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G向5G邁進、流量資費降低、簡易剪輯軟體普及、大數據精準推送應用升級等眾多利好推動,我國短視頻行業步入黃金髮展期。短視頻內容從最初服務用戶娛樂的自發、隨意、粗糙的創作狀態,開始步入商業運營、知識傳播、價值引領等更為主流、專業、系統的生產狀態。
一、輿論宣傳的有生力量
短視頻日益成為傳播主流輿論、弘揚主流價值的新形態。
1.短視頻內容成為政務宣傳的重要形式
截至2019年10月,已有超16000家政務機構入駐抖音,累積發布超82萬條短視頻,共獲得超3480億次播放量,139億次點讚量。超過 8000多家政務號媒體號入駐快手。這些政務類短視頻受到了廣大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的青睞,新聞聯播的快手粉絲量達到3010.9萬,抖音的粉絲量達到2200萬;人民網抖音粉絲量達到近3000萬。
2.短視頻配合主題主線宣傳積極服務大局
抖音開設「我們的70年」專題頻道,總播放量達到7.4億次。《V觀「中國之治」》系列、《讀懂「中國之治」》系列短視頻累計播放已超過2000萬次。
3.短視頻反映了新時代、新人物、新氣象
《王繼才原聲重現 一島一生!我的32年……》《刷新2019》《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等短視頻作品以「小體量」展現「大內涵」,備受網民認可。在快手平臺,廣電總局優秀網絡短視頻展播快手帳號累計播放量超過7億次,點讚量超過5000萬次,粉絲增長113.3萬,其中「精彩短視頻,禮讚新中國」系列宣傳視頻累計播放超過4.3億次,點讚量超過3500萬次。
4.短視頻成為助力扶貧攻堅的積極力量
基於區域特色農副產品以及旅遊資源的短視頻內容成為日益重要的內容類型,並對區域扶貧起到巨大促進。字節跳動曾發起「山裡DOU是好風光」文旅扶貧項目,旨在以抖音為主陣地助力貧困地區的特色旅遊。快手正式成立「快手扶貧」辦公室,開展「打開快手•發現美麗中國」地區合作計劃、「點亮百縣聯盟」扶貧戰略,從電商扶貧、教育扶貧、旅遊扶貧、生態扶貧等方向探索短視頻新路徑。
二、文化傳播的積極手段
過度娛樂化曾經是短視頻頗為人詬病的問題。近來,隨著網絡視聽內容生態不斷優化,短視頻不再只是淺表性娛樂,而日益展現出表達思想、闡述觀念、傳遞科學知識等文化傳播屬性。
1.短視頻傳承文化
據統計,2019年5月初,抖音平臺上傳統文化相關短視頻超過6500萬條,累計播放量超過164億次,累計點讚數超過44億次,其中京劇話題「我『變臉』比翻書還快」相關視頻播放量接近60億次。不僅如此,在平臺的積極推動下,短視頻也逐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新興載體。2019年4月,抖音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通過加強流量扶持、提高變現能力、打造非遺文化開放平臺及開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遺文化傳播。秦腔、秧歌、麵人兒、豫劇、火把節、廟會、象棋、晉劇、二人臺等非遺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上收穫了大量擁躉,短視頻平臺正在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重要的非遺傳播平臺。
2.短視頻普及知識
2019年3月,抖音聯合中國科學院等推出了「知識創造美好」為主題的「抖知識創作者計劃」,積極推動平臺的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擴容,累計播放量達1.9萬億次,並誕生了一大批廣受關注的科普帳號和「知識網紅」。快手平臺的知識作品(趣味知識、生活百科、職業技能、學科教育)數量超過1.2億,擁有兩千以上粉絲的知識創作者已經超過47萬人,平均每秒誕生4個知識內容,平均每個作品獲得一萬多播放曝光。
