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給秋褲正名】從文化高度看「秋褲」現象

2022-01-02 天津日報


■華梅



忽然間,紛紛揚揚,有關穿秋褲是老土,不穿秋褲才時髦的信息宛如雪片般飛來,瞬時鋪天蓋地。這場暴風雪說不上嚴酷,其中倒有些戲謔的味道。從舞臺到網絡,再到紙媒,人們被罩在雪片之中,不知是該迎上前去,還是順勢躲一躲才好。

主持人問一位上臺領獎的嘉賓,你穿秋褲了嗎?嘉賓大笑未作答。網上人們推測他一定穿秋褲了,答出來未免尷尬,如果沒穿,豈不早就大義凜然了。因為近來有一種說法,只有中國人穿秋褲,外國人都不穿,並由此得出結論,中國人太落伍了,進而引申出中國人愛吃蔬菜身體弱,外國人愛吃肉所以不怕冷,云云。

實際上,問題遠非這麼簡單。這是一種社會思潮,反映出來的是同胞們在國際化進程中必然會產生的糾結心理,當然僅限定在一定的城市或說環境之中。

起因好像是「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於是,秋褲引起人們興趣,時不時被人找把樂兒。按理說,秋褲並不算厚。我小時候即上世紀50年代,人們都穿棉褲;70年代有較厚的絨褲;80年代以後才普遍穿秋褲加毛褲;90年代已有各種品牌的保暖褲了。中國北方的冬天,如若沒有足夠熱的暖氣暖風和出門乘汽車,別說不穿秋褲,恐怕只穿秋褲都不行。問一問建築工地和菜市場的工作人員,秋褲過冬很難,肯定得穿上尼龍保暖褲或棉褲。2014年,還有山東朋友要給我做件兩條秋褲中間夾噴膠棉的褲子,被我婉拒了。原因很簡單,太熱!她說這在她們那很時興的。

如此說來,不穿秋褲可以是時髦,穿兩條秋褲也可以是時髦。在一定工作層面和社交圈子的人,才會有一定時間段的「美」。例如現在講究男人單褲片,女人單絲襪過冬,這在大城市裡是最美的。而社會的人在時尚美面前又總是不顧及生理健康去崇尚並追求社會美,無怨無悔。要不,怎麼會有充分體現女性美其實並不舒適的高跟鞋呢?西方歷史上女性講究細腰,由此女人們拼命束腰,以至於在緊身胸衣上安裝插銷。後人解剖這些細腰女子的遺體時,竟發現臟腑都變形了。中國人的纏足不也是嗎?我們不必去評論這種審美觀及其行為的是與非,可以肯定的是,「美麗凍人」已經是代價最小的了。

有人說,外國人不怕冷,是這樣嗎?為什麼?2004年11月,我去日本講學,帶去的幾位年輕女教師就穿著短裙、絲襪、長筒靴。在奈良、大阪、京都、東京的街道上,顯得很有國際範兒,比日本女孩帥氣。但說實在話,那兒的天氣確實不太冷,和上海差不多。2006年12月,我去法國講學,看法、德、意幾國的老年女性也在冬日穿裙。記得有一天在羅浮宮門前,天空飄著雨夾雪,當地上了年紀的女遊客們僅穿一層薄絲襪,西裝套裙,冒著嚴寒走來。當時的感覺有些寒加溼,可是絕沒有寒徹入骨的凜冽。我看到她們也冷,也蜷縮著,但不至於凍僵。枯黃的梧桐葉子落在碧綠的草地上,這就是當地的真實天氣狀況。美國華盛頓、紐約比起同緯度的北京來說,要暖和許多,主要是受海洋性氣候影響。

海風不同於大陸的風,冷時不太冷,熱時也不太熱。2008年5月我去紐西蘭講學時,順訪澳大利亞。我因職業習慣注意到兩個結伴而行的年輕姑娘,她們一人穿著高筒黑皮靴,一人光腳穿著人字帶拖鞋,太典型了,這就是自然狀況在服飾上的絕妙體現。美國旅行家羅伯特·路威在《文明與野蠻》中寫道:「如在中央澳洲,天氣在冰點以下好幾度,那些土人們滿不理會,他們完全可以拿袋鼠的皮來做衣服,可是他們不幹。」接著說:「倘若中央澳洲的天氣有南極那麼冷,哪個部族能發明西伯利亞式的皮衣,那個部族便可以生存,其餘的全得死亡。」

