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MEG供應處於高位聚酯景氣度有望回升

2021-01-09 東方財富快訊

2020年MEG整體走勢先跌後漲,反彈幅度較油價小,略好於PTA。一季度在國內疫情影響下,終端復工推遲較多,整個聚酯產業鏈從終端坯布到MEG均大幅累庫,且年初在恆力和浙石化等一體化新裝置投產以及油價大跌背景下,MEG價格從年初的4988元/噸跌至2926元/噸,跌幅達41%;從二季度開始油價在減產背景下出現反彈,但是 MEG價格受制於高庫存和高進口制約,反彈相對乏力;三季度,因煤制MEG虧損較大減產較多,MEG港口有所去庫,整體走勢偏強;四季度,MEG市場多空消息交織,進口收縮加新裝置投產,整體走勢區間震蕩。從基差來看,因2019年底MEG供需結構性偏緊,價差結構持續一段back結構,但2020年春節以來隨著國內恆力和浙石化共計255萬噸新產能相繼投產,疊加國內疫情影響導致MEG大幅累庫,MEG供需格局又回到2019年的過剩狀態,MEG基差及月差明顯走弱,逐步轉變為遠期升水的contango結構。

從2020年MEG供需來看,CCF數據顯示,2020年隨著國內幾套大型乙二醇裝置投產釋放,國內MEG新增產能505萬噸,其中煤制總產能增加150萬噸,包括內蒙古兗礦40萬噸、山西沃能30萬噸、河南能源永城二期20萬噸、新疆天業60萬噸;油制總產能共增加355萬噸,包括恆力石化180萬噸、浙石化75萬噸、中化泉州50萬噸和中科煉化50萬噸。截至2020年12月,2020年國內MEG產能1583.5萬噸,較2019年底增長46.8%;其中,煤制MEG產能為599萬噸,同比增長33%。雖然2020年國內MEG整體開工負荷處於近幾年低位,但由於年初及下半年幾套一體化裝置的投產,MEG總產量仍高於歷史同期水平。2020年1-11月,國內MEG產量約為820.1萬噸,同比增長15.2%;其中煤制MEG產量約為246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1.9%。進口方面,2020年1-10月,我國MEG進口937.17萬噸,同比增加13.9%,主要是國外低成本貨源的衝擊疊加疫情影響下國外需求的萎縮,導致前三季度MEG的進口量超預期;四季度,因海外裝置檢修集中,MEG進口量有所收縮。整體來看,2020年1-10月國內MEG供應1668萬噸,聚酯產量4302萬噸,折合MEG消耗1441萬噸,考慮到其他消耗108萬噸左右,MEG整體過剩近120萬噸。

從2021年MEG供需來看,預計國內MEG新增產能640萬噸,國外計劃新增產能約153萬噸(美國南亞82.8萬噸於2020年12月中旬投產,算在2021年),國內外合計投放產能累計達793萬噸;其中煤制MEG產能為250萬噸(保守估計),油制加氣制產能為543萬噸。進口來看,2021年海外擴產背景下低成本貨源將繼續對國內市場造成衝擊。需求來看,2021年聚酯計劃投產553萬噸,如果聚酯全部如期投產,則消耗MEG185萬噸左右。即使算上其他需求,MEG仍處於嚴重過剩狀態,2021年繼續關注MEG裝置投產進度。

從MEG庫存來看,截至2020年12月7日,華東主港地區MEG港口庫存約101.4萬噸,較2019年底增加50.50萬噸,處於歷史同期偏高水平,港口庫存壓力較大。2020年上半年,因年初新產能投放、進口增加使得供應大幅增加,而需求端受疫情影響需求低迷、復工推遲,儘管二季度煤化工減產較多,但實際影響有限,國內MEG持續累庫,至7月中旬港口庫存達到151.4萬噸,累庫96萬噸;三四季度,隨著聚酯負荷高位和進口逐漸收縮,MEG港口庫存持續去庫,但是基於國內產能基數的不斷擴大,MEG去庫幅度仍有限。2021年來看,國內新裝置投產壓力依然較大,且油制MEG仍較多,加上海外低成本貨源衝擊,即使煤制MEG減產,MEG去庫仍較困難。

