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在看過無數部商業片後,總是會在影片剛放了開頭的時候就精明地猜出結局。這就是商業片,一個按類型已經固定下來的內容模式。《LEON》作為一部商業片,自然也必須具備槍戰片中的英雄和歹徒、正義和非正義的殊死搏鬥,最後還必須是正義得以伸張。當然其中更不能缺少的是愛情,這往往是槍戰片中讓英雄生死無悔的動力。商業片吸引觀眾的早已不再是結局如何,而是出其不意、花樣翻新的細節和過程。所幸《LEON》不但有美國式的精彩情節,更有法國式的浪漫情趣,二者連手,使《LEON》更具獨特魅力。
《LEON》在上映時以其精彩內容和動人的愛情曾在歐美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中尚 •雷諾(JEAN RENO)和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的表演一直讓影迷們津津樂道。LEON的掉腿褲、黑風衣的造型更一度成為時尚,看來真情永遠是電影院中最大的吸引力。
後工業社會,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習慣的衝擊。人們在快得無法適應的變化中有了變異,也由此產生了各種頑症。而《LEON》將這種對後工業社會的揭示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開頭,航拍從叢林到高樓林立的都市,這是從傳統社會進入了後工業社會兩種世界的轉化。交代故事發生的大廈林立的城市環境。影片結尾鏡頭升起,再次是叢林和遠方城市的鏡頭,交代瑪蒂達現在所處的安全的社會環境。首尾形成了完整的封閉式結構,將兩種環境形成強烈、鮮明對比,意味著兩種世界的不可調和性。在這座城市中,到處是高大的建築、冷漠堅硬的街道,加上片中寧靜甚至無奈的音樂,營造了一種冷漠壓抑的氛圍。
而在這部影片中,僅僅出現過很少幾次的街景,在畫面構圖上,始終是突出高大的建築與微小的人物之間的強烈不協調對比,給人以視覺上的壓抑感。
下面主要來分析一下這部《LEON》中的視聽語言。
1. 音樂的運用
在這部影片中,用了幾支不同的優美旋律來烘託影片的氛圍, 開頭的小提琴曲、LEON孤獨時的單簧管旋律形象等都極為鮮明。在LEON與瑪蒂達的第一次見面時,先隨LEON的行動奏起吉他旋律,瑪蒂達出現時加入鋼片琴的旋律,二者結合,體現了寧靜美好的氛圍。而這段音樂在壞人出現時嘎然而止,使氛圍的突轉自然而恰倒好處。另外本片的音樂中曾經多次運用鼓聲,在第一場槍戰戲LEON殺人和史丹殺人等戲中,隨著氣氛的不斷緊張,適時加入了快速、低沉而有力的鼓聲,增加了影片緊張感和穿透力。音樂對於電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說,在《LEON》中,這些音樂的處理為本片增色不少。
2. 精彩的剪輯。
商業片講究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快速簡潔的節奏處理。《LEON》作為一部優秀的商業片更是在剪輯方面有不俗的表現。
例如,在影片第一場戲中,導演大膽的使用20個局部特寫鏡頭開篇,雖然沒有出現完整的人物,卻清楚的交代了事件和人物的身份。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開頭既打破了常規而又增加了神秘感,令人耳目一新。這種處理更使專業人士引為經典。
3. 關於LEON的形象塑造。
創作者避免了LEON殺人場面的直接展現。在幾次兇殺場面中,死亡大多用間接的手段表現。比如第一場槍戰戲中,全段氣氛緊張,但只用地上噴濺出的血,懸高的雙腿和門上露出的大量彈孔來表現兇殺,不但沒有給觀眾過度血腥、恐怖的刺激,反而體現了LEON 的身手不凡。影片用這種方法逐漸形成觀眾對主人公LEON的親近感,避免了兇殺暴力引起對主人公形象的損害。而最後一場槍戰中又出現了大量衝擊性的暴力場面,這一次著力體現了這個世界的殘酷無情,同時表現了LEON 的勇敢無畏,從而達到了一種「悲壯」的境界。
4. 精緻的視覺效果。
這部影片中出現過多次槍戰,但每次槍戰的處理都有所不同。 例如:第一場槍戰——畫面為強烈的陽光,暖色調,前半部分影調亮,後半部分影調暗,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其中大部分是運動鏡頭,而主人公LEON只在最後一個鏡頭中才出現。
第二場槍戰——也是暖色調,其中有運動鏡頭也有固定鏡頭,影調比較柔和。
第三場槍戰——這個段落中有晃動的手電筒的光線,這場戲為冷色調,也是運用了很多運動鏡頭,其中也有大量長鏡頭。
在這部影片中,LEON總是以少敵多,都是槍林彈雨,但是為了避免情節重複所造成的單調,《LEON》在光線、影調、鏡頭運用方式上都煞費苦心。
5. 特別推薦。
《LEON》的結尾——LEON被史丹殺害的一場戲。LEON脫離重重包圍,扯下面罩,向門口走去。鏡頭處理如下——(慢動作)LEON 向前走;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鋼琴曲起)不遠處的門;史丹舉槍瞄準;LEON向前走;(音樂停)主觀鏡頭搖晃倒地。這裡的主觀鏡頭的特殊使用造成了強烈的衝擊效果。同時,音樂與畫面成功結合,雖然聽不到槍聲,LEON卻已經倒在了血泊中,此時無聲勝有聲,將影片的氛圍烘託至悽美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