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小時候看的國產劇裡,有個童年陰影。
叫做《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講的是家暴,大家應該都看過。
有意思的是這個片名,其實是一句反諷。
在家暴者安嘉和心裡,陌生人是一種不確定因素。
是危險的,滿懷惡意的。
而對於他的妻子來說,恰恰相反。
最危險、傷害自己最深的,反而是最親近的人。
我想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悟:
好像有時候,會更願意對陌生人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而面對最親近的人,卻什麼也不想說。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魚叔特別愛看一檔專門與「陌生人」說話的國產片。
今天也想給大家安利一下——
《和陌生人說話 第三季》
去掉了「不要」二字。
陳曉楠偏偏就要找那些「陌生人」。
巧的是,二者殊途同歸。
《和陌生人說話》用不平凡的故事,揭開魔幻現實之下的真實。
前兩季的節目,曾經引爆過不少話題:
比如,一個資深研究PUA的渣男在她面前自爆。
戴了個不透光的黑口罩,壓低了帽簷,生怕別人認出他來。
一會兒說:「如果戀愛是場遊戲,我就要玩到最強王者。」
一會兒又說:「太噁心了,我自己都覺得自己這種行為噁心。」
還有一個年輕的採訪者。
受到校園霸凌和網絡暴力長達10年之久。
身患抑鬱症,多次自殺,依然無法擺脫騷擾和迫害。
直到自己奮起反擊,將造謠者告上法庭。
還有一期「發財夢」。
透過三個不同身份玩家的人生經歷。
講述了創造過許多神話,又讓許多人身陷囹圄的比特幣。
可惜的是,如此良心的節目卻在第二季播出時慘遭停播下架。
等到再恢復時,部分集數已經再也看不到了。
好在,製作組並沒有氣餒,第三季已於近日悄然回歸。
只是這一回,只有5集的量。
且看且珍惜。
當然,談起這檔《和陌生人說話》,就不得不提起主持人陳曉楠。
她曾經擔任過許多國際大事的主持。
還記得在911事件發生後,她衝進演播室說的第一句話是:
「對不起,我沒有化妝。」
之後,這句話成為了突發新聞的一個經典事件。
2003年,陳曉楠走進鳳凰衛視,做了13年的《冷暖人生》。
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陳曉楠的身上刻滿了《冷暖人生》的烙印,而《冷暖人生》也成就了陳曉楠。
如今,隨著傳統媒體的轉型,陳曉楠也跳槽到了騰訊。
組建團隊,製作了《和陌生人說話》。
前兩季可謂非常成功,在豆瓣上評分別保持在9.3和9.5。
目前這部第三季,依然維持高水準,拿到了9.5分。
與其他兩季有所不同,許多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
前二季的標籤都是「脫口秀」,而到了第三季變成了「紀錄片」。
這說明,陳曉楠和她的朋友們已經不局限在一個採訪棚裡了。
許多戶外鏡頭的加入,讓整個片子的敘事更加流暢。
只是,5集的量,有點不夠看啊!
