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一身公主病」高晞月:一生怕寒,逝於雪地,結局悲涼

2020-08-27 阿莎普

文|阿莎普

《如懿傳》劇照

劇評

高晞月沒有琅嬅的勤儉持家做派,她一生之中喜好華貴,即便是皇后琅嬅要求眾人節儉,她也要悄悄在自己的宮裡穿戴奢華的服飾。

高晞月沒有如懿懂得弘曆的心思,她只想著得到弘曆的寵愛,其他的就不管不顧,只要不和她有利益衝突的人,她都能視而不見。

一旦有人得寵,搶了她的風頭,她就會不樂意,但也不會隨意陷害,只會利用自己的身份諷刺對方。

比如,對待白蕊姬和阿箬等人,她雖然看不慣她們,但也只是言語上嘲諷幾句,並沒有對其造成大的傷害。

而對如懿的陷害,她也不是完全為了自己,只不過是想討好皇后琅嬅,再加上,又聽信金玉妍的挑撥,她才想要將如懿置於死地。

但從高晞月的本性來講,她並不壞,說到底,不過是為了多要一些寵愛,才會「在意」弘曆所在意的人。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的失敗,在於依附錯了靠山

都說高晞月像華妃,其實華妃是一種真正的霸氣和強勢,而高晞月更多的只是自卑,她的強勢,得理不饒人,也是刻意偽裝出來的。

在潛邸時,她是格格,比如懿低一等級,這便讓她久久不能釋懷,所以,在如懿失勢之後,她依仗娘家,才敢在宮裡橫行霸道,針對如懿。

她是一個性子急,又不夠聰明的人,特別容易被利用,被人挑唆。在高晞月有生之年,多次被皇后琅嬅和金玉妍利用,借她之手,害得其他嬪妃不能順利誕下子嗣。

高晞月最蠢的地方,就在於,她一直效忠琅嬅,殊不知,富察皇后琅嬅,卻一早就賜給她蓮花手鐲,讓她不能孕育皇嗣。

高晞月對此毫無察覺,仍舊死心塌地的與之為伍,替琅嬅清除所有擋道的人。

此事看來,高晞月其實是很可憐的。她沒有金玉妍的聰慧,也沒有琅嬅的地位,看似貴為貴妃,不過也是靠著父親的功勞得來的。

她之所以依附皇后琅嬅,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她沒有底氣,想要在後宮找個依靠。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是一個身不由己的可憐人,一輩子被各種人陷害,被琅嬅,被金玉妍,被如懿,甚至被她最心愛,和依賴的弘曆。

因此,在最後得知真相後,她才會心灰意絕,毅然赴死。她本性不算多惡毒,記得她曾和身邊的侍女說過,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連皇嗣都不放過,以前並不是這樣的人。

其實,在入宮之前,大部分女子都是單純善良的,只是,進了深宮,不得不想方設法自保,有時候,就算自己不害別人,也難免不被人害,這大概就是身居後宮女子的無奈。

得知琅嬅對她的陷害,高晞月在死前悔悟,對如懿有了歉意;明白了弘曆對她的算計,她沒有恨,而是終於意識到,自己此生有多不值得。

總是害這個,算計那個,到頭來,自己卻一直都活在別人的算計之內。包括她愛著的弘曆,對她也有所忌憚。所以,最後她也給了弘曆一個小小的報復。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飛揚跋扈,任性妄為,頭腦卻愚笨

