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來源:喵哥交易解惑
如果你是美聯儲,你會在12月的利率會議上做出什麼決策?
A:堅決退出寬鬆政策。
B:承諾不會推出更大規模的寬鬆政策。
C:觀察數據變化,若有需要會進一步加碼寬鬆。
D:立刻加碼寬鬆。
選擇其中一項,或者你自己的答案。
黃金這一輪下跌從1965跌至1764,跌幅201美元,用時超過3周。在跌破1850重要支撐後,當時預判下行目標在周線EMA60均線支撐1750附近。然而最低只跌到1764,而且反彈比較迅速。
無論是幅度還是速度均不及3月。但很多黃金多頭卻比上一次下跌恐慌。3月份時,幾乎沒人相信剛剛啟動的全球超級寬鬆貨幣政策會出現轉向。而政策調整在本輪下跌中卻成了熱門討論話題。
一方面,隨著經濟回暖,以及多支疫苗宣布研發成功,似乎對加碼寬鬆的需求變得不如3月那麼緊迫。另一方面,持續下行的黃金價格也發出了強烈的暗示。
但是,沒有一隻雞是看了當天的雞蛋價格才決定下幾個蛋,美聯儲也不會參考黃金的價格制定貨幣政策。
在價格走勢與基本面研判的關係上存在一個「不可逆」原則。基本面發生實質性變化,一定會推動價格趨勢性逆轉,但不能用價格走勢變化逆推基本面將變化(儘管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因為價格=價值+情緒。儘管你看到了價格的變化,但是並不容易區分那是價值還是情緒的體現。
只有先確定價值趨勢是否發生變化,然後才能結合價格判斷下跌究竟是市場對政策的警覺預期,還是樂觀情緒挖下的一個大坑。
情緒與價值的區別在於情緒推動的價格走勢沒有續航能力。
因此,對基本面的研判,一定要依據客觀事實,避免受價格波動幹擾,更不能用價格走勢解釋基本面。要接受某段時間、某段行情無法被解釋。無法解釋時,先做好保護,然後躺平,等待市場回歸理性。
寬鬆現狀
美聯儲究竟是收緊了貨幣政策,還是繼續在放水,不用猜,只要看資產負債即可。
目前美聯儲維持著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11月18日當周資產負債表規模升至7243.08萬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
美聯儲有一臺可以隨意印錢的印鈔機。如果印的錢不流向市場,就是一堆廢紙,起不到放水作用。美聯儲需要購買國債或其它抵押債券向市場輸送現金提供流動性。
假如你是一家商業銀行,公司A找你貸款50億救急,你想借,但錢剛買了50億國債。公司A借不到錢可能會破產倒閉。美聯儲知道後,印了50億現金,購買你持有的50億美元國債做為抵押,期限一年。你將50億美元現金借給公司A,並質押了該公司一定比例股權。
美聯儲獲得50億國債資產,並產生50美元現金負債,資產負債表擴張。
半年之後,公司A現金流充裕,還你50億美元和利息,贖回股權。由於美聯儲提供的資金成本非常低廉,你回收50億美元之後,轉手購買了公司B的企業債套利。一年期滿,你打算賣出公司債,贖回抵押給美聯儲的國債。但沒人接手。如果以較低價格砸盤,會引發恐慌。美聯儲說,你別搞事,50億資金到期後給你再續一年。
一年後,你賣出公司債,向美聯儲償還現金,贖回國債,美聯儲資產和負債端同時減少50億,資產負債表下降。
美聯儲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需要資產兌換,可以是抵押也可以是直接購買,因此其提供的流動性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後若不繼續投資,資產負債表規模就會自然下降。
我們可以得出3個結論。
美聯儲若停止資產淨購買,資產負債表將會下降。若拋售所持資產,即主動縮表,收緊貨幣政策。
若新增資產購買與到期資產規模相抵消,或僅延續到期的資產購買規模,而不新增資產購買,則資產負債表規模維持不變。
