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禪詩的神韻|宋守端 聲聲解道不如歸 往往人心會者稀

2020-12-23 修身養性天下平

子規 周守端

聲聲解道不如歸,

往往人心會者稀。

滿目青山春草綠,

更求何處可忘機。

賞析:

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

詩人為何以子規為題?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有信仰的人總認為自己獲得了值得用自己一生去傳播的真理,就像杜鵑啼鳴般盼子回歸。

聲聲解道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

杜鵑鳥不停地呼喚著:不如歸!但是卻很少有人能聽懂它真正的意思。本詩中禪師以杜鵑自喻,終日傳播佛學,象杜鵑鳥一樣啼血悲鳴,但是世人在忙忙碌碌中又有幾個人能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

滿目青山春草綠,更求何處可忘機?

其實在每個人的面前,都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青山綠草,此句禪師言外之意就是說當下風光甚好,本就是立地成佛的寶地,哪裡還有必要再去尋找到什麼地方,而後再去拋棄人世間的煩惱呢?即「更求何處可忘機?」

這裡白雲禪師借一首詩來勸世人,好好學佛,搞明白人生的道理,好好珍惜眼前的時光,好好護持自己的心念,回歸到自己的本性上去,即終日忙忙碌碌不如歸去,安身立命,立地成佛,就在當下。

