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張震嶽這個名字,但是他所創作出的作品,是多少人青春歲月裡一抹最溫柔的雅痞。
雅痞——這是一個用來形容張震嶽風格的一個很恰當的詞彙。
18歲,宜蘭海邊的阿美族孩子張震嶽離開家來到臺北,在西門町閒逛發現一張歌唱比賽的告示。
他拿了姐姐的吉他,站上比賽的舞臺。可能因為緊張,也想表現的無所謂,他眯著眼睛唱了一首《堅固柔情》。他有點兒酷酷的樣子,和特別的嗓音,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注意。
張震嶽的音樂是純粹到極致的聲音。不是天籟,不是技巧,而是一種情感的觸達。
有一首歌不得不提及:《思念是一種病》。2007年張震嶽轉變形象,以專輯《思念是一種病》打入大陸市場,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思念是一種病》是齊秦發行於1989年的歌曲,歌曲由齊秦和張震嶽共同製作,而張震嶽的版本則對原曲的旋律和歌詞做了較大改動,將這首歌改編成為一首全新的歌曲,張震嶽的好友蔡健雅也為這首歌獻上了和聲,這也是兩人的第一次合作。
如果說原唱齊秦的版本如山澗溪水般純淨,那麼張震嶽和蔡健雅的版本則是途中旅人不知疲倦地追尋。
但在這首歌的後面,卻藏著一個很悲傷的故事:
2006年,張震嶽的緋聞女友陳芸凡(叮噹)在臺灣上吊自殺,不幸身亡。當時,他在廣州開演唱會,工作人員怕他的情緒失控,一直隱瞞叮噹的死訊,知道整個事件後,張震嶽立即飛回臺灣,直接去陳家。
叮噹死時只留下八封遺書給家人和張震嶽,她生前的好友說陳芸凡曾經抱怨過張震嶽沒有把她當作女友看待,而陳芸凡給張震嶽的遺言也是不要難過,要開心快樂,並沒有解釋她自殺的原因。
這件事對張震嶽觸動很大,他說他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去釋懷這種悲傷,並決定要為陳芸凡寫一首歌,就是後來的《思念是一種病》。
張震嶽的聲線低沉沙啞,運用吉他、貝斯和鼓這三種樂器,再加上了蔡健雅的和聲,這首歌被演繹出一股滄桑感,但卻又有一種平靜的感覺在裡面。
《愛我別走》你絕對想不到是張震嶽創作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1998年的這首歌算不上老歌,卻被無數歌手翻唱過。
這首歌有著經典的R&B旋律,溫情舒適的舒緩節奏,有一種讓人放鬆的魔力,張震嶽的聲音則是寬厚的大男生的聲線,雖然唱著「愛我別走」,卻沒有痴痴怨怨。
這首《愛我別走》不僅周杰倫、範瑋琪、張學友等眾多大牌歌手翻唱過,而且還被收錄在古巨基的經典串燒歌曲《K歌王》中,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這首歌的經典。
《愛的初體驗》大概是張震嶽最無釐頭最搞怪的一首歌了吧,而且這首歌也是KTV榜上有名的「神曲」之一,詼諧幽默的風格很能調動氣氛。
這首歌講述的是青澀的少年在面對另一半離去時的手足無措,平白寫實而且搞怪逗趣的歌詞讓人忍俊不禁,似乎還在嘲諷年少的輕狂,但是聽多幾次後,還是能聽到歌曲中隱藏著的悲傷和無奈。
《愛的初體驗》,說白了就是初戀。每個人的初戀不一定是最美好的,但一定會刻骨銘心。情竇初開的年紀愛上的人,想必每一個人都會記得,即使以後沒有在一起,總會在自己以後的生活中留下影子。
《再見》是由張震嶽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張震嶽2005年發行的專輯《OK》中。該曲是電影《男兒本色》片尾曲。
《再見》的風格有點像《愛我別走》再加上《愛的初體驗》,仍舊有著輕快的旋律,卻沒有了當初《愛的初體驗》的搞怪,有著《愛我別走》那樣溫和的聲線,卻比它更乾脆一些。
歌名說是再見,卻沒有用離別歌曲的悲傷加以呈現,而是用一種悠揚旋律演繹,吉他加鼓的搭配可以說是張震嶽的制勝法寶之一,輕快的節奏極具流行感,而吉他聲則加強了溫馨的懷舊感,一種即將離別的憂傷撲面而來。
2008年,張震嶽和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組成傳奇樂隊縱貫線。加起來快要兩百歲的四個人,玩瘋玩嗨,硬是把縱貫線玩成傳奇樂隊。可惜於2010年1月30日,縱貫線正式解散。
有人問,三個娛樂圈殿堂級音樂人,怎麼會帶上張震嶽玩?
從《思念是一種病》到《愛我別走》再到《愛的初體驗》和《再見》,張震嶽的每一首大熱歌曲都記錄著他和我們每個人的成長。
真正的實力並不是你能寫幾句小酸詞,整個小曲就能稱之為實力,而是時光流逝後當我們回過頭來,那個人寫的歌能像在我們的回憶裡一般深刻。如同縱貫線成員們,聽到他們的歌我們總是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張震嶽之於我們亦是如此。
如今張震嶽已經四十五歲了,他歌曲的風格也逐漸成熟,從早期搞怪的《愛的初體驗》,到縱貫線時期的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表達心境的歌曲。他的歌就像從你心中唱出來的那樣,是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是一段段回頭望略帶感傷的往事。
回想起來,他的歌已經陪我們走過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