只有維持資產淨購買,或在再投資到期資產的基礎上增加資產購買,資產負債表才會增加。
所以,當前的現狀是淨購買+再投資,因為資產負債表規模正不斷創新高。
由於今年第2季度美聯儲印錢規模實在太大,規模基數爆發性增長,使得近期資產負債表的上升曲線看起來非常平滑。
資產負債表就是美聯儲放水的帳本,寬鬆是否延續看一下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就知道了。
如何退出
覆水難收,但總要做做樣子。
一般來說,放出來的水是收不回去的,至少無法完全回收。實際上也不需要完全回收。因為流動資金要與經濟活動規模相匹配。如果經濟火熱,流動資金不足,市場缺錢,經濟活動會放緩。
GDP的增長會增加資金需求,但如果流動資金遠超經濟活動需求,就會推高物價水平。這就是美聯儲通過寬鬆政策刺激通脹的原因。
但美聯儲提供的資金成本極低,也不規定資金用途,錢不一定會在經濟活動中流通,可能會被拿去購買資產。於是被推高的可能只是股票債券等資產價格而非消費品價格。
我在知識星球裡分享過一篇《貨幣寬鬆政策和財政寬鬆政策》的文章,有具體講寬鬆手段和退出方式,這裡篇幅有限,只能簡單說下。
財政刺激是政府借錢增加赤字。借到錢後有針對性撥款,獲得資金的主體不用支付利息,也不用還錢,政府負責還錢。政府還錢主要靠收稅 。經濟好了,規模高了,稅收增加,就有錢還了。
美聯儲提供寬鬆政策的方式是信貸。美聯儲要想回收資金,需要停止再投資或拋售所持資產。但前提是市場有足夠的現金流,否則降價處理,會引發資產價格大崩潰。
美聯儲停止寬鬆或者實行緊縮政策之前,會充分試探市場的承受力。如果高估了市場,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屠殺。
在11月的美聯儲會議紀要中可以看到,委員們對寬鬆政策的退出路徑進行了討論。
有評論將其解讀為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我好奇他們為啥討論退出這事,去美聯儲官網看了會議紀要的全文。原來是過度解讀。並不是為了退出而討論,而是美聯儲正在籌劃制定資產購買的前瞻指引,退出路徑做為指引的一部分進行討論。
在關於資產購買的前瞻指引討論中,更重要的信息是,美聯儲的官員們預計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將「至少以目前的速度」增持資產。至少和增持,你細品吧。
前瞻指引,就是資產購買的行動指南,美聯儲希望告知市場自己的行動依據並承諾嚴格遵守。目的是避免市場因猜測而恐慌。
退出路徑分為四步,大家了解下,心裡有個數。對比寬鬆現狀,你自己就能判斷現在是否有「退出」的行為或跡象。
第一步:如果就業和通脹接近目標,美聯儲準備降低每個月購債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的增加量。
如果哪天美聯儲說將調整資產購買規模低於1200億美元,這才是美聯儲準備退出寬鬆政策的第一步。而在這第一步中,資產淨購買仍在進行,資產負債表仍會擴張。
第二步:停止資產購買,結束資產淨購買。資產負債錶停止擴張。
第三步:在結束淨購買的最初一段時間,繼續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對到期的證券進行再投資。
第四步:結束再投資,準備加息。
只有進行到第四步,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才會因投資到期而自然下降。這與主動縮表完全不同。
也許下周的美聯儲利率會議上我們會看到美聯儲對資產購買的前瞻指引更加具體的討論。
退出前提
觸發退出路徑第一步是有前提條件的:如果就業和通脹接近目標。
什麼叫接近目標,目標是什麼?