高晞月是有善心的,但因為她出身包衣,卻比不過與弘曆青梅竹馬的如懿,因此有很深的自卑感。

她對如懿的怨,是新婚之夜結下的,同一天入府,弘曆卻對她不聞不問,專寵如懿。

高晞月雖然對弘曆沒有投入全部的感情,但也比金玉妍和琅嬅愛得深一些。因此,她看到弘曆寵愛誰,就會心生嫉妒。

而當她深受榮寵,她毅然決然選擇了報復,出於小女人的心思,也出於之前默默隱忍的憤怒。

她雖然不聰明,但也深知自己比不過如懿在弘曆心中的分量,更比不過皇后琅嬅的地位,她只能在自己得寵之際,能爭就爭。

久而久之,心被後宮的汙濁薰染,變成了爭寵,自保,而不擇手段的眾嬪妃之一。

《如懿傳》劇照

為了取得皇后琅嬅的信任,也是想盡各種辦法。後來,也在金玉妍的教唆下,害死了白蕊姬的孩子。

更是因為如懿的緣故,她惡意懲治海蘭。起初,她的目的也就是想拿海蘭出氣,彰顯自己貴妃的身份。

但不曾想,一旦出手,想要收手就很難了,到了一定的地步,她也沒辦法全身而退。所以,就有了後來一系列的陷害,只要和皇后琅嬅不是一派的,她都會去算計。

高晞月看似飛揚跋扈,任性妄為,還有貴妃的身份守護,但她的愚笨還是無法挽救她。

也可以說她是思想單純,她每次想到的那些惡行,在別人看來不算什麼,無論是琅嬅,還是金玉妍,做的都只會比她更加狠絕。

高晞月不是很懂人心險惡這些道理,不然,她也不會整天總是為算計她的人賣力,而那些從來不曾害過她的人,她卻恨之入骨。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一生都在替人做嫁衣

高晞月每一次害了人,其實心裡都很害怕,包括她最後差一點「失心瘋」,也是因為阿箬的死和她脫不了干係,她這樣的人本性並非十惡不赦。

真正的十惡不赦,真正的高段位,做任何惡,都不會心虛。比如,金玉妍,她才是所有事情的幕後主使,但她從不會擔驚受怕,就算皇后琅嬅,最後也是被她推動著白蕊姬陷害而死。

高晞月充其量也就是皇后琅嬅的「劊子手」,她除了身份地位在皇后之下,在其他嬪妃之上,會撒嬌爭寵,時而會用才華討得弘曆歡心。論起聰明才智,她絕對是輸給所有人。

如果生在普通人家,嫁一個普通的丈夫,她一定是一個受盡丈夫百般疼愛的嬌妻。

不幸的是,她生在達官貴府,嫁給君王,不得不爭,不使手段,儘管她的那些計謀不算高明,但也要為自己爭一份保障。

高晞月琵琶彈得很好,而且還很有才華,算得上是一個文雅的女子。平時喜愛奢華,穿漂亮衣服,愛耍小脾氣,使性子,但都不比她的那些愚笨的想法。

她如果稍微有點智慧,即使身體再不好,也不會死在所有人的前面。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明豔如斯,真不適合被養在宮裡。

如果命運可以重來,高晞月應該也希望,自己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官商之家做正妻,給她寬裕的生活與十足的寵愛,一輩子衣食無憂,生兒育女,白頭偕老。可惜她進了宮,做了君王的寵妃。

高晞月一身公主病,可死的不算體面,甚至看上去十分悽慘,一生最怕寒,卻逝於雪地,結局悲涼。

但願來世她能尋得平常布衣,所有撒嬌任性能得一片真心。就算不進宮,也是在大戶人家。尋得一戶好人家,嫁於常人,做一個惹人憐的賢妻良母。

人生來,沒有誰就是惡毒之人,只不過,有些人是經歷了一些現實的殘酷,不得不收起善良的本性;而有些人卻是身不由己,對別人善良,也許就是對自己的傷害,比如,高晞月和海蘭。

