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武俠電視劇的朋友們,一定十分熟悉一個中藥丸——十全大補丸。這個經常在武俠影視作品中被江湖小羅羅用到的藥丸,很多人都嘲笑它名字的有點誇張。殊不知這個名字是來自一個著名中藥方子——十全大補湯。這個方子收錄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傳說宋朝的皇帝十分注重養身,讓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獻醫書或醫方,然後命令當時的太醫局醫官整理出書,這當中就包括今天要說的這個方子。很多人都認為「良藥苦口」,覺得中藥的方子肯定都是一碗黑乎乎的苦水。但是,十全大補湯卻完全不是這樣的。
十全大補湯,又名十全飲、十補湯。是在民間流傳的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虛勞咳嗽、瘡瘍不斂、崩漏不止等病的湯劑中藥。它的原方組成包括人參、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朮、炙甘草、黃芪、當歸、白芍藥等十味中藥。熟悉方劑的朋友們一眼就能看出,這當中包括了補氣名方四君子湯(茯苓、人參、白朮、甘草),還有補血名方四物湯(地黃、芍藥、當歸、川芎),除此之外還配有黃芪、肉桂,而黃芪配當歸是補血的重要藥對,肉桂配人參更是大補氣血的組合。原方在煎煮的時候還要求加入生薑和大棗。
說到這裡,你也許會說,這還不就是一鍋黑乎乎的藥湯!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錯了。這個方子原來是來源於民間的方子,實際上的使用並不像記載的那般規規矩矩,它之所以在民間流傳甚廣,還在於人們舌頭的選擇。十全大補湯在製作時常加入雞、鴨、鵝、肚、排骨、肘子、墨魚、肉冬筍、花生米、紅棗等一同熬湯,用花椒、蔥、姜、蒜、醬油等佐料調味,燉好了再放鹽、料酒才起鍋。可以說這樣的一鍋湯是藥與料理的結合,既不失菜餚的美味,又充滿了藥物的功效。十全大補湯,作為一種湯羮,一定要採用燉的方法製作,而且必須用砂鍋慢燉,燉時注意火候並應加蓋。主料要選用新鮮不經冷凍的精品,並要刮泡衝洗乾淨。由於製作程序複雜,這裡就不過多解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網上查找,很多十全大補湯的製作說明,還有根據不同需要調整藥物的變方,總有一款適合你。
這個方子的作用就如同它的名字「大補」氣血。可以治療各種虛證引起的氣血不足。比如久病身體正氣虛損、時發潮熱、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萎黃、腳膝無力等;又比如一切病後氣不如舊、忱愁思慮傷動血氣、喘嗽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等;還比如瘡瘍日久不斂、婦女崩漏、失血過多等症,次方都有良效!
十全大補湯,能大補氣血,性質溫熱滋膩。所以體內有實熱及陰虛火旺的患者還是不適合服用,還有如果不是氣血大虛,建議不要在氣候炎熱的夏季服用,因為這樣非常容易上火。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作者授權發表。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欲了解更多中醫健康養生資訊,請關注微信號jinlanzhongyi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十全大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