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漫畫話題。
雖然是個電影號,我沒忘哈。
但其實,牛逼的漫畫給我在電影創作上的啟發,還遠大於現在的大多數電影。
畢竟,日本漫畫界的牛人,實在太多了,寶庫啊。
可能,比動畫界的牛人還要多一點,畢竟,很多好動畫也都是漫畫改編嘛。
現在說兩句我特別鍾意的漫畫家松本大洋,這哥們其實不咋算小眾了,因為兩部漫畫原作:湯淺政明的《桌球》,還有改編電影的《惡童》,都在二次元粉絲裡引發了地震。用俗點的話說,是出圈了。
他的作品,也大多數有了中文版,大家淘寶隨便買哈。
之前聊過,我特別欣賞他的《竹光侍》和《Sunny》,前者是古意武俠風,這個對我拍《無名狂》有啟發,當然我遠做不到人家這般揮灑自如。後者就是在分鏡和人物情感上,有著很獨到的地方。
用拉片的形式說一下《Sunny》一小段。
這幾幅的情節很簡單,就是一哥們覺得打工沒意思,要去登山,然後走到地鐵裡,遇見了一起長大的有情感暖昧的女性記者朋友,她正好去出差。
這幾個分格,講的就是他們遇見的情景,沒有對話,我也先不提畫功——關鍵我們看,松本是怎麼調度空間關係的——而漫畫的分格(分鏡),其實也就是對空間的重新構造。這一點對拍電影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底,決定電影語言勝負的,就是時間和空間觀念。
閱讀順序從右到左(看日本漫畫的都知道吧)。
先是這哥們,酷酷的走下地鐵站。
光是這幾個構圖,都特別不一樣,不是那種按比例的。既有人物的三個不同狀態,也交待了不同位置的空間,同時也跳躍了空間,第三格直接的特寫,表現他發現了什麼,他的視線向前看去——這一格是模糊了他所在的地方,為下一格描寫。
你可以想想在電影裡,用這三個鏡頭交待,也是很有趣有清楚的一種鏡頭剪輯邏輯。
這一幅的最上一格,我們注意是承接之前上一幅第三格的內容。
首先,空間感確定了,這是個有中也有全景的景別。
正所謂標準的「視線鏡頭」,之前第三格是「他在看」,這幅的第一格是「他在看什麼」。視角從小哥的身後出發,他看到女性朋友和同事在一起,拿著出差的簡單行李(日本去另一個城市也很近,不一定過夜哈)
接下來右邊這一格,是小哥繼續看,距離拉近了,他看到「女性朋友在跟同事聊天」
然後左邊又分了兩格,一格是小哥的特寫(他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爽哦)。這時候通過這個特寫,我們發現了左下角最後一格,女性朋友笑容的特寫。
空間和人物的關係越來越近。
女性朋友並沒有發現他,但他看著自己的暖昧對象跟別的男人笑得這麼開心,心裡什麼感受呢?這個答案當然要留給讀者了。
跟電影一樣,不用臺詞交待的,可以用影像交待的,才高級。
這時候我們注意,畫面上還畫有「嘟嘟」的火車進站聲音,同時還揭示了一個畫外的空間——你看看好的漫畫,空間處理是不是比一般電影還要來得自由。
這時候我們看到機位——不是機位了,實在是講電影講習慣了,這個是畫位?鏡位?筆位?——算了,反正這一幅第一格,角度跳到了女性朋友和男同事這一邊,小哥變成了縱深處的一小點。(這意味著什麼自己感受,至少是一種距離感)
這又是一個空間上的大跳躍,在敘事上,等於是跳到了女孩的視角,所以在下一格裡,她終於發現了男孩。
隨著畫外音(地鐵播報聲音)的進行——這是一個時間維度,讓我們知道這幾格畫面是用什麼樣的速度進行的。
然後女孩子與男孩子對視,男孩有了微笑,女孩開心地伸出了手打招呼。
我們要注意,右下角這一格,是女孩子把手收了回來,眼神也有點傷感(為什麼呢?大家可以琢磨一下,是因為要分別嗎)。而左下角這一格,是男孩手的特寫,與女孩子的手,在柔軟形象上是一個回應,他的手更堅定。
同時也為了把視角跳回到男孩這邊。
松本大神的分鏡真是細膩極了。
接下來就是大招了。
剛才都是橫向的構圖,這一次是豎向的構圖,一分為二。
男孩在向女孩揮手告別。
為了強調一種畫面衝擊力,火車的燈在男孩的身後閃出,並且在畫面處理上用了一種星星點點的劃痕感。
這也是對一直以來的畫外音「火車來了」做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回應——火車終於來了,這也是分別的時刻。
女孩子的臉,被火車的燈光照亮,眼神裡的內容很多。
男孩子轉身,向著火車的方向行進,火車向著他開過來,他形成了剪影。
我們可以仔細琢磨一下,這幾個分鏡的光線、明暗、空間、距離、時間——難道不是一種享受嗎?
這還沒完,後面還有大招。
這一幅又恢復了橫向構圖,節奏上造成反差,而且第一格的重點和美感特別強。
男孩的身影在火車的行進過程中掠過,留下匆匆的剪影,這個剪影也與上一格承接。
我們注意,擬聲詞是突破了畫框的。在上一幅是小突破,這一幅是大突破。這種誇張的擬聲詞,其實也就是強調出了火車聲音的巨大。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牛逼的漫畫,不但要畫時間、空間、畫外空間,他媽的連聲音元素都給你畫出來,整個比電影還要電影啊。
我們看火車站的這一系列分鏡,個個角度不同,個個有含義,個個有美感,真心不簡單。
那麼下面這一格,既是承上,又是啟下。腳步的特寫,代表著他離開了火車站,同時也代表著他下一幅要進行的登山活動。所以這一格是沒有背景的,純白。
這一格無須多言了,是整個段落一個完美的總結。
用最全的景別,一格的重頭戲,表現男孩已經在登山的路上。
這樣藝術感的漫畫,如果只看個故事看個對話,那就是全然浪費了。
這種敘述的節奏和詩意,實在值得細細把玩啊。
最後點一下題:嗯呢,這就是松本大洋為什麼牛的原因。
怎麼感覺比電影拉片還累呢…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