相關焦點

  • 學詩如學禪:一首談詩的詩,韓駒《贈趙伯魚》淺讀
    韓駒的《贈趙伯魚》是一首談詩的詩,詩中「學詩如學禪」的看法,很是形象生動。2020年全國新高考語文2卷(海南卷)將其出為詩歌鑑賞題,因網上少有解讀與賞析,故淺讀如下。少時曾從蘇轍遊,蘇轍在《題韓駒秀才詩卷》中寫道:「唐朝文士例能詩,李杜高深得到稀。我讀君詩笑吾已,恍然重見儲光羲」。「恍然重見儲光羲」,可見蘇轍對其詩的推崇。正因為與蘇轍相交,韓駒曾被指為蘇軾之黨而遭貶謫。
  • 這100首經典禪詩,可書可畫
    (分庵主開悟詩)「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唐。張彥遠(王梵志禪詩)32.步步穿籬入境幽,松高柏老幾人遊;花開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風對碧流。(牛仙客沼寺詩)33.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詩)34.終南最佳處,禪誦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煙泛泬寥。(司空圖牛頭詩)35.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半生被眼瞞。
  • 經典禪詩100首:收藏心如明鏡
    (牛仙客沼寺詩)33.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詩)34.終南最佳處,禪誦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煙泛泬寥。(司空圖牛頭詩)35.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半生被眼瞞。(守端蠅子透窗詩)36.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只為天明不了絕。
  • 林谷芳老師【禪者說修行】課程預告
    「禪者」林谷芳說禪的特點之一是「不雞湯」,他會帶著「問題意識」,談現實生活工作中的煩惱、困擾以及當下流行的諸多話題,用禪的方式,往往一語中的,直戳問題的核心
  • 慢心 為害禪者及修定者甚鉅
    亦有少數參禪者,不但鄙視念佛人,亦對共修禪者乃至其他道場修禪者,心存慢意,謂己勝彼。不肯下心傾聽對方之經驗與心聲。於三毒之上復加慢心,因慢心故瞋恚轉盛。此種慢心,為害禪者及修定者甚鉅。若不去除,終日在人我之間分別高下;欲求定心乃至見性,猶如凡夫登天,甚難甚難。  而攀緣心之障礙禪定,對於初心行者及老修行者幾無二致。
  • 這首禪詩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存在
    #道法自然#(一)禪詩【原詩】開悟詩實際從來不受塵,箇中無舊亦無新。青山況是吾家物,不用尋家別問津。【賞析】這首詩表現了一個禪者安然自適、無事清純的禪心。禪心,佛性,我們人本來的靈性,從來就是清淨的,根本就沒有一點塵埃,就好像初生的赤子一般。而且,它無所謂新舊、古今。它無生無滅,是永恆存在的。青山、大地無不是佛性的呈現。既然如此,又何必多事,何必找它的歸宿,何必向人問津呢?!
  • 平常心是道 禪詩欣賞
    03.六言詩四首作者/玉(一)雪性自閒閒薄雪,魂牽片片柔情。人間有愛難捨,最喜梅香笑盈。 一剪梅•悟禪        靜聽山鍾頓悟禪。溫柔佛手,輕撥迷煙。蓮心雅澹止漪漣,低首雲階,合手參玄。      欲覓世尊甘露泉。莫戀紅塵,淨室恭虔。清修詩作欲琱鐫,潑墨書箋,且了前緣。
  • 領悟禪詩的神韻|契此和尚: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插秧詩 布袋和尚 契此 唐代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因為當你的所作所為不違背你的本性,而是本性的一種自然流露時,你會覺得舒服,快樂,你的一舉一動都是發自內心,你會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美好。而如果給你安排的工作不是你所喜歡的,你從內心排斥,那你就絕對幹不好,因為一切都是內心本性的作用啊。
  • 武庚紀:子羽領悟新必殺技「真炎破天」,惡禪的「罪業轉輪」被破
    在和子羽的戰鬥中,真禪被逼無奈,他的心魔惡禪出現。惡禪的戰鬥方式和真禪截然不同,和真禪比起來,惡禪的戰鬥毫無規律可循,他胡亂出招,每一擊都顯得很暴力。可是,惡禪也萬萬沒有想到,子羽竟然能在被逼到絕境的情況下領悟新的招數。在子羽的威逼下,惡禪也覺得非常棘手。
  • 禪詩三十首!(值得收藏)
    (神秀示法詩)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示法詩)3.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王楚志他人詩)4.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2014.2丨胡祥琴:《試論〈宋書·五行志〉「詩妖」的性質》
    據作者「民忽作《懊惱歌》」云云,則該詩似應由當時民間所作,它被收入《樂府詩集》乃是此後的事情。檢索《樂府詩集》,可以發現與《懊惱歌》同名者共十四首,上述《宋書·五行志》「詩妖」《懊惱歌》即是其中之一。通過對《樂府詩集》收錄的兩首詩妖的分析,可以得出,《宋書·五行志》部分詩妖是可以配以曲調,用以傳唱。
  • 旌旗獵獵,戰鼓聲聲,6首戰爭詩吹響歷史的號角
    旌旗獵獵,戰鼓聲聲,人喊馬嘶,金戈相擊,戰爭總是讓人感到冷酷殘忍,內心震撼,同時,戰爭又給人許多啟示與警醒,
  • 致紅梅(詩)
    紅梅(宋·牛士良)隴頭人未來,江南春幾許。惆悵玉笛聲,吹落胭脂雨。  紅梅(宋·王十朋)似桃非桃杏非杏,獨與江梅相早晚。天姿約略帶春酲,便覺花容太柔婉。霞觴瀲豔玉妃醉,應誤劉郎來閬苑。會須參作比紅詩,莫學牆頭等閒見。
  • [ 詩話 ] - 藝苑雌黃(宋·嚴有翼)
    ④前輩詩中,惟王介甫有一聯云:『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下得〕⑤將、送二字與《楚辭》合。」予嘗考《詩》之《燕燕篇》曰:「之子于歸,遠於將之;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一篇,詩中亦用此送、將、歸三字;然則《楚辭》之言,亦有所本也。安仁謂之四感⑥,蓋略而言之。⑦(《叢話》後一、《詩林》三、《歷代》十一)-①《文選》及《歷代》「感」作「戚」。
  • 歸園田居的作者是誰 歸園田居是誰寫的
    說起《歸園田居》,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了。那麼大家知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呢?這幾首詩又分別是哪幾首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詩人,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經擔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 文 青衫文齋禪師接引徒弟時,常用「以勢示禪」的方式,杖打、刀劈、掌摑、腳踢……不一而足。因為,「禪」不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東西。禪,在芸芸眾生中、在大千世界中,禪之奧妙遍布法界虛空,無論用什麼語言來闡釋「禪」都是蒼白無力、言不達意的。
  • 資料 | (宋)時姓人名——《宋會要輯稿 》
    1、時忱[清]徐松《宋會要輯稿 》職官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神宗熙寧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中書門下條例所刪定堂吏保引、〔補〕試、賞罰條約,...於是中書守當官時忱等坐陳新定條不當,乞出外官。忱為(守)[首],勒停,(除)[餘]第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