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V&A博物館在進行「內衣簡史」展的布展工作時,工作人員紛紛「轉行」成了「整形醫生」,主要問題是現代的標準「模特」太胖了,穿不進17、18世紀的緊身內衣,只能對其整形。內衣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女性完美身材的演變史。除了內衣外,各個時期對女性的審美標準在藝術品中也有所體現。小編整理了歷史中的60件藝術品為大家展示一下「女神」完美身材的變遷,看看都有哪些另人「瘋狂」的審美標準。
對於史前人類來講,「女神」的標準大同小異。上世紀初,考古學家陸續從歐洲、亞洲、美洲等地的史前遺址中發現了上百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小型女性裸體雕像,雖然它們分布於不同的地域文明,卻具有共同點,都突出表現女性的生理特徵和生殖特徵。她們身材矮小,體態豐滿,胸部豐滿且下垂,腹部微鼓、寬闊,臀部渾圓而肥大。一些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家便將這類豐乳肥臀的女性雕像統稱為「史前維納斯」。
▲《霍勒菲爾斯的維納斯》是迄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雕像
其製作年代至少在35000年以前。它用猛獁象牙雕制,2008年發現於德國。
▲《範斯多尼克的維納斯》
約製作於25000年前,它用陶土燒制而成,1925年發現於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內。
▲《拉斯普格的維納斯》
象牙雕像,約製作於24000年前,1922年發現於法國。
▲《威倫道夫的維納斯》
石灰石雕像,約製作於24000年前,1908年發現於奧地利。其相對精美的雕刻和造型,使之成為「史前維納斯」的代表作,據說這一美稱就是在它問世以後出現的。
▲《勞塞爾的維納斯》
約製作於25000年前,這是一塊石灰石浮雕,1911年發現於法國。
這類豐乳又肥臀的女性應該是史前人類最為推崇和喜歡的,他們相信「婦女的生育功能可以促使農作物多產,而大自然春種一籽、秋收萬粒的增殖力也可以轉移到婦女身上,致使婦女多子多女。」從出土的《霍勒菲爾斯的維納斯》、《威倫道夫的維納斯》等雕像就可以窺見數萬年前原始先民質樸的審美情趣。
古埃及男性追求的「女神」一般是什麼樣?「她的皮膚白晳又閃亮,眼睛可愛至極,唇中的話語十分甜蜜,挺直的頸項,閃亮的乳房,頭髮像天青石,結實的大腿,纖細的腰……」這首著名的古埃及情詩寫出了理想女子的容貌和體態。埃及人認為女性美應該體現為嫵媚、柔軟、嫻靜、體態豐滿。她們應該有明亮的眼睛,淺白的皮膚,豐澤的黑髮,紅潤的嘴唇,飽滿的乳房,豐滿的臀部,勻稱的身材,玲瓏的曲線。在妝扮上,最好穿著高腰、飄逸潔白的細褶長裙,戴著用植物纖維編成無數小辮的假髮,還要畫上黑色或綠色眼膏,細細彎彎的柳葉眉,紅赫石的腮紅和嘴唇。
▲《彩陶女神》,阿姆拉提時期,埃及現存最早的彩陶塑女像,高28釐米
▲《門考拉夫婦立像》高約142釐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600年,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埃及古王國時期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
▲《拉荷特普和諾芙蕾特夫妻像》,公元前1600年左右,現藏於開羅埃及博物館
在古埃及幾千年的歷史中,對女性的審美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前王朝到古王國時期,女性比較健壯,因為豐滿的女性象徵著土地的富饒和生殖力。到了第一中間期開始盛行纖細苗條的身材,窄窄的肩膀和較短的上身均表明男性的審美傾向於柔弱與順從。新王國初期因為幾位王后在國家建設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這一時期的女性形象體態頎長健美,小腿的比例非常漂亮。託勒密王朝的女性形象仍然朝著纖細的方向發展,只在阿瑪爾時期,女性形象和男性一樣,細頸、窄腰、肥臀、大腿粗壯、小腿纖細,凸顯女性生殖力。
▲《涅菲爾蒂》,涅菲爾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的妻子,公元前1500年左右,現藏於柏林國家博物館
▲《阿蒙神的女崇拜者》或《阿蒙神的妻子》,第22王朝,公元前850年左右,被稱為埃及最美的銅像,鑲嵌的金依然可見
▲古埃及壁畫
古希臘人們心中的「女神」以戰神雅典娜最具代表性。公元前438年,雕刻家菲迪亞斯獻給帕特農神殿的雅典娜女神像成為當時最神聖的象徵。她面目嫻雅寧靜,頭戴有怪物形象的金盔,身披及地戰袍,一手執長矛,另一手上託著勝利女神尼克,以盤蛇圓盾護身,威武莊嚴。從外表來看,除了胸部略凸起,整體與男性無異。
▲《雅典娜》菲迪亞斯創作於帕臺農神廟的雅典娜的複製品 公元3世紀前半葉複製 現藏於希臘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
