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甸縣「滇禾優」系列滇雜粳稻增產促脫貧。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8月25日,在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經專家組現場驗收,由雲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育成的國家優質食味金獎品種「滇禾優615」平均畝產742.1千克、優質高效滇型雜交粳稻「滇禾優34」平均畝產703.8千克,在當地貧瘠的沙性土壤上種植獲得高產,有力促進了農戶脫貧增收。
尋甸縣「滇禾優」系列滇雜粳稻增產促脫貧。供圖
受省科技廳委託,雲南農業大學科技管理處組織並主持,邀請有關專家組成驗收組,對雲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昆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尋甸縣農業農村局和雲南省國有資本運營金鼎禾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在尋甸縣金源鄉實施的綠色生產1780畝連片「滇禾優615」和1360畝連片「滇禾優34」,各隨機抽取3戶3塊田進行現場實打驗收。
尋甸縣「滇禾優」系列滇雜粳稻增產促脫貧。供圖
驗收結果顯示:「滇禾優615」平均畝產742.1千克,按優質稻穀6.0元/千克計算,產值4452.6元;「滇禾優34」平均畝產703.8千克,按優質稻穀6.0元/千克計算,產值4222.8元。
尋甸縣「滇禾優」系列滇雜粳稻增產促脫貧。供圖
專家組認為,「滇禾優615」「滇禾優34」綠色高效生產,田間長勢良好、清秀整齊,抗病性強,取得很好的綜合效益,在雲南粳稻種植區有著較好的推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