從MEG生產工藝利潤情況來看,今年因疫情影響,油價及下遊化工品整體低位運行,石腦油制MEG年內整體小幅盈利,個別月份利潤較好;但是國內其他生產工藝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尤其是煤制MEG裝置虧損較大,原料煤炭價格堅挺及MEG價格低位,導致今年二三季度國內煤制MEG減產較多,從而使國內MEG開工率維持在相對低位水平。年底煤炭價格創近幾年新高,煤制MEG虧損繼續擴大,預計2021年煤制MEG裝置仍將面臨長時間停產或推遲投產現象,MEG整體負荷可能維持偏低水平。另外,2021年仍有較多油制MEG投產,加上對明年油價看漲預期下,預計油制MEG利潤仍將繼續壓縮(目前在盈虧平衡附近),後期關注油制MEG虧損擴大情況下,油制MEG裝置的停產。

整體來看,2020年大量新產能的投產使國內MEG產能基數大幅提高,國內MEG供應處於高位。2021年國內仍有大量裝置有投產預期,加上海外擴產背景下低成本貨源可能將繼續對國內市場造成衝擊,預計2021年MEG仍不樂觀,可能煤制MEG裝置仍將面臨長時間停產或推遲投產現象。策略上,在油價看漲預期下,2021年MEG價格重心可能隨成本端上移,但是在供需壓力下,MEG利潤將繼續壓縮,MEG仍以空配為主。

聚酯

2020年聚酯整體供需偏弱運行,上下年供需雙弱,下半年逐步修復。截止2020年底,國內聚酯產能達到6320萬噸,產能增加488萬噸,同比增加8.37%;2020年1-11月,國內聚酯產量約4774萬噸,同比增長4.42%,今年產量增速下降主要因為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聚酯工廠減產較多,一季度聚酯產量下降明顯。

從聚酯開工率情況來看,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終端復工推遲較多,導致聚酯大幅累庫超預期,聚酯工廠有所減產或推遲復工,一季度平均負荷僅有72.7%;二季度開始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聚酯負荷穩步回升,伴隨著新裝置的投產,二季度至今聚酯平均負荷達到91.2%。從聚酯產品庫存情況來看,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終端復工推遲,聚酯工廠大幅累庫;二季度在原油減產背景下油價開始反彈,因聚酯各產品價格跌至歷年低位,導致下遊、貿易商及產業外資金大量抄底,聚酯庫存大幅下降;三季度受終端內外需偏弱影響,聚酯庫存又增加至偏高水平;四季度初期隨著國內雙十一訂單疊加海外訂單回流集中爆發,聚酯再次大幅去庫,至年底聚酯產品整體庫存水平中性偏低。從聚酯產品利潤情況來看,一季度得益於上遊原料的跌幅更大,聚酯各產品理論利潤較好,但實際上持續的累庫使產品貶值更多;二季度因疫情影響國內外需求大幅萎縮,疊加原料的反彈,聚酯利潤大幅壓縮,但是瓶片和短纖受益於防疫用品需求,價格偏強,利潤較好;三季度,終端需求偏弱的負反饋進一步發酵,聚酯產品利潤壓縮至年底最低水平;四季度,在國內雙十一月訂單和海外訂單回流集中爆發,聚酯環節再一次大幅去庫,個別產品利潤有所好轉,但長絲仍受制於服裝需求弱勢,現金流整體維持虧損;短纖利潤壓縮但維持盈利,主要因為短纖市場整體供需結構良好且工廠低庫存;瓶片利潤好轉,因為價格低位且市場對明年預期偏好,下遊和貿易商提前囤貨。

從聚酯的需求來看,2017和2018年下遊加彈、織造進入投產高峰期;2019和2020年增速放緩。據了解,2020年新增加彈機950臺,上半年織機投產繼續放緩,主要受疫情影響;2021年加彈機將增加1500臺附近。此外,從聚酯產品的出口來看,2020年1-10月聚酯產品出口567.5萬噸,同比減少8.5%;進口82.7萬噸,淨出口485萬噸。其中,1-10月聚酯瓶片出口191.5萬噸,同比減少24.8%,主要受海外疫情、匯率、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長絲出口207.86萬噸,同比減少6.1%,尤其是二季度出口下降明顯,下半年隨著海外市場的逐步復工,長絲的出口逐步好轉。從終端紡織行業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受國內外疫情影響,終端紡織行業國內外需求大幅萎縮。隨著國內疫情好轉,下半年國內紡織服裝需求明顯好轉;外銷方面,紡織品出口整體增加,但服裝出口仍在下降。海關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2020年1-10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6852.8億元,增長11.7%,其中紡織品出口9084.1億元,增長34.8%,服裝出口7768.7億元,下降6.9%。按美元計,2020年1-10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406.2億美元,增長9.5%,其中紡織品出口1296.1億美元,增長31.9%,服裝出口1110.1億美元,下降8.6%。

