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為何簡化為「蘇」

2021-02-19 世界蘇氏宗親

點擊上面「世界蘇氏宗親」加入蘇氏大家族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蘇;請點擊上面「世界蘇氏宗親」再點「關注」,即可擁抱蘇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聚蘇氏親情,揚蘇氏文化,傳播蘇氏正能量,共築和諧繁榮蘇氏。  


「蘇」簡化作「蘇」,據説是草書楷化。但「蘇」字的行書、草書都不像簡化字「蘇」的寫法。簡體寫法的來源也不清楚,惟一確定的是「蘇」字最初見於近代。

(甲)《簡化字溯源》
(乙)《簡化字原》

(丁)《簡易字説》(1928年)

首先,「蘇」寫作「蘇」字沒有見於20世紀以前的文獻,《簡化字源》也稱説「『蘇』字最先見於1935年的《手頭字第一期字彚》和《簡體字表》」。《簡化字溯源》則寫:「蘇」字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新簡化字」。略而言之,這兩本書都確認了「蘇」字是個近代俗字。我翻查了《手頭字第一期字彚》和《手頭字之提倡》並確認了文獻中的引用無誤。所以文獻乙和丁都是可靠的,可是説「蘇」最早見於《手頭字第一期字彚》(1935年)卻有不妥,因為在1928年的《簡易字説》一書中已經見到了這個字。

另外的《簡化字原》又解説這個字是草書楷化而成的,並且在句子中寫出了草書的原字形,但兩者並不相似;何況在《京本通俗小説》中也沒有見有相似且楷化的字。

総之,「蘇」字源於草書楷化此一説法有兩個問題:

傳統字「蘇」的草書寫法不像,即使勉強楷化也不像。

「蘇」之下部與「辦」偶同,仿佛是人為所致。


最近在《手頭字概論》一書中找到了這個句子:

【戊】《手頭字概論》(1936年)


綜上文獻資料並查詢臺灣的『異體字字典』,可猜測「蘇」変成「蘇」的順序:

(一)「魚」俗寫而変形,見《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太平楽府〉。
(二)「艹」草寫而変形,見《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列女傳〉。
(三)草書楷化而変作《手頭字概論》中的第二個字,又見《簡化字原》。
(四)後來又和「艹」的俗寫或草寫連合而変形。
(五)変形後與「辦」相似而混用,所以「辦」字俗作「辦」又誤以為「蘇」字。然而,混用兩者未見於古書等文獻,故我猜測出現時間是19世紀的中後期。(六)後人加上「艹」頭而変成「蘇」;出現時間猜測是在20世紀初。


參考資料
[1] Etymology of 蘇 (Quora)




既然前面@Derk Zech 已經查過正式的資料,來源是所謂手頭字,我想很可能是民間訛寫,所以要先找到民間簡寫的正字。而民間俗字一開始不會在書上看到的,只能查舊物老照片,看商店門牌(小店會用俗字),照片籤字(非正式合影會用俗字),手寫字據(沒文化的多用俗字,太沒文化就找人代筆了也不行),墓碑家譜之類(這一類很難有俗字),藥方(紫蘇,蘇葉,蘇木,白蘇)
查了不少老照片,著手點如下:
江蘇 蘇州相關的商店、飯館門牌,全未見民間俗字
蘇姓相關,全未見民間俗字
蘇維埃相關,見到幾處。
紫蘇相關,看到一些清末民初的藥方,雞鳴散什麼的,紫蘇蘇葉都還是寫作蘇,或者正規的草體。這個估計要大量查閱資料了。
從上圖可以清楚看出源流,先是簡寫做

