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苦,銅鑼燒很甜|電影《澄沙之味》

2021-02-21 Flavour悅爾

🌸

晚安日籤 | No.329期

▾  點擊收聽  ▾ 


今天分享的這首歌曲,出自電影《澄沙之味》。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以為銅鑼燒是本片的主角。看到結尾才知道,原來與不幸的命運握手言和才是真正的主角。

少女時代即患上麻風病的七旬老人德江女士,熱愛詩歌、鑽研美食、擁有與自然對話的靈性,卻一生都在禁錮在死氣沉沉的療養院。

千太郎早年在居酒屋打工時,因與人打架入獄。入獄期間母親離世,未能見上最後一面,是千太郎內心最深的傷痛。出獄後背上了一身債務,每天機械地在銅鑼燒店做事。

店裡的銅鑼燒豆餡是從市場上訂購的,千太郎嫌太難太麻煩,從來沒有親手製作過豆餡。這樣做出來的銅鑼燒,味道可想而知,還好吃不到哪去。

店裡生意寥寥。千太郎不愛吃甜食,甚至從未完整地吃下一個銅鑼燒,每天忙碌只為早日償清欠店主的債務。

初中生若菜,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家裡淡漠的氣氛、升學的壓力,令若菜窒息,每天放學逃到銅鑼燒小店,與千太郎閒聊,打發時光。

銅鑼燒的靈魂是豆餡啊!

德江女士走進店裡應聘製作豆餡

把銅鑼燒的甜帶進了三個人的生活裡

在德江女士眼裡的豆子,有一個個有靈性的生命,想要他們煥發出深藏的美味,需要無比的耐性和漫長的等待!