三、影視作品的微縮呈現
以「短平快」著稱短視頻隨著信息承載需求的提升不斷拓展時長容量。時限擴容為短視頻精細化、專業化供了基礎,也為短視頻從信息片段、娛樂片段向微縮化影視作品迭代創造可能。
1.劇情類短視頻不斷增多
目前,很多平臺都積極促進劇情類短視頻的創作,比如愛奇藝推出「劇情短視頻」扶持計劃,快手打造「快手小劇場」,甚至出現「納逗」等主打劇情類短視頻的APP產品,劇情類短視頻爆款產品和人氣博主也開始出現。抖音短劇《不過是分手》豆瓣評分高達7.9,全網播放量超過億;劇情類短視頻播主「靈魂當鋪」粉絲總數高達722.1萬,發布短視頻部均評論數超2000,集均點讚量達24.5萬。
2.微綜藝開始出現
隨著西瓜視頻宣布投入40億開發「原生移動綜藝」,率先試水「微綜藝」,先後上線《丹行線》《侶行·翻滾吧非洲》《海角甜牙》等系列微綜藝節目,其他平臺也加大對這一內容類型的布局。愛奇藝上線的《SHU理生活》展現家居美學,抖音連續出品《歸零/REKNOW》、《魔熙先生+》、《尋夢「歡」遊記》等豎屏微綜藝等等。微綜藝的類型也從文化旅遊類向家居類、美妝、親子等更加細分的領域擴展。
3.微紀錄片快速發展
如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自2019年11月上線以來好評如潮,一個月時間在各大平臺總播放量超過2.5億次。李子柒的系列記錄短片不僅在國內網站大火,而且在國外YouTube上爆紅,擁有七百多萬粉絲,視頻播放量累計超千萬。李子柒視頻中所表現出的天地之美、制器之美、人倫之美、民生之美也使之成為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四、商業變現的重要載體
作為一種新興應用場景,短視頻正以極具開放性和擴展性的內容形態,無處不在的傳播場景、持續增長的用戶規模和巨大流量,展現出強大的商業化能力。據預測,到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或將達到600億元。短視頻內容商業化有三種主要形式:
1.短視頻成為電商入口
2019年,淘寶、京東、抖音、快手、閒魚、拼多多等越來越多的平臺加入短視頻「帶貨」的競爭賽道,長於娛樂的短視頻日益彰顯「種草」功能。一方面,短視頻內容在淘寶、京東等專業電商平臺成為了商品展示的升級配置,電商巨頭持續向短視頻業務布局;另一方面,在抖音、快手等專門短視頻平臺,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容融合了電商屬性,比如2019年快手推出自營「快手小店」,抖音上線多款以商業推廣為主的小程序,豐富消費場景下的短視頻電商功能被不斷強化。
2.短視頻成為營銷載體
平臺方更加主動整合商品、主播、供貨方、生產方等環節,短視頻內容營銷的運作更加體系化,越來越多的明星加入了短視頻「帶貨」大軍,「帶貨」能力也成為衡量短視頻內容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2019年暑期檔電影《哪吒》上映期間,由明星李現帶動40位流量藝人使用哪吒貼紙,最終收穫150億流量,其中單條貼紙短視頻點讚量超過2000萬,播放量超過3.1億,極大帶動了電影《哪吒》的市場認知,成為短視頻營銷的現象級事件。
3.短視頻成為付費產品
付費短視頻的類型從知識、技能等實用性內容延伸到劇情類、資訊類等類型,視頻平臺也採取積極行動加快對付費短視頻內容的扶持和發展。快手加快布局「知識付費」在短視頻領域的應用,聯合知乎發布「快知」計劃,通過流量扶持、品牌共創等方式鼓勵知識生產者加入短視頻內容創作,探索知識變現的可能。愛奇藝發布「劇情短視頻付費分帳合作說明」,以明確的分帳原則加大對優秀短視頻創作的扶持和促進。
(執筆人:董瀟瀟)
(本文轉載自國家廣電智庫)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