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枚!金條、金錠、金片、金鋌、金葉、金牌、廠條、保存完好!有半兩、一兩、五兩、十兩...

2021-02-14 錢和藝術

「臺銀 金瑞山 驗」半兩金片

估價(人民幣):10,000-15,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1,500

簡介:1949-1950年「臺銀 金瑞山 驗」半兩金片一枚,成色:980.1,重量:0.504市兩,實際重量:15.7克;金瑞山代鑄臺灣銀行金片,均由臺灣銀行委託資源委員會金銅礦務局復驗並加蓋「驗」印,存世數量遠少於中央銀行釋出之廠條,GBCA MS61

1949-1950年,國民政府為穩定金融、取信民眾,實施《臺灣銀行黃金儲蓄辦法》,由臺灣銀行委託臺北金瑞山、美華、金再興、益記四大銀樓,辦理黃金存摺與存兌業務。儲戶將新臺幣折合黃金存入,滿一個月後,即可憑存摺兌取黃金。臺灣銀行用來兌付黃金儲蓄的實體黃金原料,則由中央銀行提供,分為兩部分:其一,委託中央造幣廠熔鑄成各型廠條;其二,委託臺灣銀樓業最具聲望的金瑞山銀樓,改鑄一兩以下金片,以及成色990的十兩金條。—參閱戴學文著《民國黃金檔案》,2020年,頁186-189。

民國上海「大豐恆 天 烚赤」一兩金錠

估價(人民幣):15,000-20,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8,750

簡介:民國時期上海「大豐恆 天 烚赤」一兩金錠一枚,重量:31.4克,底部打「1002」,大豐恆金號光緒初年開設於上海南市,是上海黃金風潮時期的金業要角,此錠即當時大豐恆所鑄一兩烚赤小金條,成色99,原料來自中央銀行公開配售的庫存黃金,較為少見,GBCA MS64

1946年3月8日至1947年2月15日,國民政府為穩定金融市場、彌補財政赤字,令中央銀行在上海拋售部分黃金,開啟了史上著名的上海黃金風潮。中央銀行拋售黃金的方式有明配與暗售兩種。明配,指將黃金公開配售給金業、銀樓同業公會會員,供其改鑄成一、二、五兩的金條或首飾出售,成色不拘泥於烚赤,以滿足普通民眾的需求。暗售,則是中央銀行提供黃金原料,由同豐餘、泰康潤、大豐恆三家金號以及方九霞昌記、楊慶和發記兩家銀樓,改鑄成十兩烚赤金條(大黃魚),在當時波動劇烈的黃金市場,以最高市價代中央銀行拋售。—參閱戴學文著《民國黃金檔案》,2020年,頁100-104。

民國「青島震華 十足赤」一兩金錠

估價(人民幣):5,000-8,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8,400

簡介:民國時期「青島震華 十足赤」一兩金錠一枚,重量:31.4克,底部打「1000」,GBCA MS60

青島震華金店於1923年開業,是山東主要銀樓之一。該店所鑄一、二兩赤金小元寶成色極佳,頗具盛名,曾一度成為青島黃金業的標杆。至1930年代,青島本地赤金交易兌換,均以震華金店赤金元寶為準,而外地黃金則須另付震華金店手續費,加蓋「震華」店名後,方可於青島市面流通。1949年6月青島解放後,為維持金融秩序,青島市軍管會發布《關於禁止金銀買賣流通規定的布告》,嚴禁金銀飾品店從事金銀及其飾品買賣,震華金店遂於同年停業。

二十世紀香港「利昌金鋪」五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70,000-80,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97,750

簡介:二十世紀香港「利昌金鋪」五兩金條一枚,重量:5.000市兩,實際重量:187.3克,成色:9999,雙面均打有中英文金鋪商標,以及「利昌 千足純條 純淨金條 保證成色」廣告戳記,保存完好,GBCA MS64。

清代四川「內江縣」金葉子

估價(人民幣):3,000-5,000

2020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清代四川「內江縣」金葉子一枚,重量:5克,金葉呈四方形,葉面壓印四尊財神像及「古佳記」店名防偽圖記,圖文可辨,黃金質感細膩,成色上等,品種頗為少見,寶星評級 未使用。

民國「漢口同豐 順 順 上上 足赤」十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130,000-150,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30,000