她們兩個都是為了在宮中立足,不得不依靠旁人,與之相互扶持,只是,海蘭比高晞月幸運,海蘭遇到了如懿,高晞月卻遇到了琅嬅。

《如懿傳》劇照

高晞月是這些女子當中最愚鈍的,她的惡毒,讓人恨的同時,也讓人同情,自以為聰明,卻不料只是別人的「棋子」。

但又不得不說她是咎由自取,如果一直保持善良的初心,或許她的人生就是另外一番風景。

人性的善,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遺忘,即使有再多的身不由己,也要保留一些善良,才能在遇險之際,峰迴路轉。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如懿傳》「一身公主病」的高晞月,飛揚跋扈,最後卻輸給現實
    如懿傳》是由霍建華、周迅領銜主演,張鈞甯、董潔、童瑤、辛芷蕾、李純等主演的一部古裝宮鬥劇,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兩年後重溫這部劇,卻被周迅的演技驚豔到了,非常有層次感,完美地還原了如懿一生的愛恨糾葛。而童瑤在劇中飾演的是貴妃高晞月這個角色,她容貌秀麗,體弱多病,頭腦簡單,飛揚跋扈,平生最怕寒,最後卻下線,在雪地中落下了人生的帷幕,輸給自己一身的公主病!
  • 《如懿傳》高晞月下線:這一生錯愛痴愛,不如不愛
    #01看《如懿傳》高晞月下線,還是頗有點感傷的,她太過蠢笨,被旁人利用,不過是富察琅嬅的一個傀儡,她的囂張跋扈和陰謀詭計也不過是為他人做了嫁人。高晞月死的那天頗為諷刺,明明是最怕寒的人,卻死在了雪地裡。也不知她是否還記得同樣是一個大雪天,她卻欺負和冤枉海蘭那般跪著。她當時那般對待海蘭,又何嘗不是暗示了自己的命運?海蘭在雪地裡跪著的時候還有如懿來救?而她呢,這一生說到底是不值得,把富察琅嬅當姐妹,卻不過只是一個傀儡,僅此而已。
  • 《如懿傳》高晞月一代寵妃,卻一步步淪為別人上位的「墊腳石」
    高晞月在《如懿傳》中,只出現前期的34集,壞事做盡,結局也很悲慘,但在我心底,對她有一絲的同情和心疼。如果她稍微有一絲小聰明,思考一些事情,看穿別人對她的算計。她一生都尊貴無上,榮寵加身,榮華富貴,一樣不缺。
  • 《如懿傳》白蕊姬:「學不會夾起尾巴做人」,註定了她的結局悲涼
    #如懿傳最近我在看《如懿傳》,發現白蕊姬的悲劇起源其實都在於她學不會夾起尾巴做人。白蕊姬,原本是南府琵琶樂伎出身,她的容貌勝在清麗,而且言語中有些許的俏皮。乾隆剛登基那會兒,一是閒得沒什麼事做,二是對王府裡的一些美人們有些厭棄了,他的後宮需要一些活潑的新鮮的「血液」。
  • 高晞月:被算計了一生,最怕冷的她卻在大雪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晞月是《如懿傳》中,悲傷壓抑氛圍中的一縷光,容貌俏麗可愛,我見猶憐,智商卻不及外貌的十中之一。對於一個未出閣的女子來說,這是羞辱她,因為雍正的賜婚,她才嫁與弘曆成為了格格,她與如懿同一天入王府,當晚弘曆去了如懿那裡,她就自己掀起蓋頭,吃起了瓜果。後來進宮為貴妃,封號為慧,卻被太后直言不諱的跟自己的貼身宮女說:高氏哪裡聰慧了,這封號有點諷刺呀。接下來的宮鬥劇情,高晞月用實力證明了她的不慧。
  • 《如懿傳》高晞月一生繁華悽涼落幕
