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首發。
這幾天,隨著各大電影公眾號開始放出第6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一名年輕男性導演的浮生世事也開始更熱烈地湧上許許多多電影愛好者的談話桌,他就是胡波——年僅29歲便自殺。
在他身故以後,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同時,也將第六代導演之一的標杆人物王小帥推向了話題的風口浪尖。
很多人會說,這麼年輕就能做出這麼深度的電影作品,也得到了電影界人的肯定,做出這麼決絕的選擇實在不應該——有什麼看不開的呢?而我只能說一個人一種心境,你活成了什麼樣子、活到了多大歲數,多數時候真的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境如何。
導演 黃信堯
而相較於胡波"用自殺敬酒理想"的態度,我更欣賞下面這位導演的風度。將看不慣的事情和社會狀態用影像表現出來,不徹底的悲觀,不絕對的厭世,用溫熱的胸懷捂熱世間冷暖,一個字:可愛!難怪這部片子獲得了諸多獎項,讓很多人對它讚不絕口了!
初次聽到《大佛普拉斯》這個名字,還以為電影的故事有關於一位大佛,男性,名叫"普拉斯",壯壯的,是不是類似彌勒那樣就不知道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由導演黃信堯將自己當初那部20多分鐘的短片《大佛》擴充以後得來的劇情長片,也就是短片加長版,乾脆就叫《大佛普拉斯》咯。
這個態度我喜歡!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或許你會深切地覺著,"普拉斯"也有它"普拉斯"的深刻隱喻。
導演黃信堯學的是紀錄片科系,多年來也一直在從事著紀錄片的創作。且不說他的紀錄片創作水平如何,單是如今憑藉第一部劇情長片就一舉奪得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等5個重要大獎,就不難窺見他的才華。更何況,《大佛普拉斯》真的是一部很棒的片子呢,技巧之外真情動容,形式不流於俗。
應該來講講影片的故事內容。
臺灣南部的一個小村子裡,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平凡人。平日裡,他們做著最辛苦甚至繁瑣的工作,反而不被人尊敬,倒被人揩去油水。影片中的幾個主人公分屬2 個階層,他們分別是肚財、菜埔、土豆、釋迦一方,站隊窮人階級;另一方則是以黃啟文為典型代表的有資產、能借勢的富人階級。
故事線其實非常簡單:肚財平時喜歡從雜誌上收集美女的照片貼滿家裡的牆上,但他不滿足於此,將窺欲的目光瞄準了好朋友菜埔的老闆黃啟文身上。聰明的他想到了藉助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偷聽黃啟文車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當然,最要緊的是能不能聽到些讓人血脈僨張的東西……菜埔老實巴交,對肚財言聽計從,況且和肚財一樣,對老闆的那種事也有好奇心,兩人就經常約著拿出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偷聽偷看。
不料,兩人卻從這簡單的視頻和聲音裡得到了黃啟文殺人藏屍的秘密。菜埔因為被老闆念及舊情,沒被下黑手,但肚財就不同了,因此喪命。
一句話就是,這是一樁由行車記錄儀引發的"雪"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肚財的突然死亡並不被人認為是蓄意謀殺所致,而被宣稱"喝醉酒車禍而死",要知道,肚財是不喝酒的—— 這成了被埋藏的"雪"案。
故事雖然是這麼個故事,電影卻因為導演的講述手法非常獨具一格,顯得頗為別致。
首先要說的就是,這位紀錄片出身的導演從頭至尾擔當了電影的解說員,打破了電影和觀眾之間的第四堵牆,用畫外音直接跟觀眾對話——"我會時不時出來說幾句話,宣傳一下個人的理念"。似乎是防止觀眾過度地融情於此,卻在最後因為導演雲淡風輕的解說語氣,使觀眾對人物的命運平添了幾分惆悵和感慨。
其次是電影的黑白色調。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就是,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拍自己的電影,那麼,也想用黑白影像呈現出我的那個故事。黑白首先就是一種情緒和基調,在這個故事裡,導演似乎在用黑白調疏散著一種孤獨和無望,一種戲謔和譏諷。
其實,片中並非完全的黑白,肚財和菜埔全神貫注盯著的監視器屏幕就是彩色的,屏幕裡面是老闆黃啟文行車所到之處的痕跡。似乎是在做對比: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至於窮人,那就在黑白泥漿裡反覆打滾吧。
最後一點獨特之處,其實大家對此並不陌生,那就是影片非線性的故事講述方式。導演有意地在影片前半部分埋住了很多線索。黃啟文殺掉老相好的事情交代得很早,但是因為編排和剪輯的有意,觀眾和肚財、菜埔兩人被一同埋在鼓裡。直到影像在適當之處再次呈現之時——這時候,也是導演有意地要將真實交代給觀眾們了,殺人事件才被撥開面紗。
這樣一種講述方式無疑加強了故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也增強了電影本身散發的"人生撲朔迷離"之感。電影的中後段雖然引向懸疑,但是並不交代案件的發展,因為這部片子本身,不在斷案。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拍得非常調皮、自由,甚至真的隨心所欲的作品,上一部讓我有同種感受的,還是兩年多前看的泰國電影《大狗民》。電影所到之處似乎漫不經心,細看之下也不難接收到導演的用心經營。
電影對臺灣的宗教信仰風氣和民間情態做了細緻和綜觀的描繪,幾個典型人物的選擇如愛在娃娃機上夾娃娃的肚財(甚至直接面對鏡頭直接回答,"夾娃娃很療愈啊")、 "到處逛一逛"的流浪漢釋迦,因為有錢混跡權政圈子、各種玩女人的文創中心老闆黃啟文等,都是如今社會成員的縮影。
雖然導演黃信堯講了一個因偷窺別人隱私被報復致死的故事,他對死者的態度卻並非厭惡,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反而是對這種人性的存在抱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接受。同樣的,他也只是靜靜地客觀呈現老闆黃啟文陰狠的性格,而不做任何評價—— 一種近乎零度寫作式的個人處理。
影片的聲音部分很豐富,除去林生祥特別具有表現性的配樂填補了電影部分的空曠之外,我想,最令人心頭一顫的就是影片最後,當大佛造成,俯看眾生相時,殿內煙霧繚繞,人皆肅穆,佛音不絕。這時,眾僧突然舉目仰視:自佛像內,傳出陣陣急促的敲打聲……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結局,類似一種叩問——其心不正,向佛有用乎?
回復「大佛普拉斯」,獲取電影《大佛普拉斯》下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