「一倒進去就要煮它,對紅豆未免也太失敬了。要等待它們吸足水分,就像年輕人約會,要兩個小時相互熟悉,要給它們耐心與時間。」

「好不容易從土地裡長出來的,

當然要盛情款待啊!」

影片的結局,悲辛交集:德江女士去世,銅鑼燒小店被老闆娘收回,剛剛燃起的希望又黯淡下去了。

有了德江老人的鼓勵,千太郎沒有再喪下去,他把銅鑼燒攤擺在了公園裡的櫻花樹下,自信地喊出了:「好吃的銅鑼燒,快來嘗一嘗吧!」

- 本期音樂 -

本期歌曲《水彩の月》,選自電影《澄沙之味》。

✨原公眾號歌劇之夜更名為Flavour悅爾

繼續陪伴你~✨


執行主編 | 邢 迪

責任編輯 | Rosie

相關焦點

  • 澄沙之味:當你陷入絕境,就來一口柔軟的銅鑼燒吧!
    電影名稱:《澄沙之味》泡泡評分:8分(偶然間發現的好電影)自從打算不再強寫熱點之後,泡泡就非常喜歡發掘這種小眾的老電影,今天這部《澄沙之味》來自2015年,可能你連電影名字都沒聽過,但它的成績一定能嚇到你: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提名;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 影評《澄沙之味》:初戀的味道——銅鑼燒
    今兒君擼了一片兒《澄沙之味》,不過,這片兒和初戀一毛錢關係都木有,表怪君叔是該死的標題黨,誰讓本片兒是圍著銅鑼燒聊的,而銅鑼燒,確實又是你們深愛的哪個藍胖子初戀時的味道。▲銅鑼燒三人組影片在三個人物(只有這三人)的糾纏中展開:一個不愛甜品,但不得不在銅鑼燒小店打工的刑滿釋放男;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缺愛缺錢又卻未來的中學蘿莉女;一個曾患麻風病而長期與世隔絕的老太。老太失了兒子,男人失了娘,蘿莉沒父愛,三個人因為銅鑼燒在一起,最終,又因銅鑼燒,釋懷了世態炎涼。
  • 坎城開幕影片《澄沙之味》原著小說來了,感受銅鑼燒中的生活智慧
    2015年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上,開幕影片被選定為一部日本電影,名為《澄沙之味》,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主人公銅鑼燒專賣店的店主千太郎、神秘老婆婆德江和女高中生若菜三人之間的人生故事
  •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但人間依然值得
    文/夏日放映室電影《澄沙之味》導演: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是由日本、法國聯合製片的劇情電影,改編自明川哲也同名小說。電影以甜甜的澄沙為載體,講述了一個關於困境、迷惘、死亡與救贖的故事。澄沙,讀音dèng shā,漢語詞語。澄,多音字,讀dèng時,意思是指讓液體裡的雜質沉下去。
  • 薦影|《澄沙之味》
    《澄沙之味》(2015年),如果你喜歡《海鷗食堂》、《小森林》這類的電影,那它應該很對你的胃口。電影以「銅鑼燒」為紐帶講述了3個人之間的故事,仍舊延續了日本文藝電影舒緩溫情、唯美清新的風格。當然這篇推薦重點不講電影本身,而是相關的一些小的知識(和我的叨逼叨),你就當做小時候書後的閱讀拓展看吧。關於片名片名あん,《澄沙之味》又譯《戀戀銅鑼燒》(臺),《甜味人間》(港)。
  • 電影推薦之《澄沙之味》
    2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部電影《澄沙之味》。被樹木希林的演技打動,好幾次都潸然淚下,是還沒到導演設計的淚點,就情不自禁,大概是我太感性,不對,是演員的演技炸裂。故事發生在一家叫銅鑼之春的店,專門售賣銅鑼燒,開篇的鏡頭,男主的身影,可以看出,這是一份他不喜歡的工作,他在生活的低端掙扎,她並不快樂。
  • 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新預告 秦基博獻聲主題曲
    《澄沙之味》中文預告 河瀨直美新片打造幸福美味 時長:01:36 來源:電影網
  • 澄沙之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意義!
    2015年,根據明川哲也的原著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澄沙之味》在日本上映,執導該片的河瀨直美是日本電影界著名女導演,業界內經常拿她和執導《小偷家族》的是枝裕和做比較,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澄沙之味》劇照影片《澄沙之味》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銅鑼燒店的故事,店長千太郎是個不苟言笑、滿懷心事的中年大叔,某天,一位名叫吉井德江的老人來到店鋪,想要應聘職位,店長看她年紀頗大,身體也不太好
  • 《澄沙之味》:細碎生活中的歲月靜好
    導讀:一家名為「銅鑼之春」的銅鑼燒專賣店裡,店長千太郎經營著單調和無聊,直到一則招聘啟事讓年邁的德江闖入。這位頭一次應聘被千太郎打發走的老太太,帶著她自製的豆餡兒再次登門拜訪,她的豆餡和她獨特的製作方式,驚豔了小店的時光……
  • 電影推薦《澄沙之味》|豆瓣評分8.2治癒系影片-澄沙之味免費觀看
    電影《澄沙之味》看後讓人有種悠長深遠的感動。所謂「澄沙」即是銅鑼燒,而甜食,是這世界上最平凡而又珍貴的美意。
  • 日本電影《澄沙之味》——美到極致是物哀
