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2021-01-18 語文迷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經典書籍,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

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現特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別人。

出自:《論語 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一個人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樣子,但是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耳順之年

解釋:形容一個人到了六十歲的年齡,就可以通過聽別人的言語來判斷真假是非了。是指六十歲的代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說自己十五歲時就立志認真學習,三十歲時就可以按照好禮儀的要求來立於世,四十歲時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不會困惑,五十歲時就明白命運是要靠自己創造的,六十歲時就能聽取他人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3、朝聞夕死

解釋:早上在聽聞聖人之道後,晚上就可以死去。形容對某種信仰以及真理的追求。

出自:《論語·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聽到或者是明白了一個道理,那麼晚上的時候死了也是可以的。

4、訥言敏行

解釋:形容一個人說話非常謹慎,辦事情非常敏捷。

出自:《論語·裡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作為君子,那麼你說話就要謹慎,行動就要敏捷。

5、樂山樂水

解釋:人的喜好是不一樣,有人喜愛山,也有人喜愛水。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就喜愛山。

6、臨事而懼

解釋:遇到事情要謹慎,要戒掉恐懼。就是說,當你遇到事情時,就應該要謹慎來應對,要分析,要謀劃,才能夠成功。

出自:《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意思是,遇到事情恐懼是必然的,做事情只有先謀劃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7、曲肱而枕

解釋:形容人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恬淡。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著簡陋的食物,飲著水,彎曲著手肘來當做枕頭,也是樂在其中。

8、仰之彌高

解釋:愈加仰望就覺得是愈加崇高,形容極其敬仰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

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意思是,顏淵說,我愈是仰望老師的學問,就越覺得它是無比的崇高。越探討鑽研,就越覺得它是深厚堅實。

9、為山止簣

解釋:比喻功敗垂成。

出自:《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意思是,譬如要用土來堆成山,那麼就只需要一筐土就可以完成了。這時候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

10、六尺之孤

解釋:「六尺」是形容個子還沒有長高。是指沒有成年。

出自:《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意思是,曾子說可以把六尺的孤兒託付於他,也可以把百裡的政令寄放在他那裡,等到大關節處,也不可以奪了他。

上面分享的關於《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只知道其中三個,你呢?大家還知道在《論語》中有哪些成語典故呢?分享下唄!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100個成語典故,完整釋義,感悟智慧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00個之多! 1.哀而不傷 解釋: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此外也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
  • 五個詞語,五個來自《論語》的典故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典故出處: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典故釋義: 「做不正義的事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是浮雲」,《論語》這一則表達了孔子對不義之財的態度。而富貴浮雲,也就用來表示不看重富貴利祿。杜甫詩中引用此典故,就是表達畫家曹霸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之中而不知老之將至,情操高尚,不慕榮利,把功名富貴看得如天上浮雲一般淡薄。
  • 《武帝紀》中的7個成語典故,你了解幾個呢?
    其實今人常用的成語,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要麼約定俗成,要麼有教育意義。來看《三國志》中的典故吧,這次是《武帝紀》,主角是曹操,字孟德。贓汙狼藉「長吏多阿附貴戚,髒汙狼藉。」曹操面對這種現象也沒有手軟,他管轄的濟南郡一共就十幾個縣,他足足罷免了8個縣令,下級官員涉及的就更多了。《魏書》也記載,這些長吏本來和當地豪族合作很愉快,直到曹操到來,任免命令一下達,他們就收拾鋪蓋卷跑到別的郡去了,曹操也還了一郡清平。貨賂並行「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並行,強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
  • 這10個成語及其背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推文中提到的十個成語,涉及的朝代有唐朝、南北朝、東晉、春秋、北宋、西漢;涉及的歷史人物有杜黃裳、桓玄、孔子、宰我、趙普、宋太宗、顏之推、賈季、趙衰、趙盾、檀道濟、東方朔、漢武帝、蘇東坡、文與可等;有的很是直接,如「慘綠少年」是因為典故中的杜黃裳是一位「穿綠色官服的少年」,「半部論語」是因為典故中的宰相趙普說自己「憑半部《論語》輔助宋太祖打天下,憑半部《論語》輔助宋太宗治天下」;有的源自比喻,如「冬日可愛
  • 一部《論語》竟然藏有60個成語典故
    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被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竟有115個之多!A1、哀而不傷【解釋】:哀:悲哀;傷:傷害。10、不舍晝夜【解釋】: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500個成語被畫成了畫,濃縮了《史記》《論語》《詩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當小朋友頭頭是道的給你說起三顧茅廬、草木皆兵、八仙過海這些經典名著典故的時候,千萬不要被驚訝到。小孩子喜歡有趣的事物,自然而然能把每個細節都牢記於心。成語簡短精悍,卻是實實在在的文化精華,是濃縮了中華千年歷史、名著、神話的結晶。成語出自《史記》《左傳》《論語》《詩經》.讀一個成語,就懂一個典故,這是最賺的閱讀技巧。
  • 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在你的印象中,「喝西北風」「加減乘除」是成語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挑戰不可能》最新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論語》中竟有115個成語典故,完整解釋,值得收藏!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被廣為流傳;而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竟有115個之多!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春秋時期的18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動蕩,戰爭兵戎不斷,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風雲人物,軍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謀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語典故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結晶。今天為大家摘選了18個,一起來欣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18個成語典故就能體會到。
  • 《論語》中竟有115個成語典故,完整解釋
    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自】:《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關心。   【出自】:《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十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漲知識
    古時候,有個非常自負的讀書人,認為自己學識淵博,常常賣弄筆墨,炫耀文採,人們便嘲諷他為「博士」。有天,「博士」到集市買驢,付錢後,他叫賣驢的人寫個憑據。賣驢的人不識字,就讓他代寫。「博士」洋洋灑灑寫了三大張紙,滿篇都是空話,甚至沒有提到「驢」字。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一段話:「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1. 天下無雙原文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李廣是有才氣之人,他是出類拔萃,獨一無二的將才。2. 以暴易暴原文《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52個三國典故和成語,讓《三國演義》成了好聽的兒童廣播劇!
    為了把它做成適合孩子聽的故事版本,我們選了「成語」和「典故」這兩個切入點,以「廣播劇」的形式來呈現三國故事。這樣,孩子們聽完故事,不僅能掌握《三國演義》的內容梗概,還能學到52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知曉三國英雄歷史。
  •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
    這10個不像成語的成語,第一個就「令人噴飯」 | 圍觀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一期節目中,幾位參賽小選手要從30組詞語中選出兩個假成語。主持人撒貝寧被「喝西北風」「加減乘除」給迷惑了,甚至揚言發誓,如果它們是成語,就「吃掉手卡」,結果被連連「打臉」。沒錯,這兩個詞都是成語!「我讀書少別騙我!」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這些成語大都是凝結著古代人的智慧,它們分別可能代表是一個故事,也可能代表是一個典故。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才華,而且還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但是有時候,我們經常也對一些成語望文生義,用了之後,錯誤百出,同時讓人貽笑大方。
  • 【國學】記住這110個成語,你就讀懂了《論語》!
    《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廣為流傳。你可知道,出自《論語》的成語典故,竟有110個之多!  出處:《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晝夜  解釋:舍:停止,停留。  無論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