為什麼人們喜歡長得像男性的「女漢子」?對古希臘人來講,女性是畸形的男性,越趨近於男性就越完美。所以這一時期的女性形象雕塑,身體外面常穿有一層薄紗以掩蓋「畸形」的形體,例如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阿弗洛狄忒等。如果是祼體,身形除了胸部能看出女性特徵外,其它地方幾乎與男性一致。
▲《維納斯誕生》古典雕塑早期 公元前480年-前450年 大祭壇屏風
這樣的審美傾向在希臘古典時代達到高峰,在此之前的荷馬時代和古風時代,雖然女性身材似男性,但也有女性豐滿偏胖的特徵。古典時代之後,隨著希臘城邦的衰落,對護城神雅典娜的崇拜減弱,女性雕像出現了更多女性特徵。
▲《命運三女神》 帕特農神廟東面山牆 菲狄亞斯主持製作 公元前447年-前438年 現收於大英博物館
▲《受傷的尼俄柏的女兒》公元前430年 古典時期 高149cm 現收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
▲《阿塔蘭塔》 又稱「捷足善走的美女」 希臘化時期 現藏於羅浮宮
▲《得墨特耳》公元前420年 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約公元前190年 現藏於法國羅浮宮
▲《米洛斯的維納斯》 約公元前130-前100年 高2.03米 現藏於法國羅浮宮
中世紀時期人們對完美女性的定義比較矛盾,他們一方面認為女性是醜陋的,是誘使男人犯錯的罪惡之源;另一方面又認為優美的女性能給人以美的感受。所以這一時期的女性形象出現了兩個極端,一種是繼承了夏娃所有缺點的聖母;一種是繼承了夏娃所有美的特徵的貴婦。
▲《受胎告知》 中世紀
▲供奉神龕畫 《懷抱聖子的聖母和天使及聖人》 錫耶納 約1315年 木板蛋彩畫 65×40cm 佛羅倫斯,國立巴爾傑洛博物館
女性作為罪惡之源,為了不誘使男人犯錯,聖母往往被畫成一個營養不良、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且罪孽深重的婦人形象。而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形象為了滿足男性的審美要求,則被畫得非常漂亮,類似于吉約姆·德·洛裡斯在《玫瑰傳奇》所描寫的情人那樣:「明快的腰部曲線、平緩的雙膝、圓圓的腰胯,微微拱起的足掌、優美的儀態和表情以及敏捷的步伐,所有這一切都是當代夏娃後裔們應具備的美的特徵。」
從13-15世紀的城市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四肢纖細修長、溜肩、小腹微凸的「營養不良」式女性在這時期最受歡迎。
▲裡摩日琺瑯匣子 製作於12世紀,上面雕刻的圖像表現的是世俗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
▲中世紀的戀人 繪製於南部德國 1470年
▲《玫瑰傳奇》手稿《伊甸園》 15世紀末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對古典主義的復興,審美上整體與古希臘相似,除了關於女性完美身形的標準。希臘城邦政治導致古希臘更傾向於男性化的女性,文藝復興則在以人為本和歌頌自然美的思想指導下,更傾向於女性的自然美。例如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畫中的女神美麗修長,神態自然;喬爾喬內《睡著的維納斯》中,女神身體豐滿頎長,健康完美。
▲波提切利 《維納斯的誕生》1485年 174X279釐米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
▲喬爾喬內 《入睡的維納斯》 1510年
到了17、18世紀,藝術品中的女性身材在健康美的基礎上,肉越來越多,代表藝術家有魯本斯、布歇等,在他們的筆下,天后赫拉、美神維納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體型均豐滿富態、粗壯肥碩、贅肉連連。「美麗」一詞在文藝復興時期漸漸意味著身型圓潤、豐臀肥乳、皮膚白皙,另外草莓金色的頭髮以及寬闊的額頭也被認為是體形之美的特徵。
▲阿格諾羅·布龍奇諾 《愛情的寓意》 1540-1545年 油彩·畫板 147x117cm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提香 《照著鏡子的維納斯》1555年 124.5X105.5cm 華盛頓國家藝廊藏
▲彼得.保羅.魯本斯 《帕裡斯的裁判》 約1632-1635年 144.8X193.7cm 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弗朗索瓦·布歇 《沐浴後的月神黛安娜》 1742年 油彩畫布 57x73cm 巴黎羅浮宮藏
維多利亞時代是指1837年至1890年間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這一時期所追求的女神形象多來自於維多利亞女王,所以身材就沒文藝復興時期那麼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經典服飾中,上半身多由一件緊身胸衣將腰部緊緊收束起來,形成一個正漏鬥形;下半身用一個倒漏鬥形襯墊將裙子撐起來,即使沒有裙撐也要用肥大多褶的數層裙子來襯出細腰。
