緊接著,粉墨出演的唐佳與爾東升又來了一場雙刀對劍,流暢連貫,煞是好看,卻也流於常見。最讓人耳目一新是狄龍攜手爾東升,在佛殿裡勇闖十八羅漢陣。
以往的功夫片裡也出現過多人出演的所謂「陣法」,往往是拉開架勢後就一團亂打,毫無美觀可言。這裡的十八羅漢陣顯然經過周密設計和認真編演,演員隊形、造型、步伐,都十分講究並反覆排練,服裝、道具、器材,也色彩明豔,整齊劃一,凸顯出嚴整雄壯的氣勢。武打動作則在此基礎上花樣翻新,單對單、數人組合,層次分明、進退有序,精彩紛呈而絕無亂象。威亞的大量運用,又使其顯現出比雜技和舞蹈更加複雜驚險的效果。中遠鏡、大全景、俯拍、剪輯等手段,更為該場面增添了恢宏、瑰麗、奇異的美妙觀感。
這樣大型且比一出團體舞蹈還要繁複、精緻的武打場面,創意和要求出自導演唐佳,落實還要他手下的一群幹將——黃培基、元彬、元華、江全、李海生。其中元彬和元華都是 「七小福」成員,如今一位是著名動作導演,一位是動作明星,作品甚多。李海生是位武功高強的資深演員,在銀幕上常以光頭形象示人,肌肉發達,外貌兇惡。在吳思遠導演的功夫片《鷹爪鐵布衫》中,由他扮演的殺手胡龍,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少林傳人》因大型武打場面出新出彩而為人矚目,也鼓勵唐佳在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中發揚光大。
影片《三闖少林》中最重頭的武打是過三關——春秋大刀陣、十二金剛陣和由寺院方丈一人把持的少林板凳陣。
唐佳比在《少林傳人》中對多人武打場面的設計要求更高,手段也更加豐富和嫻熟。
「少林板凳陣」一場打鬥最終出現在電影上的時間足足有五分鐘,竟出人意料地比前兩場更加精彩引人。那些板凳簡直就像有了生命,隨著演員煞有介事的表演,上下左右,不時運動,一會兒形成通途,一會兒拼成障礙,一會兒是危機陷阱,一會又是較藝平臺,雖不及劉家良在《少林搭棚大師》中設計的同類打鬥有武術內涵,卻也銜接緊湊,榫卯相合。今天的觀眾甚至能夠從中看到,袁和平在《男兒當自強》一片裡對此借鑑模仿的痕跡。
完成這樣的演出,少不了大量的特技。唐佳對威亞、替身以及後期剪輯技術的高超運用,可以說達到了當時功夫片中的最高水準。
影片《洪拳大師》也拍得非常好看,乍看上去好像和劉家良的影片差不多,人物的服飾打扮相仿,說話腔調相同,除了強調南派拳法風格,也有一些廣東民俗展示,譬如舞獅採青什麼的。但仔細辨別,還是有些許差異,後者的地方色彩更濃,尤其在表現民俗方面,往往不厭其詳,篇幅冗長,而唐佳只是點到即止。
這種差別大概源於二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其實,他們之間的不同很多,包括性格與愛好。據說劉家良外向豪爽,唐佳卻不好說話。在他們精誠合作的時期,手下追隨的武師很多,二人各有擁躉。有人便利用他們的不同大做文章,暗中分裂,互相較勁。好在二人相互理解,不以為意,才維持了和諧的局面。
唐佳手下骨幹、如今的著名動作導演元彬
電影《掌門人》中,美女「掌門人」陳美玲為了光大本門,決定採用美國總統競選的方式,把本門的名氣打出去。她派出五大弟子到繁華街道、機場碼頭、市民聚居區、電影院大門口,甚至到車禍的電視直播現場-四處宣揚:要練武就到華強國術會!
五大弟子之一的阿水混入了放映電影《少林傳人》的影院,大聲疾呼:大明星打得好,都是因為我們替身的功夫好。誰想做明星或龍虎武師,就來華強國術會!