簡介:民國時期「漢口同豐 順 順 上上 足赤」十兩金條一枚,重量:335.9克,底部打「10750」,色澤純正,冰裂紋清晰自然,重十兩者少見,GBCA MS61

漢口同豐金號於1920年開業,店址在生成裡新馬路(交通路口),系長沙同豐金號在漢口開設的分號,屬江西幫銀樓。開業之初,營業規模位列江西幫之首,亦是湖北主要銀樓之一,1922年在張美之巷正街新開第二家店面。日偽統治時期,同豐金號被鄒氏「協」字號銀樓兼併,原主人遷往重慶,1944年在重慶重張開業,店號仍為「漢口同豐」。

民國「廣東同盛老鋪十足赤金」金葉

估價(人民幣):25,000-30,000

2020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8,750

簡介:民國時期「廣東同盛老鋪十足赤金」金葉一疊,總重量:23克,鋪名左右壓印龍鳳朝陽圖案,中上部壓印駿馬圖,寓意吉祥;金葉形似書頁,因層疊緊密,實際頁數難以查數;廣東地區老鋪金葉完整保存十分難得,附鑑定證書,GBCA UNC

清末民初「濟南慶豐利 加煉 足赤」一兩金錠

估價(人民幣):12,000-15,000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3,800

簡介:清末明初「濟南慶豐利 加煉 足赤」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1兩」,重量:31.2克,戳記清晰,「慶豐利」號較少見,極美品

清末民初「赤金 瀋陽永明 赤金」一兩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6,100

簡介:清末民初「赤金 瀋陽永明 赤金」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312」數字,重量:31.2克,色澤純正,極美品

清末民初「赤金 瀋陽華興 赤金」一兩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6,100

簡介:清末民初「赤金 瀋陽華興 赤金」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鴻 3115」,重量:31.3克,銘文清晰,保存極好

清末民初遼寧「興城 恆裕昌 足赤」一兩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6,100

簡介:清末民初遼寧「興城 恆裕昌 足赤」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足赤」,重量:31.2克,戳記清晰,品相極佳

南宋「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鋌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7,250

簡介:南宋「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鋌一枚,重量:37.2克,銘文清晰,保存完好

清末民初上海「裘天寶 天 足赤」一兩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7,250

簡介:清末民初上海「裘天寶 天 足赤 1000」一兩金錠一枚,加打「甲」字,重量:30.7克,戳記清晰

裘天寶為舊上海四大銀樓之一,歷史悠久,始創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因澆鑄精細、工藝精湛、成色十足而創下百年老字號銀樓招牌。

清末民初北方地區「惠豐 足赤」一兩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7,250

簡介:清末民初北方地區「惠豐 足赤 1008」一兩金錠一枚,加打「上」字圓形戳,重量:31.5克,成色上佳

民國時期廣東「足赤 惠興 天 足赤」半兩圓形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9,775

簡介:民國時期廣東「足赤 惠興 天 足赤 500」半兩圓形金錠一枚,重量:18.8克,成色極佳

民國時期「雙喜商標 囍 標準足金」半兩圓形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0,925

簡介:民國時期「雙喜商標 囍 標準足金 500」半兩圓形金錠一枚,重量:18.7克,戳記清晰,雙「 囍 」吉語金錠十分少見

印度哈比卜銀行(HABIB BANK)1託拉金錠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7,250

簡介:印度哈比卜銀行(HABIB BANK)1託拉金錠一枚,重量:58.1克,成色:99.9,正面為彎刀獅子圖,背面為清真寺與回文,保存完好

民國三十四年中央造幣廠鑄廠徽布圖一兩金質廠條

2017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6,450

簡介:民國三十四年中央造幣廠鑄廠徽布圖一兩金質廠條一枚,號碼:CK79444,成色:997.2,重量:1市兩,實際重量:31.33克,保存較好

國民政府中央造幣廠鑄造金條,簡稱「廠條」,於1945年至1949年間鑄造,用於黃金儲蓄存款到期兌付和戰時臨時軍餉,形制有十兩、五兩、一兩、半兩四種。一般正面打有確切重量、成色及數量編號。



南宋「武宅 十分金」金葉子

估價(人民幣):30,000-4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34,500

簡介:南宋「武宅 十分金」金葉子一件,呈八頁摺疊狀,重量:38.1克,此銘文十分少見

「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金葉子

估價(人民幣):20,000-3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48,300

簡介:南宋「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金葉子一件,呈八頁摺疊狀,重量:36克,保存完好。