▲凱特-布朗切特 《年輕時的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與她的兒女們
▲維多利亞時代後期的裙撐
19世紀50年代,沙漏形的裙子被龐大的錐形裙取代,這樣更能體現出女子的細腰,「細腰」也漸成這一時期美麗女子的標配,並隨著緊身胸衣的日臻完善,女子以可以塑造出胡蜂細腰般的身材為榮。到了19世紀90年代,在裙子的設計上又多了一個「螯蝦尾」形襯墊,翹臀也成為女性身材的追求之一。
▲愛洛伊斯·勒魯瓦 《晨間梳洗》 《家庭商店》雜誌 1840年2月
▲安格爾 《德布羅意公主》 1851-1853年
▲「螯蝦尾」裙部襯墊的側面及背面,約1885年
▲雅姆·蒂索作品 1836-1902
▲愛德華.馬奈《福利·貝熱爾的吧檯》 1832-1883
▲愛德華.馬奈《娜娜》 1877年
▲喬治·修拉 《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 1884-1886
▲插畫家查爾斯-達納-吉布森筆下的「吉布森女孩兒」
▲刊登在《腔調報》上的香水廣告 1913年9月
19世紀末,沙漏形胸衣走到了盡頭,1900年左右,連體內衣分開為背帶式文胸和內褲上下兩部分。女性對「細腰」也不再執著,開始追求前凸後翹的性感身材。以美國為例,插畫家查爾斯-達納-吉布森筆下「吉布森女孩兒」的傲人身材被20世紀初的女性視為性感的代表。
▲插畫大師喬治·巴比爾 《袒胸露背》 1921年
▲《皮加勒舞廳》 皮埃爾·西卡爾 1925年
1920年,美國女性獲得了投票權,這為20年代的美國奠定了一個基調「自由」,女性開始追求個人自由與享樂。她們抽菸喝酒,出入聲色場所,比男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審美上,這一時期的女性偏好「中性」的容顏,不再重視腰部的曲線,也穿上讓她們胸部看起來較為平坦的「男孩兒型」胸衣。20世紀20年代,人們對於女性的審美標準為:平胸窄臀,曲線不再,體型向男孩靠攏。《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的女主角黛西就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女性審美。
▲瑪格麗特·普雷斯頓 《bflapper》77.3x58.5cm 1928 布面油畫
▲《flapper makeup mirror》1920年代
到了30年代,曲線美重新成為潮流。這時期的人們更加喜歡豐滿圓潤的自然體型,而不是刻意的細腰或者「皮包骨」的苗條,被視為擁有最完美身材的瑪麗蓮-夢露就是其中的代表。
40年代,由於受到二戰影響,男人們都在前線,婦女被迫在工廠和農地理做工,挑起家庭的重擔。所以,寬闊的肩膀、高達的身材、修長的四肢成為當時女性輪廓的關鍵詞。
▲美國油畫家Dick Bobnick作品
50年代,體態豐滿的女性化身材成為主流,大胸脯、小蠻腰、前凸後翹、注重「S」曲線美成為當時女性的主流審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她們通常服用各種藥物增肥讓身材變得更加凹凸有致。
60年代,名模崔姬以她矮小的身材、未發育的胸部、細骨伶仃的長腿引發了一場關於審美的革命。在她之前,沒有人將矮小的身材、未發育的胸部、細骨伶仃的長腿和性感一詞相聯繫。在她之後,較小的胸部、扁平的臀部成為女性完美身材的標配,嬌小的身材成為了流行趨勢。娃娃臉、身材苗條纖瘦、大長腿、少女體型、小鳥依人的女性會得到更多男性的青睞。當時,很多人為了身材小一號而積極減肥。
70年代,Disco開始風靡,人們夢想在跳舞時露出平坦的小腹,所以苗條勻稱的體型在這一時期更受歡迎,在苗條的基礎上擁有更豐滿的胸部會更完美。
▲美國油畫家Dick Bobnick作品
80年代,運動型美女開始廣受歡迎,人們把評判好身材的標準集中在胸部、臀部和肩膀3處,與此同時,修長筆直的雙腿也越來越重要。
90年代的審美則受到凱特-摩絲的影響,她的身高只有1米64,猶如未發育小孩的瘦骨嶙峋身形,還略帶畸形的O型腿,臉上的雀斑……這種病態美學成為當時的風潮,自此以後,女性身材走向了「以瘦為美」的時代。
▲麥可·格裡馬爾迪 《秘密》 2010年
2000年至今,運動和健康成為社會主題。瘦而健康,豐乳肥臀、腹部平坦等標準成為這一時期的審美,自此,人們開始告別「病態美」,進入「健康美」的時代。
縱觀歷史中「女神」身材的演變,宗教、政治、服裝、時尚、媒體等因素在演變過程中均扮演著或多或少的角色。中世紀之前,人們按照嚴肅且崇高的審美標準塑造女神形象;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女神走下神壇,人們漸漸開始按照世俗化的標準來表現。進入現當代之後,由於受到影視、名星、模特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女神的標準變化得越來越頻繁,形象也越來越接近於某一位名星或模特,亦或是流行文化中的某個特定人物。所以,後現代審美中的「完美身材」標準也將越來越不固定,準備減肥和增肥,甚至是整容的美女們,請慎重考慮。不過,時代在變,但對健康的追求會一如既往。
作者:楊曉萌
編輯:高靜
更多收藏類信息請掃描二維碼,下載「雅昌兜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