當然也有人說,俄羅斯不是很冷嗎?怎么女性也是冬裙裝束呢?這裡情況就複雜了。一是習慣使然。據說哥倫布登上新大陸時,發現原住民衣裝很少地立於寒風中,他讓船上人將所帶的紅布發給原住民,讓他們做衣服穿。卻未想,他們將布撕成一條條系扎在身上,好像是為了祈福避邪,沒有禦寒的意思。達爾文等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也從海地和火地島人不怕寒冷、不穿或少穿衣服的文化上受到啟發。二是,俄羅斯女性雖然冬日仍著裙裝,但她們的襪子是毛織的。有人說針織衣服就是由前蘇聯傳到中國的。實際上早在中國江陵馬山戰國墓中,即已發現帶狀單面緯編兩色提花絲針織物,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手工針織品,至於起源則應更早。機器針織始於1589年,英國人W·李創製了第一臺手搖針織機。中國第一家汗衫針織廠,在1896年創建於上海。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世界上的針織產品生產率大為提高,針織衣褲、襪得以普及。

中國人對於季節非常在乎,無論是詩詞、繪畫、醫學、養生乃至服裝,總有春夏秋冬之分,因而也就多了許多詩意。想起膾炙人口的《生查子》詞中「……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也就不難理解中國人所稱的秋衣秋褲了。同樣的針織褲在美國、加拿大等國被稱作「緊身褲」、「保暖褲」、「瑜伽褲」、「運動褲」。雖然當今都是以純棉、聚酯纖維與其他材質混紡而成,可是到了中國才有秋褲之說。德國將此稱為長內褲,近年來耐克和阿迪達斯因為生產這類褲越來越輕軟,銷售量明顯提升。

如果穿秋褲是老土,那麼古代人們天冷時穿什麼下裝呢?北半球國家包括中國西北遊牧民族穿獸皮褲,赫哲人穿魚皮褲;中國中原人穿絲綿為絮的綿褲和有裡有面的夾褲,後穿棉褲;西歐男人穿毛呢料長筒襪配短褲,女性則在落地長裙中穿毛呢料長筒襪。簡言之,不太冷時穿不穿均可,太冷時恐怕就顧不了許多了。

說起來,中國人為什麼看不上秋褲呢?主要是因為剛一改革開放時,有些女性就在粉紅色秋褲外穿一條裙子,實在有礙觀瞻。有人又在肉色秋褲外穿一雙薄絲襪,不倫不類。而且因為秋褲不熨帖,形成凸稜,致使別人看上去好似燙皺了皮……如今,要是穿一條原本貼身的秋褲,再加上短裙和長靴,確實不好看,也不對勁兒。若是穿一條深色厚天鵝絨連褲襪,或是緊身褲配短裙長靴,誰還會說什麼呢?

問題不在秋褲,小處說是服飾搭配,大處說是國民自信,放開說牽涉服飾社會學和服飾心理學,聚焦說只是中國人的一種幽默。因此不必太鑽牛角尖。它只是從一個話題反映出信息社會人們的一過性心態,這種「一過性」是時尚的標誌。


(原載於《天津日報》2015年1月9日11版)