南宋小型金牌3枚

估價(人民幣):30,000-4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57,500

簡介:南宋小型金牌三枚,長:17-20毫米,寬:8-10毫米,厚:1-1.5毫米,總重量:11.78克,其中一枚正面砸「孔大郎 十分金」銘文,背面為「範洙」,此種小型金牌極為少見,是南宋時期十分珍貴的貨幣史料,保存極佳 

小型金牌重量為一兩金鋌的十分之一,銘文有「韓四郎」、「張二郎」等,曾在杭州玉泉、長明寺巷、安徽、江蘇等地有少量出土,浙江省博物館、杭州博物館亦有收藏。其中以1988年杭州長明寺巷出土的九塊金牌最為規整,其形制、尺寸、重量、成色均一致,長20毫米,寬12毫米,厚1毫米,重4克,成色98%,說明當時黃金貨幣的鑄造均依照一定的標準。

「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20,000-3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3,000

簡介:南宋「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條一枚,重量:37.22克,保存完好。

「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40,000-5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南宋「鐵線巷 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條一枚,重量:37.34克,保存完好。

「十分赤金」一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20,000-3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3,000

簡介:南宋「十分赤金」一兩金條一枚,重量:33.3克,保存完好。

「劉順造」一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30,000-4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南宋「劉順造」一兩金條一枚,重量:37.4克,保存完好。

南宋「朱一郎」小型金牌

估價(人民幣):15,000-2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8,400

簡介:南宋"朱一郎"小型金牌一枚, 尺寸: 19 X 9毫米, 重量: 3.84克, 銘文清晰, 此種小型金牌極為少見, 是南宋時期十分珍貴的貨幣史料, 保存極佳

小型金牌重量為一兩金鋌的十分之一, 銘文有"韓四郎", "張二郎"等, 曾在杭州玉泉, 長明寺巷, 安徽, 江蘇等地有少量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 杭州博物館亦有收藏. 其中以1988年杭州長明寺巷出土的九塊金牌最為規整, 其形制, 尺寸, 重量, 成色頗為一致, 長約20毫米, 寬約12毫米, 厚約1毫米, 重約4克, 成色98%, 說明當時黃金貨幣均依照一定的標準鑄造.

南宋「天水橋東」三兩金鋌

估價(人民幣):28,000-35,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32,200

簡介:南宋"天水橋東"三兩金鋌一枚, 重: 109克, 切半使用, 戳記清晰, 少見。

南宋小型金牌2枚

估價(人民幣):15,000-2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南宋小型金牌二枚, 尺寸: 19 X 9.5毫米, 18 X 9.5毫米, 總重量: 7.73克, 其中一枚砸"十分金"銘文, 中部斷裂, 另一枚銘文模糊, 保存較好, 此種小型金牌極為少見。

民國「昆明文華」五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60,000-7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民國時期"昆明文華"五兩金條一枚, 打有"昆明銀樓業公會驗", "洪森泉"戳記, 成色: 990, 重: 5.000市兩, 實際重量: 156.4克, 極美品。

中央造幣廠鑄布圖一兩廠條

估價(人民幣):13,000-15,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4,950

簡介:民國三十四年中央造幣廠鑄布圖一兩廠條一枚, 編號: C K93035, 成色: 996.8, 重量: 0.966市兩, 實際重量: 30.18克, 保存較好。

清末民初天津寶源一兩金錠

估價(人民幣):8,500-1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11,500

簡介:清末民初"天津寶源 加煉赤金"一兩金錠一枚, 底部砸"金料"戳記, 重量: 31.3克, 極美品

中央造幣廠布圖五兩廠條

估價(人民幣):50,000-7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制布圖五兩廠條一枚,編號:CD13575,成色:991.0,重量:4.976市兩,實際155.6克,保存良好。

中央造幣廠制孫中山像布圖五兩廠條

估價(人民幣):70,000-90,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80,500

簡介: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制孫中山像布圖五兩廠條一枚,編號:CD22980,成色:991.0,重量:4.966市兩,實際155.3克,保存頗佳。

中央造幣廠布圖十兩廠條

估價(人民幣):110,000-15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制布圖十兩廠條一枚,編號:DA974,成色:985.0,重量:10.033市兩,實際313.8克,此款式少見,保存完好。

