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這四個人的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2021-01-18 央視網
國家公祭日,這四個人的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原標題:

  80年前,

  日本侵略者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30萬同胞慘遭殺戮。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

  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80年前的南京,4名不同國籍的人親歷了這段歷史。

  80年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夏淑琴:用餘生去傳遞真相

  時年88歲的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之一。

  80年前,

  夏淑琴和舅舅兩家人一起租住在南京中華門東側的新路口5號,

  這個普通的院落和普通的兩家人,

  本不會被寫入歷史,

  然而1937年冬天的一場災難,

  讓新路口5號成為這座城市無法迴避的歷史見證,

  而夏淑琴也背負了一段血雨腥風的記憶。

  夏淑琴知道,

  那是母親在叫喊。

  外祖父外祖母和那一床被子,

  沒能保護住夏家的四個女孩。

  日本士兵強姦了夏淑琴的兩個姐姐,

  外祖父和外祖母也被打死,

  母親被日本兵從桌子下拖出來慘遭蹂躪,

  她年僅一歲的嬰兒,被刺刀刺死。

  四歲的妹妹因為躲在被子裡,

  沒有被日本兵發現。

  夏淑琴被連戳三刀昏死過去,

  當她醒過來時,

  眼前的人間煉獄已不知是噩夢還是現實。

  當時留在南京的西方人的日記與書信中,

  夏淑琴家的遭遇有多處記錄。

  在戰後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上,

  也都提到了這起日軍瘋狂屠殺無辜平民的典型事件。

  曾經的九口之家,只剩下夏淑琴和她四歲的妹妹。

  夏淑琴和妹妹在家整整躲了14天,

  這14天裡,陪伴她們的除了四周死去的親人,

  就只剩飢餓、寒冷、疼痛以及無邊的恐懼。

  夏淑琴被迫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見證人」,

  每想到這段歷史她總忍不住落淚,

  「我活了幾十年,我就哭了幾十年,眼睛都哭瞎了。」

  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帶著傷痛來講述那段回憶,

  一遍遍地訴說,

  一次次地流淚,

  夏淑琴說,這是她的責任。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

  歷史的真相永遠離不開良知和正義的捍衛。

  馬吉:讓不可泯滅的事實公諸於世

  最早記錄下新路口5號的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

  南京大屠殺期間,

  他是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

  也是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

  他用相機拍下了侵華日軍的大量血腥暴行。

  「1937年12月16日,上海路。

  中國婦女下跪請求日本士兵不要殺害她們的兒子和丈夫,

  他們僅僅是因為被懷疑當過兵而被無情地驅趕在一起。

  成千上萬的平民也被這樣用繩索捆綁起來,

  驅趕到下關的揚子江邊、眾多的小池塘邊和空曠的場地上,

  在那裡他們遭到機關槍掃射、刺刀砍殺、步槍齊射,

  甚至被用手榴彈處決。」

  這是南京淪陷後約翰·馬吉拍攝的第一段影片的解說詞。

  在1938年1月30日的日記中,

  約翰·馬吉這樣寫道,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

  我看到了最可怕的東西,

  聽到了最令人作嘔的事情,

  其真實性無可置疑,

  因為我是直接從鄰居和一名在現場的8歲小女孩那裡了解到的。

  約翰·馬吉提到的8歲小女孩就是夏淑琴。

  在影片和解說詞中,

  馬吉並沒有記下夏淑琴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鏡頭中的夏淑琴最終在那場劫難中倖存了下來。

  而拍下這些血腥畫面的馬吉這樣告訴自己的妻子:

  「重複這些事令人噁心,

  但我認為應該把它們記下來,

  這樣,這些不可泯滅的事實終有一天能公諸於世。」

  拉貝:我不能背叛他們對我的信任

  這個名字在西方並不知名,

  但是在許多中國人眼裡,

  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

  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

  位於南京大學的一角,

  迄今已80多年。

  一直到1996年,

  《拉貝日記》公之於世,

  世人才知道,

  1937年的那場大屠殺,

  這座青磚紅頂的老洋房,

  成為了無數中國難民的避難所。

  日軍入侵南京的時候,

  絕大多數外國人逃離了南京。

  拉貝和10多位傳教士、學者和商界人士留了下來。

  他們共同組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拉貝被推選為主席。

  拉貝始終相信,

  軍隊司令只要知道殘暴程度,

  必然會做出行動停止暴行,

  於是他每天向日軍最高司令官發電報,

  要求司令管理士兵言行。

  庇護中國民眾、盡力阻止大屠殺蔓延的工作艱巨而危險。

  拉貝毫無推辭,他在陳述理由時說:

