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 周守端
宋
聲聲解道不如歸,
往往人心會者稀。
滿目青山春草綠,
更求何處可忘機。
賞析:
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鳴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
詩人為何以子規為題?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有信仰的人總認為自己獲得了值得用自己一生去傳播的真理,就像杜鵑啼鳴般盼子回歸。
聲聲解道不如歸,往往人心會者稀。
杜鵑鳥不停地呼喚著:不如歸!但是卻很少有人能聽懂它真正的意思。本詩中禪師以杜鵑自喻,終日傳播佛學,象杜鵑鳥一樣啼血悲鳴,但是世人在忙忙碌碌中又有幾個人能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
滿目青山春草綠,更求何處可忘機?
其實在每個人的面前,都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青山綠草,此句禪師言外之意就是說當下風光甚好,本就是立地成佛的寶地,哪裡還有必要再去尋找到什麼地方,而後再去拋棄人世間的煩惱呢?即「更求何處可忘機?」
這裡白雲禪師借一首詩來勸世人,好好學佛,搞明白人生的道理,好好珍惜眼前的時光,好好護持自己的心念,回歸到自己的本性上去,即終日忙忙碌碌不如歸去,安身立命,立地成佛,就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