先說第一位陌生人——「大衣哥」朱之文。
他是一位農民歌手。
最大的標誌就是身上總是穿著那一身厚實的軍大衣。
他在小學二年級時就輟學了。
沒有受過專業的歌唱教學,只憑自己單純的熱愛,不斷參加綜藝比賽。
就這麼一路唱火了。
第一批商演後,朱之文賺了10萬。
簡直像是做夢一樣。
拿到錢之後,捨不得給自己花。
在城裡逛了一圈,發現城裡的公園裡都有健身器材。
便動了心思,給村裡也買了一套。
這一下就花出去5萬。
之後,朱之文一直用自己掙的錢反哺給村子。
給村裡修路、建橋,解決灌溉用電問題等。
名氣越來越大,熱鬧卻過了頭。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朱之文的家被圍了越來越多的人。
十裡八鄉的村民們都意識到了他身上的流量價值,紛紛找著機會對他拍了起來。
門縫裡、牆上,甚至還有在天上的。
無孔不入。
村民拍得最好的視頻能有100多萬瀏覽量。
這就等於能夠掙100多塊錢。
而與大伙兒的春風得意不同。
這些無孔不入的攝像頭給朱之文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早上四五點鐘,就有人敲開大門,要與他合影。
如果不開門,還有人硬要踹門進去。
只怪朱之文是個大大的老實人。
每天還得笑呵呵地迎著。
為此,還專門鍛鍊了笑肌。
微笑,對於他來說,變成了一種習慣。
除了村裡鄉鄰的,也有外地人來。
他們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的是朱之文的粉絲,來和他合照;
有的是想讓朱之文教他唱歌;
有的是專門來跟他說,他看起來像得了癌症……
這理由,哪裡都是槽點。
朱之文不讓他看,他就去找村裡的大隊書記去。
就連上廁所的時候,都有人跟著。
真是讓他苦不堪言。
出名,應該是許多人的夢想。
但朱之文現在,寧願自己沒那麼出名。
他想清靜。
可朱之文也是明白人。
「人想成名不容易,成了名想不成名也不容易,我得去接受它。」
50多歲的他,也有了偶像包袱。
「說話、做事、一舉一動,都要小心再小心。」
蹺二郎腿的時候,都有所顧忌,怕人說他閒話。
如果是18歲的時候,可以選擇逃離。
可如今,已經離不開自己的村子了。
鄉土,鄉音,鄉情,每一個都讓他留戀。
跟蹤、蹲守、偷拍……
其實,但凡是明星,這些情況都是司空見慣。
魔幻的是,現在都已經發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身上。
出名,就是一顆禁果。
流量,成了他的原罪。
而他卻還要「笑迎八方客」。
還有一期,魚叔也很喜歡。
標題叫做「『憤怒』的寵物醫生」。
講述的是北京一家寵物醫院的院長尹鐵垣。
以毒舌聞名,人送外號「懟神」。
陳曉楠見他的第一句話就是:
「您別懟我啊。」
不禁讓人好奇,這醫生的懟人功力到底有多恐怖?
大家都說醫生和護士是人間天使。
到了尹鐵垣這兒,只有人間真實。
一面費盡力氣把寵物救回來。
一面又對主人抱怨道:「還不如就那麼走了算了。」
這還真不是他不關心小動物。
恰恰相反,是他太在乎小動物了。
尹鐵垣從小就喜歡小動物。
他一共養過11隻貓,4隻狗。
也送走了7隻貓,4隻狗。
養的最後一隻狗,叫春杏。
是他親自接生。
一點一點餵大。
到了9歲時,狗狗肝上發現腫瘤。
雖然可以把它的那部分肝切掉,還能救活。
不過,當時尹鐵垣就下定決心給狗狗安樂死。
因為他知道就算把春杏的這部分肝切掉,等到傷口恢復的時候,下一個出血點又來了,又要把那一塊肝切掉。
直到肝全部被切完,它又轉移到肺……
周圍所有的同事都特別生氣。
但尹鐵垣堅持這麼做。
在他看來,貓狗並不理解死亡。
如果讓它們這麼苟延殘喘下去,反而是遭罪。
多活一天,就是多難過一天。
其實,給寵物安樂死,最痛苦的人是主人自己。
他不希望狗疼,那麼就讓自己疼一下好了。
在寵物醫院裡,尹鐵垣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性。
許多人為了給貓狗看病,傾盡所有。
家裡錢刷光了,就去辦各種卡。
有的甚至辦了十幾張信用卡,全部刷爆。
即便如此,寵物也不一定能救得活。
落到最後,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面對這樣極端的寵物主,尹鐵垣必須用犀利的語言刺激他們。
讓他們恢復理智,面對現實。
遇到這種瀕危的狗,他就還得治人。
有一對養狗的老年人,明明自己已經年齡很大了。
可卻說自己不敢病。
病了就沒人照看生病的狗了。
他就會讓老人調整好心態:
「早晚要落空空的對吧。」
治,花了再多錢也還是讓狗難受。
不治,自己傷心難過。
選哪一條路,主人說的算。
道理許多人也都明白。
可就是情感上沒法接受。
當然,以上的懟其實是出於愛。
也有太多的人,讓尹鐵垣感到氣憤。
就是要懟死他們。
有的是把寵物當成玩具。
當寵物受傷後可能需要截肢、毀容。
明明可以救得活,但這些寵物主卻選擇不做。
他們說:「我不能接受它不完美。」
尹鐵垣就懟他們:「是命重要還是完美重要?」
如果有一天主人瞎了,狗會不會嫌棄你是個瞎子?
