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厚霖,1973年生於天津,現為恆信鑽石機構董事長,I Do品牌創始人。
婚禮上,牧師問新郎:「你願意娶她為妻嗎?不論她……」
「我願意(I do)。」
這大概是愛情中最重要的承諾。10年前,李厚霖把這句話引入商業,創辦了婚戒品牌「I Do」。
「當年,我想到「I Do」這個名字時,大家都覺得好,還擔心被別人註冊了,結果它就是我的。」現在說起來,李厚霖仍有一種命中注定般的喜悅。
今年43歲的李厚霖,是恆信鑽石機構掌門人。採訪當天,因為堵車,他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十幾分鐘。一到公司,他先是跟記者打招呼並致歉,然後離開了一會兒,去完成每天的「功課」。「李總每天來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這層樓的小佛堂裡禮佛,天天如此。」他的助理告訴記者。
砸店換來重生
就像註冊I Do一樣,李厚霖覺得自己註定要做珠寶鑽石這一行,對此不敢有絲毫懈怠。「每個人在結婚那一刻,都要說出這句承諾,所以我們不能把這兩字做成『垃圾』,要讓人們聽到這個產品時感到溫暖,給它做加法,所以這一路走來是如履薄冰。」
上世紀90年代,李厚霖在一家金店工作,之後下海經商。經過幾年的努力,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李厚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拿這些錢去投資火熱的房地產,大筆撈錢;另一個是去幹一番事業,完成夢想。彼時,正值全球最大的鑽石供應商戴比爾斯進入中國。「那會兒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叫鑽石呢,我就打定主意在國內做一個鑽石品牌。」李厚霖說。
其實,李厚霖做這一行,還因為他愛逛街。「我的朋友現在沒一個願跟我去逛街的。十幾年前朋友陪我去香港,一逛就是好幾個小時。馬上要回去了,我說樓上有條褲子忘了買,你在樓下等我,結果一上去又是兩個多小時,後來朋友直接跟我翻臉了。」李厚霖說,自己逛商場時每個店都不放過,會留意各個品牌的燈光、產品、布置等細節。「我對這個行業有著特殊的敏感,總能做出一些超越別人的東西,那種小成就感的積累,會推動你不斷往前走。」
1999年,李厚霖創立恆信鑽石機構。然而,開第一家店時,他就遇到個不小的檻。「當時,開在北京東方廣場的店有1500多平方米,投入了幾千萬,可因為面積太大,鑽石的款式、種類有限,而且在消費者眼中鑽石產品款式都差不多,看起來比較單一。剛開張的兩個月,經營非常慘澹。當時,我連第三個月的房租都拿不出了。沒辦法,我只能再搏一次。」李厚霖決定「砸店」重來。「當榔頭下去的那一刻,大家都哭了。這個店凝聚了我們太多的心血。」經過20多天的日夜施工,李厚霖又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店面:1/3銷售鑽石珠寶,1/3展示鑽石文化,1/3提供服務。重裝後,效果立竿見影。
李厚霖後來反思,做品牌就意味著「放棄」。你必須放棄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業務和定位,放棄速度,放棄浮躁。不久,恆信抓住了一次發展機遇。李厚霖看到一組數據,中國每年有近1000萬對新人結婚,因此產生的消費達2500億元,而這些新人中76%的人會購買鑽石。「我們發現婚戒市場蘊藏的巨大商機,覺得應該專門做一個婚戒品牌。」
於是,恆信在2006年創立婚戒品牌I Do。很快,I Do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店鋪在全國一二線城市也越開越多。隨著市場的變化,I Do引進了定製概念,將服務與體驗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如今,I Do已成為都市白領結婚及珍惜情感表達的鑽飾首選,保持著很高的市場佔有率。
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的信仰
在這一行摸爬滾打10多年後,李厚霖已擁有HIERSUN、IDo、ooh Dear、恆信鑽金殿4個鑽飾品牌,每個品牌定位都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和消費人群,以立體式戰略布局。李厚霖也將自己的這套「戰略」總結為「品牌金字塔理論」。
「金字塔」共分5層,最基礎的是物質層面,往上是情感層面,之後是藝術層面,哲學層面,最上邊是信仰層面。李厚霖說,隨著時代的變遷,奢侈品牌既要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心理和消費習慣,創造和引領時尚,更要保持品牌一貫的情感追求,價值追求。在萬變中保持品牌的DNA,才能保持品牌的獨特風格。「只有建立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仰,忘記買賣關係,才是做品牌的最高境界。品牌的成功與否,不是看它做得有多大,而是看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是不是有足夠大的影響力,比如蘋果等。」
娛樂營銷更是李厚霖品牌營銷戰略的重中之重。「奢侈品、時尚、娛樂其實是一個圈子。在10多年中,恆信參與了30餘部電影、電視劇的合作營銷與品牌植入,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營銷。」
如今,李厚霖已不滿足於廣告植入,而是籤約了3名導演,準備推出「都市愛情三部曲」。「如果我們每年能推出兩到三部這樣的戲,你想想,10年後對這一代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對品牌的理解又會不一樣,這都是在信仰道路上繼續深耕。」
李厚霖認為自己最大的特點是膽子大,敢創新,這也是恆信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我們從來不說,學一學Tiffany和Cartier。相反,他們做過的事,我們都不做,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超越。」他最近的創新是,給員工的新福利——7天結婚紀念日假期,即員工每年的結婚紀念日都有7天假。李厚霖說,「在國內這應該是首例。」這是公司一個「90後」員工提的建議,因運營及成本原因,早期公司的其他領導對此還有爭論和異議,但他還是拍板施行了。之所以推出這個假期,一是他注重員工福利;二是由於婚戒市場已日趨飽和,恆信開始用心布局婚後市場,而紀念日正是一個絕好的情感營銷點。
痛苦是偉大的前因
15年前,李厚霖皈依佛門。每天至少做兩個小時的「功課」,包括誦經、磕長頭、打坐。從2007年起,李厚霖每年都要去西藏阿里地區海拔6000多米的岡仁波齊轉山,特別是在2014年,他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圍繞岡仁波齊轉山9圈,行程500公裡。曾經有一次,李厚霖在轉山途中得了腦水腫,「離死亡只差三個小時」。
「每次轉山,雖然過程痛苦,卻總能帶給我收穫。我常和同事說,痛苦是偉大的前因。轉山直面生死,是人生最偉大的營養,再困難的事情都無法逾越它對我的歷練。唯有堅持、忍耐,相信自己能做到,才能感受到那種震撼和重生。人生和事業皆然。」李厚霖說。
這一路走來,李厚霖儼然成了一個不畏困苦、踽踽獨行的苦行僧。而他選擇了珠寶鑽石行業,又何嘗不是一次苦行之旅?「鑽石行業的發展其實是最近這七八年,真正有所建樹的還很有限,像我這樣痴迷的,高處不勝寒的,而且就靠著自己所謂的夢想去支撐的,在中國真的少之又少。」
雖然李厚霖已經成為國內珠寶鑽石界的領軍人物,但他不願被人冠以「成功者」。他說:「我的目標不是要創造多少個億,而是希望我們的每個員工說出『恆信』兩個字時,表現出自信和自豪,這才是衡量是否成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