廣州市恆和金鋪二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20,000-25,000

2015年拍賣成交價(人民幣):23,000

簡介:民國時期廣州市恆和金鋪二兩金條一枚,重量:74.9克,成色:99%,兩面均打有「廣州恆和加煉足金」大象商標及「廣州市恆和金鋪 加煉足金 標準成色 保證九九」戳記,保存較好。

周生生珠寶金行五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50,000-6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民國時期香港周生生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五兩金條一枚,重量:187.4克,成色:99%,正面打有周生生中英文商標及「金銀業貿易場」鑑定戳印,背面為「萬寶源流」及英文鑑定戳印,保存完整。

香港誠信金鋪五兩金條

估價(人民幣):55,000-6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民國時期香港「文鹹東街 誠信金鋪」五兩金條一枚,重量:187.3克,成色:99%,正面打有金鋪商標、「香港誠信金條」及「香港金銀業貿易場」鑑定戳印,側面打「貴陽 天寶成」戳,貴州金鋪金條較為少見,保存完好。

印度哈比卜銀行25託拉金條

估價(人民幣):100,000-120,000

2015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印度哈比卜銀行(HABIB BANK)25託拉金條一枚,重量:291.8克,成色:995.2,正面為獅子彎刀圖,背面為清真寺與回文,此規格金錠不多見,保存較好。

來源:誠軒拍賣

呈請您賞讚在看欣賞! 