有的外國人要回國了,寵物帶不回國。
就要求給寵物做安樂死。
他們認為寵物醫院只不過是在給他們提供一項服務。
但對於尹鐵垣來說,他在救命。
他曾經在兩周之內,遇到10個不治的。
不是治不過來了,只是單純的,錢的問題。
每天目睹生死離別現場,一直在「憤怒」的邊緣掙扎。
「我經常跟他們說,不要來我這兒尋求安慰,我比你們誰都需要心理治療,你們怎麼能找瘋子來治瘋子呢。」
養寵物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實際上,它又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一個人,對待寵物什麼樣,就會對待人什麼樣。
養寵物之前沒有想到責任的,都不過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除此之外,第三季《和陌生人說話》還有三個故事。
播出後引爆熱搜的趙靜(化名)是「殺豬盤」的受害者。
「殺豬盤」是指在社交平臺上通過感情誘騙他人參加海外非法線上博彩的行為。
出於對情感的渴求,她在網上和一位「老實人」談起了戀愛。
結果到最後,「老實人」把趙靜的積蓄騙空了。
她不甘心。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讓「老實人」一步一步掉進自己的情感陷阱。
最後,終於把「老實人」騙到北京,與警察布局抓住了他。
汪強,曾經被稱為「腦癱拳手」。
父親從沒有放棄過他。
給他按摩,教他打拳,給他當「人肉沙袋」,堅持讓他上正常的學校……
就這樣,汪強在2015年成為拳王。
而如今,父親患了尿毒症。
治,需要許多錢。
為了父親,汪強選擇復出。
「真打比賽了,你害怕嗎?」
「怕。」
「怕還要去啊?」
「那我得救我爸爸嘛。」
李辰陽,是中國首批「意定監護」公證人。
意定監護是一項自2019年年末才開始正式啟動的新制度。
這意味著在老人去世之前,他的監護人不再局限於親人。
可以是朋友、兄弟,甚至是陌生人。
現在,李辰陽已經監督並執行了五百多宗個案,見證了許許多多個老人的故事。
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殘障子女的父母;
有希望猝死的空巢老人;
也有出獄後舉目無親的獨居老人……
他們都因為這項制度改變了生活中的窘境。
意定監護,或許是這個社會最溫柔的一面。
這一季,仿佛更像第二季時陳曉楠在開頭說的口號:
「是陌生人,還是自己。」
在朱之文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隱私的可貴;
在尹鐵垣身上可以看到生死;
在趙靜的身上可以看到愛恨糾葛;
在汪強的身上可以看到「拳拳父子心」;
在李辰陽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人生最後的託付」。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但推己及人,是每個人都會做的。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想起陳曉楠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起自己創辦這個節目的初衷。
人與人之間,內心與內心之間,恐怕還是需要一種最樸素、最原生態,甚至是最笨的瞬間。
那就是,你說,我聽。
或者我說,你來聽。
愛的傳播,無非就是——
感同身受。
全文完。
原標題:《慘遭下架的國產良心,一回歸又是9.5》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