    這個不算正面形象的高晞月,在《如懿傳》開播後,卻深得觀眾的喜愛。雖然囂張、善妒,但憑藉靚麗的扮相、略顯嬌憨的行為方式,網友親切稱呼她為「高二姐」。彈幕裡,每次高晞月的劇情來襲,就能看到滿屏的誇讚:「奶兇奶兇的高貴妃來啦」、「高晞月真是小可愛」。這個本身並不討喜的角色,在演員童瑤的演繹下加了幾分小女人的可愛和嬌憨,少了些許後宮女人的心計和攻略。
  • 《如懿傳》:為何高晞月那麼喜歡孔雀,生命最後一刻還撫摸告別?
    重溫《如懿傳》,一直覺得奇怪,這部劇為什麼給高晞月的孔雀那麼多特寫鏡頭,到底是何寓意?高晞月為什麼養兩隻那麼大孔雀,放在這深宮大院裡?再一琢磨,才恍然明白,高晞月就像一隻美麗高傲的孔雀,她的一生也充滿了孔雀般的悲情。
  • 《如懿傳》:為何高晞月那麼喜歡孔雀,生命最後一刻還撫摸告別?
    重溫《如懿傳》,一直覺得奇怪,這部劇為什麼給高晞月的孔雀那麼多特寫鏡頭,到底是何寓意?兩隻孔雀出現在深宮裡,總覺得有種違和感,孔雀最適合生在高山喬木上的呀!要說妃嬪們養個鳥消遣,最常養的也能關在籠子裡的小鳥,像鸚鵡什麼的。高晞月為什麼養兩隻那麼大孔雀,放在這深宮大院裡?
  • 《如懿傳》中,那些大人們的最後結局是什麼?(全)
    《如懿傳》,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很多網友評價這部戲說前期有多恩愛後期就有多虐心。其實,致使兩人夫妻離心的不僅是弘曆的多疑,更是當時後宮中的爭鬥陷害!
  • ​《如懿傳》大結局揭曉 各角色結局
    將曾經迫害過她的皇后、高晞月、阿箬等人,一一鬥敗,也從嫻妃走向了後位,但皇上對後宮其他妃子的恩寵不斷,先是神似自己的魏嬿婉高升,金玉妍榮寵,意歡的慘死,皇上對寒香見的寵愛,魏嬿婉的陷害,致使與皇上漸行漸遠,互不信任,如懿最終斷髮被貶入冷宮,直至西去。《如懿傳》愛新覺羅·弘曆的結局
  • 《如懿傳》高晞月:這3個原因,造成了她不得善終的結局
    在電視劇《如懿傳》裡,如懿是弘曆最愛的女人,因為她得到了皇帝的寵愛,所以遭到了不少妃嬪的嫉妒。一些妃嬪聯合起來,想盡辦法設計陷害如懿,想要將她剷除。在早期,陷害如懿的人有三個人,也就是富察琅嬅、高晞月和金玉妍,至於阿箬,只是她們手裡的一個工具。
  • 《如懿傳》高晞月,一心依附皇后,為什麼一失勢連皇后都不放過她
    《如懿傳》這部清宮劇宮鬥的精彩不亞於《甄嬛傳》,陰謀一環接著一環,後宮裡針對烏拉那拉氏青櫻,也就是後來的如懿的栽贓陷害一茬接著一茬,最後如懿斷髮的時候對皇帝說:「清白這兩個字,臣妾都說倦了。」可見後宮的爭鬥一直都沒停過。
  • 如懿傳之高晞月,最令人捉急的後宮女反派!
    作為如懿傳中最受寵的女反派,她與華妃有著明顯的區別。而高晞月,基本上除了幫助皇后陷害如懿,便是欺負海蘭,至於別的大多都是直接上手,特別憨憨。就好比一個官二代仗著家裡的寵溺出去犯事兒,在校園裡對別人進行校園暴力,於是被校園暴力的人得了精神病,差點毀了一生。而她只需要家裡的關係就可以輕鬆逃脫。的確高晞月在這部劇裡奶兇奶兇的比較吸粉,很多人看到她死後會心疼她最後的遭遇。
  • 如懿傳:高貴妃被王欽「凌辱」後,為何皇上從此厭惡了高晞月?
    在《如懿傳》中高晞月,算是宮鬥劇翻拍了,有一股淡淡的蠢萌之光,一開始便站錯了隊伍,站在了皇后一邊,殊不知皇后把她當棋子一樣利用,高晞月一直是那個背鍋的,一直唯皇后馬首是瞻,認認真真做皇后的小棋子。每次做壞事,真是少不了她這個小妖精,就拿蓮心嫁給王欽一事,新婚當天就送了祝福,嘉嬪、玫嬪都不來湊熱鬧,獨獨她唯皇后馬首是瞻。