整體來看,雖然2021年聚酯產能增幅仍較大。但是下遊加彈機產能增速有所提升;隨著疫苗的投放,海外需求有恢復預期,終端需求大概率好於今年水平;且RCEP的籤署對聚酯及終端紡織服裝的出口也有一定提振,預計2021年聚酯及終端需求整體仍存好轉預期,景氣度有望回升。

短纖

2020年短纖價格整體趨勢跟原料端走勢一致,一季度在疫情及油價大跌下,短纖在成本拖累下大幅下跌;二三四季度整體區間震蕩為主。但是從聚酯各產品橫向來看,與長絲和瓶片相比,今年短纖價格整體處於相對高位,主要因為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帶動無紡布需求,下半年受到雙十一及海外棉紡類訂單需求提振。

從短纖供應來看,2020年國內原生滌綸短纖產能792萬噸,新增投產41萬噸,同比增長5.41%;直紡滌短高負荷的情況下,直紡滌短產量增長約670萬噸,增速達8.94%。從CCF數據來看,2021年短纖產能增加較大,但是1-3季度主要集中在中空、低熔點和水刺短纖方面,棉型短纖可能在四季度投產。整體來看,2021年前三季度短纖整體供應壓力不大,在整個聚酯產業鏈中整體表現較為健康。

從短纖需求來看,2020年一季度需求下滑明顯;二季度受無紡需求帶動以及三季度在紡紗行業下遊急單需求推動下,2020年需求端表現良好。經估算,2020年1-10月直紡滌短的月度平均需求(產量+進口-出口±滌短工廠庫存變化)達到52.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8%。從出口情況來看,2020年我國短纖出口量大幅下滑,截至10月份我國未梳滌綸短纖出口量為63.05萬噸,同比下降23.97%。我國短纖出口受海外疫情影響在二季度下滑明顯,不過三季度以來出口量緩慢回升。中長期來看,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消費的復甦,2021年短纖出口和終端需求仍有修復預期。

從短纖利潤情況來看,2020年因原料價格偏低,疫情帶動無紡布等防疫用品需求增加,滌短行業整體利潤水平較好。從短纖開工率情況來看,2020年1-11月直紡短纖的平均開工負荷為87.6%,處於歷史同期高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直紡短纖的開工率處於低位,平均大概64.2%;二季度以來受到無紡布需求提振,直紡滌短開機負荷快速上升至90%以上;三四季度受紡服行業和期現商備貨需求的影響,短纖負荷持續高位。2021年因短纖在整個產業鏈中供需仍較良好,仍可維持一定利潤水平。

從庫存來看,2020年1-11月直紡短纖庫存平均為3.85天,低於去年同期的5.94天。今年短纖有兩次比較大的去庫幅度,一季度末因油價減產、短纖價格歷史低位及防疫用品需求帶來的投機性需求增加;四季度初在雙十一及海外訂單回流下,下遊紡紗補庫需求疊加短纖期貨上市期現商參與鎖定一部分現貨,導致短纖再次去庫至欠貨狀態。2020年短纖庫存較往年整體偏低,2021年前三季度因裝置投產有限,且下遊防疫用品剛需及終端紡織服裝需求好轉預期下,短纖整體庫存仍可能維持偏低水平。