對於通脹來說,起碼要2%,美聯儲各位官員一直喊話稱2%的通脹並不足夠,因為需要對過往低於目標的部分進行補償。但2%至少接近目標了。現狀直接看下圖,按美聯儲的要求,2019年的通脹也完全不達標。
就業目標以前是錨定非農失業率。9月份美聯儲修改了政策框架,就業目標涵蓋了更廣泛內容,美聯儲特別強調就業參與率的重要性。
上周勞工部發布11月非農就業報告,新增就業僅24.5萬,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6.7%。
美聯儲對非農失業率的預期目標是回到疫情前水平,目測至少要接近4%,現在還差得很遠。
失業率自4月峰值降了一大半,看起來不錯。但就業參與率太低。11月就業參與率僅61.5%,比10月低了0.2個百分點。
每100個適齡勞動人口中,有38.5個人不想工作。而疫情前,不想工作的人約為37個。
在非農失業率的統計中,即使你是適齡勞動人口,但只要你不想找工作,你就不算失業人口,不會拉高失業率。我們看到失業率下降很快,是因為很多人躺在家裡就可以拿到政府的疫情補助,根本不想出去找工作。
美聯儲將就業參與率做為評價就業市場表現的一個參考標準後,U6失業率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因為它將放棄尋找工作的適齡勞動人口歸為失業群體。
11月U6失業率為12%,是非農失業率的1.8倍。疫情前低於7%。最近2個月U6失業率降速已經明顯慢於非農失業率的降度。原因就在於比較低迷的就業參與率。
如何決策
我們說完了美聯儲目前的寬鬆現狀,描述了美聯儲釋放流動性的過程,了解了美聯儲官員所討論的寬鬆政策退出路徑,列舉了退出的前提數據表現。
回到文章開篇的問題,如果你是美聯儲,你會在12月的利率會議上做出什麼決策?
A:堅決退出寬鬆政策。
B:承諾不會推出更大規模的寬鬆政策。
C:觀察數據變化,若有需要會進一步加碼寬鬆。
D:立刻加碼寬鬆。
在文章開篇時,你的選擇可能會比較主觀。
如果是在另一個時間點,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選項。
但在當前這個時間點,在以上諸多客觀信息背景下,你更容易做出同美聯儲一樣的選擇。
答案將在12月17日凌晨揭曉。
昨天有小夥伴問我,如果下周美聯儲在利率會議上釋放退出寬鬆貨幣政策的信息,對黃金是否構成巨大利空?
我覺得,在11月非農新增就業人口僅為預期一半,為前值1/3的時間點,美聯儲只有極度失智,才會向市場釋放貨幣政策轉向信號。
12月利率會議上,美聯儲將不可避免的進一步表達對就業市場的擔憂,認為勞動力市場的增長放緩。強調如果有需要,將使用所有工具支持經濟復甦。承諾貨幣政策將維持寬鬆,直至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
如果有政策調整,那麼調整隻能是「寬鬆」向的,可能會是延長資產購買的久期。目的是即便不增加淨購買規模和停止再投資,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也可以維持更久而不下降。
美聯儲向市場提供更明確的資產購買前瞻指引是可能出現的小概率事件。如果美聯儲決定提高每月的資產購買規模,也不要感覺太意外。因為同11月會議期的經濟環境相比較,通脹和就業復甦出現了超預期的放緩。
12月利率會議上美聯儲會給出基準利率的點陣圖和經濟數據預期,包括通脹和失業率等關鍵數據。屆時可以關注,美聯儲預期通脹何時才會接近2%,失業率何時才會接近4%,那個時間點才是美聯儲預期的觸發「退出前提」的時間點。
如果這個時間點距今超過一年(極大可能不止一年),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美聯儲是否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市場自然恢復,而非政策轉向。
黃金收復1850美元關鍵水平後多頭力量似乎正在轉強,但日圖均線仍呈空頭收斂。對升勢構成壓制。黃金升破1965之前也不足以打開上行空間。我更傾向於將黃金的運行空間劃分為下圖中的三檔區間,以區間思維做交易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