這個字草寫後誤為辦是可能的。

當然了,我不是說這個簡化字和蘇維埃有關,我只是說源流,應該是民間俗字是

然後草寫,然後訛寫而來。草寫不能看文人草書,要看民間的草寫的。
猜測啊。
(謝@梁海 君輸入這個字。。。)
我估計查更多的字據田契,可能更容易找到蘇姓的人的手寫俗字。各位有條件查的可以試試這條路。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被「帶貨王」吳亦凡狂贊的設計師蘇五口,除「抄襲鞋」外,還為潮流圈帶來何種新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雪花馬爾斯綠啤酒組建的「潮玩設計家族」中,吳亦凡將化身為雪花馬爾斯綠•潮玩人類在哪裡•潮流召集人,召集了包括蘇五口在內的五位潮玩靈感家,他們將共同創造,與雪花馬爾斯綠啤酒聯合輸出引領潮流的潮玩定製單品。
  • 莞產電影「亡命之徒」終極預告首發 | OTR Film
    The Desperado |「亡命之徒」Director & Script | 導演/編劇:黃斯銘
  • 《使徒2》今晚首播 騰訊視頻搶先睇香港觀眾被「劇透」?
    無綫重頭劇《使徒行者2》將於今晚首播,故事是《使徒行者》的前傳,沒有「釘姐」佘詩曼及「爆Seed」林峰,主要人物只有「卓凱」苗僑偉及「歡喜哥」許紹雄
  • 【臺海】民進黨「卡柯」「毀柯」
    始終被柯視為第二任期最重要的重大政績「雙子星案」,拖了近半年後遭投審會駁回。蔡當局的出招,的確對柯市府傷害不少;根據柯的說法,將來重新招商無論成功與否,此項投資案的夭折,已對臺北市造成新臺幣200億元商機損失。柯文哲上任後常被批評沒有重大建設、招商引資成果不佳,如「大巨蛋」已讓柯遍體鱗傷,「雙子星案」再失利,柯的5年任期已無指標性政績可宣揚。
  • 在座右銘裡的「胸懷」,「雅量」和「信仰」!
    李開復在他的書中,談到他的座右銘:「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便兩者的不同。」這句話是我修改 Serenity Pray,原文不是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是用寧靜和信仰接受。
  • 【重磅】報導「失實」充滿「偏見」「無知」!華人不必「仰望」英文媒體!
    最後,評論員強調,同樣的問題,比如炒房和洗錢,其他族裔包括歐裔都存在,單單揭露華人的「錯誤」,還是有誤導讀者的「軟性歧視」存在。我認為,英文媒體當然存在這樣的問題,甚至他們在採訪時,常常有「預設立場」,結果變成「套出」被採訪者的話語,,來為報導的預設立場服務,但這些「話語」,並非是採訪者要表達的意思,被採訪者常常憋了一肚子氣,覺得被「利用了」。
  • 範冰冰鏤空裝近乎「全裸」,領獎引全場「尖叫」
    2018愛奇藝「尖叫之夜」在北京舉行,範冰冰、李宇春、趙麗穎、靳東、楊冪、馬伊琍、範偉、吳剛、張杰、華晨宇、娜扎、周筆暢等群星盛裝亮相,韓三平、馮小剛、王中磊、侯鴻亮、白一驄等行業大佬也到場助陣。鳳凰網報導,憑《我不是潘金蓮》獲金雞獎影后的範冰冰,當晚獲得「年度電影人」。對範冰冰來說,今年不僅事業更上一層樓,和李晨的戀愛也修成正果。
  • 「竹林七賢」的「竹林」究竟在哪裡?
    然而,在 20 世紀 40 年代,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開始對「竹林七賢」的歷史存在提出質疑。他認為「竹林七賢」的名號是受晉朝時期佛教「格義」風氣盛行的影響,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加於《論語》「作者七人」,再加上一批文人著書,「竹林七賢」的名號オ流傳開來,而「竹林七賢」其實並不存在。陳寅恪先生的質疑,讓本就遙遠的「竹林七賢」的歷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 聶永真「重出江湖」!操刀「臺灣設計研究院」視覺識別設計
    」聶永真認為,大眾時常詬病政府為何在美這件事上總追不上私人企業的腳步,其實並非政策走得不夠前面,往往起因於沒有建立起足夠的美學標準,自然容易被使用者判定失誤。而縮短這樣的認知落差,就是他本次任務重要的目標之一。