總體來看,2021年直觀來看短纖產能增加較大,但是1-3季度主要集中在中空、低熔點和水刺短纖方面,棉型短纖可能在四季度投產。前三季度短纖整體供應壓力不大;且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消費的復甦,2021年短纖出口和終端需求仍有修復預期。因此,2021年短纖在整個產業鏈中供需仍較良好,整體以多配為主。策略上,可在短纖利潤水平偏低時(200元/噸以下)選擇入場機會;因目前短纖利潤仍在400元/噸偏上,春節期間工廠檢修可能較往年偏少,且下遊滌紗廠原料備貨整體偏高,春節淡季臨近,如後續織造新訂單若持續偏弱,下遊成品將逐步累庫,短纖需求有下降預期。經一季度短纖大幅累庫下,利潤仍有壓縮空間,因此,時間上可關注節後利潤低位時。

(文章來源:廣發期貨)

相關焦點

  • 銀河期貨:玉米澱粉:東北建庫 期價高位震蕩
    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目前期貨仍有無風險交割利潤,倉單數量較高,期貨套保壓力較大,後期只有現貨大幅上漲,靠現貨漲幅高於期貨來修復基差,漲勢才能持續,否則現貨漲勢較小,期價再上升空間有限,且有望見到階段性高點。對於澱粉來說,整體供大於求,目前也處於累庫存階段,後期將主要跟隨玉米走勢為主。
  • 周報|有色金屬:金屬高位震蕩整理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月以來最高,3個月收益率仍處於低位。拜登表示將提出全面的一攬子刺激計劃,數字將非常「大」,將於下周四公布刺激計劃的細節,刺激計劃的規模將是數萬億美元。  供需狀況:  銅:國內現貨升水高位回落,精礦加工費46.9美元,銅精礦供應受南美疫情影響仍在延續,庫存下滑,供應矛盾仍較突出。
  • 股價一個半月漲逾200% 鄭州煤電:煤價快速回升 公司也調整了價格
    12月23日晚間,鄭州煤電發布公告稱,四季度以來,安全、環保監管力度加大對煤炭生產影響較大,而冷冬天氣來襲帶動電力需求進一步增加,近期多省用電負荷屢創歷史新高,甚至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下遊煤炭採購積極,短期內造成了煤炭市場供小於求的局面,煤炭供應出現了階段性緊張,煤價快速回升,公司煤炭價格也相應進行了調整。
  • MEG:區間震蕩
    供應方面,截至1月7日,國內乙二醇整體開工負荷在63.09%,前值60。81%,後市國內供應變化不大。進口方面,預計乙二醇12月進口在75萬噸附近,1月進口同樣下調預計在80萬噸附近。需求端,疫苗利好,原油上漲以及資金輪動帶動聚酯產銷脈衝性波動,聚酯負荷保持89.1%的高位,後市負荷預計維持高位,預計1月聚酯負荷88%,2月83%。來年1月來看,乙二醇仍處於去庫周期。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看,都在穩步回升,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約為2%~2.6%。
  • 中信證券:油價突破50美元/桶 積極布局長期持續回升周期
    中長期來看,此輪供應端的收縮程度可能超市場預期,成為推升油價持續回升的主要驅動力,堅定推薦布局三條主線:1)油氣勘探開發產業鏈上的高彈性標的中國海洋石油(H)、中海油服(A+H),建議關注傑瑞股份、中國石油(H);2)成長性好,油價回升成本優勢不斷凸顯的煤化工龍頭寶豐能源、華魯恆升,輕烴裂解龍頭衛星石化、東華能源;3)短期受益於庫存增值,長期受益於需求復甦的成長型民營大煉化龍頭恆力石化、東方盛虹。
  • 長安期貨屈亞娟:滬銅陷入高位振蕩
    當前銅價處於偏高位置,面臨一定的技術性調整壓力。不過基本面支撐仍在,且資金看漲情緒濃厚,調整幅度料將有限。上周銅價衝高回落,漲勢暫歇,LME銅最高達到6633美元/噸,滬銅指數最高為53380元/噸,市場樂觀情緒及供應端炒作有所降溫。
  • 甲醇高位震蕩。玻璃和純鹼走勢分化。消費過於依賴汽車
    01  消費過於依賴汽車  觀點分享:當「順周期」屬性的製造業和淨出口等項目回升之後,遲遲處於被擴張、被政策矚目拉動的消費成為順周期邏輯下一個延展項,尤其在屢番提及「擴大內需」、「內循環」和「需求側改革」的政策引導下,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
  • 非農數據「大爆冷」 刺激法案將「梅開二度」?