  「我20多歲就來到這個東方國家,

  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愉快度過。

  我的兒孫都在這裡出生,

  我的事業在這裡取得成功,

  我始終受到中國人民的厚待……

  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我不能背叛他們對我的信任,

  這種信任令人感動。」

  1938年2月,西門子總部迫於壓力召回了拉貝。

  即使在離開之際,

  拉貝還把躲在他家養傷的中國飛行員王光漢扮作傭人安全地帶到上海,

  又護送到香港。

  拉貝的墓碑從德國運達南京,

  安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

  他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人道主義行為,

  讓他獲得了「南京辛德勒」的稱號。

  東史郎:向中國人民謝罪

  1937年8月,

  25歲的東史郎應召入伍,

  系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二十聯兵隊上等兵,

  參與了1937年12月開始的南京大屠殺暴行,

  當時,被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等報紙大肆宣揚的所謂「百人斬」就發生在該師團。

  照片中二人是日本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他們剛完成一場比賽,

  比賽的內容是誰先用刺刀砍掉一百個俘虜的人頭誰就為贏家。

  1995年在日本大阪,

  曾參加過南京攻城的日本士兵東史郎接受了採訪,

  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

  描寫過一場七千人的屠殺。

  1945年8月,東史郎在上海向中國軍隊投降後回日本。

  1987年,他整理出版了自己戰時所寫的日記,

  正視了自己和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

  並多次專門從日本來到南京謝罪。

  「我們日本人對蒙受原子彈的危害大聲呼號,

  而對加害中國人民身上的痛苦卻沉默不語。

  日本軍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日本蒙受原子彈危害的幾十倍。

  我認為,作為戰爭的經歷者,

  講出加害的真相以其作為反省的基礎,

  這是參戰者的義務……」

  東史郎在說完這段話後,

  彎腰90度低頭向南京人民謝罪。

  東史郎說,

  在有生之年他還要繼續為歷史作證,

  讓世人知道過去戰爭的真相,

  「因為中日兩國人民一衣帶水,應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東史郎以人性的良知和反省侵略歷史的勇氣,

  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寬恕和尊重。

  

  80年前,

  持續6周的浩劫裡,

  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逝,

  南京城迴響著30萬同胞的哀鳴。

  80年後,

  血淚交織的歷史我們從未忘記,

  青山埋忠骨,

  翠柏伴英靈,

  銘記歷史,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強不息!

相關焦點

  • 國家公祭日|關於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今天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在首都北京有許多地方,都銘記著抗戰記憶,訴說著壯闊的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關於它們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一起來看看吧!點擊空白處了解更多!
  • 時刻知道丨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紅網時刻記者 廖浩宇 整理報導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但你了解國家公祭日的由來和祭奠對象嗎?你知道今年國家公祭日將有哪些活動嗎?一起來看看吧!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2020-12-1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首個國家公祭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公祭日上講到: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 那個南京女孩的故事上新:紫金草點亮國家公祭日漫畫
    2020年的作品「隔空對話」女孩漫畫作品今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自北京的漫畫創作團隊每年今日推出的國家公祭日漫畫又如約而至。今年的漫畫給大家講述了日本人山口誠太郎與「紫金草」的故事。2017年國家公祭日,該團隊以其創作的兩名女孩穿越歷史隔空相對的漫畫爆紅,此後每年12月13日,他們都會推出紀念國家公祭日的漫畫作品,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講述日本友人與「紫金草」的故事 今年漫畫裡首次出現了彩色2016年,團隊完成了首次主題創作:兩名女孩穿越歷史隔空相對,彼此伸出手想要抓住對方。
  • 定遠縣中小學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摘要】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做這幾件事
    警世鐘  今天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悽厲的警報聲將再一次作為整個國家的背景音長鳴於耳畔,在將雪未雪的冬日街頭,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佇立街頭,回首這座城市78年前最慘烈的歷史。
  •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來講四個故事
    今天是第七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我們講述四個故事 觸摸歷史深處的深重苦難
  • 國家公祭日,臺獨叫囂炸大陸核電站
    昨天,2020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一天,我國在南京隆重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勿忘國恥!昨天,一戰而聞名於西方世界甚至於全球的中國年輕畫師@烏合麒麟 又獻出一幅佳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引發網友強烈共鳴!
  • 國家公祭日感賦
    2020年12月13日蔡佳春次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怒風呼號警長鳴,國恥家仇不了情。哭在今番公祭日,國人嘗膽向徵程。潘友祥依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汽笛破空衝耳鳴,鐘山肅穆半旗傾。滄桑雖逐東流去,但願英雄要練兵。賀大孝次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南京公祭警長鳴,牢記人民骨肉情。
  • 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祭奠30萬遇難同胞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1938年1月 6周的時間,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 無數家庭被奪去父母、兄弟、姊妹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成為整個中國無法磨滅的一道傷痕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講述這段苦難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無辜死難之生命,告慰血與淚浸染之土地。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國家公祭日 - 12.13 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 前言 國家公祭日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各地舉行公祭日悼念活動,共同表達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聲。
  • 國家公祭日 | 請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忘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在南京城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這些故事請講給你的孩子聽告訴你的孩子這些苦難和慘痛我們永遠不能忘、也不敢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攻陷南京 這一場持續40多天的人間浩劫 30多萬同胞慘遭血腥屠殺 平均每12
  • 國家公祭日|李自健美術館《南京大屠殺》巨畫前公祭遇難同胞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上午9點30分,李自健美術館全體員工在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前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公祭儀式,深切緬懷、哀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公祭儀式上,李自健美術館副館長李博文誦讀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慷慨激昂,激發了現場所有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全館員工與現場觀眾肅立於巨畫之下,集體默哀,向「大屠殺遇難同胞」三鞠躬,致以沉痛哀悼。△ 全館上下集體默哀,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行三鞠躬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健美術館館長李自健與副館長劉永凡代表全館上前整理花圈綬帶。
  • 國家公祭日:83年後,我們為什麼仍然應該和孩子聊一聊「南京大屠殺」?
    前兩天,和朋友聊起我這周要寫的這篇文章,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啊,這個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太殘忍了?」但我們和孩子聊國家公祭日,不是要把那些血淋淋的事實展示給孩子,而是要把那段屈辱的歷史和它給予我們的警示傳達給孩子。這是我們和孩子聊國家公祭日的大前提,我們要牢牢記住。