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幸福的家庭,一個模樣,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樣。
女人在結婚前,都幻想著未來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這幸福的家庭中,不少未婚女性都覺得,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間的愛情。只是,過來人真這麼想嗎?
並非如此。
婆媳關係,決定了很多家庭的幸福程度。難道婆媳之間,真的是磁場不和?可是,也有不少婆媳關係親過親母女。
開心果媽媽覺得,婆媳之間,有5個方面是比較令人忌諱的,寶媽作為小家庭的"女主人",如若學會"平衡術",那麼不少婆媳問題,其實都能夠迎刃而解,換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家庭環境。
婆媳之間對5個方面很忌諱,寶媽學會"平衡術",問題迎刃而解
01問題一:關於責任,別"道德綁架"
結婚之後,父母、兒子兒媳,從此就變成了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那麼彼此照顧、幫襯自然便成了理所當然。
因此,坐月子要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出生後要婆婆帶、兒媳掙得錢就該給夫家管、兒媳就該照顧好家伺候好老人等等,這些要求便來了。
在責任這一方面,如果父母、兒子兒媳觀念都統一,那麼家庭自然會少些矛盾。但是,如果一方不願意,那麼也不要"道德綁架"。
就如,婆婆照顧月子、帶孩子一說,做了那是情分,不願意做,是別人的本分。
此時,寶媽需要學會的"平衡術",便是將自己這個"小家庭"從"大家庭"中剝離出去,當成一個非常親近的親戚走,就可以了。
02問題二:關於老公/兒子,別"獨享"
對於寶媽來說,這個男人,是自己一輩子的依靠,是自己孩子的父親,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這個男人,屬於自己的小家庭,屬於自己;
對於婆婆來說,這個男人,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的,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供其上學養大成人,兒子,永遠是屬於自己的。
在不少家庭中,婆婆和兒媳在爭奪男人的"所屬權",最終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婆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而男人夾在中間,兩邊都捨不得得罪,最後就這麼"和稀泥"。
這時候,寶媽需要學會的"平衡術",便是不幹擾老公和婆婆的親近。如果婆婆總是出"么蛾子"鬧得家裡雞犬不寧,那麼便分開住。但是,即使分開住,也不要阻止老公去看望自己的母親。
如果看到文章是正好是一位婆婆,那麼希望婆婆也能夠知道:該放手的時候,還是得放手。
03問題三:關於小家庭,別"兩個女主人"
每個女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寶媽不喜歡管事兒,婆婆在家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但也有些寶媽比較強勢,不太喜歡婆婆在家"指手畫腳"。
兩個強勢的女人走在一起,很有可能,便會讓這個家變成了"兩個女主人"。
對此,開心果媽媽覺得,寶媽需要與老公"統一戰線"。對於大家庭的事情,婆婆作為一個家長,有自己的決定權,可以是大家庭的"女主人"。
但是,對於寶媽、寶爸和孩子這個小家庭,女主人只能是寶媽。婆婆的意見,可以用來參考,但是寶爸一定要根據小家庭來權衡利弊,尊重小家庭的"女主人",來出面解決一些事情、矛盾。
因此,這邊寶媽需要的"平衡術",其實也是一種"御夫術",讓老公分清家庭的界限。
04問題四:關於孩子,別"兩種教育"
隔代親,可不是說說而已。
在很多家庭中,寶媽都有這樣的無奈:自己對孩子樹立各種規則,全部被家裡的老人給打破。甚至,有些婆婆為了贏得孩子開心,還會故意打破規則,順從孩子,順帶再說上孩子媽幾聲不好。
兩種教育,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等出現非常大的問題。
在孩子教育問題方面,開心果媽媽覺得,寶媽所能做的"平衡術",只能是"親自帶娃",或者將孩子送去託兒所,接觸早教。
孩子的行為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在這方面的問題上,如果和婆婆難以溝通,那麼寶媽也不能妥協。除非,寶媽願意看到一個被養廢了的孩子。
05問題五:關於家庭問題,別"親自上陣"
對於大家庭而言,寶媽是"後來"進入的,和這個大家庭的感情,並不是一瞬間就能融入的。
記得朋友分享過她的一件事情,老公在家裡惹婆婆生氣了,然後朋友就罵了老公。一開始,婆婆也沒有做聲,但朋友和老公逐漸吵起來了,越吵越厲害,這下,婆婆也不管朋友是因為什麼而吵架,直接上手幫自己兒子,去責備朋友。
後來朋友算看清了:人家永遠是一家人,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自己上陣,便是外人。
其實,所有的母親都"護犢子",甚至有些母親還是非不分。在家庭問題上,寶媽的"平衡術"便是少插手。
公婆問題少插手,老公和家人的問題少插手,涉及到自己和孩子的問題,也別自己出面,可以和老公商量,讓老公出面解決。
正面衝突少了,矛盾也少了。
開心果媽媽寄語
婆媳關係,是永恆的話題。但是,就開心果媽媽目前來看,身邊人的婆媳問題,也並沒有那麼大,絕大多數都只是偶爾有點小摩擦,不傷感情的小摩擦,這對生活,其實影響並不大。
而婆媳關係日漸佳境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大家逐漸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尋找家庭的平衡點。
人心,若是換來了人心,皆大歡喜。但若是人心換不來人心,那麼,請保持距離。
今日話題矛盾:關於婆媳相處,你們家發生過哪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呢?歡迎分享你的婆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