    同時看向國內,10月經濟數據強於預期,社融增長超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顯出韌性,短期可能存在年末前的趕工繼續支持投資需求,國內宏觀數據繼續讓市場振奮。因此,該研究團隊認為在經濟復甦大背景下,銅價有望繼續衝高。從基本面看,新紀元期貨分析師陳嘯表示,產業方面,2021年銅礦長單和現貨長單均處於談判階段,因此做多的意願仍比較強烈。
  • 行業觀察|玉米種子低庫存遇需求增長 種業公司利潤有望回暖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飼用玉米需求將不斷增長,玉米需求向好背後,玉米種子庫存已降至低位,玉米種子價格存在上漲預期,種業公司利潤水平有望轉暖。豬飼料外,其他飼料需求也有較高景氣度。由於家禽存欄仍處高位,反芻動物養殖效益好,同期蛋禽、肉禽、反芻動物飼料產量分別為2865萬噸、7764萬噸、101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8%、14.5%、13.8%在飼料需求增長下,玉米市場需求向好。
  • 矽料價格止跌回穩 年底前G1資源供應偏緊
    矽料價格止跌回穩 年底前G1資源供應偏緊 工信部領軍人才專題培訓—能源電力行業高級研修班,12月26-27日(擬)矽料本周矽料報價逐步走穩,部分報價略有回升。
  • 北上資金持續高位接盤!淨買茅臺29億,還逆市加倉這個板塊
    北上資金持續高位接盤!淨買茅臺29億,還逆市加倉這個板塊隨著年底銀行結算等需求增加,市場資金層面相對偏緊, A股本周連續調整,上證指數跌近百點,之前創歷史新高的滬深300深度回調3.48%。但北上資金本周卻逆市淨買入69.59億元,可謂是在區間高位接盤,這已經是連續第6周淨買入。
  • 「研報掘金」三季度鋼鐵業績和估值有望雙升 板塊已進入重要戰略...
    鋼鐵板塊目前處於低預期、低估值階段,已進入重要戰略配置期。核心邏輯1、鋼材需求保持較強水平,供給見頂回落。上周五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上升29.93萬噸;五大品種鋼廠庫存下降14.55萬噸。在供給持續高位,需求回調的情況下,判斷鋼材庫存去化速度稍微減慢。
  • 方正中期:供應壓力仍待釋放 雞蛋二季度弱勢難改
    而2020年1-2月份蛋雞苗大幅回落,表明雞苗供應寬鬆,補欄較少,意味著6月份之後的市場雞蛋供應量偏少,疊加換羽老雞淘汰和需求恢復預期下,蛋價有回升的預期,不過1-2月份補欄的減少對遠期市場存欄的影響相對有限,仍需關注雞蛋市場價格的變化,若蛋價提前並快速進入上漲趨勢,也將刺激養殖戶加快補欄,進而制約價格反彈高度。
  • MTBE價格漲至高位
    12月初,國內各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市場價格紛紛呈現不同程度上漲。近一周左右時間,上漲200~350元(噸價,下同),並再度衝破4000元大關,創下疫情以來最高位。原油方面,進入12月份,布倫特原油價格持續處於47~49美元/桶高位,曾一度上漲至49.25美元/桶,漲至3月初以來最高點,給予大宗商品一定心態支撐。供應方面,10~11月MTBE市場持續處於低位態勢,且原料成本較高,部分工廠長期虧損,導致工廠再度步入集中檢修。
  • 項金茷:1.1黃金扶搖而上看漲,原油高位盤整,附策略
    :1.1黃金扶搖而上看漲,原油高位盤整,附策略   伴隨著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一聲聲的祝福接踵而至,老師與你們又一起度過一個年頭,回想市場9年時光如白駒過隙,看盤,分析,策略執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專研,也信任老師的你們收穫不少,如果你還在為投資發愁,不知道如何交易?
  • 大豆供應趨緊 油脂上行驅動仍強
    需求:馬來11月出口棕櫚油下降22.2%,ITS和AmSpec數據顯示,馬來棕櫚油12月前15日出口量環比由正轉負,上升8-10%,9月印尼棕櫚油出口276萬噸(+3%);美國大豆壓榨量極高,近期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有所回升,本周國內大豆壓榨195萬噸,高於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