飾演阿水的是傅聲的胞弟張展鵬,他這一番吆喝,要是讓他大明星的哥哥聽到,不知會不會揍他。可惜這個時候傅聲已經不在人世了,不然五大弟子中怎可能沒有他的份。
阿水之外的那四大弟子分別由劉家輝、汪禹、小侯、麥德羅飾演,張展鵬的角色本來該是傅聲的。只有這五個人才是「劉家班」裡的一線紅星。而飾演陳美玲的則是劉家良唯一的親傳女弟子惠英紅。
「劉家班」裡還有一位電視明星,就是後來以主演《戲說乾隆》而紅遍華夏的鄭少秋。在進軍大銀幕之初,鄭少秋一度被媒體譏為「票房毒藥」,為使自己的身手更有說服力,他投拜到劉家良門下,據說一開始還受到過師兄們的冷落。這期間,他曾與傅聲、劉家輝一道,主演了功夫片《御貓三戲錦毛鼠》,在片中飾演展昭。
梁家仁、戚冠軍、任世官、馮克安、吳傑強等也曾是「劉家班「成員。任世官多年後以在《黃飛鴻》中飾演嚴振東,在《鐵馬騮》中飾演了因和尚而著名;馮克安後入成家班,在許多電影裡飾演反派。
除演員外,還有一票雄赳赳氣昂昂的武師,是「劉家班」的基本成員。其中較出名的有京柱、麥偉章、熊欣欣等,他們都曾幕前演出,給觀眾留下了較深印象。還有一位吳傑強,綽號「肥強」,是最早來內地拍片的武術指導、製作人之一。
吳傑強與香港眾武俠、功夫明星
弟子中還有麥德羅是香港自由搏擊的拳王,同時還是勁舞大賽冠軍,憑籍這兩大頭銜和一張陽光帥氣的面孔、一副健美挺拔的身材,進入影壇後即受到劉家良賞識,被羅致門下。麥德羅主演過劉家良的《武館》,出演過唐佳的《洪拳大師》,可惜生不逢時,在功夫片中沒有太大作為。
汪禹在進入「劉家班」之前表現平平,一日正在「邵氏」院中無聊小賭,被路過的劉家良看中,意外地成為他首部執導的《神打》一片的男主角。
劉家良浸淫影壇多年,其導演處女作《神打》絲毫不見青澀,不僅武打場面精彩流暢,影片節奏張弛有度,故事情節也引人入勝。年輕的汪禹個性詼諧,身手敏捷,在片中充分發揮,將各類象形拳和關公大刀等表演得灑脫自如,頗見功底。他憑藉此片脫穎而出,一舉躋身紅星之列,風頭僅次於傅聲。
作為「劉家班」的主要成員,汪禹後來又主演、參演了多部劉家良的功夫片。據說他與劉家輝一度不合,卻不妨在銀幕上多次搭檔,如共同主演影片《爛頭何》。在這部頗似李翰祥式買弄風雅的影片中,他頭上貼著大塊膏藥,與劉家輝的十一王爺一邊琴棋書畫,一邊橋來橋上過腳起腳下消,最後和羅烈展開生死較量,粉碎了四王爺嶽華的迫害陰謀。片中那些在談笑風生中暗藏殺機的短促較量,給他人以極大的啟發,以後類似的場面在銀屏上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在了三十年後的《功夫熊貓》裡。
汪禹也曾參演其他導演的作品,如在邱家雄導演的《弟子也瘋狂》中飾演的方世玉;在華山導演《鹿鼎記》中飾演韋小寶等。後來他星運不暢,境遇較為悽慘,據說是受了傅聲意外慘死的影響所致。
小候是「春秋戲校」粉菊花師父的弟子,與董瑋、林正英、孟海等著名武術指導是同門師兄弟。從他在銀幕上表現的身手來看,應屬短打武生行當,擅演猴戲。他在「劉家班」時的最主要作品是《瘋猴》和《霹靂十傑》,還曾在《少林搭棚大師》中扮演過一個齙牙仔。他是銀幕上最醜陋的方世玉,卻也是動作最出色的方世玉,翻騰跳躍撲跌滾打,就如同腳下安了彈簧的橡皮人一般,柔韌靈活得無以復加,輕靈敏捷得似克服了地心引力,且十分擅長表現造型韻律,飛行時的滯空感極強,能在短暫的瞬間清晰展示動作細節,特別適於用鏡頭高速拍攝。模仿猴子的體貌神態、一舉一動,是他的強項,可謂惟妙惟肖。因為這一特點,劉家良啟用他主演了自己的力作《瘋猴》。
