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標題上方的藍色字體「奇奇漫悅讀」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由奇奇原創或精選的美文了。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了。
林奕含在13歲時遭遇家教老師性侵,因此得了嚴重的憂鬱症,不堪精神折磨的她將自己被侵害、性虐待的經歷寫成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在小說裡,林奕含把自己的經歷放在了故事中的四個女孩身上。
林奕含自殺前8天,曾接受過媒體的訪問。
視頻中的她長相清純甜美,像極了奶茶妹妹,只不過她是完全素顏的。
更令人驚嘆的是她廣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考,她的閱讀貫通古今中外,言談旁徵博引,姿態淡然優雅。雖然談及性侵經歷,仍能感受到她壓抑的痛苦,但她全程並未有一絲失態的表現。
誰能看出,這樣一個完美優雅的女子,竟會在幾天後上吊?
林奕含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父母就將她培育得極其完美,是典型的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高三時,林奕含參加大學學科能力測試,獲得臺南女中唯一的滿級分。
不只如此,身高168公分的林奕含還多才多藝,她在臺南女中時是排球隊長、校刊主編,最愛讀《古文觀止》和英文原文書,還拿過全國數學科展第一名,被媒體封為「最漂亮的滿級分寶貝」。
林奕可真的太完美了,不論是長相,學識,儀態還是道德品質。她完美的就像一件藝術品,望著她讓人不禁生出一絲「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錯覺。
她的美讓我覺得心疼,她完美得不真實,完美得脆弱。
視頻裡,提到童年的經歷,她形容自己的痛苦,一連用了三個排比句,那是她的精神科醫生對她說的:「你是經過越戰的人,你是經過集中營的人,你是經過核爆的人……」,而林奕含則說:「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林奕含小說的女主角)式的強暴。」
她還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
她用淡然的表情吐露出如此揪心的語句。
如果套用「女孩要優雅」的教條,林奕可大概是我見過最優雅的女性了。縱使心在泣血,也絕不在鏡頭前流露出一個悲傷的表情。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小孩,男孩被教養得儒雅,女孩被教養得淑女,有極高的道德素質,卻不聽聞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會怎樣?
當純潔的靈魂遭遇到人性的陰暗,那種巨大的反差和震撼,本身對他們就是一種殘忍的打擊!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種陰暗直接迫害到他們身上,他們只能感受到傷害,感受到美好被褻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抗!
他們甚至連哭泣,都不會,因為這是不被允許的!這是不文雅的!
林奕可曾委婉地向母親求助,她說:「我們家好像沒有性教育?」母親詫異地看著她:「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的。」
她曾暗示家人需要幫助,但母親說師生戀是女生自己發騷。後來,父母更是暗示她被侵害的經歷絕不能說出去,說出去她就會變成一個沒有自尊的人。
所以,林奕含那隱藏的痛苦,那不能言說的屈辱,只能通過寫自傳體小說這樣的渠道去發洩。但是,這種書寫又進一步激起了那些不堪的回憶。
她病得越來越重,痛不欲生,而父母卻還在享受著她出書、採訪和體面婚禮所帶來的榮耀。
罪惡的製造者固然可惡,但更應該警醒的是孩子的父母!因為社會再進步,我們也無法完全消弭邪惡的存在。
身為父母,真的愛孩子,不是把孩子培育成一件供人瞻仰、引人誇讚的完美工藝品,而是讓他知曉社會的黑暗,學會保護自己。
要告訴孩子:受了傷,你可以哭泣,可以宣洩,甚至可以罵髒話!
給他愛,讓他相信生活的美好,也要警戒他人性裡最陰暗的一面。
告訴孩子,無論你遭遇了什麼,父母永遠都會在你身邊。
是的,身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因為是我們選擇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你不能因為她被強暴了就覺得她不完美了,因為他離婚了,就覺得他給你丟人了,因為他沒考上大學,就不配被你愛了!
如果你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孩子的優秀才能換來你的愛,那麼你愛的不是孩子,是自己的面子!
若是,還要拿著這虛榮的愛來對孩子進行精神綁架,對他們就是更深一層的傷害。
林奕可死前留下的遺書,還對父母抱著巨大愧疚,她沒有說自己有多痛苦,她只說:我對不起家人和朋友。
這樣的孩子,早已習慣了把痛苦和屈辱都留給自己扛。
哪怕是被侵害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護自己,而是父母可能因此要蒙羞。所以,我不能說,誰也不能說。
更不敢跟父母傾訴,因為他們明白父母愛的是「完美的小孩」,而不是被損害過的真實的小孩。
林奕含死後,她的父母也發表了聲明,稱林奕含的死因為童年時遭遇的性侵導致嚴重的抑鬱症。
他們的聲明很文雅,很官方,很克制。一如他們教育出的林奕可。
即使女兒已死,他們也沒有意識到,也或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所存在的問題。
我當然理解他們的痛苦,也無意指責誰,只是不去反思,林奕可式的悲劇就會不斷上演。
我的一位朋友,常年被丈夫家暴,她想要離婚,父母卻勸她忍忍就過去了,說離婚了一家人都抬不起頭。
於是,我的朋友就忍著。
後來,她被丈夫打死了,是用錘子打死的。那一年她的孩子才2歲。我是在新聞上看到她死去的消息。
我這位朋友,從小品學兼優,從農村一路考出來,考上211大學,又保送讀研,做了大學老師,一直是父母的驕傲。
我的一位學生給我講過他和父親之間的感情。
從小到大,無論他做什麼決定,只要不是違法亂紀的事情,父親都會支持他。
他說,父親給我的無條件的愛,讓我獲得了極大的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強大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即使他已經去世多年,每當我遇到難處,只要閉上眼睛,仿佛就能看見他站在我面前,用沉穩有力的語氣對我說:「兒子,只要你決定了,就去做吧,爸爸相信你!」
於是,再難的事情,我都有力量堅持下去。
父母是孩子的來路和歸途,你的接納和包容會激發孩子生命的力量,這是上天賦予你的天然使命和最神聖的權利。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遭遇了徹骨的打擊、傷害、侮辱,哪怕被全世界唾棄、遺忘和鄙視,希望你依然能堅定地告訴他:「孩子,傷害都會過去,你還有我。」
面對孩子的脆弱,我們要做孩子身邊最後的守護者,而不是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那根稻草。
近期文章:情意三千,不敵小酒二兩
一個已婚媽媽的最大奢侈就是獨自旅行——奇奇帶你看不一樣的上海
假如記憶可以刪除……
奇奇,一個外表柔美內心彪悍的大齡文青,《故事會》公眾號專欄作家。曾獲得首屆新媒體徵文大賽第一名。這裡話題百無禁忌,讓你又哭又笑。
長按二維碼關注奇奇
好文章就要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