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網上看了幾個相關視頻後,忍不住去刷了《如懿傳》,這個劇我當初沒有看,因為被幾個朋友洗腦說《延禧攻略》不錯,看著感覺非常燃,於是我就選擇了熱血噴張的後者。
這兩個故事基本是在同一時間線的,內容和人物卻大不相同,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高貴妃,《延禧攻略》中的她盛氣凌人,而《如懿傳》中的她則多了許多小女兒的情懷。兩部劇中,高貴妃下線都比較早,而且都中了別人的算計,高貴妃封號為「慧」,又稱「慧貴妃」,但從她的表現來看,確實「不慧」。
從《如懿傳》角度看,高晞月就是個「老實人」,性格單純
劇中,乾隆皇帝是寶親王的時候,本來沒有選中高晞月,打算賜她黃金百兩讓她打道回府。但因發生變故,高晞月與如懿同一天入府,她是格格,位份低於如懿,後來寶親王登基,她成為貴妃,宮中位份僅低於皇后,跋扈的性格也體現出來。
欺負海蘭,讓太監掌摑白蕊姬,對金玉妍態度蠻橫......唯一讓她尊敬的女人,也就是皇后富察·琅嬅了。
高晞月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劇中沒有演她在潛邸的生活,但在她死之前,乾隆說:「朕記得初次見你,你是何等的溫柔嬌羞,柔婉溫順......」說明那時的高晞月也是個溫和的人。
有人說她是裝的,因為當時還是青櫻的如懿得寵,她故意做小伏低,後來順遂了就露出真面目,我覺得這話沒錯,如果高晞月不是如此,她當貴妃後計謀深沉,怕就不是慧貴妃,而是金玉妍了,那她也不會早早下線,或許還會稱為宮鬥最後的勝利者。
她這樣的表現,不過是真性情的表現,和牙尖嘴利的白蕊姬很相似,二人被網友稱為「大小琵琶精」,確實有不少相通之處。
沒死之前,高晞月依附富察·琅嬅,前期雖說有「朋友的敵人就是朋友」之意,但也真心唯琅嬅馬首是瞻的,一切得罪外人的事都是她去做,不像金玉妍隱藏在背後。
她很像職場中替上級屢屢擔責的「背鍋俠」,一切以上級利益為準。她就是個「老實人」,甘心為琅嬅排憂解難,卻不料被金玉妍當搶使。
這一切只能說明高晞月的行動力強,動手多於動腦,性格單純,比較好利用。
她喜歡誰厭惡誰都寫在臉上,阿箬奚落蓮心的時候,她也懲罰了阿箬,阿箬成了皇帝的女人後,她還諷刺阿箬賣主求榮。
她也為自己打算,可惜站錯了隊,把主動變成了被動
高晞月是美麗的,她承寵數年卻一無所出,最大的願望是有個孩子,可惜因為體質陰寒一直懷不上。
造成她不能受孕的原因有二, 一是皇后賜給她的鐲子裡面有零陵香,長期佩戴導致,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二是她本是體質陰寒,太醫院在藥物上動力手腳,讓她的身體愈發地差,危及生命。
第二個原因是太后和皇帝默許的,他們不希望她有孕。
高晞月的阿瑪高斌曾經力薦太后(甄嬛)把長女遠嫁蒙古,遭到太后記恨,導致不喜高晞月,而乾隆是真正喜歡過高晞月的,他說過:「你待朕真心,朕若不是真的喜歡你,這些年來的寵愛難道是裝出來的?」。
但高斌是朝廷重臣,如果高晞月有孕,很可能會藉助這個孩子顛覆前朝和後宮,雖然慧貴妃本人沒這個腦子,但皇帝會扼殺一切可能。恩愛歸恩愛,但是從權力的角度來說,乾隆還是愛江山不夠愛美人。
從劇中,我覺得慧貴妃確實不如如懿聰慧,其實她一開始比如懿佔優勢,太后不喜歡她,但皇帝喜歡,如果和太后搞好關係,她有個孩子是有可能的。可惜她站錯了隊伍,劇中,她和太后幾乎沒有什麼互動,只是一味地奉承著皇后,一步步把主動走成被動。
如懿的境地不如她,但聰明地站到了太后這一邊,加上烏拉那拉氏家族逐漸沒落,對於皇帝沒有威脅,太后從討厭她到庇護她,讓她在後宮有了一席之地,最後繼位中宮。
當然,如懿最後成為皇后,除了主角光環護體,更重要的是懂得低調隱忍,不像高貴妃那般張揚,城府也比高貴妃深。
家世是依靠,但不能做永遠的庇護,高貴妃不懂
高貴妃因留言受到冷落,就說要給阿瑪寫信,可見娘家有能力給她提供一定的支持。後宮女子有個強大的娘家很有幫助,比如富察·琅嬅成為皇后就是因為富察家強大,後期的蒙古公主穎嬪因為娘家強大敢怒懟炩貴妃。
娘家強大雖說是優勢,但也為君主所忌憚,聰明的女人不給娘家添麻煩,還會讓娘家榮耀,讓君主信任娘家的真心效力,顯然高貴妃沒這麼聰明,她依靠娘家人時候更多。
她是一個被家人寵壞的小女孩,後期幽禁宮裡的時候,高斌夫妻還送來很多補品,可見父母愛女心切。她天真嬌嗔地想得到自己丈夫的寵愛,皇帝給如懿題字,她也去要,雖然表現的是針對如懿,其實是希望丈夫也關注自己一些。
可是家世再好,也不能保自己一生無憂,高貴妃確實有些天真。
臨死前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但還是糊塗地害錯了人,悲劇的「老實人」下線
看高貴妃死的那段,她倒在一顆樹下,旁邊是皚皚白雪和一隻美麗的孔雀,忍不住淚目。
死之前,她見了皇帝,還是苦苦哀求皇帝才來,她說出了自己做出的所有惡事,並且錯誤地指出幕後主使是皇后,導致皇帝和琅嬅之間有了芥蒂。
皇帝冷漠地臨走前,她說:「臣妾這一輩子如痴夢一場,後悔也來不及了,只盼下輩子,嫁得尋常人家,相夫教子,也做一回賢德良善之人。」
她本就是賢德良善之人,沒有宮鬥的腦子也不想和別人鬥來鬥去,她做的一切不過是自己的本心。記得有個妃子懷孕的時候,她起了毒害皇子的心,然後又驚慌地問侍女茉心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誰有了孩子,就想害他們,她從前不是這樣的。
不是從前,她一直不是這樣,如果她是個十足的惡人,才不會有這種想法,比如阿箬,腦子裡從未有過對不起如懿的想法。
後宮是個大染缸,誰都無法全身而退,聰慧的人能明哲保身,不聰明的人,只可能儘快成為炮灰。
像高晞月這種任性的小女孩,或許在尋常人家,少一些勾心鬥角,夫君多疼愛一些,一輩子會很幸福吧。
我不由地想起《甄嬛傳》裡面的華妃,那個比她更加張揚的女子,和她相同的地方就是太愛自己的丈夫。
她在死前也報復了乾隆,讓乾隆坐了染有疥瘡的墊子,到了最後,她終於和這個男人斷掉了所有的感情。
希望她來生不在帝王家,平安和樂地過完一生。
你喜歡《如懿傳》中的高晞月嗎?你覺得她是怎樣的人?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討論。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