    一言以蔽之,「心有所動,即知物哀」。 《澄沙之味》講述了一個角落裡的老人,從不奢求有一天社會能低下他的頭顱看到自己,只願熱愛生命、熱愛自由、熱愛世間的萬事萬物。 影片結尾,德江老人的「人生之味」成功「感染」了若菜和千太郎,改變了他們對「可怕的人世」和「無法融入的社會」的認識。
  • 《澄沙之味》處理苦難的方式
    講講《澄沙之味》吧!我看《澄沙之味》,完全是因為被劇照中鬆軟的銅鑼燒吸引了。想做出擁有靈魂的銅鑼燒,該怎麼辦呢?仔細篩選過的紅豆,被緩慢流淌過的水流帶去澀味。「蒸汽的香味已經有變化了。」矮矮小小的老人,從小憩中睜開眼睛,小心翼翼地掀開鍋蓋,看咕嘟咕嘟冒著泡的水裡,躺著顆粒飽滿的豆子。「因為我們在招待它啊。」
  • 澄沙之味
    最熱點的社會議題,懸疑經典,全部跳過了,最後只被一本書吸引了,書名叫「銅鑼燒也有春天」,不用說,一定是日本的書籍了。暖心治癒的書籍就應該這麼起名吧,可能有點俗套,但是還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我沒有將書的內容看完,而是選擇了先看改編的電影,譯名是「橙沙之味」。其實作品的日語名字翻譯過來就是豆餡的意思,譯為澄沙就不直白了,也多一點想像的空間。
  • 《澄沙之味》 | 歷經百年屈辱,我們想要活在陽光照耀下的社會中
    中國大陸的電影宣傳海報中國大陸版《澄沙之味》名字矯情,過於文藝,中文中的「澄沙」指的是豆沙,且是過濾後的細豆沙,而銅鑼燒的豆餡是不去豆皮不過濾的,叫澄沙並不妥。電影《澄沙之味》由河瀨直美執導,樹木希林、永瀨正敏、市原悅子、內田伽羅、水野美紀等主演,於2015年5月30日在日本上映。
  • 《澄沙之味》| 歷經百年屈辱,我們想要活在陽光照耀下的社會中
    中國大陸的電影宣傳海報中國大陸版《澄沙之味》名字矯情,過於文藝,中文中的「澄沙」指的是豆沙,且是過濾後的細豆沙,而銅鑼燒的豆餡是不去豆皮不過濾的,叫澄沙並不妥。這部河瀨直美執導的《澄沙之味》安寧而靜謐,滿溢著對生活的敬意和對人性的信任。銅鑼燒成為了生活中最踏實的存在,解決著一些人的生計,也慰藉著一些人的心靈。在遍布苦澀的生活裡,那一口甜香軟糯,或許是最好的救贖。
  • 《澄沙之味》:人生旅途,感謝你爬山涉水來治癒墮落的我
    我是麻風病治癒者,住在隔離區,無比的熱愛著生活。曾在一棵絢麗無比的櫻花樹下的銅鑼燒店裡工作,用殘疾的雙手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豆沙餡。美味的食品,治癒了靈魂孤獨而又無助的人。一 墮落的人不值得原諒,謝謝你來治癒我這是日本電影《澄沙之味》講述的發生在櫻花樹下一家銅鑼燒店的感人治癒故事。一場電影之旅,讓自己與心重逢。
  • 叩叩叩,請打開通往銅鑼燒的隨意門哦
    化解人生苦味的銅鑼燒銅鑼燒這種日本傳統食物歷經平安時代,經江戶時代的改良,在大阪發揚光大。各類日本動漫與電視劇電影裡都有銅鑼燒的身影,最古早傳統的口味就是香甜可口的紅豆沙煎餅。日本導演河瀨直美在電影《澄沙之味》裡通過老人傳授製作銅鑼燒,用最甜的食物化解人生的苦味。製作紅豆餡料天亮前就要準備,紅豆要一顆一顆地淘洗,慢慢地等待,輕輕地攪動,豆子浸泡數個小時,聆聽它們在水中翻滾的聲音,這樣看似繁瑣的製作過程卻是一枚美味銅鑼燒不得缺少的關鍵步驟,在耐心和等待中入口的才是那份甜蜜軟糯。
  • 《澄沙之味》:人生起起落落,堅持走下去,會好起來的
    擁有內在世界的人是幸福的,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動蕩不安,內心仍然能有一種泰然自若的坦然,不管物質生活如何困頓,心中仍然有一片詩意的土壤。否則終日囿於現實世界之中忙忙碌碌,還沒有來得及感受生活的百般滋味,生命就已經走向終結。一個人的一生只能書寫成一個故事,而電影的出現,讓人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從電影中可以窺見另一種生活,或許從別人的故事裡,可以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看完這部美食電影,你一定能學會做銅鑼燒
    今天的三三映畫教大家做銅鑼燒(雖然知道你們並不會真的學但都這個點了不能我一個人餓)。教程請看視頻~銅鑼燒的豆餡是靈魂。教大家做銅鑼燒的這部電影叫《澄沙之味》。澄沙也就是紅豆沙的意思。這個名字不如臺灣的譯名《戀戀銅鑼燒》和香港的譯名《甜味人間》生動。故事講的是,不喜歡甜食但因為欠債不得不在街邊銅鑼燒小店打工的千太郎,遇上了曾經是麻風病人但渴望來店裡工作的德江婆婆。在她的幫助下,千太郎製作出了好吃的紅豆沙餡銅鑼燒,吸引了很多客人。但德江婆婆曾患麻風病的秘密被傳了出去,因為社會上對麻風病人的恐懼,再也沒人來買銅鑼燒。
  • 美到極致,便是物哀——《澄沙之味》
    《澄沙之味》就是一部可以讓我們很好地體會這句話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活在社會邊緣的老人,卻從未奢求周圍的目光會因自己而停頓,而是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熱愛世間萬物。它用赤裸裸的人性和輕描淡寫的殘酷現實告訴了我們:活著是一件無比艱難卻又無法逃避的事情,我們無法直接改變生活,但可以改變活著的態度。河瀨直美把生活中的千瘡百孔毫不隱晦地向我們展現出來,卻又從中收集到了美的存在。克制而不張揚,恬淡而又溫暖,悲慘不乏美好,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物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