  • 閩南語歌曲鑒賞 |蘇明淵《善良的歹人 》
    專輯介紹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蘇明淵
  • 「魚丁糸」樂團主唱吳青峰一人包辦全團LOGO設計
    而今天要分享的同樣是一個「全新」樂團的LOGO,而且這些LOGO設計竟然全都由主唱吳青峰一人包辦……「蘇打綠」改名「魚丁糸」7月初,知名樂團「蘇打綠」因原名商標遭原經紀公司註冊(從商標查詢可以看到一共有20個不同分類,均被同一家公司註冊),為避免版權糾紛,於是宣布改名「魚丁糸」。
  • 傳「幸福的福音」?
    僅就筆者曾親自參與多次楊牧師專講「幸福小組研討會」,以及在教會當中實際參與「幸福小組」的經驗,來提供一些觀點和反思。這套號稱能夠激發信徒傳福音動力的策略,有其固定的運作模式——二週的預備周,接著BEST進場(在幸福小組中稱未信主的福音朋友為「BEST」,為「BEST FRIEND」之意)開始為期八周的聚會。
  • 警惕「妻奴」
    為什麼今天要討論這個話題,因為深度的「妻奴」現象危害極大,不出則已,一出就是刷屏的事件,而淺度的「妻奴」現象又非常普遍,經常不被人重視。我們先來講講「深度妻奴」。前兩天一件「程式設計師被前妻逼迫,破財之後最終跳樓」的事件佔據了我的朋友圈,微信群。死者為大,且此事有很多細節還未得以披露,所以不便多去議論其中細節。
  • 《金秘書為何那樣》愛是 ... 放棄「自我中心」學會「體恤對方」
    雖然結局毫無懸念的就是HE,但同時也提醒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提醒了我們「得到幸福的初衷」...
  • 內容創業的春天裡,撕殺升級,「靠臉吃飯」的也要「拼實力」了
    2013年,張大奕提出做自己的服裝品牌,當時還沒有「如涵」只有「莉貝琳」這個淘品牌。正是那次的合作試驗,讓馮敏看到了產業鏈運營和紅人粉絲的經濟效應,快速增長的銷量最終促使莉貝琳在2015年9月整體轉型做網紅電商孵化。在2015年十月份,首批「網紅孵化器試水者」如涵拿到了賽富和君聯數千萬人民幣B輪融資,估值上億。一時間,馮敏被戲稱為「網紅背後那個男人」。
  • DC漫畫《蝙蝠俠:三個小丑》解密:「蝙蝠俠」與「小丑們」的共生,各有特色的「小丑」由來與謎團
    DC 漫畫正史宇宙近年來最神秘的設定,就是「三個小丑」究竟真相為何?這角色被創造將近80 年,有非常瘋狂且難以理解的多元個性,當時基本上所有粉絲都認為「小丑」個性捉摸不透,認為他的人物個性隨時在變動,但若是有複數的「小丑」 ,就能解釋為何每一段時間都讓這位蝙蝠俠死敵看起來不一樣的原因。為此,這篇文章就來從頭到尾徹底解析「三個小丑」的謎團!
  • 佛教:什麼是「我」、「無我」?
    「我」是什麼?在古印度傳統哲學中,認為在人身中有一個亙古不變、永恆實在的固定實體,稱之為「神我」,或簡稱為「我」,這個「我」是在千變萬化的生命現象背後的實質,貫串著我們不斷流轉的生命歷程,或稱為「靈魂」。他們認為這個生命背後的我,是所有善惡行為的領納者,上升或下墮的承受者。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最後,說明《孟子》認為「人性」必然為「善」的原因如果只是沒頭沒腦地丟出「你覺得人性究竟是善或是惡」的問題出來,可想而知,每個人的答案一定都有很大差異。有些人會主張「性惡」,有些人則會主張「性無善惡」、「性兼善惡」或是其他各種五花八門的答案。
  • 「遲來」的《三體》、網盤的「無限戰爭」、新基建遭遇老齡化
    」;阿里雲網盤內測,百度網盤緊急回應;蘇州全國首推「文明碼」。從 2012 年到現在,百度網挺過了「百盤大戰」,熬死了一眾對手,在個人網盤領域「剩者為王」。23 年的網易發了內部令,希望大家不要用「哥姐」或者「總」這樣的稱呼,改為花名制。
  • 香港社團「新義安」的「灣仔之虎」「陳耀興」為何英年早逝?
    今天小編來說說『新義安』裡「五虎十傑」裡其中一虎——「灣仔之虎」陳耀興。二、1961年,陳耀興出生於香港,是『新義安』的骨幹成員,負責掌管銅鑼灣一帶的大小事務,人稱「灣仔之虎」,屬於『新義安』五虎之一,是「五虎十傑」中最有名的一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