相關焦點

  • 中國秋褲地圖:起風了,媽媽叫你穿秋褲
    圖/圖蟲·創意01秋褲簡史:原是西方貴族的象徵,演變成中國現象很多人以為,穿秋褲是中國人特有的習慣。根據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則——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降低0.6℃來看,青藏高原入冬時間明顯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更早,而且氣溫更低,因此秋褲也有其普及的因素。同樣的,以高原山地為主的貴州、以山地、丘陵為主的江西,在冬天的氣溫都比臨近低海拔地區更低。
  • 最新歌曲 秋褲大叔《秋褲功夫操》
    -秋褲功夫操秋褲大叔最新歌曲《秋褲功夫操》秋褲功夫操 - 秋褲大叔詞:王繹龍曲:王繹龍西裝很酷 但卻沒有溫度我習慣了加上一條秋褲車子很酷 但卻從不飈速因為我是坐在後排的大叔會議很多 應酬更是無數一杯一杯大叔喝的辛苦成功也許 只是一種態度我早已習慣了萬眾矚目喔嗚喔哦 跟我穿上秋褲
  • 「秋褲」為什麼這樣紅?
    看的我不由得哈哈大笑群眾的智慧太強大了下午,還有兩家媒體輾轉聯繫到了我,通過微信對我進行了採訪。 究其緣由,秋褲大概有這麼幾個特徵:1.秋褲是保暖工具,秋褲的話題自帶暖意。2.冷了穿秋褲是媽媽最關心最愛叮囑的事情,所以秋褲帶著親情的回憶。(前兩天,我去看母親,她還在提醒我穿秋褲呢)3.世易時移,如今的冬天屋內有暖氣、外出有汽車,不穿秋褲也能扛過冬天。所以秋褲又成了現代與傳統、時尚與保守的分界線,代表著人生的鬥爭、糾結與無奈。
  •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和北朝鮮人穿秋褲
    史達林命令,必須找到一種辦法,使中國永遠地失去蘇聯遠東地區。在軍事威懾、外交誘惑的思路先後被史達林否定後,1952年,蘇聯傑出的遺傳學家李森科來到了克裡姆林宮,叩響了史達林的辦公室門,獻出了一條別出心裁的計策:讓中國人穿上秋褲,永遠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能力。
  • 是時候穿秋褲了
    >這一條小小的白色秋褲完美地展現了他的男性力量緊身秋褲成為了貴族男性專屬的時尚特權>發明了現代樣式的秋褲並在這一年的12月7日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秋褲還出現了各種面料成為了保暖佳品人手必備的睡衣
  • 警察穿秋褲嗎?
    警察穿秋褲嗎? 秋褲,又稱「秋棉毛褲」 北方喚它chill cool(秋褲) 南方則親切的稱它為 me more
  • 【娛樂八卦】《惡棍天使》曝光雙面人物海報 鄧超以"秋褲"為喜劇正名 與孫儷枕頭大戰被罰掃羽毛
    當鄧超穿著一身紅色秋衣秋褲、滿臉寫著「來追我來打我啊」的表情全場跑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真正的病人是什麼樣兒的了。11月3日下午,即將於12月24日聖誕檔亮相的喜劇片《惡棍天使》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了一場「秋褲趨勢發布會」,鄧超不但現場分享秋褲時尚心得,還把自己的媳婦兒孫儷拉下了水,一向以端莊範兒示人的「娘娘」在現場與鄧超展開一場枕頭大戰,直接把家庭戰場端上了舞臺。
  • 秋褲是「老寒腿」剋星?
    【流言】秋去冬來,寒風瑟瑟,又到了「要不要穿秋褲」的糾結時刻。很多媽媽都會說「不穿秋褲,老了會得老寒腿」。【專家解讀】煙臺業達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鄭彥平:醫學上,「老寒腿」的學名叫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
  • 秋褲人:男人更愛穿秋褲,男女秋褲銷量比為10比1
    秋褲人:男人更愛穿秋褲,男女秋褲銷量比為10比1 每一條平平無奇的秋褲背後
  • 200塊Supreme秋褲100秒被搶完,你嫌棄的秋褲在時尚圈很吃香
    而這還不是他們家第一次跨界在推秋褲。早在2015 年秋冬,Supreme跟花花公子Playboy的聯名款中就有出過類似秋衣秋褲的「豪華套裝」,官方把它稱為Sweatpants,看圖片感覺還挺有設計感。另外,還有售價70美刀一條的範思哲秋褲、充滿冷淡風的CK秋褲...穿上它,以後深蹲再也不怕露秋褲邊了~
  • 秋褲是怎麼來的?
    想太多了,寒冬臘月還是一起穿秋褲吧!然而,你或許不相信,這種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國民禦寒單品居然是地道的舶來品?晚至16世紀,歐洲宮廷裡出現了秋褲的雛形,就是下圖裡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穿的這種像白色長筒襪的東西。