  • 時隔八年,再讀《如懿傳》高晞月,終於明白她為何成為「踏腳石」
    高晞月,弘曆登基後的第一寵妃。不管是皇后還是如懿都不得不避其鋒芒。即使是皇帝,都不得不順其心意。能與她相較一二的唯有後來的寵妃寒香見。可這樣的一代寵妃,卻自始至終都是個笑話。高晞月剛聽到一絲要給她抬旗的風聲,就開始了「越矩」。她的位分在抬旗前,原本在如懿之下,按照規矩,哭靈的時候,皇后不在,如懿該是第一個跪下的人。誰知高晞月搶先跪了下去,哀哀地慟哭起來。
  • 《如懿傳》高晞月被吞噬殆盡的嬌俏可愛,幡然悔悟卻已是時日無多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如懿傳》,劇中其中的一個角色實在讓人恨不起來,那就是慧賢皇貴妃高晞月,她的扮演者是童謠。劇中的她為孝賢皇后的棋子,為皇后做盡惡事,心直口快,說不過人家就上手推,被稱之為「幼兒園打架」生起氣來奶兇奶兇的,讓人實在是恨不起來。
  • 《如懿傳》高晞月悽涼落幕 深宮痴夢都成空
    由新麗電視出品及發行,原著作者流瀲紫編劇,汪俊導演,程源海聯合導演,黃瀾製片,李小飈製作,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清宮傳奇巨製《如懿傳》正在持續熱播中。隨著如懿走出冷宮入住翊坤宮,重回權力中心,乾隆後宮版圖也進入2.0時代。
  • 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反派大PK,譚卓的高寧馨完勝童瑤的高晞月
    說起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不得不讓人來比較一番,畢竟兩部劇都是圍繞著乾隆皇帝而寫的,雖然兩部劇的劇情有所差異,但是周圍的人卻是相差不大的,而且又都是寫的後宮之中勾心鬥角之事
  • 如懿傳中,皇上最愛哪位嬪妃?寒香見還是如懿,其實都不是
    《如懿傳》中的乾隆,被廣大影迷稱為「渣渣龍」,會講話,情商高,撩妹的功底更是一流,情話如寫詩一樣順手拈來。他的情商也很高,送了如懿一副親筆題寫的匾額,高晞月吃醋也要,他乾脆給後宮嬪妃一人寫了一副,這下人人都有,不再那麼獨特,即便有意見,也說不出什麼。如懿被廢冷宮後,高晞月看見他和如懿的畫像,撒嬌賣萌,他的處理方式堪稱大神,當著高晞月的面就讓李玉去燒了畫像,眼神卻在暗示李玉,這個做法既能讓高晞月開心,又保住了畫像。
  • 《如懿傳》高晞月早早下線:慧貴妃不慧,演繹「老實人」悲劇人生
    (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網上看了幾個相關視頻後,忍不住去刷了《如懿傳》,這個劇我當初沒有看,因為被幾個朋友洗腦說《延禧攻略》不錯,看著感覺非常燃,於是我就選擇了熱血噴張的後者。這兩個故事基本是在同一時間線的,內容和人物卻大不相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高貴妃,《延禧攻略》中的她盛氣凌人,而《如懿傳》中的她則多了許多小女兒的情懷。兩部劇中,高貴妃下線都比較早,而且都中了別人的算計,高貴妃封號為「慧」,又稱「慧貴妃」,但從她的表現來看,確實「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