相關焦點

  • 40枚!金條、金錠、金片、金鋌、金葉、金牌、廠條、保存完好!有半兩、一兩、五兩、十兩...
    「312」數字,重量:31.2克,色澤純正,極美品簡介:清末民初「赤金 瀋陽華興 赤金」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鴻 3115」,重量:31.3克,銘文清晰,保存極好簡介:清末民初遼寧「興城 恆裕昌 足赤」一兩金錠一枚,底部打「足赤」,重量:31.2克,戳記清晰,品相極佳簡介:南宋「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金鋌一枚,重量:37.2克,銘文清晰,保存完好簡介:清末民初上海「裘天寶 天 足赤 1000」一兩金錠一枚
  • 這些金條、錠、片、鋌、葉、牌和廠條保存完好!(歷年成交參考價)
    臺灣銀行用來兌付黃金儲蓄的實體黃金原料,則由中央銀行提供,分為兩部分:其一,委託中央造幣廠熔鑄成各型廠條;其二,委託臺灣銀樓業最具聲望的金瑞山銀樓,改鑄一兩以下金片,以及成色990的十兩金條。—參閱戴學文著《民國黃金檔案》,2020年,頁186-189。
  • 金牌、金錠、金葉!極為少見難得!
    估價(人民幣):12,000-15,000 2017年拍賣未成交 簡介:南宋「李九郎 十分金」小型金牌一枚,長:18毫米,寬:8毫米,厚:1.8毫米,重量:5克,極為少見,是南宋時期十分珍貴的貨幣實物史料,保存極佳 金牌是一種小型的黃金貨幣,重約4克,為一兩金鋌的十分之一,杭州、安徽、江蘇等地均有發現
  • 古代一根金條有多少兩?
    金錠最早作為貨幣開始流通是在唐朝,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無論是生產力還是各項技術都比其他朝代要高一些,所以,唐朝時期的貨幣也更加堅挺,金錠也更多一些。一般的金錠大概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半兩的,一種是一兩的,就和銀錠差不多,十兩的很少。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割據,金子的價值一再飆升,為了流通方便,這時候的金條才開始成為上流人士使用的資本,其重量也從一兩、半兩發展到十兩,即一斤。
  • 淺談民國中央造幣廠金條
    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這些金條,簡稱為「廠條」,是民國政府中央造幣廠於1945年至1949年間鑄造的,用於黃金儲蓄存款到期兌付和戰時臨時軍餉,廠條以「兩」作為重量的基本單位,按重量一般分別鑄有10兩、5兩、1兩、半兩等數種規格,大克重廠條民間流傳較少。
  • 民國金條的那些事:可換一座四合院
    這枚廠條經實測長70.5mm,寬30.2mm,厚3.8mm。條面有孫中山側面頭像和古代布幣圖案,在圖案下方鈐有「中央造幣廠制」字樣;背鈐「號碼CD25582,成色991.0,重量5.0005市兩」等信息,原光狀態,保存完好。從這件孫中山像五兩廠條的形制來看,與電視劇中的金條還是有些出入的。
  • 古代的一錠金子究竟有多重?到底能兌換多少銀子?
    據史料和現存古物來看:金錠有一兩、二兩乃至十兩、二十兩之分;銀錠有半兩、一兩、十兩、二十兩、五十兩以至一百兩或三百兩。舊制一市斤等於十六兩。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 「五兩給管營,五兩給差撥」:在宋代,有十兩銀子就能活命
    為何柴進定下的標準是「十貫錢」,其實是有道理的,十貫錢大約可以折合十兩銀子,而這十兩銀子,正好可以救命。等到知道林衝的真實身份後,柴進立馬換了一張臉,馬上命人置辦大席款待林教頭。席間他對林衝說得清楚,滄州的牢營之中,有個規矩,便是先打一百殺威棒,這一百殺威棒打下去,鐵打漢子也經受不住。
  • 拍出800萬天價的明嘉靖五十兩金錠鑑賞
    ……非買於土夷,則買於鄰省」,上引《雲南通志》記載也說明了這一點,雲南的黃金是靠購買來上解朝廷的,並且依據成色的不同,被鑄造成十兩或二十兩重的金錠。所以,無論考古出土還是傳世品,明代金錠見到的大多重十兩或二十兩的,或者是重五兩的,如北京定陵萬曆皇帝墓葬中出土的103枚金錠分為十兩和五兩重兩種。
  • 長城金限量發售虎年金條,僅2萬(快搶!)
    (開頭我就說了,千萬看完)不賣關子,臨近春節,長城金髮行了1克生肖紀念金條,並且發行量只有2萬枚!1、這次金條的發行量只有2萬枚!2萬枚!非常少!非常少!3、每一個都有獨立編號,編號越靠前越搶手,想要小編號的建議儘早下單!
  • 大清金錠是藏家必爭之物那麼其市場價格是多少
    金錠有黃金錠和赤金錠兩種,不外,小編這次要聊的是黃金錠。黃金錠作為流通錢幣,就必不行少要聊到黃金作為錢幣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從黃金作為錢幣流通的歷史、大清金錠以及其價值逐一和各人先容。據小編查找資料中顯示,早以黃金作為錢幣的是楚國,其時黃金所鑄的錢幣叫「郢爰」,是楚國的一種稱量錢幣。爰」為錢幣重量單元,其含金量在90%以上,質量上好的可到達99%。
  • 男子帶十兩金錠鑑寶,稱1000元在地攤買的,專家說,你膽子真大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收藏古董如果看走了眼,就有可能會血本無歸。安徽有位慶大哥,也是熱愛收藏古文物,在1984年的一天他去一個地攤閒逛,看到了一塊金錠,很是古樸,所以花了1000塊買了回家。這個金錠大約相當於手掌的大小。買回來以後就一直把金錠珍藏在自己的書房裡面的保險盒裡,後來有朋友到老慶家玩時,看到了這個金錠,說金錠上的文字不像古字,這個金錠是黃銅的,不是黃金的。
  • 壽字紋金元寶金錠有這麼高價?
    像這樣的元寶,它身上聚集了歲月積澱,同時又有歷史文化,自然超越了純金本身,具有很大收藏價值。「金元寶」像這種珍稀的收藏品,一直以來都是大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劉益謙曾說,對於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緣分,福氣。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數為贗品,因為真品存世量是極為稀少的,真品「老掉牙的金元寶」,一直都是有價無市。
  • 大叔拿十兩金錠鑑寶,說是1000元買的,專家:你站好我估價了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金子都是很值錢的,而且一直都是最值錢的貨幣,那麼要是十兩的金錠會價值多少錢呢?
  • 水滸傳一兩銀子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至於魯智深給金翠蓮盤纏,自己拿了五兩,史進拿了十兩,這十五兩就是足夠金家父女脫離苦海的路費了。那麼問題來了,在水滸傳這本書中,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對於這個問題,我看過網上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一兩等於360元,一個是等於900元,兩個答案的作者當時都算得很細緻,有理有據:如果是一兩360多元,那宋江給的手筆(十兩)就是3600元。如果是900元,就是一次給個9000元。大家覺得是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