惠英紅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就涉足影壇,開始時在楚原的武俠片中跑龍套,也參演過李翰祥執導的「乾隆」系列。與同時期的女星相比,她身上更有一種俠烈剛暴的特質,運動天份也較高。在追隨劉家良後,她接受了嚴格的武術訓練,進而成為當時少見的功夫女星。八十年代後期,她曾到內地拍攝功夫片《醉鬼張三》,在片中擔任女主角,不但扮相俊美,而且打得威風。九十年代,她與袁和平、張鑫炎合作,在電視劇《太極宗師》中扮演了吳京的師姑。
惠英紅的成名之作是劉家良執導的功夫片《長輩》,藉此榮膺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內地觀眾最早是從成龍監製的驚險動作片《霸王花》中知道惠英紅的。她在片中飾演了一個優越感很強卻不擅與同伴合作的女警。後來,馮小剛、姜文等人到美國拍攝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因仰慕惠英紅「金像獎」影后之名,特邀請她飾演女主角阿春,可惜最終未能遂願。
劉家輝本名冼杞熙,少年時師從劉家良之父劉湛習武,被劉家收做義子。十九歲那年,他加入「邵氏」,後隨義兄劉家良赴臺,籤約張徹的「長弓」公司,參演《洪拳與詠春》和《少林五祖》等影片。劉家良轉型導演後,將他從臺灣召回,在其新片《陸阿採與黃飛鴻》中擔任第一男主角。
劉家輝有著廣東人精悍壯實的身材,五官端正、緊湊,氣質英武而忠耿。他曾留著李小龍式的長髮,主演過一部小成本功夫片(影碟名為《最佳搏殺》),影響很小。他飾演的少年黃飛鴻也遠不及後來的成龍和李連杰。1978年,劉家良開拍《少林三十六房》,再度啟用他擔綱主演。因為飾演的是少林「三德和尚」,劉家良親手為他剃去了頭上青絲,卻意外地發現——光頭才是最適合他的形象。
《少林三十六房》令劉家輝一炮走紅,他那好萊塢大明星尤·泊連納式的頭型,配上嶺南人精健的體格,以及正宗的南派武功,凸顯出剛毅威猛、忠直凜然的獨特魅力,從而贏得了廣泛關注與熱烈掌聲,成為後來居上的功夫巨星。
劉家輝因而被定型,此後即使不演和尚,也以光頭形象示人。他參演與了劉家良於七、八十年代執導的所有功夫片,其中包括《少林搭棚大師》、《中華丈夫》、《霹靂十傑》、《茅山殭屍拳》、《武館》、《五郎八卦棍》和《十八般武藝》等,在《長輩》和《掌門人》中也有出現。他在《中華丈夫》中的動作表演尤為出色,南拳北腿、長械短兵,無所不能,一人獨鬥日本各派武術高手,充分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與無敵神威。那一時期,他是「劉家班」的首席武生,被海內外觀眾譽為東方的光頭明星,與成龍並駕齊驅。
劉家良師傅的關門徒弟王春松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就涉足影壇,九十年代開始在香港永盛、香港TVB擔任武術指導及演員,在香港TVB指導拍攝過數十部電視劇,後期指導過《少林足球》、《濟公傳奇》、《第一桶金》等。也參演過麥嘉執導的《第一桶金》、尤小剛執導的《鳳在江湖》、午馬執導的《十八羅漢》、陳木勝執導的《旺角的天空》等。與劉家良師傅結緣是在《醉拳2》拍攝期間,2003年拍攝《醉猴》時在劇組裡正式舉辦了拜師儀式,王春松成為劉家良師傅最後一個正式收的徒弟。王春松與其他武術指導、演員相比,他身上更有一種管理才能,2004年就在國內開始擔任製片人等幕後工作,相繼也成立了數家影視投資製作公司。
附:劉家良、劉家榮、劉永健、劉家班
文章來自黃飛鴻博客
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以往更多經典資訊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別忘了分享到朋友圈!
祝福您,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