  • 【桐馨語】今天「小雪」,沒穿秋褲的趕緊穿秋褲啦!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穿了秋褲。11.你穿,或者不穿,秋褲就在那裡,不肥不瘦。12.滿屋秋褲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來穿。13.英雄不問出處,全都要穿秋褲。16.枯藤老樹昏鴉,穿條秋褲回家。17.誰言別後終無悔,寒月清宵穿秋褲。18.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穿秋褲,望盡天涯路。19.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來換秋褲。20.
  • 楊冪:我穿秋褲了,美觀又時尚的秋褲,你還在抗拒嗎?
    氣溫這麼冷,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秋褲、棉褲、羽絨服一個都不能少,一提到秋褲,有很多人會滿臉嫌棄,認為秋褲很醜,再也不要有這樣的固化印象,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穿秋褲的好處。明星楊冪就曾信誓旦旦地說過自己絕對不會穿秋褲,除非把自己截肢了,但是最近楊冪也開始穿秋褲,接受採訪時說「不和自己較勁了」,其實穿秋褲也很漂亮,既美觀又時尚。
  • 「老寒腿」是不穿秋褲凍出來的?秋褲:這鍋我不背
    「又不穿秋褲,小心等你老了得『老寒腿』。」由此可見,骨關節炎並不是「不穿秋褲」惹的禍。此外,醫學研究表明,寒冷和骨關節炎的發病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有可能加重已有的骨關節炎症狀,並影響治療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骨關節炎和寒冷聯繫起來,叫它「老寒腿」。但膝關節是一個喜暖怕冷的關節。如果寒冷已經引起了膝關節的不適,或者雙腿長時間感覺冰涼,秋褲該穿就得穿。
  • 「老寒腿」是不穿秋褲凍出來的?秋褲:這鍋我不背...
    如果寒冷已經引起了膝關節的不適,或者雙腿長時間感覺冰涼,秋褲該穿就得穿。骨刺也是老寒腿的幫兇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將近一半患有骨性關節炎。關節炎的致殘率能達到53%,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一旦有了症狀,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它,它就會發展得非常快。
  • 秋褲比秋衣更重要?寶寶有這些症狀一變天就要加秋褲
    最近有家長討論給孩子加秋褲、穿襪子的事:「年輕的時候我也不愛穿秋褲,年紀大了才發現一定要穿。很怕孩子和我一樣,大了之後一天冷就腿痛。但孩子一穿秋褲、厚襪子,就說動不了、不舒服,非要脫掉,寧願凍得臉蛋小手冰冰涼。」許教授說秋冬一定要注意保暖存陽氣,這可怎麼辦?  秋褲對於孩子,真像「束身衣」「緊箍咒」那樣可怕嗎?該給孩子穿多少,怎樣讓孩子「知秋凍,穿秋褲」呢?
  • 媽媽喊你穿秋褲啦!但「秋褲」的英文真不是 autumn pants!
    作為一件禦寒神器,秋褲可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英雄不問出處,全都要穿秋褲」!那麼,你知道「秋褲」用英語到底怎麼說嗎?有的人覺得,秋褲是中國人的專屬服裝,外國人向來不怕冷,所以英文裡肯定沒有「秋褲」這個詞。
  • 【英倫談】就知道秋褲這種東西是腐國特產
    如果我們把秋褲定義為「穿在內褲外面,穿在外褲裡面的褲子」,那麼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歐洲人因為騎馬時穿上了兩層褲子,他們稱之為「drawer」。如今這種能夠透出緊緻的曲線,以保暖為目的的秋褲在英語裡一般稱為Long underwear或者Long johns。
  • 吳磊說真男人不穿秋褲,但王一博、田亮、潘粵明都是秋褲達人
    引子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知道,現在的時尚圈都有鄙視鏈,比如都不能接受秋褲。就算天氣再寒冷,也不能穿秋褲這種東西。最近,吳磊接受採訪時說,「真男人從來不會在西褲裡面穿秋褲,這是男人的尊嚴」!,可是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發現,娛樂圈很多男明星,其實還是會悄悄穿秋褲。
  • 穿了這麼多年秋褲,秋褲用英語怎麼說麼?才不是「chill-cool」!
    那麼,什麼樣的天氣就該穿上秋褲了呢?天氣分析師給出了一些提示:1.日最低氣溫低於10℃時,體質較弱的人可考慮穿上秋褲;2. 日最低氣溫低於5℃時,建議大家都穿上秋褲;3. 日最低氣溫低於-10℃時,棉褲就該上陣了。大家對照溫度,安排秋褲吧!那麼,「秋褲」英文都能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